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儿说这话是因为她年轻时刚嫁进赵家,婆婆就嫌弃她不会做饭,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家里做饭的事都是婆婆来,等婆婆百年归天厨房才 到了她手里。 后来她发现,两个女儿在厨艺这块都随了自己,现在看来,女儿不是没有天分,还是自己这个当妈的没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哎呀妈,你说什么呢,赶紧吃饭吧。” 美香开年后就十八,在农村这个年龄不说找人家,好些人连婚都结了呢,比如原主董佳慧,就是十八岁嫁给卢成元的。 “这有什么好羞的,今年你哥结婚没顾上你,等过了年就要给你找婆家了,咱们也不着急,哪怕挑上个一两年也行。” 明年就是七六年,数字帮就要解体了,七七年恢复高考,在董佳慧看来,小姑子 本不需要急着嫁人,要是能考上大学,以后什么样的好男人没有啊! 想到这里,董佳慧笑着开口道,“像咱们美香这样的好姑娘得瞪大了眼睛好好挑才行,结婚可是一辈子的事,不是有句话嘛,结婚是女人第二次投胎,美香第一胎投的这么好,第二胎自然得投的更好才对。” 董佳慧这话捧了美香又捧了婆家,全家人除了怎么看她都看不顺眼的郑月芬外听了都很高兴。 “你嫂子这话说得对,咱们不着急,一定给你找个好的。” 美香红着脸埋头吃饭,看她不好意思,其他人免不了要开口笑话她,董佳慧一边笑着一边喂英宝吃米饭,不小心跟赵东林对上,他眼里的内容丰富又光亮,董佳慧的脸上也不自觉爬上了红晕。 第二天,董佳慧忙完仓库的事回家,边做着衣服边等红桃过来,九点多钟的时候,院门外终于响起了红桃说话的声音。 “天呐,我一路走过来的,你家可让我好找。” 这么冷的天,红桃走的 面红光还 着气,董佳慧赶忙把她 进屋里,给她倒了杯温开水,水里还加了勺红糖。 红桃喝了红糖水后缓了过来,看到屋里抱着孩子的美香,红桃笑着跟美香打了个招呼。 “这是你妹子吧?” 董佳慧点头,“嗯,家里最小的,可乖巧懂事了。” 也不是刻意夸小姑子,虽然才相处了几天时间,董佳慧已经看出美香是个好姑娘,懂事又体贴,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却没有一点恃宠而骄的 子,三观也很正,正因为如此,董佳慧才觉得美香如果匆忙找人嫁是件非常吃亏的事,这样的好女孩适合更好的生活。 “你这妹子长得 好看,说人家了吗?” 红桃 子活泼,是个很会应酬,很容易 到朋友的人,看似不拘小节,直言直语,但说话行事都极有分寸,这种 格在农村很吃的开,如果去大宇村打听红桃,十个人里起码有八个人说她不差。 “没有,还小呢,家里疼她,想多留两年。” 董佳慧一听这话就知道红桃的意思,估摸着想给美香说人呢,赶忙拿话堵上。 “哎呀,疼她才不能多留呢,好饭也要早些烧锅,不然吃不上热饭,我娘家有个小兄弟,人品模样都不差,跟美香 配的,赶明儿说说看。” 几句话的功夫,红桃对美香的称呼已经从妹子换成了名字,董佳慧一个穿越的也不得不佩服她的 际能力。 年轻姑娘听到说人家这种事少不得要脸红,董佳慧给美香解围,抱起英宝把红桃带去自己屋里,让美香准备午饭去了。 进屋后红桃四处看过后夸赞道,“你这屋子整治的不错。” 董佳慧笑着把英宝放沙发上,从柜子里拿了两块饼干给英宝,让她自己坐着吃。 “还行,反正住着 方便。” “比我的好,我结婚时的家具早就被孩子埋汰的不成样了。” “家里有孩子都正常。” 红桃笑看着英宝吃饼干,从口袋里掏了块糖递了过去给她,别看英宝小,从不随意接别人给的东西,而是先看佳慧,得到她的同意后才接了过去。 “姨给你吃糖你要谢谢姨。” 英宝软萌萌的看着红桃, 声 气的说,“谢谢姨。” 女人对可 的事物天生没有什么抵抗力,红桃笑着把英宝抱进怀里,一脸稀罕的说,“你这小闺女真好,就算不是自己生的也让人心疼,我这么说你可别不高兴,咱们村子里也有不少人想看你笑话呢。” 董佳慧嗤笑,故作不懂的问道,“看什么笑话?” “比如在婆家过的不如意,跟继子继女处不好之类,你知道的,村里人闲下来就开始说三道四。” 董佳慧不置可否,主动终结了这个话题。 “我画了几个样式,你看你中意哪个?” 董佳慧画的款式有立领排扣唐装款式,有现在 行的中山装样式,有军装款式,还有改良版西装的样式。 红桃仔细看了看,指着最后一套改良西装的款式说,“就这个吧,我做了准备过年的时候穿,这种款式没太多人穿,我穿了拜年肯定抢眼。” 董佳慧点头,其实这种款式过几年就很 行了。 “可以,那我再给你两个尺寸吧,现在往寒天过,到时候你里面还要加棉袄的吧?” “是啊,加在棉袄外头。” “行。” 说着,董佳慧拿出了皮尺,给董佳慧量好了尺寸。 “我什么时候来拿啊。” “三五天吧。” “我不着急,或者你做好了让人给我带个话。”说完,红桃转口又问了句,“这次给多少钱?” “老价格,对姐姐你肯定优惠,回头记得帮我介绍其他客人。” 红桃笑着从口袋里掏了三块钱出来,两块钱是做衣服的,另外一块钱是做 子的。 “行,我就喜 跟 快的人说话,钱我先给你,相信你的手艺,回头就帮你介绍别人来。” 第三十九章 “咋样, 今天来人了吗?” 昨天董佳慧说会有人过来找她做衣服, 今天张巧儿从地里回来就问了董佳慧。 “来了, 我正在给她做呢, 收了三块钱,衣服两块, 子一块,钱都已经给我了,妈,要不这钱你收着吧。” 董佳慧敢开这个口自然是笃定张巧儿不回收, 之所以“装模作样”这么说,是因为她现在跟婆婆一起住, 农村的家风就是如此,婆婆当家做主, 把持家中所有收入,所以不管张巧儿收还是不收, 这个态度董佳慧是一定要给的。 果然, 听董佳慧这么说,张巧儿心情很好,她笑着说,“这钱是你自己挣的, 你自己留着, 平常买针买线不也要花钱嘛。” 包括这次去镇上买布料棉花,虽然老大媳妇没吱声,张巧儿也知道她垫钱了, 自己给的那些买不来这么多东西。 更何况,董佳慧除了布料棉花外还给几个孩子称了吃食。 “谢谢妈,那我多做衣服,存了钱给妈买 吃。” 好听的话谁都 听,张巧儿笑的眼睛都快眯成条 了。 “成,那我等着你给我买 吃。” “妈,还有个事,我想给英宝黑蛋两人各做条小被子,咱们队上弹棉花去哪弹啊?” 董佳慧买的棉花只是用来衬在衣服里做棉衣用的,给英宝黑蛋做小被子十来斤棉花 本不够,而且棉絮得找专门的人去弹,供销社虽然也卖棉絮,一是太贵,二是卖的都是大号的,不适合孩子盖。 “隔壁队上就有一户,明儿我带你过去。” “哎,好咧。” ***** 赵东林每月二十五号发工资,前两天队上种小麦,张巧儿没时间去领,今天早上吃了早饭说了声就出门了。 郑月芬看还是婆婆去拿的工资,知道大伯哥的工资还攥在婆婆手里,她就放心了。 大伯哥一个月六十二块钱呢,要是给了董佳慧那个女人,郑月芬还不心疼死。 这时候她就庆幸赵家两兄弟没分家,自家三口跟着沾沾光也 好。 张巧儿拿了钱回来,在村口 摊上花两块钱称了三斤左右的猪 。 “今天领工资了?” 摊老板也知道张巧儿的规律,领了工资就买 。 “往常都是二十五号,这个月倒是晚了。” “前几天不是队上忙嘛,哪有那个时间。” “那是,喏,不差称,我再给你割一块。” “好咧,谢了。” “对了,你这还有骨头不?” “有,刚剔下来,你要给你五 拿走。” 张巧儿一看,骨头还 多,只是没什么 了,她记得第一次看亲去董家,董家饭桌上就有骨头汤,当时佳慧还说孩子喝骨头汤有营养的话。 “行,都给我吧,我拿回去给我媳妇整,她手巧,会做饭。” “你老大家的还是老二家的?” “老大家的。” “哦,不就是前阵子刚结婚的那个?” “是,刚进门还没半个月呢。” “那还是新媳妇呢,看你这样,对这新媳妇很 意啊。” “可不是,乖的很,会做饭会做衣服,孩子也带的好,又孝敬老人,哎,我这辈子的儿媳福都在她身上应了。” 前脚张巧儿在村口买了 ,后脚她夸大儿媳的那些话就传到了队上,大家都知道,张巧儿对新进门的儿媳特别 意,换句话说,自然就是对郑月芬特别的不 意。 中午,张巧儿拿了十块钱给佳慧。 “今天去去东林的工资,这十块钱你拿着。” “妈,你要是觉得合适那我就收下了。” “收吧,只要你不嫌少就行。” “不少,十块钱已经能办不少事了,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张巧儿笑道,“你这样就好,知足常乐,你说我能花多少钱,每个月都存了笔钱呢,等家里用得着的时候取出来,这钱啊,就是帮你们保管。” 董佳慧又不是傻子,这种话自然是不信的,可张巧儿能给她十块钱已经 不容易了,从目前的生活来看,她也不会要求更多。 ***** 红桃的衣服董佳慧花了三天时间完成了,保管员的工作也做的得心应手,刚上岗时队上确实有人明里暗里有意见,后来见她做的 得心应手,人又和煦有礼,不管别人说话难听也好,甩脸子也好,她总是笑脸相对,倒显得别人没意思。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