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也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明明早就知道楚承昭会成为储君,将来还会登基为帝,她既然和他在一起了, 后肯定是要生活在皇 里的。 可是皇 给她的 观太不好了,总觉得这里人心诡谲,充 了黑暗,一不留神就会被居心叵测的人拖入万丈深渊,使人战战兢兢,不敢行差踏错。 她也没想到入 的 子来的这般快,而且她明白,一旦入了 ,往后的一辈子就得困在这四方城里。 可这些话就算是楚承昭问,她也不能说。 他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她没有才能帮助他,只能默默守着两个孩子,守着这个家。现在她更不能拖楚承昭的后腿。 所以宋瑶故作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又笑道:“假的,其实还是有些不习惯的。 里规矩多,哪里有外面过得松快?我听娘娘 里的白术说,这 里御膳房里做什么, 里的人就得吃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咱家那刘厨子殿下也知道,好不容易告老躲到了 外,肯定是再不乐意进 当御厨的。唉,我可得趁着搬进 之前,多吃几顿他做的饭……” 楚承昭听完她的话,果然笑了起来, 着她的发顶无奈道:“都这么大了,净说些孩子气的话, 心 眼就那么一口吃的。” 宋瑶对她讨好地笑了笑,乖顺地像一只等着主人捋 的宠物猫似的。 楚承昭心里软成一片,便接着道:“你跟着我进了 ,难道我还会缺你一口吃的?少了一个刘厨子值当什么? 里藏龙卧虎,能人异士多了去了,我再给你选两个好的,只单独给你开小灶。” 宋瑶是故意把话题往轻松的方向引的,听到这里却是真的动了心——难不成这 里还有比刘厨子手艺还高超的? 楚承昭看她眼睛亮的吓人,又是无奈又是好笑,把她按进了自己怀里。 两人都从坤宁 出来好一会儿了,楚承昭身上的酒味还没散去,可见这天他喝得何其地多。宋瑶把脸贴在他的 口,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声,小小声抱怨他身上的味道难闻。 楚承昭却没向往常一样和她笑闹,只是那么静静地拥着她不说话。 好半晌之后,他才声音沙哑地开口道:“过两天你和孩子们就搬进来,让周嬷嬷和轻音、飞歌跟着,其他人就不用带进来了,我这里让皇祖母另外给你安排人手。你先让周嬷嬷调丨教她们几天,分辨一下她们的 情,尽管按着自己的喜好留人就行。还有怀远开蒙的事情,我也跟皇祖父提过了。他说早些年皇子们都是在上书房念书的,现在皇子们都大了,正好让皇孙一辈填充进去。到时候怀远早上去上书房,得到下午才能回到东 。你也不用担心他,我会亲自给他挑选几个得力的小太监,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保管不会出事……” 他难得地多话,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 宋瑶本来就不喜 他万事都憋在心里的闷葫芦 子,刚开始听的时候也津津有味的。可越听下去,她觉得越不对劲了——楚承昭嘱咐得太过琐碎细致,怎么好像要她和孩子分开似的? 第131章 宋瑶从他怀里抬起头, 对着他勉强地笑道:“殿下和我说这些做什么?说的好像你就不管我们母子三个似的。” 楚承昭的手掌抚上她的脸, “我怎么会不管你们呢?” 宋瑶刚要松一口气, 却听他又继续道:“只是我有可能要不在京中一段时 。这段 子里, 我不能亲力亲为地陪伴着你们, 便只能让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 “你要去哪儿?要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宋瑶一连串地发问, 紧张地抓住了他的衣袖。 楚承昭拍着她的后背,哄着她放松,“快的话三个月, 慢的话半年。你前儿个不是还说这 子都没怎么觉得,一眨眼安安和怀远都这么大了吗?这几个月的时间就更不值当什么了,可能你还没 觉呢, 我就已经回来了。” 见他对要去的地方避而不谈,宋瑶心中不好的预 越发强烈了。再联系到原书剧情, 宋瑶忽然有了一个最坏的猜想…… “殿下要去南诏?” 楚承昭这会儿是真的难掩惊讶之 ,“你知道了?” 就在今天的宴席之上,有官员上报了南诏的异动,当地的驻军折损过半。永平帝立刻让武将点兵去镇 , 可在这领兵的将领上, 永平帝却犯了难。 因为早些年七皇子被他放到军中历练过, 七皇子的外家也是武侯之家, 加上早些年永平帝对几个年长的皇子放权过大, 以至于七皇子虽然才干不如他几个哥哥,身边却也是集结了一大批武将拥趸。 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七皇子一 的人了,永平帝一时间没有想出合适的人来, 只能让上报战情的官员退下。 后头等宴席散了以后,楚承昭没有第一时间到后 里来接宋瑶和两个孩子,而是跟着永平帝去了养心殿。 他想去南诏平定叛军。 永平帝当然是不肯的,他惊讶又沉痛地道:“承昭不可!你难道忘了你父亲当年……” 楚承昭说他没有忘。他道:“正是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孙儿此行才一定非去南诏不可。” 永平帝不解,他便接着道:“当年父亲是皇室最出 的皇子,不论是 格还是才干,孙儿都不敢和父亲比肩。可就是十来岁就被立为太子的父亲,朝中都有臣子不服气。如今孙儿的境况就更不用说了,二皇伯他们看着是老实了,但他们连我父亲都能不服气,又怎么可能真的对我心悦臣服?如今有皇祖父在,您可以震慑着他们。那以后呢?孙儿总不能一辈子活在皇祖父羽翼之下……” 永平帝知道他说的在理。这天下最难测、最难收服的就是人心。如今楚承昭能便宜行事,靠的是他这当祖父的余威。但若是等他去了,朝中和天下人难保不会调转过来,变一副脸孔。而且现在大皇子确实是歇了夺嫡的心思,站到了楚承昭那边。但二皇子、四皇子和七皇子倒也不是吃素的,能被楚承昭 下去一时,却不一定会被他 一世。他们三人羽翼丰 ,心狠手辣,若是真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使早怎样的手段。 最实际、最有利的办法,还是楚承昭做出功绩,让众人打心眼里服气他这个储君。到时候就算二皇子他们再有动作,天下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但知道是一回事,同意又是另一回事,永平帝仍不肯松口,“你父亲当年也是为了收服人心才去了两淮,结果一去就是天人永隔。两淮尚且如此凶险,何况是民风彪悍的南诏?承昭,你莫要拿自己的 命当儿戏。皇祖父现在还有一把劲儿,就是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能保你登上龙位!” 楚承昭自哂一笑,“孙儿这储君的位置,就已经是您不惜以伤害自己身体为代价换来的。 后遇到旁的困难如何?难不成孙儿眼睁睁地看着您继续做这样的事?” 永平帝还要再劝,楚承昭又接着道:“况且南诏未必就比当年的两淮凶险。那一处虽然是蛮夷之地,但是二皇伯他们的手却伸不到那么长,所谓的凶险也都在明面上,不至于让人防不胜防。” 当年他的父亲在两淮被设计陷害,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未必就是二皇子他们的手段有多么高明,只是他父亲没想到自己的亲兄弟会那般凶狠而已。 相比暗 涌动的黑暗,南诏那地方的矛盾都都是真刀真 的正面对抗,楚承昭有信心只要他警醒一些,虽不至于说一定能平定动 的局势,但是求个自保总是不难的。 “而且,孙儿从前也和您提过。孙儿恢复身份、回到皇家之后,有幸翻看过父亲当年的手记。父亲 怀天下,其中一项夙愿便是能收服南诏。他英年早逝,未尝有机会能一偿抱负。如今孙儿恰好有这个机会,也需要这个机会,求皇祖父成全,也算成全了孙儿的一片孝心!” 楚承昭 了袍子在殿内跪下,永平帝闭着眼无奈地叹息。 祖孙两个沉默了许久,永平帝到底还是没有应承下来,只让楚承昭先回去,说自己还要再做定夺。 楚承昭从养心殿离开了,虽然没有得到永平帝的准话,但他已经下了决心,非去南诏一趟不可,也有信心可以说服永平帝。 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家里宋瑶和两个孩子了。他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自然是不放心把宋瑶和孩子们留在 外的,便想着这几 得空,赶紧先陪着他们搬进 里,等他们习惯了 里的生活,他也是时候启程了。所以到了坤宁 之后,他没有急着带宋瑶和孩子们归家,而是把宋瑶带到了刚修缮完毕的东 。 因为去南诏的事情还没决定,楚承昭本是没想这么早就和宋瑶说的。但是他言语间还是 出了对宋瑶和孩子们的不放心,加上平时看着 糊糊的宋瑶这天也格外警醒,居然一下子就分辨了出来。 听楚承昭说完今 前朝关于南诏的事,宋瑶咧了咧嘴苦笑了起来,这一瞬间她连嘴里都是苦的。 她多希望是她想多了呢。 明明在她穿过来之后,原书的剧情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楚承昭也比原书更稳当、更提前地坐上了储君的位置。所以她一直以来的担忧渐渐地被抛到了脑后,想着既然前头发生了改变,那么后头那些凶险应该也就可以大步跨过了。 可谁成想,绕来绕去,楚承昭在没有被威 的情况下,居然自发 地主动想去平定南诏……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一般。 楚承昭看她一脸凝重,就用手抹平了她眉间的‘川’字。 “我这一时半刻也不会去的,且有段 子呢。而且皇祖父态度也算强硬,不一定会应允的。八字还没一撇,你现在怎么就愁上了?再说我要是真去了,你也不用担心什么,皇祖父那里肯定是给我配着 兵良将,我又不用亲自上阵杀敌,只在后方出谋划策就好。到时候打赢了,我就能混一份军功。打输了,我至多回来到皇祖父那里负荆请罪,挨一顿申斥……” 他说的轻巧,但宋瑶这看过原书剧情的人却做不到那么乐观。 所以她只能拉着他的手,半是撒娇半是哀求地道:“殿下,即便是我也知道南诏凶险无比。您要挣功劳,要天下心悦诚服,咱们来 方长,从长计议不行吗?” “好,咱们从长计议,你不着急啊。”除尘照看她眼角都滴出眼泪来了,便用指腹替她拭了拭眼角,语气柔地能滴出水来,“不哭啊,我今天也就是这么随便一提议。万事还没定下来呢,你可不许先哭起来。” 他越是这么说,宋瑶的心就悬地越高。他答应地太过轻巧了,就像安安无理取闹的时候,他也是这种口吻予取予求地哄着。但宋瑶不是安安,他能 觉到她的担忧并不能成为他前进的障碍…… 这个时候的宋瑶无比痛恨起自己的无用来。 一直以来她都是担当着被保护的角 ,楚承昭也把她捧在手心里,像照顾孩子似的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在真正遇到大事的时候,楚承昭并不会同她商量,只会在自己决定好后,为她安排好一些,铺平后路…… 如果她厉害一些,聪明一些,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成为可以和他匹敌的对象,然后让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呢? 想到这里,宋瑶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赵颐宁。 原书里的赵颐宁一直帮着楚承昭出谋划策,为他的大业出了很大的力气,许多事情楚承昭是和她有商有量的。 现在的赵颐宁是楚承昭的幕僚,虽然因为楚承昭这辈子没有遇到那么多波折,赵颐宁的用处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彰显。但那并不影响他知道赵颐宁的聪明和厉害。 如果是赵颐宁来劝,会不会结果就不一样了呢? 宋瑶决定找她帮忙试一试,若是实在不成,她就破釜沉舟,和楚承昭 代自己穿书者的身份。 第132章 当夜宋瑶和楚承昭出 的时候, 两人都是心事重重, 坐上了马车, 宋瑶看着被裹在大氅里 睡的两个孩子, 那种担忧的情绪就更浓重了。 若是只有她一个, 她大概会跟着楚承昭一道去南诏。 这样既不会阻挡楚承昭的雄心壮志, 她也能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帮他规避风险——如果这样也没有用,楚承昭依旧要面对九死一生的境况, 她也认了,无论如何都会和他同生共死的。 可是现在不成,他们还有安安和怀远。 楚承昭幼时失去了父母后的境况已经够心酸了, 她绝对不能看到两个孩子也陷入那种境地。 所以翌 一早,楚承昭出门之后, 宋瑶立刻就让人去传信给了赵颐宁。 赵颐宁听说宋瑶找她,几乎是立刻就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就赶回了盛园。 宋瑶同她已经如家人一般,也不用寒暄,碰了面就屏退了下人, 和她说起话来。 “殿下要动身去南诏, 阿月可有办法劝阻?” 赵颐宁闻言也 出了惊讶之 。在她上辈子的记忆里, 楚承昭去南诏平 可谓是九死一生, 但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时候的楚承昭四处树敌,步步惊心。正是他在南诏立下了军功,永平帝才把他封为了储君, 而大皇子等人也不敢有怨言。 这辈子楚承昭上位之路坦 多了,早早地获封了太孙不说,大皇子甚至还站到了他的身后,二皇子几人也被他一手 服。这种情况下,谁还能 迫他去那种凶险之地以身涉险? 宋瑶便接着同她解释道:“是殿下自己想去的,昨夜他同我透了底,说是圣上暂时还没给个准话,但我见他已有几分把握,甚至已经在开始安排他不在京城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的生活……”说着宋瑶就把昨夜楚承昭告诉她的他和永平帝的对话,接着又无奈叹息道:“我求了殿下不要去,但是殿下只把我当成安安一样哄。阿月,你能帮我劝说殿下吗?” 赵颐宁皱起眉头,沉 半晌。 宋瑶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许多话她不好深说,说多了,恐怕就瞒不住她知道赵颐宁重生过的身份这件事。这件事是赵颐宁最大的秘密,一直缄口不提的。 半晌之后,赵颐宁道:“殿下去南诏虽然凶险,但是我觉得你该让殿下去。” 眼看着宋瑶要急,赵颐宁又接着道:“殿下说的不错,外头的情况虽然眼下看着是好的。但这也难以掩盖殿下 基尚浅的事实。圣上年迈,能护他一时,却护不住他一世。殿下总有要自己立起来的一天。与其让殿下去面对未知的风险,南诏的凶险起码在明面上,而且有我们帮他规避,总能像上辈子一般大步跨过,不是吗?” “这话确实不错,但是南诏到底凶险,上辈子的殿下也是在鬼门关前直打转……” 说到这里宋瑶愣住了,赵颐宁说她们能一起帮着楚承昭规避风险,又说什么‘上辈子’,难道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了? 见她 出惊讶之 ,赵颐宁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阿瑶不要惊慌,我知道你的情况和我一样。我们同病相怜,互相都不要见怪。” 宋瑶的眉头又皱起来了。赵颐宁这是也把她当成重生的了。 其实也难怪赵颐宁这样想,在她看来,上辈子她没见过楚承昭身边有宋瑶这号人,甚至连在楚承昭的梦境里,她都没有见过关于宋瑶的回忆。 一开始,她是以为楚承昭薄情,对宋瑶毫无挂念。她也一直担心宋瑶落得被他抛诸脑后的下场。但是随着时间的 逝,她发现楚承昭不是这样的人。加上这辈子楚承昭的上位之路越发坦 , 本没有像上辈子那样有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不说旁的,光说二皇子散播的关于楚承昭出身不正的 言。那可是到了楚承昭登基为帝后,都没能彻底消灭的。这辈子,这 言却在怀远在 里周岁宴上亮相后被粉碎了…… 想来想去,不过是多了一个宋瑶,多了她生下的孩子,楚承昭的前路便坦 了很多。 赵颐宁这才认为宋瑶和她一样是重生过的。这么一想,所有事情也就解释地通了。 上辈子的宋瑶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和楚承昭并没有产生太多牵绊。这辈子他们在一起了,所以楚承昭在她的帮助之下,才能这么快这么稳当地坐上了太孙的位置。 宋瑶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不是的,“我的情况和你也有些不一样。” 和赵颐宁相比,她这个穿书者的身份还是更诡异一些。毕竟就算起码在赵颐宁那里,这个时代还是真实存在的。可从她的角度,这里所有的人和事不过是一本小说的人物和剧情,他们这些人和这个时代,其实都是虚构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宋瑶才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身份缄口不提——让她开口告诉赵颐宁和楚承昭,你们的 恨情仇,你们的家国大业,其实都是虚构的……这种话她怎么说得出口? 他们不相信,她肯定会难受。他们要是相信了,然后对自己的人生和三观产生了怀疑,她肯定会更难受。 正在宋瑶犹豫着怎么开口的时候,赵颐宁又对她宽 一笑,“阿瑶不必为难。你不想说也是没事的,就好像我的情况一般,若不是对着你,我也是不愿意多说的。不论你的情况是怎么样,你是阿瑶,是我的家人和朋友,我都知道你不会存坏心。”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