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我有重要的事情跟你说。” 宋福来好歹也当了十来年的生产队长了,这心里到底是有几分成算的,因为马瞎子的身份特殊,他没有提下暴雨事情是马瞎子说的,而是把事情安到了生产队里面几个老把式的身上。 “张书记,我们生产队的几个老人察觉到了最近天气不对,觉得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因为马上就要收小麦了,您也知道,咱们庄户人家就是靠着这地里面的粮食过活,要是天公不作美,粮食收不上来,大家的 子可就不好过了。” “事关重大,我也不敢拿主意,所以去了县气象局一趟,这是气象局的同志给我开的证明。” 原本听宋福来说几个老人看天气不对,像是要下雨的样子时,张 国还不太当回事儿。 毕竟经验之谈什么的,很多时候也做不得准,尤其这天气上的事情,也不是 据经验就能判断出来的。 可是当宋福来将气象局的证明拿出来后,张 国便重视了起来,他接过宋福来递过来的那张证明,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当看到那张证明上写到未来几天沧水县范围内有强降雨几个字的时候,张 国脸上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他也是从乡下地方出来的,知道夏收的时候下暴雨代表着什么意思,如果这一季的粮食真的收不上来,那神情真就严重了。 跟这件事情相比较起来,其他的事情便都不重要了,张 国立马将其他的工作全部推后,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防灾救灾的事情上。 据气象局的预测,这场即将到来的暴雨至少会持续一个礼拜的时间,降雨量多少现在还无法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这场雨下下来,遭殃的不止是这一季的粮食。 沧水县三面环山,七里河以及八里湖都在沧水县的范围内,而他们左店公社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下面很多生产队要不就是在山边儿上,要不就是在水边儿上,一旦下暴雨,极有可能引起山洪和涝灾。 洪水无情,若是预防不到位的话,那可是会死人的。 宋福来原本只是在担心这一季的收成,可是这场会开下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多简单。 他们南拐生产队可就在娘娘山边儿上,而且距离七里河也并没有多远,要真闹灾了,那可不是饿肚子的事儿了。 想到这一点儿后,宋福来冒出了一身冷汗来,同时也无比庆幸一件事情,得亏宋老三跑来跟自己说了要下暴雨的事情,宋大宝那 娃娃又提醒了他到气象局走一趟的事儿,要不然他还两眼抓瞎。 虽然天灾无法阻止,可是有防备跟没防备完全是两码事儿,虽然现在时间有些仓促了,不过好歹是能把损失降低一些。 这边儿左店公社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暴雨做预防准备,另一边儿的宋老三已经在黑市买到了足够的粮食。 原本他是想要将钱全都换成粮食的,不过后来他突然想起救济粮的事情,便没有再买粮食,而是买了些水果糖和麻薯饼。 这两样都是自家闺女喜 吃的,这次正好碰见人家卖了,他便多买一点儿回去给闺女香香嘴。 为了拉粮食,宋老三特意找相 的人借了辆板车,定好了明天把板车还回来后,宋老三便推着板车离开了县城。 板车上放了三麻袋粮食,为了防止人发现,宋老三特意在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茅草,这样被人瞧见了也有个由头,说他推这些茅草回去是补房顶用的。 从县城出来的时候,天还亮着,不过走到一半儿路的时候,天 已经暗了下去,也亏得宋老三借到的是辆两轮车,要不然还真不好推着走。 从县城往回走要经过几个生产队,南拐生产队的位置有点儿偏,从倒数第二个生产队过去,得穿过一片荒地和一片树林,光是这段路,就要走半个来钟头。 也是因为宋老三是个人高马大的男人,否则的话这么晚他还真不一定敢走这块儿路。 不过因为板车上面放着的那三大包粮食,宋老三也怕有什么意外,走那段路的时候速度不免加快了几分。 前头的荒地平平安安地过去了,再穿过面前这片树林,就能看见南拐生产队的地头了,宋老三的脚步又快了几分,板车轮子从泥土路上滚过,发出了沉闷的咕隆声。 今晚月 不太好,进了林子里面后,能见度更是低了许多,这片林子的树长得十分茂盛,走在其中的时候,总觉得远处的树影之间影影绰绰站着许多人影。 哪怕像是宋老三这种胆子 大的男人,看到这样子的场景,心里面也不免有些发憷,他加快了步伐,想要尽快冲过这片林子。 结果往前走了没两步,宋老三听见了噗通一声响,不过眨眼间,不远处地上便多了一团黑影,宋老三骇得险些跳了起来,心脏噗通噗通地剧烈跳动了起来。 那是什么东西,难不成他是遇见脏东西了? 这么一瞬间宋老三脑补了很多,小时候听过的那些乡野传说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不过短短几分钟功夫,他自己倒是被自己脑补的东西吓出了一身白 汗,结果那个刚刚突然出现的黑呜呜影子却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看起来似乎不是个活物。 也许是野兔子野鹿什么的,宋老三想着,慢慢放松了下来,他将板车停好了,轻手轻脚地朝着那个黑影靠近。 宋老三以为自己今天又是像从前一样,遇见了什么野生动物,结果到了跟前后,他才发现地上躺着的是个小娃娃。 居然是个小孩子。 宋老三惊了,以为是生产队哪家孩子跑出来了,他下意识地弯下 去,把地上躺着的那孩子给抱了起来。 当把孩子抱在怀里面后,宋老三便知道这娃娃不会是他们生产队的。 怀中的娃娃看起来不过三四岁,生得是虎头虎脑,十分可 ,虽然年纪不大,不过分量可不轻,抱在怀中沉甸甸的,像是个小秤砣似的。 让宋老三判断出他不是他们生产队孩子的原因,是他身上穿着的衣服。 第23章 现在大家的 子都不好过, 乡下人小孩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大人改的,过了许多水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 ,虽然布料 糙, 不过因为浆洗过很多次, 衣服已经柔软了很多,小孩子穿着正合适。 宋老三家的条件还算比较好的, 也是生产队里面难得疼孩子的人, 可给宋大宝穿的衣服,也是用张美珍的旧衣服改的,不同的是, 那些衣服张美珍也没有穿过几次, 说是新的也不足为过, 像是这样子的衣服,一般人家都舍不得给孩子穿。 可是这孩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一看便知道不是大人的衣服改成的, 而且这衣服的料子很软和,摸着像是上好的棉布,能穿这种好布料的孩子,一定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 如果不是他们生产队的, 那就太奇怪了, 现在这黑天摸地的,这么大点儿的孩子怎么会一个人出现在这小树林里面。 “有人吗?有没有谁在这里?你家孩子掉了!” 宋老三抱着怀里面的小娃娃, 朝着树林深处喊了几声, 然而回应他的除了风吹枝叶发出的唰唰声外就再没有了旁的声音。 自己好像给自己找了个□□烦来。 宋老三低头看着自己怀中这个闭着眼睛昏 不醒的孩子, 只觉得头大如斗。 这孩子太小了, 把他一个人丢在这里显然不现实,可若是带回去,万一找不到他的家人,自己岂不要再养一个孩子? 现在 子不好过,家家户户的手头都不宽裕,宋老三家的条件也只是稍稍好一些而已,若是带了这孩子回去的话,这负担可是不轻。 可把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就这么丢在这荒郊野地的,宋老三良心上又过不去,这孩子太小了,把他丢在这里的话,怕是很难活下去的。 纠结了好一会儿后,宋老三长叹了一口气,抱着那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板车跟前,他还能怎么办?既然被他给遇上了,总不能就这么把人给丢在这里了。 “算你运气好,谁让你碰见我这么个好心人呢,遇见我可是你的大福气。” 宋老三嘴里面絮絮叨叨地说着,将那孩子放稳后,确认其不会从上面摔下来后,便推着板车朝着家里面的方向赶了过去。 时间不早了,他得抓紧回去了,要不然老婆孩子该着急了。 *** 另一边儿,张美珍正带着宋大宝在灶房里面包饺子。 往常他们一家晚上吃的很简单,不是稀饭玉米饼,就是饸烙面条子,像是饺子这种食物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 之所以今儿能吃上饺子,说起来还是宋大宝的功劳,娘儿俩中午头回来的时候,走半路上宋大宝要去方便,结果在小树林解决的生理问题的时候她发现了一窝刺猬。 那一窝刺猬也不知道是吃什么长大的,一个个都肥嘟嘟,看着就让人 口水,张美珍当即便 了外衣,将那一窝刺猬给带了回来。 刺猬看着 多 乎的,可真要算起来,这一窝的 加起来还不到八两,张美珍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用大葱 蛋和刺猬 调了馅儿,准备来包饺子吃。 原本张美珍是想让宋大宝在屋子里面休息的,不过宋大宝一再坚持要陪着她,张美珍便将她带到灶房里面来了。 饺子馅调好了后,张美珍用 子面掺着白面活好了面,之后便准备开始包饺子。 宋大宝虽然身体是小孩子,可内里的瓤子到底是个成年人了,她也不好意思就这么干看着,一再要求要帮着张美珍包饺子。 这要是换了其他人家,早觉得这么大点儿的小孩子是想糟蹋面儿玩儿,轻则骂一顿,重则揍一顿,面是绝对不可能让孩子沾的,毕竟这粮食可是 贵东西,万万糟蹋不得的。 不过张美珍和宋老三一样,都是个疼孩子的,见宋大宝嚷嚷着一定要包饺子,她想了想便同意了下来,之后拿着擀面杖擀了几个面皮,开始手把手地教宋大宝。 “大宝,你看,面里面放这么点儿馅儿,然后用手这么一掐,饺子就包好了。” 包饺子宋大宝自然是会的,不过她还是学着张美珍的样子,慢慢地包了一个饺子出来,不过因为她的手太小了,大面皮拿着有些费劲儿,不过包出来的饺子还 像模像样的。 “大宝真 。” 张美珍夸了宋大宝一句,见自家闺女包的饺子也 像是那么一回事儿的,她便索 将饺子皮擀得小一些,好方面宋大宝来包饺子。 宋大宝乖乖巧巧地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小手拿起大小正合适的饺子皮,用铁勺子挖了一点 放进去,两手接着两边儿的饺子皮用力一捏,一个胖嘟嘟的元包饺子就完成了。 包了几个饺子后,宋大宝也找回了 觉来,包出来的饺子也越来越好看了。 张美珍从来都不吝啬夸宋大宝,不过是包个饺子而已,她却变着法地夸奖宋大宝,几乎要把她给夸出来一朵花儿来。 宋大宝:“……” 自家老娘夸起人来越来越夸张了,这要是换个不知道的人来,怕是会以为宋大宝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实际上她这么一个快被夸成天纵奇才的人不过只是包了几个饺子而已。 宋大宝觉得,在张美珍的眼里面,自己身上就没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随便做个事情,都能赶得上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把式了。 “我们大宝可真厉害,你这么聪明,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眼瞅着张美珍似乎打算就这么没完没了地夸下去了,宋大宝急忙开口岔开了话题。 “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呀?天都黑了,爹又没有带手电筒,他回来的时候会不会害怕呀?” 小姑娘的声音娇娇软软的,很快就将张美珍的注意力转移了,她没有在继续夸宋大宝,而是顺着她的话转移了话题。 “大宝,你爹去县城买东西了,很快就能回来了,他是大人了,不会害怕的,大宝乖,你专心包饺子,你爹回来要是吃到大宝亲手包的饺子,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先前宋老三走的时候就跟张美珍说过,他会等天黑在回来,再加上这两年宋老三经常去城里面买卖东西,这条路他都已经走 了,张美珍自然也不担心他出什么事情,笑着哄了宋大宝几句后,张美珍想了想,干脆教宋大宝背古诗。 “锄禾 当午,汗滴禾下土……” “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美珍起个头,宋大宝便接着背了下去,很快她便将张美珍教的那几首古诗背完了。 其实这两年带着宋大宝,张美珍也发现了自己这个闺女有些与众不同。 知女莫若母,宋大宝是被张美珍一手带大的,两人朝夕相处, 夜相对,哪怕宋大宝伪装得再好,她到底不是个真正的小姑娘,总有疏漏的时候。 而这些疏漏之处,就让张美珍发现了宋大宝的不同。 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 ,张美珍自然也没有去想闺女身体的里面的灵魂其实是个成年人这种一听就很不科学的事情,她只是觉得自己的这个闺女十分聪明,明明才两岁大点儿,可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样子都不符合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 原来自己还做姑娘的时候,张美珍听过他们生产队的一个很有文化的老先生说过。 每个人的脑子生下来的时候就定好了,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一辈子庸庸碌碌,过着普通的生活。 而有一部分人则是先天的蠢货,脑子不够数,即便长大了 子也会过的非常辛苦。 而有一些人,则是万里挑一的聪明人,这些人放在旧社会,那就是当状元的料,注定是跟普通人不一样的。 那个老先生说,像是这样子的人一般开始记事儿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的独特了,这些人就像是沙子里面的珍珠似的,一眼就能被人给看见了。 那会儿张美珍的年纪还小,听到这话的时候她十分不以为然。 人聪明不聪明哪里是天生的,要真有那一生下来就赶超人家一大截的,她怎么从来都没有见到过? 直到宋大宝出生,长到了一岁的时候,张美珍才知道自己当初错得有多离谱。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