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嫃也是当娘的人了,想想确实。 但她还是觉得赵家人应该狠狠的给赵大一个教训,而不是把矛头对准赵二,这一回要是轻飘飘揭过去,那才真没救了。 人就是那样。 他干了坏事,干第一次的时候其实会犹豫,可要是这次一切顺利,哪怕曝光出来都没受到多少责备,那类似这样的事一定还会发生,等到不可挽回你再去数落他没用了。 “其实我觉得,赵大表哥能因为不甘心落后于弟弟就干出这事,赵姑爷他们对两个儿子的态度或许也有些问题,做父母的也该好生想想才是。” 乔氏想了想,觉得闺女这话很有道理,不过赵家的事哪轮得到姓钱的比手画脚?他家又不是没人。 “咱们说说就算了,顶多帮着劝劝赵二,使他戾气别那么重,其他管不了。亲戚也有远近之分,姓赵的那么多人,哪怕全是笨蛋凑一起也该想出个聪明办法来。” 钱玉嫃虽然真情实 的数落过赵大,还真没怎么为他两兄弟 心:“比起以前经历那些,赵家这出也不是多大的事,解决得好兄弟哪怕存着心结至少面子上能过得去,这就得了。人都这么大了,已经各自成家本来就是各过各的 子,还要他俩跟幼时那么纯粹也不现实。” 第127章 人是一种脆弱同时又很坚强的生物。 先前赵二跟死了似的难受,不断去想他跟大哥之间的兄弟情从何时变了质。这一抵京, 跟舅舅唠过, 又亲眼见到这几年表弟的变化……那种冲击力跟读信完全不同,实实在在能 觉到自己被甩远了。 赵二心里难免生出了紧迫 , 紧迫 促使他停下纠结, 转头做起正事。 到京城半拉月, 赵二瞧着走出来很多,心结肯定还有,他不去想了。 钱玉嫃跟乔氏说那个道理被钱宗宝拿去劝过他, 大抵是说无论兄弟或者姐妹, 都是幼时更纯粹,长大以后多少是会变的。哪怕 情再好的, 就拿钱家这对姐弟来说, 钱玉嫃嫁到王府, 有相公有家庭, 娘家人在她心里分量也重,可她未必经常惦记这头, 心思多半还是在自己相公以及子女身上。 没人觉得她不对, 本来对现如今的她来说相公那头才更亲,她跟王府荣辱与共。 这么说不是为赵大开 , 钱宗宝是想劝劝赵二, 虽然那是亲哥,有时候对他要求别太高了,他能否做到是一回事, 太较真不是好事情,容易把自己 进死胡同。 钱宗宝说得比较泛泛,毕竟疏不间亲,在这种事上劝他看开可,不合适直接给出主意。 说白了眼下赵二心里有火,肯定不 听别人帮他大哥说话,你像赵家亲戚那样讲这不是大事别闹得那么难看他肯定烦躁。但你也不能真就顺着他心意死命去踩赵大骂他不是人,只怕你把话说重了,回头他俩兄弟和解,你得尴尬…… 钱宗宝自然不会去踩这个雷,哪怕在知道原委以后对赵大表哥有些看法,也没批评他太多,只是说大表哥这回做得不太合适。 在赵二面前他劝看开劝上进更多。 要他说堂堂男子汉能有那么多时间去纠结这些,只能说事业上成就不够,要是像姐夫他们每天那么忙,平常想跟夫人儿女相处还得挤出时间,想去纠结难受都没那 力。 钱宗宝虽然小几岁,他俩作为同辈人,又是表兄弟,互相之间方便 心。跟他谈过两回赵二就好了很多。 他自己后来也反省了,觉得之前那个事,说是被大哥坑了,也是自己不聪慧没早早看破。 觉得兄弟之间还像以前那样本来就是他一厢情愿,仔细想想很多细节表明他们的 情早已经变质,只是因为科举 来大爆发而已。哪怕没这回事,以后也可能有其他矛盾,还是会闹开的。 哪怕是兄弟,互相之间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个 、想法、追求全都不同。也是时候保持一定距离,他俩不应该再被绑到一起,往后还是各走各的路。 再看看皇家以及勋贵之家的兄弟,他们这个竟然不算太糟糕。 京里头兄弟阋墙的戏码上演过太多次了。 钱宗宝还有心思管他,燕王府里,钱玉嫃连半岁多的康哥儿都丢下,紧急进 去了。 前几天那场降温太后没注意见了风,身上不太 利,最近太医天天上寿康 报道,太后一直没彻底好全,本来只是见风着凉,几天没好反倒发出其他 病来,瞧着病情竟然加重了。 是没到病危的程度,可太后一把年纪了,病总是不好着实令人忧心。 便有人提出是不是让燕王世子妃这种福气大的进 来侍疾,兴许对太后娘娘会有好处。 有人这么说,太后当场就否了,不让去提。一则她是一国太后,福气难道还不够大?二则钱氏今年才生下康哥儿,康哥儿也就半岁多点儿,钱氏要进 来侍疾总不能带他一道,他那么小离得开娘? 谢士洲这几天往寿康 跑好多回,他亲耳听到这话,因为非常触动回来跟媳妇儿说了。 谁知媳妇儿想了想,决定不等人来请,自己收拾一番赶明就进 去。 “你之前还说只是小风寒,都这么严重了还瞒着我?太后娘娘若有个不好,我个做孙媳妇儿的从头到尾没进 去看过,我成什么了?” “……”谢士洲赶紧低声下气哄她,讲太后洪福齐天,肯定能好! “话是你这么说的?我有啥事都跟你讲到你这儿就哄着我,你还瞒了我多少?” 这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谢士洲好说歹说才让媳妇儿相信他没别的意思,之前真觉得只是小风寒,病情变化是最近一两天的事。 钱玉嫃相信了他,表示太后越是这么体量,做晚辈的越应该积极主动。为长辈侍疾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长辈说不用你就真不去了,外面知道是要说闲话的。 “我也不是怕别人议论,咱们做人不得对得起良心?” 媳妇儿都这么说了,做男人的不支持她? 当然必须支持。 左右康哥儿还是个 孩子,半岁多点儿还不太会闹,有 娘带着,再把白梅青竹调进房里看着,出不了事。 太后那个病虽然一直没好,现在情况还出现了变化,可毕竟不是重症,按说她进 去待不了多久,短则三五 长则七八 就该回来。 于是钱玉嫃把府上的事暂托给侧妃,安排好幺子,跟杰哥儿打过招呼带着闺女进 去了。 为啥带闺女? 还不是明姝自己要跟?她听说太后病了眼眶就是一红,差点要哭,得知当娘的这就要进 去侍疾,能不闹着一起吗? 她顶着个仙女儿的名头,走这一趟也合情合理。 母女两个进 去待了五 ,去之前很担心的,去了之后就发现情况真不是那么严重,让各方担心还是因为太后年纪大了。她们母女过去以后,一个在跟前给太后逗趣儿,一个亲手去给她煎药,悉心伺候了几天病情就好转了。 里的越发信了那说法,这对母女果然都是大福气人。 钱玉嫃倒觉得跟自己关系并不太大,太医院派好几个人过来,开的是最好的方子用的也是最好的药,又有 女 心伺候,哪能不好?这都不好那是活到头了。 太后也夸她孝心好,都说没大 病还是带明姝进 来了。 “早该来的,之前听说是风寒,不严重,孙媳也有私心还想着是不是等您好了以后再进 来瞧瞧,早知道就不耽误那几天了……” 钱玉嫃话里的意思太后明白。 她是怕,只要家里有 娃的谁敢往病人跟前凑?尤其风寒会传染,一旦当娘的染上一段时间都不敢见儿子,这些对大人来说是小病, 娃得了可能要命。 像这种实话,也就钱氏会说,太后体谅她,没有要怪。 毕竟没人要求她一定要来,可她来了。 还有一些啥顾虑没有也没进 来瞧瞧的,跟那些比起来,她跟洲哥儿都是好孩子,有孝心。 太后拽着钱玉嫃说了一箩筐话,还给她 了些好东西才放人出 。钱玉嫃在 里 神奕奕的,进了王府大门才 出倦容。进 侍疾不是说说而已,她这些天亲手为太后做了不少事,起得比平时早睡得比正常晚,再说寿康 那地方好是好,她住着也不太习惯,身边少个人夜里都不那么容易睡着…… 这几天,钱玉嫃是真的累了,她回来也没赶着去见儿子,先沐浴一番,洗干净才去瞅了眼康哥儿,瞧他都好回身扎扎实实睡了一觉。 这一觉睡到次 上三竿, 觉好 神又回来了钱玉嫃才找来府上管事,问起这几天王府内的情况,还亲自去了侧妃那头,谢她帮忙。 侧妃哪肯受这个礼?一则府上就那点事,平常钱玉嫃觉得时间紧哪是因为府上事杂?是孩子生得多了。二则世子妃遇上事首先想到找她帮忙这对侧妃来说也是好事,至少叫人看了都知道她跟王府未来的女主人关系近。 府上大小事侧妃丢手 长时间了,突然接回去管哪怕没几天也费了些心神,好在她甘之如饴。 第128章 太后病那场只不过是个开头, 接下来这两个月太医院没闲过, 这一冬真是格外的冷。钱玉嫃都很少让康哥儿离炕, 怕他天天呆房里闷着也是挑正午的时候, 一般还是选在出太 天,将人裹得严严实实抱出去走走。 燕王府里最让人 心是这个小的, 不代表其他人就不必在意。 谢士洲当着侍卫,虽然在御前行走也免不了受冻, 还有王爷……他待遇虽好, 但是年纪不轻了, 身体倒是不坏可是有些陈年旧伤, 天热时无甚 觉,冷起来隐隐作痛。还有侧妃以及王爷那些侍妾,她们进府都比较早,最年轻的也上三十五了, 不像小年轻那么顶得住…… 因为王府后院是钱玉嫃在 持, 买皮子做袄 棉花 炭火的事都得她来安排,包括膳食也是。 往年通常是照旧,今年再要照旧恐怕顶不住, 这也费了她不少心思。 管完府上管相公儿女, 小人儿里头她最担心康哥儿,结果康哥儿是最好安排的一个, 毕竟人小,行动力有限。明姝也还好,只是女儿家稍稍娇气一点, 最能折腾还是杰哥儿。 今年冬天格外的冷,冷到哪怕生活在燕王府里也能 觉各方面的不便。如非必要鲜少有人出门不说,还有就是摆上桌的菜 ,哪怕厨上已经非常努力,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摆上桌的绿叶菜却是 眼可见的少,水果同样不多。 新鲜蔬菜也就是白菜萝卜那几样,除了就是些晾干了保存的山货,主要是菌类…… 王府因着有特供, 子还有滋味,钱家那头却面临着有钱也买不到新鲜蔬果的尴尬局面。 如今那市场上,摆开来卖 的不少,挑着卖菜的没几个,都说地里种的好些都冻坏了,今年实在太冷,往常能活的都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像这种话,不光外面的人,府上奴才也会说。有时能听见他们唠几句,说真是命好在王府伺候,外头好些都嚷嚷着活不下去了。 这几年朝廷大力抓农业,各省粮食都有增产,这点不假。 可是冻灾带来的问题不是增产那点能抹平的,连着都是大雪天,稍微清理不及时房子就可能 塌了,天这么冷寻常人家没那么多钱置办棉花炭火以及皮袄,有些勉强能凑出钱来,但那些东西都很紧俏,没门路不好拿货,一定要就只能挨宰。 相比较而言,吃这口反而不是最要紧的。 但因为王府门第高,跟他们往来的多半不存在缺棉少炭的情况,府上人最直接 觉到的就是蔬果的短缺。 往常各房都能供上,如今也就是王爷、世子以及侧妃跟前随时都有,侍妾们全是定了量的,量也不多。 好不容易将府上安排妥了,转身得知娘家窘境,钱玉嫃有心想帮,可这些东西送一次两次没什么,天天送说不过去。只送一次两次又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让娘家背名。 就是这事儿启发了杰哥儿,他跑去找了王爷说在梦里翻看了农书,里面就有教怎么在大冷天种菜的。 考虑到很多东西这时代没有,他努力找了替代,最后想出个办法,用竹条跟油纸搭配草帘做成暖棚。规模肯定不及后世连成片的蔬菜大棚,有燕王出面由朝廷来做,也能种出不少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冬天里蔬菜供应的难题。 杰哥儿提出暖棚畅想的同时就把方案做好了,要几波人分别干啥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燕王听得也很明白,完事儿以后他 脸欣 ,轻轻拍了拍孙子的头。 做暖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点儿也不简单,哪怕杰哥儿说得明白,这方案在后世也被验证过确实可行,放在京城这片却非常难。 这年头油纸能做伞还能糊窗户,防水防 这两点没得说,可毕竟是纸,哪怕做得韧一些,也比不了后世的塑料膜。这玩意儿搁在三天两头落大雪的京城不耐用,得找个冬天雨雪不多偏干冷的地方,距离京城又不要太远,至少菜种出来使马车拉上京城能吃个新鲜。 燕王想了一大堆,将各方面都考虑到了,最终定了个地方。 接着就是派人前去实践。 哪怕投入了足够多的人力,编草帘搭暖棚都要时间,能看见成果的时候这一冬差不多都要过了,在冬天的尾巴上京里尝到了燕王搞的暖棚菜。 这回跟往常不同,没成功以前燕王没拿去嚷嚷,是以消息灵通的知道他又在搞事情,其实不太清楚到底在做什么,直到第一批暖棚菜问世。王爷往 里送了好多,特地吩咐给他皇兄多做几个。 整个冬天桌上都是荤比素多,并且还是多很多,忽然两样扯平了,皇上看了纳罕。 “今儿这桌菜瞧着跟平时不一样啊。”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