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还买不买?”廖娟没好气地问。 鲁齐木赶紧答应,“买,肯定买。” 说完,跟着廖娟上了靠站的公车,到车上才意识到原来廖娟停下是因为公车站到了。 公车上,廖娟刻意跟鲁齐木坐得相当远,除了该下车的时候提醒一声,全程连个眼神都没给过。 鲁齐木不强求这个,就想着能买到合适的自行车为要务。 他跟着廖娟到了她堂弟家,见着这家的女主人廖二婶。 “二婶,这是鲁同志,他想买咱家的自行车,您推出来让他看看吧。” 廖二婶 脸堆笑,连忙从屋里把车推出来,“鲁同志,就是这辆,正经的飞鸽品牌车,我家骑的时候可在意,很少有磕碰。” 这都是明面摆着的,除了漆皮显旧,确实磕碰的不多,就是后挡泥板有点变形,倒不影响使用。 鲁齐木转动车子验看了外胎,磨损并不严重,又骑着在路上转了几圈,链条和轴没有杂音,脚蹬顺畅,车闸用着也没问题。 “车子还可以,你们打算卖多少钱?”鲁齐木问。 廖二婶笑笑,“九十块钱。” 鲁齐木不动神 ,“您这价格可不低,再加些钱我都能买辆新车了。” “话不能这么说,这可是飞鸽呀,你说的恐怕是哪个草台班子糊 人的玩意,便宜是便宜,骑不住。” 廖二婶家里恐怕也有人在自行车厂工作,说“飞鸽”的时候,语气里的自豪 不自觉就迸发了出来。 鲁齐木沉思一会儿,“您看我大老远跟着廖娟同志过来,肯定是有诚意的,您便宜点,我心里一平衡,不就买了。” 廖二婶抓起身前的围裙直擦手,想尽快卖出去又不想降价,为难的很。 “给你降两块钱,骑走。” 伴随着一声二叔,鲁齐木看见一个大汉正站在他身边,天爷呀,啥时候走过来的,一点动静没听见。 “鲁齐木,我二叔都给你降钱了,你什么想法?”廖娟问。 鲁齐木能有什么想法,赶紧掏钱把车骑走是正经事。 第13章 鲁齐木在路上七扭八拐地骑着自行车,不是他不会骑,就是想显摆一下。 到了新家,还没 口气,又被顾莲拉进屋。 她已经从胡大姐嘴里知道事情的经过,开口就问鲁齐木对廖娟的观 。 鲁齐木实话实说,追着人家是为了买辆自行车,别的,还没想。 顾莲恨铁不成钢,“买自行车,以后搂着自行车过 子吧。” 鲁齐木还真有这想法,“可不就搂着自行车过 子,有了自行车,我的业务好干多了。” 鲁能成知道他买自行车的事,脸上多少 出点笑容,再怎么说自行车也是大件,能看得见摸得着。 鲁青瑞就别提了,非要坐到横梁上让鲁齐木带着他转悠几圈,小孩子也知道东西还是自家的好。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高兴,曹丽在卧室就摔了梳子,说不上什么原因,就是有点看不惯鲁齐木的作为,有点钱就张狂,也不想想钱从哪里来的。 鲁齐木可不管别人怎么想,他惦记晚上卖瓜子,没留多久就带着鲁青瑞回家,如今有了自行车,才要好好规划一下。 往常他都是用编织袋装瓜子包,背着去剧院,走得慢不说,不小心报纸破裂就白装了,现在有了自行车,正好在后座绑个箱子,瓜子包放进去安安稳稳,还能多放。 为了应对突发因素,不耽误今天晚上的销售,他昨天忙活到半夜装好了瓜子包,这个空档用来做箱子正合适。 说干就干,外面矮棚里有几块木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的,正好拿来钉箱子。 叮叮咚咚,没多久一个简易的木箱做成了,左右还多出来四个长条 ,好绑在自行车上。 为了表面平滑,鲁齐木还用菜刀削掉了 刺和棱角。 犄角旮旯找到一团绳子,箱子放好绕上好几圈,装备齐活了。 “爸爸,都没有锁,瓜子会不会从里面蹦出来。”鲁青瑞啃着馒头,提醒道。 对呀,鲁齐木干脆拆掉卧室箱子上的锁扣装上去,原来院门外的锁正好用上。 他把所有的瓜子包放进箱子,在门口骑了一圈,还故意颠簸几下,回来一看,暗自点头,果然好好的。 啃了一个馒头,安顿好鲁青瑞,鲁齐木一溜风骑向红旗剧院,有车就是好,省时又省力。 如此,除非天气实在恶劣,鲁齐木雷打不动在市场和剧院门口来回穿梭,看着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鲁齐木走路都想摇摇 股。 元旦当天,他没有出摊,这天是鲁珍红结婚的大喜 子。 一大早,他把自己和鲁青瑞收拾利索,穿上前几天特别买的新衣服,骑车去新家。 箱底的二十块钱和脸盆前几天就 给了顾莲,父子俩可是轻装上阵。 作为女方家属,婚礼上要做的并不多,鲁齐木就跟在鲁能成身后听招呼。 第一次,见到了王东升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姑姑舅舅表兄表妹,真是一大家子,来来往往都认不清。 也是第一次参观了鲁珍红他们的新家,房间不大,一串新家具上处处贴着囍字,婚房独有的喜庆映入眼帘。 鲁珍红穿着大红呢料上衣,黑 直筒 ,脚蹬黑 小高跟鞋,头上的红 扎花散着几颗蹦开的炮仗,一路低头羞涩地笑着。 反观王东升,一身笔 的西服,被围在中间,那叫一个红光 面。 来随礼的客人多,家里装不下,王家包了一个小饭馆吃饭。 这里有不少客人还是 路机厂的同事,气氛相当热烈,光是敬酒的环节就把小夫 俩折腾得够呛。 鲁齐木照顾鲁青瑞,其他时间就是吃吃喝喝看热闹,一点不往跟前凑,酒席结束,麻溜随着父母回家去。 鲁珍红三朝回门,鲁齐木过去吃了顿饭。 这次他倒发现,他的这位新妹夫王东升,在对待他和大哥鲁 光的态度上,隐含着不同的态度。 听完他们说话才知道,原来大哥鲁 光升职了,成了车间小组长。 这就难怪了,对比他这个所谓的无业游民,跟同厂有前途的大舅子更适合 往。 鲁齐木忍不住嗤笑出声,看不起他打零工,道不同不相为谋,他都懒得理论,反正谁的 包鼓谁知道。 再说,他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功夫琢磨他们的反应。 临近过年了,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开始办年货,鲁齐木跟韩老头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机会得把握住,这年景,谁家里不买点瓜子过年。 韩老头是白天黑夜忙活,一麻袋一麻袋的瓜子接过来送出去,没有停歇的时候。 这一要归功于瓜子确实好吃,二来,得益于鲁齐木销售手段升级。 本来他在剧院门口就卖瓜子包,如今主动跟顾客聊聊,问有没有意向在他那里订购瓜子。 这些人过来是为了看电影,虽然确实有人相中瓜子想买,也嫌麻烦不想拎来拎去,还有人无可无不可,敷衍两句没有诚意。 鲁齐木并不气馁,随即提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只要在他这边记录买瓜子的数量,最近几天他都会给送到家门口,验瓜子给钱。 对于送货上门的承诺他是有考量的,能来红旗剧院看电影的人,住的地方距离都不会太远,有可能还比较聚集,一趟能送不少家,并不麻烦。 还真有被这个服务折服的人,平时去商店买东西都看售货员的脸 ,现在有人专门送到家,那是啥 念,啥地位,当即定了五斤瓜子。 有了开始,后面就顺理成章,鲁齐木总会给人们看前面人的订单,人就怕有比较的心理,同一个单位的,同一个小区的,他能我为什么不能,也定三斤送货。 一笔笔小账在纸上记下来,一天下来能写两篇纸,合计出来递给韩老头,比吃两碗米饭都有干劲。 这一忙乎就忙到了腊月二十五,韩老头炒瓜子胳膊都 了一圈,前面放着一打十块钱也刺 不了他,实在干不动了。 鲁齐木还 神百倍干劲十足,恨不得能卖到大年三十,可看着老头一脸疲相赖在 上,这话真说不出口,给老头累病了可得不偿失。 不是没想过雇个人来帮韩老头,刚提出来就被他否决了。 说来说去,还是怕别人学了他炒瓜子的方子和技术,别说雇人,就是鲁齐木走近点他都不大乐意。 既然这样,歇歇也无妨,鲁齐木可听说,百货商店里瓜子可比往年出货下降不少,经理都急了,他也让给人家点营业额。 半夜,鲁齐木梦游一般从 上起来,在厨房摸索半天,在夹 里摸出一个存折来。 打开手电筒,照着最后的那个数字,鲁齐木咬着食指才能忍住呼啸出声,前面一个二后面三个零,两千块!!! 谁能想到,他刚回天津,身上不过三十多块钱,跟家里争执,差点撕破脸才得来三百块钱,一年的生活费,如今,不到三个月,他已经身家两千,这还没算留下的一百多块过年钱。 到现在,鲁齐木都不知道该怨恨家里还是 谢家里,没有他们的一再反悔,他不可能削尖脑袋往商贩里钻,不可能挣下这么多钱。 一文钱能 死英雄汉,钱也是英雄胆,鲁齐木对以后的生活已经无所畏惧,父亲鲁能成的那份工作,他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回到 上摸摸鲁青瑞的脑袋,这段时间唯一对不住的就是儿子,每天匆匆忙忙,都没有好好陪陪他。 想到儿子知道他后面不出去,留在家里陪他的高兴劲,鲁齐木都觉得自己这个父亲做得不够合格。 带着这份愧疚,鲁齐木早早起来做了儿子最喜 吃的蛋花粥。 吃过饭后,把鲁青瑞包裹严实,带着他穿过大街小巷,去公园,去游乐场,买他喜 的书,挑他喜 的玩具,吃他没有吃过的饭菜,直到天黑漆漆父子俩才唱着歌回到家。 转天,父子活动继续,上午买了新衣买新帽,再加上新鞋新手套,下午左手炮仗右手鱼,后面还背着五斤 ,鲁青瑞手里抱着一只大烧 , 载而归。 东西都归置好,鲁齐木站在厨房挠脑袋,好像有什么东西漏掉了,实在想不起来,先这样吧。 第二天,鲁齐木 巾扎头正在扫房子,鲁青瑞从外面跑进来,“爸爸,爸爸,柳 家在贴对联,咱们家的对联什么时候贴?” 鲁齐木手里的笤帚一下停住了,他就说有东西被漏掉,原来应在对联上了,“等爸爸扫完房子,咱们一起买对联去。” “好呀,好呀,爸爸,我帮你扫房子,我会扫地。”鲁青瑞从厨房拎出来个小笤帚,开始扫房间的边边角角。 等他们父子俩买了对联,配合贴上,整排房子在灯光下都映出了红 。 二十九,蒸馒头,鲁齐木头天晚上就和好面团放在炉火边,早起面发得鼓鼓的, 起来相当有劲头,馒头包子各一半,还没到晌午,都摆在簸箕上晾着。 到了下午,割下斤来 ,劈下半只烧 ,捡了几颗馒头和包子,通通放进篮子,骑上车带着鲁青瑞,给父母送年礼去了。 第14章 路华里小区,远看也是一片红火,贴上对联不说,有的人家还挂上了小灯笼,随风摆动,象征着红红火火。 鲁齐木和鲁青瑞刚到楼 口,就听见顾莲的声音。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