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过来一辆马车,驾车的小厮喊着她,“大娘,顾聪顾老爷家怎么走?” “在” 顾母手中的铜盆一下子掉落到地上,“砰”的一声响,这不是自己男人的名字吗? 她好似预料到了什么,沉住气,沉住气,抑制住不断上扬的嘴角,“顾聪是我男人,你们找他有事吗?” 那人下了车,弯 拱手,笑眯眯开口,“顾夫人好,天大的喜事,府试结果出来了。” “夫人”,顾母打了个冷颤,怪别扭的。 这和她猜想的一样,余光看向不远处的那群人,她猛的提高声音,“府试成绩出来了,这可真是好事。” 话音刚落,刚刚还坐着说话的那群女人,跑的比谁都快,统统围上来,七嘴八舌,“三郎考上没有”、“考了第几名啊” 小厮摆摆手,“大家先静一下。” 他掀开车帘,里面坐着一个人。 围着的王家媳妇叫起来,“是里正,里正来了。” 顾母往马车里看去,还真的是里正,他来干什么?难不成自己儿子太优秀,连里正都被惊动了? 第37章 府案首 董里正一身藏青 直裾, 身形清癯, 鬓发和胡须微微发白,面上无太多表情, 和整 种地的庄稼人不一样, 一举一动透 出一丝威严和讲究。他临近知天命的年纪,已经担任里正这一职三十来年了。 顾母之前自然也见过董里正几次, 平时村里发生了不可调解的口角或者 赋税时,都需要里正出面。 月水村地方不小, 百十来户人家, 却因为重山阻挡,村民住的零零散散, 一大部分住在月河下游平坦地带,剩余一小部分, 如顾家、李老头家等, 住在上游, 大概有个一刻钟的距离。 人多的地方事情多,董里正平 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下游, 也在下游居住,所以像顾母这些住在上游的人不经常和他打 道。 董里正下了马车, 以往不苟言笑的脸上, 此刻浮现出一丝笑容, 走到顾母面前, 意的看着她, “你可是教导出一个好儿子啊, 真是给咱们村长脸。” 呦,还真被她猜到了,里正来报喜了。顾母抑制住内心的 动, 出一抹得体的笑容,隐隐透 出自豪之意,“多谢里正夸赞,三郎这孩子,在读书上是比一般人要好一些。” 董里正哂笑,顾三郎的娘亲看着谦虚,说出来的话可不谦虚。 旁人夸赞自己孩子时,大部分爹娘都会故作谦虚,推辞几句,而顾三郎的娘亲,倒是个独特的,大大方方的认同附和。 他接着开口,“刚刚镇上传来消息,顾驰考过府试,还是第一名,如今正式成为童生了!” “乖乖,第一名”,围着的人群惊呼起来,“又是第一名,顾驰脑子是怎么长的,和咱们村里人不一样!” 顾母一直抑制的嘴角上扬起来,笑开了花,按照三郎以往的表现,府试是没有大问题的,可第一名想都不敢想,府试人才济济,能通过就已很是不错,如今自己儿子又得了第一名! 相比秀才举人来说,考上童生还真没太大作用,但它是科举考试的开端,是继续走下去的基础。再不济,即使以后无所进取,抄书做账房也是一条出路,成为里正也有可能,不用每 吃苦下地。董里正就是因为有了童生的功名,当时才在其他人中被选举出来。 一旁的小厮发出声,“顾夫人,咱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顾学子去,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他的好消息呢!” 顾母引着董里正家去,其他人也跟在后面,竟然还有好消息,她们可不能错过。 顾母打发一个跑的利索的孩童,让他先行告知顾父这件事。所以还未到家门口,顾家一大家子 上来,打头的是顾父和顾驰。 “三郎,后生可畏,你可是月水村第一位童生,也是本县内唯一一个夺得县案首和府案首的学子。”董里正一只手背在后面,另一只手 意拍着晏安肩膀。 顾驰面上闪过一丝惊喜,这真是出人意料,随即又恢复稳重,“多谢里正的看重,更要 谢书院的栽培,才有三郎今 的成绩。” 董里正点点头,不骄不躁,还懂得 恩,是个好孩子。连夺两次案首,夫子的教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水平。似顾驰这般少年才俊,此后用心读书,必定大有所为,出人头地亦可期。 就这么一会儿时间,顾驰考中童生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大家伙一个个的赶到顾家门外。 那小厮从马车上拿来一个盒子和一页纸,董里正递给顾驰,“这是童生的凭证,县里已经登记备案,这一份 与你手上,可要仔细保管,参加下一次考试还有用得上的地方。” 他接着递过木盒,“这里面是奖银,朝廷早先定下规矩,考过童生奖励五百文。不过,因着你情况特殊,娄县令把奖银翻了一番。加上你还是这几年来咱们村唯一一个童生,必然要有所表示,村里给你的奖励是二百文。” 翻一番,这不就是一两银子了吗?再加上二百文,一旁的人探着身子,看着木盒,直直的盯着,好似要看透里面的东西,有些眼热,三郎考个童生就白的得了这么多钱,省着花,够上一年的花销了。要是自家孩子这么有出息就好了! 顾驰双手接过,看了眼童生凭证,眼底藏着 动和喜悦,随即对着董里正拱手道谢,“多谢娄县令和您的支持与看中,这是学子的荣幸,以后定当尽心尽意,不敢有丝毫懈怠,方才不辜负朝廷和您的期待。” 董里正扶上他的手,“如今咱们都是童生,不必讲究这么些虚礼。你小小年纪,前途可期,真是令老夫汗颜。” 顾驰笑了笑: “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管理着百十户人家,咱们月水村正是在您的带领下,才越过越好。也真是因为有您的管理,才使我们这些学子吃喝不愁,可以安安稳稳的读书,这更是令我们钦佩。” 顾父接上话,“说起来还是我们拖累了您,不然以您的学识,肯定能有所进取。” 董里正抚着胡须,笑了两声,“谈不上拖累,大家选取我成为里正,这是对我的信任,我更要办好每一件事。咱们月水村民风淳朴,倒是省了我不少心思。” 他二十出头时已成为童生,本踌躇 志,准备继续考取功名。奈何前朝动 ,科举舞弊盛行,他一个无权无势的贫寒子弟,永无出头之 ,便死了这份心思,成为了月水村的里正。 村中事务虽无大事发生,可琐碎的细事倒是不少,就这么一 拖拉下去。新朝成立时,他也曾想过再考一次,奈何多年不看书,知识忘了大半,加上每 还要处理事情,就淡了这份心思,一心扑在村民身上。 不再继续说下去,董里正看着顾驰,叮嘱几句,“咱们知县老爷对你很是欣赏,过几 可能要见你一面,到时候你可要好好表现一番。” 顾驰县试府试一举成名,自然惊动了临南县的娄县令,这么优秀的少年不多见,娄县令 才心切,急着和顾驰见上一面。 其他人支棱着耳朵,自然听到董里正的话,顾三郎真是好运,前几年还因为生病孱弱的出不来房门,如今每次都考第一,就连县令都要和他见面,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像他们这些泥腿子,也就见过里正,再大一点儿的官,一辈子也见不得一次。要是哪一 这等好事发生在他们身上,那可是多大的谈资!在县令心里挂过号的人,能是一般人嘛! 此刻在他们看来,见个县令就已是天大的荣幸,谁又能想到顾驰以后还见过天下最尊贵的那个人呢? “我省的了。”顾驰点头应下。 董里正又告诉他关于娄县令的一些情况,面前的少年,进退得当,长身如玉,稍显青涩仍难掩儒雅清隽,一举一动透 出良好的修养,打眼望过去最为出众。并且不是空有一副皮囊,真才实学,这样的少年可真让人喜 。 代完这些事,董里正环视了一周,他还有别的事情要 代,“自新朝建立以后,咱们村从未出过童生,更别说什么秀才举人,也因此成为其他村口中的谈资。不过‘好饭不怕晚’,此次县案首和府案首都出自咱们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听到这话,围在一起的村民脸上 出得意的表情,月水村是方圆人数最多的村子,可惜大家种地是一把好手,在读书方面真是一窍不通,多少年也才出了顾驰这么一个有能耐的,如今走出去也有底气,虽然数量不多,可耐不住有质量啊! 老李头 了一句,嘚瑟开口,“这就是那什么,读书郎常挂口中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他人笑起来,“老李头文绉绉的,还学会用成语了,要不你也努力努力,考个老童生回来! ” 玩笑过后,董里正接着开口,“圣上心系百姓,政令清明,学子赶上了好时机,能够入学读书,识字明理,咱们更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我有一个建议,大家听听可不可行?” “里正您说,我们听着呢!” “村里的学生之所以比不过镇上的学子,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启蒙晚,镇上的孩子三四岁已读书识字。而村里的学子,大人大字不识一个,加上路途遥远,一拖再拖,到了**岁才入学读书,差距自然越来越大。我想着,办一个村学,正式读书之前,把孩子送到村学,既有了学习的地方,大人们也少了点麻烦。” 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只不过之前即便说出来也难以实行,办村学,肯定要有夫子,有夫子,就要家家户户拿出粮食和钱财,总不能让人家白做工。 但是月水村民靠种地谋生,每家每户负担都重,没有多少闲钱,难以成事。所幸顾驰考了第一名,他以此为借口,挑在这个时机提出这件事。 大家伙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办村学,有这个必要吗? 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童生秀才的,不值当花费太多心思。八岁送孩子去到书院,还是因为朝廷的规定,加之花不了几个铜板,大家伙才同意,不然大部分村民都不乐意,识字不识字都这样过了,人活在世,要求那么多干嘛,填 肚子就行了。 眼看着他们不吭声,董里正叹口。 “大家的困难我都知道,可是咱们是个老农民,难不成还想让孩子们以后也当个庄稼人?整 风吹 晒,有个天灾**的饿着肚子,有了冤屈也只能咽在肚子里。” 听到这一番话,一直不以为意的众人,脸上表情有了松动,有条件的话谁愿意种地?大鱼大 、高枕无忧,这多享福啊! 董里正趁热打铁,“不求一定要读多少书,最起码出去买个东西、立个字据不被人骗,当个账房、做个里正也有可能。想当初选举里正时,多少人比我有经验,可最后是我得到了这个机会,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识字。” 顾父因着小时读过几年书,自然知道识字明理才是真正的财富,对董里正的这个建议很是肯定,“里正说的对,咱们大家伙这辈子就这样了,可孩子还年轻,通过读书,走出月水村这个小小的天地,未来大有可期!” 顾驰自然也希望村里人越过越好,“各位叔叔婶婶,拿我来说,你们也知道,两年前我还是个病秧子,整 困在屋子里。如今我去过县城,去过府城,见过县令和知府,结识不少人,长了不少见识。如果我不读书,怕是连云 镇也出不了,和村里的孩童无两样。” “说的好听,读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烧钱又浪费时间,没那两把刷子,就别揽瓷器活,还不如早早休了学,挣几个钱 后好娶亲!” 这声音是从人群后面发出来的,顾驰抬眼望去,又是张婆子。 张婆子自然也来凑热闹了,可她因着前几 丢了颜面,一直躲在后面。方才听到顾父和顾驰的一番话,心里啐了口,忍不住出生反驳。顾家人面上看着谦虚,实际上就知道显摆,以为读几本书就和他们庄稼人不一样了,可 里面就是个种地的,不管读多少书,骨子里都留着泥腿子的血! 眼看着众人齐刷刷的扭头看着张婆子,一旁的张老三自觉颜面无光,狠狠的瞪她一眼,抬了抬拳头,“你给我闭嘴。” 张婆子看着他的动作浑身一抖,脖子缩了缩,自己男人以前是个憨厚的,一 手指头都舍不得动她。自从顾驰那事发生后,当 回到家就拿着手腕 的 子狠狠训了她一顿,现在 股上的青紫还没消失呢! 她讪讪闭了嘴,可心中又给顾家人记了一笔,都是他们害的,顾家人就是个祸害,遇上他们准没好事! 张婆子这话虽不太好听,可也是月水村民大部分的想法,有几个铜子,吃顿 多好,再说以后还要去书院读书,何苦提前办个什么村学! 顾驰打开木盒晃了晃,发出“哗哗”的声音,倒出里面的银子。 其他人看着他的动作,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些钱。 顾驰一一跟他们分析,“字写得好,可以去书店抄书,一本书二十文,两天抄一本,一个月三百钱!还可以在街角摆摊写信写帖子写对联。算数好的,可以去酒楼店铺当个账房,或是往来府里镇里批发货物,赚个辛苦钱。有能耐一点的,自己开个商铺、去县衙里当个小吏,虽没有品级,可大小也是个官。接着继续走下去,考上秀才,免除赋税和徭役,去书院当个夫子,体面端庄,受人尊敬。再走下去的话,有幸考上举人进士,鲤鱼跃龙门,一辈子都无忧!退一万步说,这些都没有做到,识几个字能方便说亲,和旁人打 道也不发怵,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做难!” 听着顾驰这么一分析,其他人心里热火起来,这么说来,识字好像还不错,不说别的,就拿抄书来说,轻轻松松不费力气,一个月有三百文,一年近四两银子,这可比种地划算的多。 顾母看着众人脸上的意动,又加一把劲,“三郎这几天就在抄书,十来天已经挣了五百文。等抄书的速度上来,一个月可是一两银子呢!” “一个月一银!” 其他人叫出声,按照找个速度,顾家怕不是要发财了!辛辛苦苦中一年地, 过赋税,留下一大家子的口粮,也不过卖个三四两银子而已。 这下子大家伙纷纷动了心思,不求像顾三郎那样出息,每月有个几百文就已 足,再不济,过年写个对联拿出去卖,也能有几文钱呢!再说,有了村学,农忙时,半大小子也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有个去处,大人也省心了。 李老头 口烟,下定决心,“里正和三郎说的不错,咱们每人搭把手,也出不了多少钱,村学是一定要办的。隔壁村学生有出息,就是因为他们村里有村学。” 李老头辈分高,讲事理,为人公允,他说的话,大家也都能听到心里去。 顾父发声,“办村学是好事,我们更要大力支持,三郎有幸得了奖银,就把村中奖赏的二百文,拿出来当做一份子。” 董里正看向三郎,二百文不少了! 顾驰冲着他点头一笑,“这是我和爹共同的意思,这二百文本就是村中的奖赏,理应用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董里正连连点头,顾家一大家子都是个明白人。 随即其他人同意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都同意办村学。” 他们也有自己的思量,若是以前,顾家就算把全部的奖银拿出来,大家伙也不会同意。可是现在,顾家 子越过越好,顾三郎还成了全县全府第一名,听他们的话准没错。正如以前顾老头说的那样,读书真的能挣钱! 董里正 出笑容,横亘在他心中连 已久的大石块终于掉落,“村学需要书桌课本学舍和夫子,这几样最为关键。学舍找一间荒废无人的房子即可,书桌找木匠做出来,只是书本和夫子,大家想想怎么办?” 顾驰开口,“我有启蒙的书,大家伙识字的,这几 辛苦点,帮忙抄几本出来,好当做教材。我手中的原本和手抄本也贡献出来,夫子教学时使用。” 书本的事情也解决了,最后就是夫子,找谁担任夫子合适呢? 董里正看着众人,“大家可以自荐,也可以推举,只要识字,读过几年书,能给学生启蒙,就可以当做夫子。接下来几天时间,大家伙好好想一想,推几个合适的人选出来,咱们好好抉择。” 村学的事情解决了,董里正接下来还有其他事情,匆匆告别之后,坐上马车走了。 董里正一走,众人的注意力自然落在顾驰身上,赶上来和顾父顾驰道喜,这可是今天的主角呢,月水村独苗苗的童生。 顾大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爆竹点燃,拿出备好的糖块瓜子,轰隆声传遍整个村庄,格外喜庆,好不热闹! 不多时又有几辆马车飞奔而来,在顾家门外停下,呦呵,众人好奇的看过去,这又是谁来了? 第38章 临南县之光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