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顾家出了个太子妃 “是父皇负了你母后,以后不会再让她伤心。父皇相信你, 就按你的想法来。” 文正帝是过来人, 他与阮皇后, 也曾有过恩 非常的一段 子。 未成为大周的皇后时, 上京城谁人不称赞阮皇后一句貌婉心娴、知书达礼, 而在后 这几十年来,阮皇后的确是一个称职的皇后, 将后 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在后 之中,中间夹杂了太多的其他人, 一来二去,阮皇后心中有了心结。 即便现在他已知晓自己的心意,可在之前的几十年里,终究是他负了阮皇后。 太子是他最疼 的孩子, 他自是不愿儿子重蹈他们帝后二人的覆辙。 待阮皇后知道这件事后, 亦是欣喜若狂, 终于有个女子愿意做自己儿子的太子妃了,这可太不容易了。 阮皇后面上浮现出好看的笑容,即便上了年纪,可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显 出来,“清平县主好啊, 母后可听说,不少世家都愿意与顾家结亲呢,珩儿你先下手,将问清这丫头给定下了, 母后心头的大石块也可以落地了。” 怪不得那 赏花宴,自己儿子给顾家丫头送桃子呢,她从那时起就 觉有些不对劲,但是被周珩的一番话打消了念头,两三年过去,果然当初预料的不错。 不过,她神情认真的看着周珩,“年轻时的 情山盟海誓,可谁也无法预料这份情 能保持多久。若是 后问清年老 衰,你倦了、厌了,后悔今 的决定,问清又当如何自处?” 周珩一笑,“清平县主即便上了年纪,定也是如母后这般,貌若 花,再说了,儿臣又不是什么仙人,也会一年年老去,到时候我们就是一对老头老太太,一起搀扶着过 子。儿臣知晓自己的心意,当然这也不是口头之言,儿臣会用实际行动让问清放心的。” 阮皇后欣 的点头,“那就好,母后希望你学着处理朝政的同时,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夫君。母后记着你今 的话,若是 后问清受了欺负,母后帮理不帮亲。” 周珩笑着摇摇头,这还没娶亲呢,母后的心就偏到未来儿媳那里去了。 早朝过后,文正帝将顾驰留下,其他臣子早已见怪不怪,一个个也没了当初的羡慕之意,顾家一家人都是好命,羡慕都让人羡慕不来的。 文正帝笑呵呵的给顾驰赐座,自己看重的大臣马上要成为亲家,一时还有些不太适应。 他扯东扯西扯了半天,终于说到正事上面,“顾 卿,你是太子的老师,一 为师,终生为父,太子也相当于你半个儿子。” “太子各方面极为出 ,微臣这太子少师一职,所做的有限,太子是未来的储君,微臣怎敢受此殊荣!” 按照民间的说法,只有女婿才是老丈人的半儿,顾驰心头隐隐浮现一个念头,自己家的白菜,不会真的被太子拱了吧! 顾驰 作揖推辞,文正帝拦住他的动作,“坐下说,今 咱们之间没有君臣之分,朕是珩儿的父亲,小时担忧他能否平安周全的长大成人,后来又担忧他能不能担起天下重任和万民的期望,现在又担忧他的婚事。” 顾驰劝 道:“陛下不必太过忧愁,太子人中龙凤,定能觅得与之相配的太子妃。” “珩儿最近告诉朕,他有了心仪之人,朕也就直说了,是 卿你的掌上明珠,问清那丫头。” 文正帝话音落下,他紧紧注视着顾驰的表情,看看他作何反应。 顾驰一愣,文正帝平时没事的时候,喜 与他说些皇子、公主们的事情,本以为今 又是听文正帝诉说哪位皇子不省心,哪个公主有喜了,结果还真如他猜想的那样,今 话题的主角,是自己的女儿。 他收敛心神,“陛下,儿女成亲一事更要慎重,若不是你情我愿,夫 会变成仇人。恕微臣不能立即回复,总是要问过问清的意思再做决定。” 文正帝连连点头,“ 卿的心思朕明白,确是需要知晓问清这丫头是什么个意思。若她点头,那自是成就一段佳缘,若她不愿,朕也不强求,强扭的瓜不甜。不过朕现在就可以告诉 卿,问清这丫头要是愿意嫁给珩儿,皇后与朕必定会好好对待,有 卿你们夫 俩的教养,朕也算是看着这丫头长大的,对她很是喜 ,有这样的好姑娘成为太子妃,是珩儿的荣幸。 ” “珩儿之前告诉朕,他愿意只有太子妃一人,不愿有其他人 足其中,他是未来的储君,他的这个想法,朕不会干涉,所以,问清会是东 唯一的太子妃,两个孩子之间,再无他人,皇后和朕尊重珩儿的意见。” 顾驰惊讶抬眸看着文正帝,他从未预料到文正帝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一朝富贵,抛弃糟糠之 ,抬了几房贵妾的大有人在,尤其是这些名门望族,哪家不是成堆的庶子庶女。 更何况坐拥三 六院七十二嫔的皇帝,太子是储君, 后大周由他主宰,天下美人尽可挑选,顾驰断断没想到太子为了 娶自家女儿甘愿做出如此决定。 “陛下...”,他停顿了几息,“陛下和太子的诚意,微臣实在 不尽,微臣会尽快给陛下答复的。” “清儿,你是如何想的?” 顾驰将太子 与顾家结亲一事告诉了顾家其他人。 顾家人第一反应是惊讶,并没有想象中的 动万分,按理说,嫁给太子, 后就是一国之母,顾家也成了皇亲国戚,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谁会不心动呢? 顾家人也不例外,不过欣喜之余,他们最在意的,还是顾问清的想法。 顾问清抬眸看着叶溪和顾驰,柔柔笑了笑,“爹,娘,女儿愿意和太子在一起。” “你可想好了?”顾驰又道:“不管你未来夫君如何,爹希望你能像如今一样无忧无虑。若是你不愿,不必碍于太子的身份勉强自己,爹会帮你回绝的,陛下不是那等不通情理之人。” 顾问清眉眼弯弯,“爹,女儿愿意的,太子就是女儿的良缘。” “怪不得在河省那一段时 ,太子总是邀你一道出游,原来是早有所谋。” 顾问舟恍然大悟,当时他就觉得有些太子和自家妹妹之间有些不对劲,可未曾多想。 顾驰又将文正帝那一番话告诉其他人。 顾父、顾母、叶溪一脸惊讶,就连顾问清也瞪大了眼睛,那 太子允诺东 只她一人,可她没想到周珩竟然是真的这样打算的。 “太子愿意做到这一点,可见是真心实意对待清儿的。”叶溪面 有些欣 。 古往今来,帝王多情又无情,后 佳丽三千,高耸的 墙里不知埋葬了多少水灵的女子。如今太子愿意只有自己女儿一人,金口玉言,打消了叶溪最后一点忧虑。 无论是顾父,还是顾家兄弟几个,虽 子越过越好,可谁都没有纳妾的心思,顾家人认准一人,便是一辈子的事情。 如今能得太子此番承诺,叶清不免有些触动,也将她最担忧的事情解决掉了。 第二 顾驰进 回禀文正帝,文正帝自是开怀不已,特意令钦天监选了吉 ,寻了最尊贵的乐 长公主,也就是文正帝的胞妹,来到顾家提亲,一系列 程,处处彰显着诚意。 顾问清和周珩的生辰八字出来的结果,更是天作之合。 顾家出了太子妃,这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上京城都沸腾了。 周珩太子之位稳固,待文正帝退位后,就是 后大周的君主,那顾家女就是皇 中的女主人,天下最为尊贵的女子。 顾驰本就受文正帝器重,如今又成了皇亲国戚,未来的国丈。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这些世家大臣又一次红了眼。 这 下朝后,不少官员围上来冲着顾驰道贺。 可也不乏那些 怪气的声音,“都说读书人清贵,可顾大人好像不是这样的,如今你们顾家出了个太子妃,顾大人怕是要升官加爵了吧。” 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这话有意思,不就是暗指顾驰靠着女儿升官嘛? 顾驰循着声音望过去,说这话的是吏部侍郎黎平,此人与顾驰是同科进士。 顾驰不在意笑了笑,边说边朝大殿外走去,“ 黎侍郎对太子的这桩亲事可有不 ?若是不 ,尽可当着陛下的面说出口。升官加爵?那就要借黎侍郎吉言了。” 一口一个“侍郎”,这不就是在嘲讽自己官职低微嘛!黎平眸子暗沉,咬着牙看着顾驰潇洒离去的身影。 他与顾驰本是同科进士及第,两人 际并不太多,平时也无政见不和,不过黎平早就看不顺眼顾驰,凭什么一个农家子处处高他一头! 刚踏入官场时,两人的差距只是名次的差距,可为官近二十年来,两人的差距越发明显,顾驰成了太子少师兼户部尚书,而他只是小小吏部侍郎。 凭什么他顾驰得以平步青云,又得皇上器重? 黎平早就视顾驰为眼中钉 中刺,如今又得知顾家出了个太子妃,他一时没忍住嘲讽出口。 自古外戚就没有好下场,中 皇后也不得宠,真正受宠的可是那些燕环肥瘦的妃子们,他顾驰别太得意, 后定有大苦头吃! 想到这儿,黎平笑出声,扭曲的面容透着 鸷,他等着顾家倒台的那一 。 不过很可惜,顾家什么时候倒台不好说,果如黎平的那句“吉言”,没过几 ,顾驰果真升官加爵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仙女“米线”5瓶灌溉、小仙女“游鱼”2瓶灌溉、小仙女“源远 长”2瓶灌溉,谢谢你们的支持,比心心 第124章 封侯加爵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最高的长官是吏部尚书, 前一段时间吏部尚书致仕, 按理说接任的人选便是吏部左右侍郎之一, 不过文正帝不太 意这两位接替人选, 思来想去, 在未有合适的人选之前,让暂时顾驰兼任吏部尚书。 顾驰未到不惑之年, 已是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太子少师, 朝文武官员扒拉一遍, 也没有多少人能越过他去。更别说当年与顾驰同一批的进士,到现在官阶三品以上也只有寥寥数人,顾驰俨然是这一批人当中的领头羊。 吏部拥有调动官员的权力,可以称得上是六部之首, 六部中有两部被顾驰握在手中, 这是多大的殊荣啊! 顾驰也没有辜负文正帝的看重, 上任之后大刀阔斧,将那些尸位素餐、拿钱办事的人统统揪出来,一一惩罚。 依照大多数人来看,只是暂时任职,何必在这上面费太多心思, 得罪了人不说,最后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顾驰倒不这样想,既然文正帝将事情 代给他,那他自是不能辜负其信任, 在其位谋其职,他只要是吏部尚书一 ,就要尽职尽责。 反正到了他今时今 的地位,得罪人又如何?那些人看不顺眼又如何? 吏部权力这么大,自然可想不少人会上门送银子以求谋个好官职,前任吏部尚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手下的人接受“孝敬”,当然送银子可不是直白的将银子拿出手,美名其曰“冰炭钱”。 你送了,我能不送?这么一来,那些同进士在离京前便会“孝敬”一次,还有那些三年一次上京述职的官员更是大手笔,给吏部全体官员送了不少东西。 以前顾驰只是大致知道这么一回事,不是十分清楚,待他兼任吏部尚书这一段时间,不少人给他送银票、还有各种好东西,比送给 中的贡品差不了多少。 说句实话,顾驰最开始待在翰林院,那是清贵之地,有“穷翰林”之称,在那地方书籍多如 牛,银子倒真是没多少。后来一直待在户部,每次经手的银子不少,可那不是他自己的,是要入国库的。 即便他见过的银子不少,可因着不是自己的,没有什么实 ,直到最近成了吏部尚书,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孝敬”。 看着这厚厚的一沓子银票,顾驰一时间有些沉默,看来这吏部的官员没少收好处啊! 他揣着这些东西找到文正帝,将情况仔细讲述一遍,“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给官员高额的俸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任职,而不是用来当做敲门砖收受贿赂的,微臣如今是吏部尚书,愿以身作则,严查此事。” 文正帝看着这个最受器重的臣子,一时有些 叹,踏入官场这么多年,顾驰还是一如当初,没有忘记自己的本 。 虽是“水至清则无鱼”,可放任太久,倒是将这些臣子的心养大了。 文正帝屈起手指敲了敲御案,“就按你说的办,安逸的 子过得久了,不少人又开始不安分了。” 顾驰得了令,先在吏部制定规则,凡被查出来贪污受贿者,严惩不贷。 命令是有了,但不买账的人也不少,吏部侍郎黎平就是其中之一,凭什么顾驰一上任,就要损害他们收受银子的权益! 黎平本就看不顺眼顾驰,办事情的过程中也是处处不配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把顾驰放在眼中。即便顾驰已经下了命令 止受贿,他来者不拒,拿了其他官员不少好处。 顾驰直接将他揪出来当做典型,严厉的处罚,官阶连降几级,发配到偏远之地,从黎平的家里抄出来几万两雪花银充入国库,他手断强硬,一点也不客气,以此来震慑他人。 有黎平这样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继续受贿,乌烟瘴气多年的吏部,在顾驰掌管没多久,一派清和。 不仅是吏部要整改,顾驰还将主要的 力放在了崇文门税关和两淮盐运。 崇文门税关,来来往往的商人都要 银子。 上京做为大周最为繁华的地带,每 经过崇文门人不计其数,为了尽快能放行,不少人会选择给崇文门的长官进行“孝敬”,商人做生意要出钱,百姓路过要 钱,就连上京的官员也要出银子,官阶越高,要价越高。 在这里当差的官员,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这可是个大肥差,不少人都紧着在这一年任期内赶快捞一把银子。 两淮盐运更不必提,一斤 盐能卖几十个铜板一斤,每家每户可以自己做衣服,自己种粮食,唯独 盐,甭管多贵,都要掏银子买回家。两淮盐运使掌管江南盐运命脉,向这些盐商征税税费,更是没少得好处。 顾驰对这两个部门严格彻查,一查一个准,抄出的白银多至上百万两白银。 顾驰这么一番大动作,自然引来不少争议,触动了不少官员的利益,这些人又开始上奏弹劾顾驰。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