赵东林摩挲着佳慧的手掌心,留恋着她手中的温度和柔滑后,从被窝里起来,帮她把手放回了被窝。 “你睡吧,我陪着你呢。” 佳慧嗯了一声,依言闭上了眼睛。 这一晚佳慧跟美香休息的还算可以,只有赵东林,前半夜没睡好,后半夜温度下降他被冻醒后起来做俯卧撑,后来干脆靠在墙角闭目养神,就像当初部队里野外拉练一样。 一早,佳慧是被食物的香味唤醒的,原来赵东林天刚亮就悄悄出了门,去国营饭店买了 包子跟豆浆回来,还让老板煮了半锅面条,吃完了再把锅送回去。 “呀!你连早饭都买好啦!” 佳慧从被窝里起身开始穿衣服,睡在旁边的美香也 糊糊醒了。 三人一起吃了早饭后,把考试用的东西整理好,一起往考场走去。 第五十七章 赵东林跟佳慧一起报考的是理综科, 理综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理综, 佳慧另加一门外语,美香报考的是文科,考的是政治,语文, 数学和文综。 考卷由各省自主命题, 因此,每个省的考卷不同,侧重点跟知识点也不同。 第一场考语文, 尽管考试前佳慧就预 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会太难,因为大多数考生缺乏学习基础, 可看着那一页a4纸的内容,佳慧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 试卷上没有选择题, 都是实打实的考题。 第一大项是标音标,给“对待同志像 天般温暖”这句话标音, 第二大项是分析句子, 指出名词动词之类词 , 第三项修辞手法,第四项是分析一首m主席的诗词,最后一项是作文,占比六十分, 文题二选一,“在沸腾的年代里”或“谈青年时代”。 整张试卷看下来,也就是后世初中生的水平, 像音标之类的考点,已经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内容了。 这份试卷对佳慧来说没什么难度,考试时间也很荣充裕,她拿出加 墨水的钢笔,不慌不忙的开始答题。 这个年代的人普遍练习,不管学习如何,首先就得练一笔好字,好在佳慧小时候上过书法课,从基本的小楷入手,一笔一划写好,一张试卷做下来,卷面干净整洁。 监考老师从她身后经过不小心看了一眼就被那干净的卷面 引了,好奇的站她身后看,发现看下来的题目都是对的。 “董佳慧,江口县二中。” 监考老师在心底默默念了念这个名字,他以前是县一中的老师,动 期间被扣上帽子劳动改造,某数字帮倒台后,各地进行拨 反正的运动这才被放了出来,他今年五十多岁,教书育人了一辈子,哪怕受过苦吃过亏, 才之心不减分毫。 语文老师结束后紧跟着就是政治,这几年佳慧早就将一本《红宝书》背的滚瓜烂 ,更何况家里还有个政治通赵东林,试题对佳慧而言完全不在话下。 第二场监考的还是那位老教师,学校人手不够,他今天这一天都要耗在这里,当然,政府也不让监考老师们过于辛苦,监考一场发一块钱补助,算下来今天一天能有几块钱收入。 这次他特意站到佳慧身后看,发现佳慧的提答的还是很好,除非认真挑剔,否则还真挑不出什么错来。 整个考场的考生他都看了一遍,不管是上一场语文,还是这一场政治,这位叫董佳慧的考生都是题目答的正确率最高的。 佳慧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监考老师的注意,甚至老师们私下里 时还有人提到了她的名字,一整天看下来,就算题目再简单也有些头昏眼花,这么冷的天,在冰冰凉的教室里,手伸出来拿笔都是一种折磨。 赵东林最先到了约定的校门口,佳慧是第二个到的。 “怎么样?累不累?” 他抓着佳慧的手放在自己掌心里暖,直直的目光投向佳慧的脸,看她脸 有些苍白,有些心疼。 “有点,肚子好饿。” 赵东林笑着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饿了咱们就去吃饭,等美香来了咱们就去。” 这会天 已经暗了下来,从县城去镇上已经没公 了,要是他自己一个人来,大不了连夜有回去,几十公里对他而言不过是小意思,可考虑到媳妇儿跟美香,赵东林还是决定在招待所多住一晚,也不在乎多一晚上的住宿费了。 佳慧对赵东林的安排甚是 意,如果不是在考场外,有人来人往的学生,她都想跳上去抱住他给他一个香吻了。 “明天咱们在城里逛逛吧,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买,你那不是积了几张 粉票嘛,我带了两张过来,给放放买两罐 粉去。” 赵东林的工作关系在公社,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编制,除了工资外还会发一些额外的福利,比如油票、布票、工业票之类, 粉票是放放出生后额外的人 化福利。 意思就是,你有孩子出生了,用得上,就给你发几张,给孩子增 营养。 但这种票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舍得用,毕竟一罐 粉的价格并不便宜。 媳妇儿说要买东西赵东林哪会有什么意见,从两人结婚后,他就把财政大权 给了佳慧,虽然一开始工资 给他妈,但他自己存下来的私房钱都是给自家媳妇儿的,更别提分家后,佳慧彻底掌握财政,每月只给公婆二十块。 “哥,嫂子。” 夫 两正腻歪着,美香从里面跑着出来。 她围着大红的围巾,两个麻花辫子在空中舞动,鼻子红彤彤的,佳慧从她脸上的笑意就知道她考的不差,否则早就哭鼻子了,哪能笑的出来啊。 “题目都做出来了?” 美香点头,“恩,不管对不对,反正都写全了。” 其实从考场出来时就有同学拉着她对答案来着,原本美香对自己把握也不起很大,可对了题目后,知道好些人题目空着或者 写一气,这么一对比,美香瞬间就找到了自信。 嫂子说过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自己考的越好被录取的概率越大,可千万别怪她幸灾乐祸啊,为了自己的前程,她也顾不得同情别人考的不好了。 “嫂子,你肯定答的很好吧?” “还行吧,具体成绩还是要等最后成绩。走,咱们找地方吃饭去。” 天都已经黑了,三人去了赵东林早上买早餐的那家国营饭店,老板知道他们是参加高考的,还特意过来跟他们攀谈了几句。 “几位考的怎么样啊?” “马马虎虎,等成绩出来再说。” 老板嗨了一声,估计这两天看多了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从十来岁到三十多岁的都有,不过这三个 特别,夫 两带个妹妹,全家齐上阵。 “忒多人报名了,我要不是年纪大了也想报个名试试,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命当个大学生,光宗耀祖。”老板边说话边给他们擦桌子,“三碗 蛋面是吧,稍等啊。” 赵东林笑着点头。 这年代什么都实在,面条 一大碗,里面有腌制过的雪菜还有 香的荷包蛋。 佳慧一看那么多面条,夹了半碗面条给赵东林,赵东林没说什么,等佳慧夹完后,他把自己的荷包蛋放到佳慧碗里。 “我吃一个就够了。” 说着,佳慧又把荷包蛋夹回赵东林碗里。 她这一半的面条还吃不完呢,知道他是心疼自己,可自己也心疼他啊,谁让他是自己男人呢。 美香埋头 溜面条,大哥大嫂 情太好了,时不时腻歪一下, 得她特别不好意。 这时候还不就行“电灯泡”的说法,否则美香就会知道,自己本质上就是一个超大瓦的电灯泡了。 三人吃完了散步回到招待所,考试结束后有几个房间空了出来,赵东林又要了间房,这样美香单独住一间,不用三人一块挤,他也用不着睡地板了。 夜晚,窝在赵东林温暖的怀里,佳慧心里非常 足,尽管成绩还没有出来,她已经开始憧憬之后的生活了。 如果他们都考上了合适的学校,一家人到省城生活,不用 学费,生活费有补助,省着些花,家里的存款也是够的。 可她也不能坐吃山空,得想个赚钱的方法,改革的步伐很快就要开始,以前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过,说这个时候,只要胆子大,哪怕是街上卖茶叶蛋的都能挣钱,就看谁脑子活能率先走出第一步了。 赵东林抱着馨香娇软的小 子,隔着棉 衫在她 间划着圈圈, 着热气在她耳后问,“在想什么呢?笑的跟个小狐狸似的。” 佳慧嘟着嘴,脸颊因为被窝的热气熏的红彤彤的,像个天真可 的小女孩。 “我就是憧憬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 赵东林轻笑道,“是吗?那你憧憬出什么来了?” 佳慧才不会跟他说自己的计划呢,之前因为她提前透 过高考的事,已经让他有所警惕,她不能用在生活里扮演先知的角 。 佳慧随口嘟囔道,“就是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呗,还能有什么。” 赵东林一边听着,手又开始不老实了,佳慧拍了下他的手不让他 动。 “注意点影响,这是在外头,我可不想被人听墙角。” 这种房子 本就不隔音,稍微有点动静隔墙的人都能听到,她脸皮可没那么厚。 赵东林紧抱住她,在她耳边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我不干什么,就想亲亲你。” 佳慧横了他一眼,才不相信他的鬼话,每次说话都不算数,真拿啥了,她细胳膊细腿的哪能掰的过他啊。 媳妇不同意赵东林自然不能 来,佳慧已经给他提前 代过,她肯定是要上大学的,要是因为他勒不紧 带影响她上大学的计划,她就要他好看! 虽然是玩笑话,但赵东林知道,媳妇儿是真的想上大学,就像她说的那样,男人还是得对自己的下半身负责。 第五十八章 第二天, 三人吃了包子喝了豆浆,先去县里的商店转了转, 买了两罐 粉, 看到有散称的大白兔 糖也称了一斤, 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尝尝。 “这是 糖啊?咱们供销社没的卖。” 一开始美香不知道价格, 佳慧给她尝了一块她还 慨着这么好吃的东西镇上没的卖很可惜,等她知道价格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斤五块钱,比 还贵呢! 计划经济时代, 糖属于紧俏商品,只有高档的商店才有的卖, 购买还需要糖票,好在佳慧有先见之明,出门前把家里的各种票带了一多半, 果然派上了用场。 “恩,三块 糖就相当于一杯牛 了, 孩子们每天吃两块就当补充营养了。”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都是 孩子,纯 , 酸 , 各种 片 糖 制品, 到了七十年代, 喝口牛 都是稀罕事,不提花钱,就说 票就很难得。 “嫂子, 你对孩子们真好,这么舍得花钱。” 以前别人都说后妈不好,心黑,不会真心待孩子,可自从嫂子嫁进来后,美香就改变了对后妈的既定认知。 不打不骂,关心吃穿,关心学习,衣服鞋袜准备齐全,把孩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比人家亲妈还用心呢。 就像这 糖,就是亲妈也舍不得呀! “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为了孩子身体跟教育上的钱不能省。” 虽然 糖不是必需品,但也算是一种童年记忆,一种生活仪式 ,等他们长大了回忆起来,小时候吃过大白兔 糖,心里也会非常甜美。 因为佳慧是穿越者的关系,她对金钱的概念更加洒 一些,这个年代的人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半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什么都要省着,也不能说这是错的,毕竟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优良传统,国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存款储备,都是这样一点点节省出来的,但经过现代思想的洗涤,佳慧更加坚信,节 的同时也要学会开源,光靠节省是没有用的。 就像一个人一个月有三十块钱的工资,即便不吃不喝,一个月也只得三十块,但如果他懂得开源的话,即便一个月多挣十块钱也是好的,这样他不仅多挣了钱,自己也不至于过的那么苦兮兮。 买了 粉吃的,佳慧又扯了几块布,现在已经十二月份,很快又要过年了,得准备过年穿的新衣裳。 县城里的料子种类多,佳慧买到了灯芯绒的面料,都是镇子上买不到的,不过这种面料比普通面料贵,相当于双倍的价钱。 佳慧还动了点小心思,除了家里人的布料外,她还多扯了几尺,碰上想要的能卖给人家,相当于七十年代代购。 买完了东西三人先坐公 再搭车回村,到了队上已经是正午时分,家家户户刚吃过了午饭,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唠嗑。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