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林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摇头说,“时间不早了,晚了坐不上公 车,咱们还是辛苦些,先过去安置下来。” 既然赵东林这么说,佳慧自然没意见,毕竟赵东林来过,认识路,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省城,没什么经验。 另一个,她只是带孩子,比不上两兄弟一路上背行李,挑箩筐。 几人带着孩子行李走到公 站台,等了大约二十多分钟才等到了经过吴东大学的公 车,上车的时候因为挑着箩筐的关系,被车上其他乘客“另眼相看”了,美香还是个小姑娘,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瞩目”有些不好意思,揪着衣角脸都红了,佳慧则自在多了,对那些异样眼神视若无睹。 如果是穿越前,她或许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到经历过穿越,经历过这个时代,经历过 复一 的乡村生活后,佳慧的心态自然发生了改变。 贫穷并不代表低人一等,尽管他们现在看上去充 了乡土气息,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可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摆 贫穷,再不会因为穿着也好谈吐也好,受人嘲笑。 公 车上有几个座位,佳慧先让张巧儿坐下,自己跟美香也带着孩子坐。 张巧儿一上车又开始头晕恶心了,赵东林给她打开窗户,让她对着窗外呼 空气。 坐在张巧儿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嫌恶的翻了个白眼,嘴里还说了句什么,因为隔得远,佳慧也没听到,只注重到赵东林看了那女人一眼后转了头。 车子开了大约一刻钟左右,他们在“吴东大学”站下车了。 吴东大学是吴东省最高学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即便在二十一世纪,吴东大学虽然比不上北大清华,但也是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之一。 巍峨古朴的校门,有十来米宽,两口巨大的石狮子震慑左右,眼神穿过铁门往校内望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般,只一眼张巧儿就生出了敬畏之心,美香跟赵东林也一样,一个是遗憾自己没能考上吴东,另一个是羡慕大哥大嫂能在这样充 文化气息的学校学习。 家里兄弟姐妹四人,大哥小妹都有了出息,大姐年纪大了不提,他这个做弟弟的,竟然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所以现在,他只能羡慕的看着,却无法获得这样的荣幸。 想到来之前石头的话,赵东河第一次生出了愧疚之情。 石头说,爸爸,为什么哥哥妹妹都去城里,就我一个人留在乡下? 一个没妈的孩子,本来已经亏欠他很多,现在因为自己的不求上进,自己的孩子连进城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他觉得自己不配做父亲。 “这学校可真大啊,一眼看不到头。” 自家儿子儿媳,往后就要在这个学校读书了,想想就觉得光荣! 赵东林 受到了母亲的欣 ,指了指远处说“妈,咱们租的房子就在学校后头。” ***** 沈念茹看赵东林怀里的英宝,乖巧可 ,再看佳慧怀里的放放,像个善财童子一样又白又胖乎,两个眼睛圆溜溜的像会说话一样,她的心顿时软成一团。 年轻的时候忙事业,疏于了对女儿的照顾,等女儿亭亭玉立长大,又出了那事儿,这一生,她对女儿都是亏欠着,看到这么小的娃娃,就想到了女儿丁点大的时候,眼睛都开始发酸了。 看到他们挑着担子,带着锅碗瓢盆的过来,沈念茹也没有 出任何诧异的眼神,下放的那几年,住过牛棚,吃过馊饭,什么苦都吃过,那些 子里,最可怕的是那些趁机捣 分裂 愤的坏分子,而那些淳朴的乡民,有时候看他们可怜,反倒时不时顶着 力接济他们,因此看到赵家人,沈念茹心里反倒觉得亲切。 “您好,我是赵东林的 子,我叫董佳慧。” “哦,好好,这媳妇长的真俊。” 可不是么,虽然结了婚生了娃,看上去还是很年轻的,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一个麻花独辫,脸上笑意盈盈,淡淡的卧蝉,嘴角还有一个小梨涡。 “这是我婆婆,张巧儿,她今天晕了一天车,不大舒服。” “房子我都已经收拾出来了,这前面的三间给你们住,后面两件是我们老两口的,我还让人在侧面开了个小门,平常不会打扰到你们。” “大娘,您这话就太外道了,该是咱们打扰了才对。东林回去跟我说了之后,我就说咱这是遇上贵人了,这么好的房子,怎们就被咱遇上了呢。” 沈知茹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越看佳慧越喜 ,这姑娘长得俊,嘴也甜,上学也不忘带着孩子,就说明是个对孩子负责的好母亲,跟婆婆姑子关系都 融洽,说明为人处世不差理。 人的眼缘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看顺眼了怎样都是好的,不顺眼了怎样都是差的。 寒暄过后,沈念茹就离开回了后院,把时间留给他们整理。 “对了,你们吃饭了吗?没吃我那有米有面,还有点菜,先拿给你们把饭做上。” 几人还真没时间吃饭,听沈念茹这么周到,心里 的不得了。 “那真是谢谢您了,我们还真没顾得上吃饭。” 沈念茹从后院拿了一小袋面粉,还有土豆、胡萝卜、白菜,佳慧做了面片汤,给他们送了一盆过去。 “这面片汤,有我小时候吃的味道,没想到你媳妇手艺这么好。” “她做饭手艺确实 好的,是个做事细致的。” “恩,看得出来,几个孩子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她在农村待过,农村的孩子都跟泥猴似地,穿的衣服也不大考究,赵家的这三个孩子却不同,穿的干净整洁,人也很懂事。 “这三个都是你的?” “佳慧多大,我看你大小子已经不小了。” 看上去已经六七岁了,可佳慧看上去也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难不成十来岁就结婚生孩子了。 “黑蛋跟英宝是我前 生的。” “啊?” 沈念茹还真没想过这里面有隐情, “你离过婚?你不是军人嘛。” 军婚受法律保护,难不成他们看走了眼,这赵东林是个见异思迁的陈世美。 “我前 是下乡的知青,三年前不知道怎么了,因为回城要跟我离婚,那时候我还在部队,可能是自尊心重,见她坚持就同意了。离婚后怕家里孩子没人照顾,就退伍回乡,咱们师长觉得我就这样退伍太可惜了,给我办了转业。” 赵东林轻描淡写的说了离婚的事儿,沈念茹钟道闽到底是有生活阅历的,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那佳慧是你之后找的媳妇儿?” “是,本来不想结婚耽误别人,可家里吧觉得不找不行,是我自己挑了佳慧,她也是个可怜的,我回乡那会儿,她也刚被前夫家里赶回娘家没多久。” 老两口面面相觑,没想到佳慧也是个离过婚的。 “为什么呀,我看佳慧这闺女 好的。” “结婚三年没生孩子,都说她不能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沈念茹摇头叹了口气,就是有这些愚昧的人。 “那你们俩的结合,倒是刚刚好。” 都是优秀的年轻人,都受过生活的磨难, 子也都是好的,反倒比上一段婚姻合适。 这也就映衬了那句话,夫 俩能过的好的,还是要志同道合才行。 “我看这家还行,他们来咱们的 子也热闹了不少。” “你高兴就好。” 看到 子心情好了,钟道闽也觉得自己当时突然闪过的念头不错。 “这面片汤真的 好吃,不过你也别多吃,吃多了晚上又该积食了。” 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常常饿肚子,老头子怕她吃不 ,总透着藏着自己的那份给她吃,生生饿坏了胃,现在是饿不得, 不得,每餐六分 。 茶淡饭也是福,既然女人没了,就把余下的 子 给学校, 给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穿越后,佳慧终于用上了卫生间,是那种有简易洗手台,有可以冲水的蹲坑,有可以冲澡的拉着浴帘的格子间,她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仿佛冲走了穿越后所有的不适应和内心的 霾,对未来的生活充 希望。 英宝快活的在屋里跑来跑去,这个地方对她而言太新鲜了,没有泥土,墙角有几盆月季,没有小河,可爸爸说了,附近有个小公园,明天白天可以带她去耍。 “城里好是好,可我过不大惯。” 老家做饭烧把火就行,城里做饭还要用什么煤气灶,而且说这煤气灶用不好会爆炸,吓得她连饭都不敢做了。 还有那个厕所,那么蹲着太累人,水呼啦啦的冲,听说自来水还得花钱,简直是吃喝拉撒都得花钱。 当然,这话张巧儿也没跟儿媳说,是跟自家闺女说的。 “妈,你就先踏实住着吧,人家想到城里享福还享不了呢,嫂子也是为了侄子侄女好,她说了,明天就去给黑蛋找学校借读,在城里读书可不比乡下好嘛,以后黑蛋考上好大学,赚钱了也给你这个当 的买吃的喝的,羡慕死别人。” 张巧儿笑了,笑完了又叹了口气,要不是为了孙子,她哪会来受这个罪啊,当初也埋怨过儿媳,为啥就不肯把孩子丢家里头,害怕他们带不好? 可儿媳说什么留守儿童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心里健康。 啥叫心理健康她也 不懂,反正儿子儿媳让咋样就咋样吧,自己受点苦不怕,只要孩子们有用,能过上好 子,这些苦也不算白受。 这天收拾到半夜佳慧才睡,前院有三个房间,她跟赵东林带着放放住一间,今天赵东河也在,他带着黑蛋朱,张巧儿跟美香、英宝住,等东河回去,那就是张巧儿黑蛋一间,美香英宝一间。 第二天,天刚亮张巧儿就起 了,她想做早饭来着,又不懂怎么 煤气灶,只好点了煤球生炉子。 家里也没米,她也不知道去哪儿买,就把剩下的面和了做饼子。 赵东林是第二个起 的,看他妈已经生炉子了。 “家里也每米,我也不知道怎么用那个灶,就这么将就吧。” 东面有市场,我去看看有没有早饭卖。 张巧儿赶忙拦着,“花那钱干啥,将就着吃就行了,还非得吃什么好的?哎,这城里什么都要花钱,我真是一天都过不下去。” 早知道就从家里背一袋子米过来。 “妈,没事,等我们开学了,可以从学校打饭菜回来,学校的饭菜一般都便宜。” 张巧儿也就是抱怨两句,也没真正怪谁的意思,但她心里有事儿,不让她说她也憋的难受。 佳慧今天多睡了会儿,起 后婆婆已经做好了饭。 “吃吧,家里没米就没煮粥,喝点白开水。” 吃完了早饭,赵东林跟佳慧一起,带着孩子出门了,得把家里得用的东西买回来。 第六十二章 早起推开后门,就见后院的老两口, 一个喝茶看书, 一个洗衣晾晒。 “大爷,大娘, 早上好啊。” 老两口闻声回头一看,见是佳慧, 笑着跟她点头。 “起啦?昨晚上睡的好不好?” 佳慧点头笑道, “ 好的, 这里空气很好,也很安静。” 有赵东林在身边, 换了地方也很安心。而且这里环境真的很好,闹中取静,佳慧记得这个地理位置, 再过个十几二十年, 房价就要蹭蹭蹭往上涨,不是普通市民能够承受的。 “闺女吃早饭了吗?没吃从我家整点儿回去。” 佳慧笑着点头,“吃了,还是昨天大娘给的面粉, 我婆婆做了饼子。对了,大娘,我们等会儿去市场买东西, 你们有什么要的,我们顺路给捎回来。”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