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呆,忽闻远处有静鞭声响起,杨泽平忙在队列中小心站好。跟着众人跪倒,山呼万岁。 天和帝姬谌高踞御座之上,俯视着下跪群臣,心里也是百 集,良久才缓缓道: “众卿平身。” 众人起来偷眼瞧去,一时都吃了一惊,却是数月不见,皇上已然瘦得 了形,说是形销骨立也不为过。 只还未回神,便被劈头扔下的两道旨意惊得头都晕了—— 太子之位大家心里已是有了准备,就只是那道有关沈家的旨意,也太古怪了吧! 第217章 217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四皇子姬临深肖朕躬, 可以承宗庙……布告天下,咸试闻之……” 这道旨意之后,更是直接公布了太子属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杨泽芳, 官拜太傅之位。 当下文官由周泽南领着,武将则是方仲打头, 两列大臣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只有心人明显可以看出周泽南的脊背明显有些僵硬, 甚至站起时还踉跄了一下。 稍后不远处的杨泽平可不同样失魂落魄, 心里更是百味杂陈—— 从小到大,从母亲口里听到的就是 倒大房, 替母亲争气,无论如何也要夺走杨家大房手里的族长之位。 彼时和大房的堂兄相处倒也相得,每每听了母亲这话, 不免有些反 。只自从父亲先去, 母亲越发肆无忌惮, 至于自己和兄长,听的遍数多了, 不自觉的便对大房起了敌视之心,两家人终是渐行渐远, 甚至到最后,彻底决裂。 这些年来二房发展也算顺遂,即便大房在朝中依旧有些威望, 也是江河 下,颓势难挽。 至于二房这里却是如 中天,不独夺走了杨泽芳鸣湖书院山长之位,朝堂这里,更是二房一家独大。若然有人说起安州杨家的代言人,帝都中人马上就会想到自己头上。 以上种种,令得杨泽平平 里颇为自得,甚而杨泽芳被特诏入朝后,两人不期然而遇时,杨泽平内心总会有一种胜利者俯视失败者的高高在上和隐秘的喜悦。 更是笃信,这一世,大房都别想奢望翻身了。所谓成王败寇,大房注定以后只能仰二房鼻息过活。 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大房这么快就能翻盘—— 能就任太子太傅,可见皇上心目中杨泽芳地位之重!且三公之位,怕是自己这一辈子都只能仰望的了,亏自己苦心孤诣,钻营了这么久…… 正自心灰意冷,耳听得太监的尖利嗓音再次响起: “……英国公沈青云贻误国事……着即褫夺国公爵位……” 杨泽平 灵灵一下,下意识的瞧向关封,太过恓惶之下,好险没落下泪来—— 原来方才这厮全是涮自己的不成?毕竟关封适才刚说过,“沈家无碍”这样的话! 不想圣旨却还没完,一个几乎令所有人都为之一惊的消息紧接着砸了下来: “……英国公爵位着即由长子沈承承袭……” 不独杨泽平,其他人也明显被这道消息给雷的外焦里 。方仲蹙了下眉头,想要说什么,又忍住。 内阁大学士孔存却是直接上前,连连磕头不止: “皇上不可。沈氏之祸,堪比赵括。若非此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大正如何会有今 之祸?如今大正朝野民怨沸腾,不杀沈青云不足以平民愤,如何还能留下爵位传于后人?” 作为三皇子姬旻的岳父,当初沈青云可没少跟着裘氏找孔家的麻烦。至于让姬旻完全栽进去的西山围猎事件,可不也和这沈青云有莫大关系。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眼下五皇子已经倒了,可不正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大好时机? 除了这一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孔存想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把话题引到女婿、三皇子姬旻身上—— 前些时 和姬旻一块儿被囚 的女儿托人捎信,说是前些天诞下了一个男孩。沈青云这般大过,尚且可以保留爵位,女婿可是皇上亲子。且眼下可不正是用人之际,但凡女婿能放出来,还守在皇上身边,即便立了太子,将来会发生什么也不好说…… 且孔存更笃定,自己这番话,必然能得到四皇子一 人的支持,毕竟,杨泽芳已然身为太傅,沈承又是他的女婿,若然承袭了国公爵位,杨家上升势头,怕是再难以遏制。其他四皇子的亲信如何能忍受这等情形出现? 果然,孔存话音一落,便有人上前附和,先是一个,然后是两个,三个…… 众人偷眼瞧去,这些人官位倒也不算太高,以三品四品官员居多,只一点,全是各部中要紧的官职,却偏又看似同哪一派都没有什么直接瓜葛,一时心中五味杂陈—— 果然这些皇子中,就没有哪一个是不中用的,即便是瞧着最无害的四皇子,不知不觉间竟也被他拉拢了这么多人过去。 枉自己平 里自视甚高,倒不如这些人眼光毒…… 天和帝却是冷眼瞧着站出来的这些人,重重的咳嗽了一声,视线一一扫过众人: “你们,俱皆,不服?” “臣等不敢。”孔存摇了摇头,其他七八个大臣自然也不会承认。 即便皇上脸 不是一般的难看,可身为三朝老臣,孔存又岂会被这等场面就给吓住? 稍稍整理了下思绪,义正辞严道,“所谓惩前毖后,犯了大错却不加以惩戒,和立了大功不厚赏有什么区别,若然人人仿效之,则百姓苦,大正危,那沈承……” 心里盘算着,皇上若然听了自己的话,处置了沈家,也算是狠出了当年一口恶气,若然不听,那更好,正好可以借机称颂皇上仁德,迫的皇上把三皇子解 …… 不想正盘算着,却被上首传来的“嘎嘎”狞笑之声惊得一哆嗦: “不敢?除了为百姓谋利,为朝廷尽忠,为君王分忧,这天下事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的?” “什么百姓苦,大正危,这话你也配说……咳咳咳……” 可不正是皇上,盯着孔存的视线真是和刀子一般—— 饿殍遍野,钦州大 ,大正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这些人不想着如何救国于将倾,解民于倒悬,还一门心思的想着争权夺利! 到得最后,竟是指着孔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索 抓起御案上的奏报朝着跪在下面的孔存等人狠狠的砸了过去: “你们以为世上所有人都和尔等一般鼠目寸光吗?看看,看看这上面都写了什么!” 孔存跪的最靠前,那些奏折好巧不巧,全拍在他的脸上。却半天没反应,明显被震怒的皇上给吓到了,好半天才“啊”的叫出声来,怎么看怎么像是惊吓过度,随时会厥过去的模样。 皇上却是红着眼睛,盯着孔存道: “不敢看了?去,押着这些混账看!” 既然已经决定把皇位给了姬临,天和帝就决计不会允许有任何一点 子出现,而这孔存,可不是天和帝要给姬临清路的第一人—— 眼下朝堂之中,五皇子一 定然是吓破了胆,绝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跟老四叫板。倒是老三的人,当初并未株连,算是尽皆蛰伏了起来,这般混 时节,不跳出来作妖才怪。 本就想着要杀 骇猴,孔存就善解人意的跳了出来。 “皇上——”孔存已是面 如土,冷汗一滴滴的从头上渗了出来,只这会儿再后悔,却明显晚了。当下就有两个侍卫闻声上前,一个摁住孔存的头,一个展开奏折。 “读”!天和帝声音依然不大,孔存却只觉头都开始发蒙。为了不让皇上更加震怒,只得哆嗦着一字一字读道: “林州大捷!” 下一刻明显一愣——大捷?朝廷不是一直吃败仗吗?另外不是钦州打仗吗,林州又是哪里? 除了方仲等几员老将外,余下众人莫不是一头雾水的模样。天和帝瞧得越加凄凉。 那边孔存已然接着道: “……先锋官沈承,昼夜兼程,长途跋涉,千里奔袭……夺回林州城,歼灭西寮人柒仟捌佰壹拾贰人……” “皇上圣明,天佑我大正,赐了沈承这等栋梁之才!”方仲第一个跪倒,神情 动—— 自打听说钦州民 西寮趁势而入,方仲也是苦思破敌之策,不能说一筹莫展,却始终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毕竟先机已失,或者全线押上以御外敌,有此决心,不愁叛军不破,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帝都空虚,若有心人趁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或者舍卒保相,不管钦州生死,只把有生力量部署在帝都之外,如此则以逸待劳,胜算自然大大提高。可这样的话,却意味着大正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将 受战火肆 之苦,即便战争结束,大正也必然遭受巨创…… 再料不到沈承竟能异军突起,直接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如此就能和苦守钦州的杨泽芳形成合围之势,来个关门打狗。则不独钦州之 可平,更解了大正倾国之危。 这般大功,便是和开国之臣相比,也不逊 。 且千里奔袭这样的事又岂是容易的?千山万水之外,更有粮草短缺之苦,还不能随便惊动地方官员,中间要穿过的关隘甚而凶蛮之地,哪个地方不是九死一生、险象环生? 记得不错的话,想要到达林州,必须通过鬼乔人的所在……那样一个鬼神皆惊的地方,简直难以想象,沈承是如何一一通过的? 这般想着,心里忽然一跳—— 其他人或许做不到,有一个人,却不见得。 第218章 218 当初鬼乔叛 , 足足联络了一百零八寨, 集结力量之大震惊朝野。 偏是鬼乔所在山高林深,围剿的可能 微乎其微。 朝廷无法,只得派人招安,倒好, 接连派出三位特使,尽皆铩羽而归。 眼瞧着鬼乔之势已成, 说不得一场大 又起。甚而还有传言,说是西寮人也蓄势待发, 单等着大正鬼乔战起, 他们就趁机浑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 彼时方仲正回京述职, 听皇上的意思,若事有不测,说不得要以方仲为帅, 前往征讨。 方仲本来还信心 , 特特请人绘制了鬼乔地形, 却在看了地形图后一下傻了眼—— 那般羊肠小道,鸟说不得都飞不过去, 除非鬼乔人愿意到平原上和自己决一死战,不然, 势必把朝廷大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淖之中。 不想惴惴不安了多 ,却又被皇上打发回南部边疆了。方仲当时就有些惶恐,想着是不是因为皇上察觉了自己的怯战之意, 才会如此,入 辞谢时,便拐弯抹角的探了探皇上的话头,结果却被告知,说是鬼乔之 已平,且不费一兵一卒。 许是心情太好,皇上不经意间还透漏了一点,平了鬼乔,竟全是一人之力,虽然语焉不详,可话里话外却明显指向一个人,那就是龙骑卫指挥使…… 思来想去,短时间之内,能以鬼神莫测的速度穿过鬼乔,甚至得到鬼乔人的帮助,然后再奇兵天降,截断西寮人并 军后路,也就那龙骑卫指挥使可当的。 而现在,皇上给出的名字却是英国公府大公子沈承!那岂不是说,这沈承,很有可能就是龙骑卫指挥使! 方仲着实被脑子里跳出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实在是那沈承才多大的年纪,有万夫不敌之勇也就罢了,还能如此多谋?! 有待不信,却又想起之前雷炳文对自己的告诫,还有那龙骑卫送消息时 脸的骄傲…… 再有皇上眼下的态度,让方仲更是坚信了自己的看法—— 瞧皇上的意思,分明是对沈承看顾的紧,竟是容不得听到一句不好的话。 若说就是因为西山围猎时的救驾之恩,哄傻子还差不多。 有了这个认知,之前的种种疑惑可不好解释的多了—— 以沈承功劳之大,别说承袭国公爵位,便是封为国公,也尽够了,偏是沈青云糊涂,一门心思的想着把爵位给小儿子留着,说不得之前他真这么做了,这次瞧在沈承的面子上,皇上还能让他回去安安稳稳的做个富家翁,倒好,这回算是栽进去了。 还有雷炳文对那杨希和的格外殷勤看顾…… 一时越想越是心惊——那沈承最难得的不是有才华,而是内有大丘壑的 怀。这般 情,不独皇上便是太子将来也必倚重之。 想清楚了这一点,磕头磕的越发真诚: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