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市六中在前100名的数量占比,几乎跟一线高中持平了。 去年高考,市六中还很“正常”啊,今年到底咋回事?怎么突然杀到前面来了? 别的学校不知道,但市二中跟市六中 情不错,经常联考,几乎是见证了市六中一路“飞升”的过程。 市二中的老师们都知道,这大半年来,市六中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预考又进步一大截,是他们没想到的。 大家都很纳闷。 “市六中的学生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是靠那套学习方法?” “那道学习方法确实厉害,可也没这么神吧?咱们学校不也拿过来用了吗?没见效果这么要呀。” 田主任早就在琢磨这个问题了。 结合之前几次去市六中 时看到的一幕幕,田主任可算琢磨出点门道了。 他们市二中生源好,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加上学校本身在市内数一数二,学生的优越 非常强。 脑袋很聪明,学习和 收知识很快,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自 ,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学习的劲儿就少了。 市六中不同,学生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始终有 力,好不容易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实践发现成绩一步步提高很快。 那种喜悦和成就 ,是无法形容的,进步和收获所 发的学习 情,空前高涨。 田主任发现,这半年来,他每次去市六中,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那种充 情的,热烈的声音,听着就让人 神一震。 市二中的学生,学习也刻苦,但这股热情的劲儿,市二中的学生们,是比不上的。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内部的心态和学习热情,有时比外部的教学条件更重要。 怀着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只要学生不是真的蠢,那么成绩提高是必然的。 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热情地学习,这股热情是相互影响的,良 循环之下, 成绩只会越来越好。 田主任认为,这才是市六中的成绩,整体提高一大截的 本原因。 杨启明可不知道这些,他认为,市六中的进步,绝对跟夏茗那套学习方法有关。 他对那套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学习习惯,考前复习得非常好,预考总成绩是全市第1名,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3分之差。 有记者来采访他,问到他学习方法。 其实记者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他写的是报道,又不是学习资料。 报道只需要表明杨启明很优秀,学习很有一套,并且刻苦用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那就够了。 杨启明中考时,就是全市第1名,对这种采访驾轻就 ,很自然地说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学习要摆正心态之类的。 记者见惯不怪地记录下来,问到下一个问题。 “杨同学预考成绩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在接下来的高考,你一定要攫住省状元吧?” “那当然。”杨启明很自信。 “那么,杨同学最关注哪位考生?你觉得哪位考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关注的考生,杨启明第一反应是夏茗,可夏茗的预考成绩第7名,前面还有好几个人,谁都没提,独独提第7名的她,太突兀了。 杨启明微笑,“我最关注,和最大的对手,当然就是预考省状元。” 记者心道一声“果然”,毫无悬念的回答,乏善可陈。 “对今年的全是第2名,也就是市六中的夏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据我所知,她进步非常快,你认为她有没有可能跟你角逐省状元?” “夏同学?我并不了解。”杨启明笑了,眉宇间是傲然的自信,隔空对夏茗发出战书,“如果她有这个实力, 她加入挑战。” 记者整理采访稿时,对要不要保留关于夏茗的这一段内容,犹豫再三,最终以寥寥几笔,写进了报道里。 第449章 挖墙脚 市六中。 朱校长高兴坏了,恨不得拉横幅,对全校发广播。 这是学校建校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总体成绩,还是考了全市第2名的夏茗,都太值得庆贺了。 不少学校的校领导,纷纷来祝贺朱校长。 朱校长不仅在同行面前风光了一回,在市教育局面前,也大大长脸了。 市教育局那边,商讨着要不要搞个研讨会,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呢。 市六中的预考成果,虽然不是全市最好的,但是总体进步速度太惊人,值得深入研究,然后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是教育局要干的事,也是造福广大学生的好事。 研讨会还没开呢,各校的领导们,先来取经了。 “老朱啊,你们学校这回考得很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讲一下嘛。” 访客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朱校长忙中带笑,嘴巴要咧到耳朵 了。 “老朱,你们学校那个夏茗,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换个学习环境。”市三中的教导主任,旁敲侧击地问。 市三中和市二中一样,都是一线高中,往年全市的高考前3名,都是在这两所学校产生的。 朱校长脸一黑,“这个问题,你去问市二中的田主任,他会告诉你答案的。”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纳闷了。 他想的是让市六中的学生转校,却怎么要去问市二中的人? 田主任白了他一眼,“你这想法,半年前我就想过了,还试过很多方法,想把夏同学给挖过来,结果挖没挖成,你已经看到了。” 市三中的教导主任囧了。 敢情想挖墙脚的不止他一个。 这个夏同学倒是稀奇,放着教学条件更好的高中不读,偏偏死磕市六中,到底图的啥? 田主任幸灾乐祸地看他,“你们三中允许学生挂名,然后在校外自学,只有考试的时候回来参加考试么? ” “这怎么行?这样还算是学校的学生吗?当学校是什么地方?” “我们二中也不允许,所以才没挖到夏同学。”田主任幽幽道。 提起这个,田主任依然意难平。 他始终认为,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夏茗到他们二中专心学习,加上老师的悉心辅导,那么成绩超过杨启明,角逐省状元,是绝对有希望的。 可惜了。 她怎么就想不通,死磕在校外自习呢? 市三中的主任反应过来,瞪大了眼,“你的意思是,夏同学是在校外学习的?没请辅导老师,考出这个成绩,全靠自学?” “我骗你做什么?”田主任白了他一眼,“据我所知,她在校外还做生意,帮她舅妈开服装店什么的,你夫人最 逛的伊人衣坊,就是她舅妈的店。” 市三中主任瞠目结舌,“这,这……这同学的天赋,太惊人了。” 一边做生意,一边自学,意味着 力和时间会被分散,复习时间比校内学生少了不止一星半点。 没请辅导老师,所有知识点纯靠自己消化,碰到问题自己琢磨,这…… “老田,不是我故意打击你,说老实话,我们三中恐怕没有哪个学生天赋比她高,你们二中的杨启明,比起她来,也差一截。” 田主任长叹一声,“所以我之前,千方百计想让她转到二中来,虽说有私心,想替学校挖到优秀学子,但更多的,却是不想浪费了她的天赋,好好培养,让她发挥全部的才华。” 田主任摇摇头,“可惜她有自己的想法。” 市三中主任同样扼腕,“是啊,太可惜了……” 这话要是传到夏茗耳朵里,夏茗除了 他们的厚 ,只会哭笑不得。 她并不觉得可惜。 这个年代,很多人把高考当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钥匙,夏茗却没有,因为很多人别无选择,但是她有。 对杨启明这样的尖子生来说,高考要力争第一,扬名立万,夏茗也没有这心思。 高考对她来说,只需要考进她想去进修的学校,就已经达成目标了,她并不想出风头。 距离高考还有个把月,而夏茗因为重生外挂,对今年的高考题有印象,如果她愿意搏一把,考个省状元,未必没可能。 但她并没有兴趣。 如果高考前三甲,会万众瞩目,被记者追着报道,那么夏茗反倒希望自己最高只考到第4名。 这是个“安全”名次,光芒被前三甲盖住,不会被大肆报道,但是全国任意一所大学,她都可以进,很安全。 如果朱校长知道夏茗是这个心态,只怕会当场吐血。 “夏同学,你果然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这回成绩又进步了!”朱校长身心俱 ,看夏茗的眼神,那叫一个亲啊。 “你要再加把劲,争取高考的时候超长发挥,稳定在全市前三甲,争取 进全省前3名!”朱校长乐呵呵地说。 “我尽力考好,不给学校丢脸。”夏茗微笑道,没把话说太 ,也没说自己志不在前三甲。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朱校长鼓励地拍拍夏茗的肩膀,笑得更 意了。 虽然对夏茗很看好,但朱校长始终认为,杨启明是个很难战胜的对手,夏茗考第2名,屈居在杨启明之下,是很正常的。 毕竟,杨启明从小到大,几乎都是第一名,又花钱请了辅导老师,总的来说,就是起点比夏茗高,条件又比夏茗好。 夏茗考不过他,是合情合理的。 夏茗考到现在的好成绩,朱校长已经偷着乐了。 何老师也高兴坏了,开班会公布成绩时,重点表扬了夏茗。 夏茗是b班的学生,她的成绩会计入何老师当班主任的考核表,肯定会大大地拉分,那么她的奖金肯定少不了。 学校的老师们,快羡慕死她了,见了她都 说“你们班那个夏同学”,听得何老师飘飘然。 甭管夏茗的成绩,有b班多少功劳,反正夏茗是b班的,成绩就是算在她头上。 何老师跟着沾光,心里美得冒泡。 预考成绩出来,刷掉了一半的学生,有人 喜有人愁。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