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父亲也瞧不着她今的模样。 “怎么哭起来了?”一道男声在背后响起。 黛玉扶着紫鹃的手臂,转身一瞧,便见和珅正站在那里,他身边什么人也没带,这会儿四周静悄悄的,竟是只剩下他们了。 黛玉也不问他怎么来了。 毕竟她知道,他若想来,必然是有千百种的法子前来。 黛玉忍下眼底的酸意,笑着摇头道:“今和亲王妃怎么给我起了这么两个字?不好,不好……” “虽说是宝玉起的。但确实没有比这二字更适合你的。”和珅顿了下,齿间轻声念道:“颦儿。” 他唤过她“林姑娘”,唤过她“黛玉”。但往那些称呼,却都不抵这一声。 清冷的嗓音,生生入三分温情。 磁低哑又和缓,像是要伴随着里的风,一并送入她的心田。 黛玉的心按捺不住地鼓噪了起来,耳甚至都跟着微微发麻。 她忍不住抿下了,低声道:“也只有自你口中唤出来,才是好听的。” 和珅上前两步,离得她更近了。 他盯着她在钗冠之下显出娇之的面孔,低声道:“颦儿,颦儿,颦儿……” 黛玉又觉好气又觉好笑,她抬手捂住耳朵:“耳朵都快要麻了。” 和珅笑了笑,抬手为她扶了扶钗冠,这才叫黛玉觉得脖颈的力一松,整个人都变得轻飘飘了起来。 “吃长寿面吗?”和珅突然问。 “吃的,去年便吃了。” “我做给你吃,吃吗?” 黛玉瞪大眼:“你?” “带我去你院儿里。”和珅小声道。 黛玉心跳有些快。 她往旁边瞥了瞥,紫鹃和雪雁都已经不见踪影了,也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而旁的丫头则更有眼,不往这边来。 黛玉咬了下:“你跟我来。” 和珅低低地应了。 随即二人便如同做贼一样,偷偷往潇湘馆去了。 前头筵席都已经摆好,男宾女宾都已经开了宴。他们只当黛玉暂且歇息去了,并未想到她往潇湘馆回去了。 潇湘馆内为黛玉特地设了间小厨房。 这会儿小厨房里只守了个婆子。 和珅踏足进门,半点也不觉心虚。他大大方方地指挥起那婆子烧水,取面条来。 黛玉便立在他的身后。 光将和珅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黛玉的影子便藏在底下,好似合为了一体。 “从前和琳生,便也是我亲手给他做了面条,不过那时我厨艺不大好,做的面条实在难吃。”和珅挑了下眉,“不过如今便不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和琳:tvt原来兄长拿我练手,练好了就给林姐姐做面去了。 第九十三章 作者有话要说: “眉蹙山,眼颦秋水。”这里只剩下美好的表达了。因为黛玉的命运已经彻底变了,所以不再有隐喻多愁善的意思。水平不比曹公,想不出更美好的字眼,觉得从男主唤“颦儿”开始,这个名字就有了全然不同的意义。所以会坚持用下去。 评论区里的讨论有看见,关于有小可说,有人拿宝玉起的字来损黛玉的清白,所以不应该用这个名字。这里就是个伏笔啦~以后会解决的。 如果小可们依旧觉得,一定要通过改字,才算改掉黛玉的命运,那就没办法啦。摸头,不必勉强自己看下去的。我只能足我自己写这篇文的需求,不能足每个看客的需求啦~ *** 最后说一声,过年加更可能要看缘分了,毕竟跟家人团聚是更重要的事。 还是希望大家看文愉快=3= 第九十三章 和珅口中并非虚言, 他的手艺的确自和琳身上磨砺出来了。 一旁的婆子战战兢兢, 只等着随时冲上前抢了锅铲, 却没成想,半炷香的功夫不到。一碗面便出来了。 雪白的面条,上面撒了翠绿的葱花。 汤的香气裹着些许葱花的清香, 送入了黛玉的鼻间。 这是最为简单的面。 但却是黛玉见过最宝贵的一碗面。 母亲在时, 自是不会亲手为她下厨的。而父亲更不必提, 甚至有因公务忙而忘却的时候。 从前总是母为她做长寿面,久熬的汤汁浇在面上, 会更香。但黛玉脑子里关于面香的记忆,很快就被跟前这碗面替代了。 她抬头望着和珅,正四目相对的时候。 一旁的婆子却突然窜起身, 恭维道:“和侍郎的手艺好啊, 这面我闻着都香啊,没想到和侍郎还会下这样的功夫啊……” 叫她这样一搅, 黛玉便只有哭笑不得地垂下了目光。 “走罢,进屋去吃。”和珅道。 黛玉点头,伸手便要去接那碗面。 “我来, 碗底烫。” 黛玉闻言, 忙要去拿食盘将之托住。 “不用, 我的手不怕烫。” “哪有不怕烫的道理?” 和珅翻过手掌给她瞧,黛玉这才瞥见他的手指上覆着一层薄薄的茧,瞧上去倒也不难看,反倒让人生出他那双手极为有力的错觉来。 黛玉忍不住抬手碰了下:“怎么生的?不疼么?” “不疼, 握弓剑,握缰绳的时候多了,自然就有了。” 黛玉突地想起来去年,他送她走马灯的时候,他的手上就有了伤口。黛玉忍不住去寻,却发现瞧来瞧去,已经寻不见痕迹了。 “面要凉了。”和珅道。 其实不是面要凉了,而是黛玉的目光始终落在他的手指上,让和珅几乎有些端不住那碗面了,只觉得指尖都烫起来了。 黛玉这才收起目光,轻咳一声,走在了前头为和珅引路。 院儿里这会儿没剩下什么人,静悄悄的,只能听见鸟儿扑簌翅膀的声音。 二人做贼一般的进了屋。 和珅将面放在桌上,自己抬手将茶壶里的水换了热水,然后斟了杯茶,坐在一旁,便慢悠悠地看着黛玉吃面。 黛玉原本还有一丝紧张。 但等将筷子握在手中,真低头去吃的时候,便什么都顾不上去管了。 面尚热,一口吃下去,香气就溢了口。 那热气氤氲而上,黛玉的双眼变得模糊了起来。 熏得眼眶发热又发酸。 父亲此时当在做什么呢? 他是否记得今该是她及笄的生呢? “姑娘。”雪雁的声音突兀地自门外传来,蓦地打断了黛玉的思绪。 雪雁并没有急着进门来,许是隐约猜到,里头应当还有个和珅在。 “姑娘,前头在找人了。”雪雁又道。 黛玉心知不可再多留,便只好匆匆用了这碗面。暖汤下肚,腹中霎时变得一片温热起来。 “去罢。”和珅道,“你先行一步,我再回厅中。” 黛玉点头,起身往门边走去,只是等走到门边时,她忍不住回头瞧了一眼。正撞上和珅的目光。黛玉收了视线,这才走了出去。 他们的脚步声很快就远了。 和珅慢地将那杯茶喝完,这才起身打起帘子,走了出去。 他回到了前厅,重新坐入席间。 不多时,他们便散去了。 而女眷们当然会留下来,继续瞧瞧杂耍、听一听戏。 和珅将贺礼留下后,便大方离去了。 因为他知晓,纵使史湘云再蠢,再没有脑子,再不擅说话。这会儿,史湘云也不敢再迈进同一个坑了。 待天晚下来后,贾府里便搭起了台子。 贾母挽留下了和亲王妃,有她坐在席间,气氛便自然要紧绷两分,丫鬟婆子们小心极了,生怕哪里出了错。 但这对于黛玉来说,反倒是最为放松的时候。 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再口出恶言。 黛玉如此想着,便瞥了眼史湘云的方向。 史湘云孤零零地坐在那儿,三并不与她说话,宝钗坐得便更要远些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