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的境况逐渐好起来,银莲醒过来的时候,道君体内的灵气已恢复三成。 草长莺飞的景象,比什么都来得让人 喜。 灵气一 比一 复苏得旺盛,就好像节节攀升的竹子。 几个呼 间,天地模样虽仍是不变,但内里全然不同。 生行碑运转,蜀山汇聚灵气,瘴气消散。 银莲和百合两个病患待着气 都越来越好,更不用说身体本就还算康健的朴新和小婵。 银莲和百合在吃和睡上,最为警觉。 夜里,姐妹俩互相依偎着,一定是一个睡,另一个守着, 相轮换。 百合处处照顾妹妹银莲,唯有在吃和睡上不肯多倾斜,遵照规矩。 小婵不解,朴新轻声解释自己的猜想。 或许是百合比银莲更需要强健的体魄,一旦遇到危险,没有充足的体力,姐妹俩必定毫无生还可能。 食物和睡眠带来的体力,是姐妹俩能活下去的依仗。 银莲,太弱了。 越是要保护妹妹,百合越不能将食物和睡眠都让给银莲。 小婵听得似懂非懂,她回望着公子,心中疑惑。 如果是这样,那公子怎么每次都将东西让给自己吃。 每 分得的干粮,姐妹俩一定是最先拿的,一边恶狠狠地咬着饼子,眼睛还像看到 的 一样绿油油地盯着朴新和小婵手上的饼。 看着她们饿得发狠的样子,道君也发愁。 吃太多撑腹并不好是一则,二则四个孩子吃喝拉撒睡都不可慢怠,这是凡人绕不过的本能。 她 渐清明,回想先前将朴新和小婵丢在一边不管不顾,自然心虚汗然。 叫两个孩子 天席地而睡,吃喝不管,她委实失职。 当年,她自入蜀山来,衣食安寝无一不得到 心照料。 她先大约是 离人世太久,不与人打 道,才疏忽失职至此。 当下便决定痛改前非,从渝州回来后,道君便开始着手改善生活条件。 暂时不必远行,衣食尚且还能靠到渝州城里买解决,首当其冲的便是住。 道君想得还算周到,要造三间屋子。 朴新和小婵各一间,银莲和百合姐妹俩要一块住。 蜀山弟子的房舍原先都是按着规矩来,新弟子需得一块住,等修行功法稳固后,便可各自单独居住。 道君从没学过造 府的法术,这到也好办。 那一片废墟里现成的木头瓦片,挑挑拣拣仍有不少可用。 一挥手,废墟散开, 出一块平地。 朴新和小婵站在前头,银莲和百合同他们隔了两人的距离,几人看着道君施法,只见她忽然停住动作,仿佛失神般,木头和瓦片悬在空中一片凝滞。 小婵捏紧手心,直到道君继续施法才舒一口气。 朴新察觉异样,牵过她的手,手心温度 转,她才 觉心踏实地落地。 道君忽然多了人情味和关怀心,是太好不过的事情,若还是那副冷冰冰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她和公子只怕也要饿死在蜀山上。 屋舍修好,几人终于能够不再以天为被。 道君再一施法,三间屋子里都多了张简朴的木 ,别的装饰她暂且还不知道要 置些什么?,只等下回去人间寻。 另修了两间小屋,用作沐浴方便,有一个阵法处理秽物,免除几人尴尬。 连朴新都松一口气,能讲究些自然更好。 木头隐隐传来的异香十分安神,警惕如百合,头一晚也囫囵睡到大天亮。 忙完这些,道君又不见踪影。 三间木屋伫立在生行碑上的缓坡上,有了房屋,吃什么仍是个难题。  啃吃干粮,总是叫人想着没劲头,盼着喝一碗热热的汤,嘴里有酸甜苦辣的滋味。 几人没有别的消遣,商量着去种田。 百合自告奋勇,她打会走路就会务农。 银莲久病身体孱弱没有力气,大家照顾她,只让她在一边搭把手。 银莲是个很腼腆的女孩子,坐在缓坡看野棉花能看一整天。 三个人早晚不停收拾归拢,在桃林外开辟出一块小小的田地,种上从渝州城里买的种子。 除此之外,就是埋身于那堆废墟里,有的是无数蜀山弟子积累的家什装饰,如今都是无主之物。 朴新和小婵镇 地往来农田与废墟之间,乐此不疲地从废墟里寻宝,有花纹的,能拼凑在一起的东西都拣拢在一块。 银莲对这项活动很有兴趣,她不怎么说话,常和小婵和朴新保持距离。 她是个极细致的孩子,总是能找齐残破的书所缺的那几页。 奇形怪状辨不出用途的东西找到许多,还发现几株草,锯齿样或是细长条的叶片,散发不同的清香。 百合 护妹妹,找来碎的瓦片,拼成一个花盆,悉心移栽。 没几 ,长在盆里的草就没有那般 神。 于是,朴新挥舞锄头,又在小吴外头开一块地方,给银莲种灵草。 等道君再 面时,拣拢的各式东西摆 一整片空地,其余的都是残破的碎渣。 几人虽觉得新奇,却不敢据为己有,只是将看着样子齐全的捡出来,聚拢在一堆等待道君处置。 只见道君看着那片摆放清理得整整齐齐的东西,又陷入失神。 三师姐最喜 的芙蓉镜,华容长老最喜 的秋雁图,大半画卷和几块残片,蜀山弟子人手一把的木剑…… 这些东西,道君暂时找不到地方收存,只蜀山的废墟模样需要改变,她思来想去,想自己总算能为这些同门们做点什么事情了。 因此决意施一道引灵决,造一座玲珑阁,分门别类,将每个人留存于世最后的印记收藏起来。 如今灵气不足以运转如此浩大的法阵,只好先收进袖中囊,剩下一地的碎片需得炼化,最好便是放入锁妖塔中。 锁妖塔之所以能镇 妖物,便是因其有返朴归真之能,催动法决可将万事万物炼为灵气,归还天地。 修行不易,蜀山历代弟子从未对妖怪施展此术法。 如此,还得先修补锁妖塔。 道君一条条盘算,铺陈计划,并没像往前一样只沉 往事。 这些天她隐身不见,乃是忙着修补藏书阁。 有藏书阁,才有给孩子们修行引路的保障。 毕竟,她已经修炼得不知山中岁月,昏昏沉沉稀里糊涂过了五十年,心里担忧教错法门。 拜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道君陷入纠结,她虽是蜀山内门弟子,但还没够上真传,所学也不够当师傅。 因此,入门并非什么难事,何人教导,如何教导才是关键。 少年人有意,蜀山的规矩,需得先入门修炼,这期间随所有弟子一起听共同的讲习,打好基础。 五六年后,才会统一考核,开始选择修炼的法门,拜师。 大凡俗世或修真界 传的话本,常说那主角必定是家世如何曲折又或者如何普通,机缘巧合拜得名师,从此潜心修行,不意竟是个天年难遇的奇才。 拜师只看缘分,大抵是存在的,如有侥幸拜得名师,便可一人得道, 犬升天。 大多数拜师,都需得由人引荐,人脉相联系,缘分讲的就是亲疏远近。 修炼的人都是凡人一样的血 ,哪有什么世外高人。 修仙,实际就是用灵气改造身体的过程,最终在体内凝结出内丹,用以积聚灵气。 道理很简单,不过的确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 如果随意就能将灵气引入体内,那么也不必拜入门派开蒙,人人都可修行,岂非人人都能得道成仙。 灵气并不是均匀的散步,有的地方天生秘境,灵气浓郁,修炼一 千里,事半功倍,有的地方灵气稀薄,不适宜修炼。 历来各大宗门驻留之地,都贮藏灵脉,乃常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斗转星稀,天地灵气亦会变动, 传久的宗门因此专门炼制出锁灵阵,不仅将宗门灵脉固定在此处,亦会移植搜来的灵植灵脉,蕴养灵气。 天长 久,蜀山如何不兴旺。 救人,道君觉得,这说法并不对,是蜀山长久以来兴旺,也至于落魄的 源。 掌握了救人的权力,也是害人的权柄,人心本就不是清正的,当掌握那么庞大的宗门,那么磅礴的力量,一句话令凡俗至高权柄都要为之避锋芒,怎么可能在世外清净度 。 无论蜀山,还是青城,都一样。 最开始是救人,最后只能让人被救。 以至于后头,争权夺利,谁能掌握最多的灵气和修士,谁就能真的与天同寿,就像蜀山和青城一样,传承数千年。 走上条错的不归路,无论如何繁盛绚丽,终究会败落。 道君时常看着 地的废墟,背后是多少人的 命与信仰。 往前数一千年,人人奋力修真,恨不得从娘胎起就结个金丹,从生到死,数千年的时光只为增长灵力,除此之外没有他物。 蜀山不允,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事情倒是还在做,也只是边缘的弟子领命,真传弟子挂个带队的名字罢了。 至于修炼,这实在是难以言喻的奇妙经历。 凡天地之物,无论有无生灵,大都有外在不同,内在相异。 落到修真上,自然有天资高低,领悟快慢之分。 就是毫无天资的人,在灵气丰富之地天长 久的待着,未尝没有大器晚成,修炼至一方大能,乃至飞升。 拜师的仪式,蜀山创立之初,并不兴跪拜那套规矩。 修道,天道自然,并未有这等尊卑礼法,不知何时起,尊卑传承比凡俗更 深蒂固。大约是修炼的诸般秘境与法术被先修炼的道君掌握之后的事情。 生行碑前放了四个孩子找来的四样东西,一枝桃花,一块碎石,一盆栽种在碎瓦里的草,还有一本残破的书。 入门仪式就是对着生行碑微微点头,道君 唱一段符文,祷告天地,从此世上又有谁成为蜀山弟子。 几人心头颤动,伴着玄之又玄的 觉。她们知道了道君的姓名,盈川。 因道君说明她尚不够格担任师傅,便都称姑姑。 浓郁的乌黑 云彩一层一层剥去水墨,逐渐显 出光明来。 得道飞升的先辈们,在蜀山灭门,天地大 时去了何处,谁说得出呢。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