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许李果知道呢,官员三年卸任,本是常事。 想着往后和李果,或许都将不再见面,罄哥心里有着淡淡忧伤。 没人和李果说别离的事,都以为李果知道。 然而李果并不知晓。 衙坊的官员来来往往,可也有许多官员在衙坊定居,李果分辨不清他们的职务,或者因何缘由留在衙坊,也不懂官员是如何升迁,何况赵提举家在隔壁住了这么些年,习以为常, 本没想过三年为期,卸任后,赵提举会回京城,赵启谟也会回去。 夏 的蝉鸣,鸣叫不休,赵启谟站在西厢窗旁,眺望窗外的景 ,目光留在李果家的屋顶上。 回想两人的相识,不 莞尔,却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离别。 对于离别,赵启谟 悉,三年前,他和京城的朋友分开,被带到了这千里之外的东南。 那时的别离也很不情愿,对于生活突如其来的转变,一度也很抵制。 想来人生无外乎如此,有分有聚。 天气逐渐转凉,李果仍是一身短袖,出入赵宅。 罄哥已不再教李果读写,他没有能教的东西了。李果还是每天晚上都过来,赵启谟往往会以读书为理由,关在书房里,两人不逢面。 李果便也真得以为,是因为县学的升学考试将至,因此启谟不便和他闲谈。 扭头去找罄哥,无奈罄哥是个仆人,有自己的要务,也没法陪李果闲扯。渐渐,李果来得不那么勤快。 一 闲空,李果过来赵宅,赵朴告诉李果,启谟在书房里。书房门大开,李果站在书房外,看见赵启谟背对他,正奋笔书写。 李果悄无声息走到赵启谟身后,谁想还是被赵启谟发现,赵启谟不慌不忙将书写的东西掩藏,回头问李果。 “果贼儿,可是要来借书?” 李果在赵启谟这边借过几次书,借的大多也没看。对李果而言,这些书的词语太深奥,哪怕赵启谟说是他七八岁时读的书,在李果看来也是天书。 “唔,上次借的忘记带来还了。” 就当是来借书的吧,现在来找赵启谟,还得寻个由头。 “无碍,下次一起带来还,你自己到书架挑书。” 启谟没有起身,仍是坐着不动,他拿起一本书,看得似乎很专注。 李果扫视书架上密麻的书籍,把手往衣服上擦擦,他才去摸书。他本来心思就不在书上,奈何赵启谟不大搭理他。 胡 下一本,走至启谟跟前,说:“启谟,那我走了。” 赵启谟抬起头,瞥眼李果捧在怀中的书,那是一本医书,讲的是人体 位经脉,就是赵启谟自己也看不大懂。 “嗯。” 赵启谟点点头,又埋头于书卷。 李果看他拒人的身影, 言又止,终究是寂落离开。 李果出书房,将书房门带上, 面撞见罄哥,罄哥手里端盘剥皮的柚子。 “果子,拿一个再走。” 罄哥递给李果一瓣柚子,李果接过。赵启谟的食物,往往会分食李果。罄哥知道他就是把整盘柚子都给李果,赵启谟也不会介意。 罄哥进书房,李果已下楼,看李果样子闷闷不乐,想是又遭公子冷落。 赵启谟站在窗户前,默然看李果出宅门,寂寥离开西灰门的身影。 “公子,果子似乎并不知道三年卸任的事,要不要告知他?” 罄哥有点同情李果,他被蒙蔽,对于这段时 的冷漠,李果想来很纳闷。 “现在不知晓,离别时自然就知晓了。” 赵启谟还不想让李果知道,甚至他也不许小孙、罄哥告诉李果。 罄哥想公子是个极其聪明的人,怎么反倒在这件事上犯糊涂。 李果的 子如常,每 在包子铺干活,从早到晚。以往晚上会去赵宅,现在不大去了,正好能早些休息。 对于赵启谟的疏远,李果渐渐也觉察,他不可能觉察不到,何况赵启谟以往也有过类似的行径。 突然就不和他好了。 李果想,你不理我,我还不想理你呢。 有时李果又想,或许启谟真的是课业忙,不是有意冷落。 过段时间就好了,听罄哥说过,秋 过后,县学的升学考试结束。 李果期待着秋 的到来。 一个清凉惬意的午后,李果在包子铺卖包子,忽然外头排队的顾客纷纷散去,呼朋引伴,人们 喜说着:“海大鱼”,叫着:“同去同去”。 所谓海大鱼,就是生活在海洋深处的巨大鱼类。 进行远洋航海的水手、海商,偶尔会遇见海大鱼,传说中,海大鱼如山般巨大,能一口 噬海船,所以是极其神奇的生物。 见过海大鱼的人极少,海港的居民们却一直有它的传说。 李果看着成群结队的人往东城门涌去,他揪住一位路人问:“海大鱼怎么了?”路人瞪圆眼睛,高声说:“你没听说吗?一头海大鱼躺在林寮滩,比岛屿还大!还活着!哎呀,别拉我。” 路人摆 李果纠 ,大步 星往城门赶去。 一头比岛屿大的海大鱼,搁浅在林寮滩的消息,像台风般扫过城东的每个角落,城东的人们纷纷拖家带口,唤上仆人坐上船赶去林寮滩。 顾客全跑光,柳冒儿包子铺的伙计们,扯下围裳,也蠢蠢 动。 “要去看鱼,先把包子铺关好。” 武大头从厨房出来,扯开嗓门。 “好咧!”伙计们 呼,纷纷去搬门板,三五下把铺门封闭,撒脚丫子奔出城门。 海港无数大船小船下水,鱼贯驶往林寮滩。 李果挤上武大头家的小船,紧紧跟上看海大鱼的队伍。 林寮滩搁浅头海大鱼的事,很快传到赵宅。赵爹正在宅中招待刘通判,赵启谟陪伴在一旁。 “哦,海大鱼,可是鲸类?” 老赵 情沉稳如是,无视通风报信的仆人,那 动夸张的模样。 “我曾听渔民说,三四十年前,正直饥荒,有头海大鱼搁浅在林寮滩,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爬上去割 ,整整割了三天才割完。” 刘通判可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八卦, 民俗。 “这么大!” 老赵震惊了。 “正是,据县志记载有十一丈之长。” 老赵和小赵的嘴巴长得老大。 他们居住于京城,不靠海,并不知道海大鱼是何等传奇的生物。 “别坐着,快,我们去找艘船,赵公可有船” 刘通判呷口茶,匆匆起身。 “并无。” 老赵晕船,家里哪可能特意备艘船来用于游玩。 “也罢,我写个帖子,让人拿去市舶司,找老杨要艘快船。” 刘通判挽起袖子,赵启谟递来笔墨纸。 第37章 汪洋之下的身影 林寮滩,是处浅水湾,海浪偶尔会将深海动物的尸体,拍到海岸上。那都是些腐烂恶臭,样貌丑恶的东西,即无法辨认具体形体,也无人知道这是些什么东西。 海大鱼不同,渔民的父辈们曾亲眼见过,还瓜分过,煮 入腹,凭借着海大鱼的无私奉献——虽然海大鱼并不情愿,逃过饥荒。 水手们也会讲起航海的恐怖故事,海大鱼在里边占据着一席之地。 赵启谟远远望见林寮滩,就也看到浅水湾里横卧一头庞然大物,在它四周围观着里外三重的船,有海船、渔船、沙船等,造型各异,大小不同。 恐怕方圆百里的人都赶来了,这是有船的,没有船的人们全挤在林寮滩,黑 一片,仿佛蚂蚁窝。 赵启谟搭乘的船,是市舶司的官船,一路畅通无阻,其他民船不敢拦道,顺利驶到海大鱼身下。船上的众人抬头一看,瞠目结舌,站在这巨大躯体之下,个人渺小得如草芥般。 若不是亲眼所见,怎能相信,人世竟有如此神奇的事物。 眼前一幕仿佛是梦。 官船上,除去杨提举一家,还有刘通判,赵启谟,老赵,赵夫人。 这么大堆人,全仰头站在船头,脸上 出或惊喜或恐惧的表情。 忽然人群 动,海船猛烈摇摆,官船上女眷们吓得花容失 。 “刚定是摆动鱼鳍尾巴,才引起海水震动。不必害怕,大鱼体力衰竭,水浅体硕,无力挣 。” 杨提举神闲气定,不枉是位市舶司提举,见多识广。 众人心神这才安定下来。 赵启谟走至船尾,探头观看海大鱼的尾巴。他发现这是条扁平的鱼,有着青灰 的表皮,形状颇类似鲸鱼,只是大得不可思议,虽然没有工具测量,目测也在二十一丈以上,说像座岛屿,并不夸张。 看见鱼尾巴微微抬起,水面上 起层层涟漪,赵启谟赶紧抓住船身,果然随即一波摇晃袭来,这只海大鱼太过庞大,稍微动弹,就要波及停在它四周的船。 也就船身摇 之际,赵启谟看到同样在海大鱼尾巴处,停泊的一艘小船。那小船乘客拥挤,船上站着李果。 赵启谟居高临下,看向李果,李果仰头也发现了赵启谟。 四目相对,还在思虑是否打个招呼的赵启谟,发现李果扭过脸,不理睬他。 心想,这段时 的疏远,想来让李果不快。 也难怪李果好些 子都没去赵宅。 距离离开此地,也不过一旬,老赵决定将赵夫人和赵启谟先行送回京,这样,赵启谟能赶上县学的考试。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