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了,有饭吃有衣穿就行,家长们没时间带就变成大的拉巴小的,在村里经常能看到半大的孩子抱着或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内心里来说,赵东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十多岁进部队当兵,因为他的勤奋好学,有幸成为部队领导重点培养的对象,在部队接受过高等教育。 他读过军事著作,也看过不上国内外名著,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将他造铸成一位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及完善思维逻辑的男人,他认为,人 的弱点不可避免,这个世界上很难碰到对继子继女视如己出的后妈,特别是当这个后妈有了自己的孩子后。 人都会选择 的对别人好,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毫无疑问内心深处肯定会选择亲近自己的孩子,一碗水端平只是说的容易。 他看上董佳慧,不在意她是不是离过婚,他看中就是这个人,相信她会对黑蛋英宝好就足够了,至于她不能生育这点,在他这里 本算不上什么缺点。 “妈,您就听我一次,我找佳慧是为了咱家好,之前我听您的,找了汪梅,结果呢?” 结果汪梅离婚了,想尽办法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城里,两个孩子她说不管就不管的扔下,这些他有说什么吗?他什么也没说,也不想再提。 张巧儿本来气焰嚣张,一听儿子这话就 了气,这件事是她心里的一 刺,是她一直过意不去觉得对不起儿子的地方,当初那汪梅确实是她拉拢了跟儿子东林在一块的。 第二十章 当年其实是汪梅先看上了赵东林。 农村 子苦, 那些从城里下放到上河村的知青们, 跟村里的农民一样下地劳动挣工分挣口粮。 男知青还好, 哪怕不会干农活还有把子力气, 只要肯干,一天九个十个工分跑不了,女知青就有些麻烦了,首先她们做不了力气活, 又干不了那些技巧的 细活, 村里的记工员也不能昧着良心给她们评,这样对其他社员不公平,因此累死累活干一整天, 不过五六个工分, 换成口粮算,填 肚子都是个问题。 农村的艰苦条件,加上部分知青的成分问题,他们中的部分人选择了在农村安家落户, 这样他们就成了本村人, 能够理直气壮的享受村里社员的待遇。 至于汪梅,她的目的就是回城,农村的 子她 本一天都活不下去,没有商场, 没有商店,连她最 吃的 仔饼蝴蝶酥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她在学校 过一个男朋友, 虽然没有过明路,但她心里是认定他的。当初她因为家庭关系下放到农村,下乡前,男友指天发誓一定会等她回城跟她结婚。 因此汪梅一直有个回城梦,直到下乡一年半后,她收到了一封城里的来信,写信的是她一位要好的女同学,同学告诉她,她的男友已经跟别人在一起了。 汪梅的心突突跳着,她不肯相信他会违背自己的诺言,转身就找队长请了十天假回城,直奔男友家找人,却刚好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进胡同,车后还坐着另一位姑娘。 这个场景深深刺 了汪梅,她冲上去质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背叛自己? “对不起汪梅,可你也不能怪我,你下乡了,什么时候能回来也没个确切的时间,我不能耗着时间干等你一辈子。” 汪梅甩了他一巴掌, 下来痛苦的眼泪。 “我真是看错了你,我这么相信你,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下乡前她把什么都给了他,忍受着农村的艰苦条件,盼着能早些回来做她的新娘,结果呢,他跟别的女人好上了! 回村后,汪梅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之回去后家里的事情,让她做出了跟其他人一样的决定,就是在村里找个合适的人结婚,恰好这个时候,赵东林出现了。 他是军人,这个时代的军人多吃香啊,跟农民工人相比,军人津贴高,福利好,他人还长的一表人才,打听了一下,他还没结婚。 汪梅打定主意后就跟张巧儿套近乎,张巧儿一看,这城里的小知青看到自己总是一脸笑意,一口一个“大娘”叫的亲热,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 足。 所以后来跟汪梅说亲,赵东林不想找个知青媳妇,也是张巧儿一直坚持,赵东林不想忤逆母亲的意思这才同意了。 回想起以前这些,张巧儿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沉默了半晌,拿袖口掖了掖眼角,开口道,“那你可想好了,你要是找了董家的闺女,往后被人说道的时候多着呢,你们都是离过一次婚的人,以后不管好赖都得自己受着,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张巧儿心里也委屈,在儿子的婚事上,她哪怕有点私心为的也不是自己,她都已经这把年纪,说不定哪天人就不在了,想给儿子找个好点的媳妇,还不是为了儿子东林,为了他们赵家的面子吗? 现在东林为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拿汪梅的事来戳自己的心窝子,说实话,张巧儿心里不大得劲。 “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过 子就像选鞋子,只有自己知道哪双鞋合脚哪双鞋不合脚,面子差点没啥,只要穿在脚上舒服就行,如果只冲着面子,选了个不合脚的,那不是更加糟心吗?” 他也不是故意让他妈不高兴,可这种事来一次就行了,非让他找个自己不喜 也不合适自己的女人,那自己下辈子还怎么过? “成,你说的有理,反正说话我是说不过你,既然这次是你自己看上的,那找媒人说亲什么的你自己来,我是懒得再管,可别管多了以后还得受人埋怨。” 她这是故意说气话呢,意思就是,行,我不反对,但我也不支持,你自己想怎么整就怎么整,反正人是你选的,是你自己合适的。 本想着儿子听了会说几句好话,只知道赵东林直接来了句,“妈您同意了就好,这些都是小事,我自己处理也行,免得劳烦您,让您跟着受累。” 一句话把张巧儿噎的上不上下不下,虎着脸喝了半碗粥就撂下筷子离桌了。 张巧儿离桌后,桌上的气氛顿时松快了不少,赵 柱用他那布 皱纹的眼看着赵东林问,“儿啊,你真的决定了,娶董家那闺女?” “是的,爸,我已经决定了。” 赵 柱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挂在 间的旱烟杆子,想起这是饭桌上,还有三个孩子在又忍住了。 “那行,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决定了就好,你妈那我去说,一定把这事给你办好了。” 赵东林笑了笑,“没事的爸,妈也就是说说,不会真的不管的。” 赵 柱也笑了,“是,你妈就是这样的人,刀子嘴豆腐心。” 吃过饭赵美香收拾锅碗,郑月芬跟赵东河带着儿子石头回屋。 “你哥真要娶个离了婚的女人回来啊?” 郑月芬亮着眼睛一脸八卦的看着丈夫,赵东河一脸茫然的摇头,“我不知道啊,这事咱们不是一块儿听的吗?” 郑月芬抱着儿子白了丈夫一眼,转眼又一脸兴味的说,“我看你妈之前那个劲头,还以为要给你哥找个什么样的天仙媳妇儿呢,没想到最后就找了个离过婚的女人,你说你哥是怎么想的啊,真是为了黑蛋跟英宝?” “那不然呢,我哥从小就聪明,他做事肯定有他的道理,你就别瞎捉摸了,赶紧给石头洗澡睡吧,他白天皮了一天等会儿该困了。” 郑月芬不 的踢了他一脚,“凭什么我去,石头也是你儿子,你就不能给他洗个澡?” 说完,她把儿子 进了赵东河的手里。 第二天一早,张巧儿把早饭做完放在锅里就拎着菜篮子出了门,就跟赵东林说的那样,她嘴上说不管,心里还是放心不下,毕竟结婚娶媳妇是件大事,她得亲自去看看才行。 顺着乡间小路往大宇村走去,她记得董长贵家是一大队的,她在一大队有个相 的老姐妹,今天就是去找老姐妹打听董家闺女的情况。 进了大宇村的村口,村里三三两两的人都是吃了早饭准备下地干活的,这时候地里也没多少活,也就是锄锄地里的草,施施肥什么的。 张巧儿按着记忆中的路线走,发现自己走茬路了,这几年队里新建了不少房子,早就大变样了。 张巧儿挎着菜篮子东张西望,刚好身后一户人家的大门打开了,一个戴着阔檐草帽的姑娘从院子里出来,手里还抱着个小女娃。 “哎,闺女,我想问问李金枝家住哪儿,我好几年不来这个村,一下子找不着她家的屋子了。” 张巧儿遇到的正是董佳慧,她怀里抱的是小侄女甜妞。 “李金枝?” 董佳慧听到这个脑袋就大了,她本就是个西贝货,村里很多人不大认识,平时三婶四婶大娘的叫着,哪里知道李金枝是谁啊,但她看这位大娘一脑门汗,问的又急,她也不好意思直接回不认识。 “大娘,你要找的人多大,她家里还有什么其他人,你说这个名字我一下子也想不起来是谁,不如说说她家旁人的名字,或许我能想的起来。” 张巧儿一听,只当自己问的不是大宇村土生土长的,恐怕是从别村嫁过来的姑娘,认不全人也正常。 “她五十多了,嫁的男人叫曹从喜,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曹红军,二儿子叫曹红旗,三儿子叫什么来着,我一下子也给忘了。” 这下董佳慧是听明白了,她笑着点头说,“那我知道了,你说的是曹家五婶子,她家住在东面的路口,我刚好要去那找人,要不我带你一块儿去吧。” 张巧儿顿时 的跟什么一样,她看这姑娘面皮细白,眼睛带笑,长得亲切又讨喜,人虽然瘦了些,也不是风吹就倒的那种,何况她手里还抱着个小闺女,脸不红气不 的,说明身子骨不差。 “这闺女长的真好,随你,你看她抱在手里不哭不闹的,眼睛滴溜溜的看人,又机灵又乖巧。” 甜妞十七个月,身上穿的是董佳慧给她做的小碎花褂子,头上戴了顶小太 帽,肩上还挎了个小花包,包里装的是一些花生、菱角、饴糖之类的吃的。 甜妞 子好,模样也好,董佳慧对可 的孩子天生没有抵抗力,现在天气热,一个小姑娘跟着下地晒黑了不好看,董佳慧就跟大嫂周银娣说,不如把甜妞丢给她带着,反正带甜妞听话,带起来也不用费什么力气。 周银娣自然高兴的应下,跟着董佳慧这些 子,甜妞粘董佳慧的紧,小孩子最能分辨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这个姑姑不光给她做好看的衣服,买好吃的糖果给她,还给她讲好玩的故事,教她背唐诗数数儿,现在除了亲妈外,甜妞最喜 的就是董佳慧了。 今天董佳慧要去一户人家送她刚做好的衣服,不放心把甜妞一人放家里,这才带着孩子一起出门。 第二十一章 都说“外甥随舅, 侄女像姑”, 甜妞跟董佳慧确实 像, 连陈桂香都说甜妞小时候跟佳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张巧儿误会甜妞是董佳慧的孩子, 董佳慧也没解释,两人一路走到东面小河边,董佳慧指着一户人家对张巧儿说,“大娘, 这就是五婶家。” 张巧儿顺着董佳慧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这个院子跟她记忆中的样子对上了,她笑着拍了拍大腿,“可不是, 我就是走茬了, 今天真是谢谢你了闺女。” “没什么的,小事而已,那我就先走了。” “哎,好, 对了闺女, 你叫啥名字啊,你以后找机会得谢谢你。” 董佳慧连连摆手,“不用的,举手之劳的事而已, 大娘你真的不用放心上。” 说完,董佳慧挥了挥手往另一边去了,只有甜妞回头好奇的看了张巧儿一眼。 张巧儿看着董佳慧的背影, 心里又是高兴又是伤 ,心想多好的闺女,要是东林能找个这样的回来多好,可惜好闺女都是人家的,自己只能眼馋着看看。 这个时间村里人都去地里上工了,张巧儿在曹家门口等了个把小时才等来了自己的老姐妹李金枝。 “哎, 姊,你怎么来啦?” 李金枝放下手中装着猪草和镰刀的菜篮子,一把抓着张巧儿的胳膊,人老了就容易 动,两姐妹好长时间不见了,蓦然一间都有点儿心酸想哭。 “我今天过来是想找你打听个事儿,喏,给你带了点东西,给你家孙子吃。” 自己家院子里长的南瓜、冬瓜还有香瓜,这些东西好长活,也经吃,吃完了把瓜里的籽儿留下来晒干后放锅里炒 还能当个零嘴儿。 “哎哟,你来就来,还给我带东西,咱俩的 情还用的着这个?” 张巧儿笑着拉着她的手说,“什么这个那个的,我就是带给你尝尝,咱们也好久不见了,我还怪想你的。” 说完,张巧儿又掖了掖眼角,这可是她从穿 布就认识的姐妹,一晃几十年过去,大家都成老太婆了。 两人相携着进了院子,寒暄了几句后,张巧儿把这次来的目的跟李金枝说了。 “长贵家的闺女?那是佳慧吧?东林自个看上的?” “可不是,我之前给他找了多少,他一个都不肯松口,昨晚上说自己看上了一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长福家的小闺女,谁知道是长贵家离过婚的那个。” 说完,张巧儿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哎,长贵家的闺女其实是个好闺女,就是命不好,东林看上她也不一定是坏事,他们两的 子说不准就能处到一起去。” 东林那孩子她是知道的,从小主意正,也有毅力,肯吃苦,佳慧呢, 子柔顺,也是太柔顺了才会被卢家欺成这样。 “哦?这么说是个好的?” 张巧儿对李金枝还是很信服的,她说好的那肯定就不差。 “是 好的,除了离过婚这点,其他都好,模样好, 子好,家务下地的活都能干,回娘家后在村里帮着人做衣服 补补,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回来后不少人上门做媒,她妈不想让她下半辈子再吃苦,一心给她找个好的,这才拖到了今天。” 李金枝一边择着豆角一边说,张巧儿也坐在小马扎上帮着她一起择。 “行吧,你说好我就信,我昨晚上已经应了东林,怎么办呢,咱们做父母的还能真的硬的过子女?他想干的事我就从来没有拦着。”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