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崔向北收拾行李的时候,她兴匆匆的往他包里 东西。 “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了,都记得带着。别让人在家里惦记着。” “这天还冷着,早上跑步的时候也得多穿点。” “学习重要,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这可把崔向北说的心里热乎乎的。也忘了舍不得离开的事儿了,反而开始担心自己走了之后,苏曼会惦记他。这惦记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他打起 神鼓励苏曼,“苏曼,你也别惦记我。你放心,我今年一定能毕业。等我毕业之后……” 毕业之后更忙了。 苏曼笑着捏他的脸,“等你毕业的那天,我去学校看你。咱们一起庆祝。” 崔向北笑了,使劲儿的将人搂在怀里。 李 花还准备进门帮着收拾东西的,看着两人这样,又钻了出去。心里想着年轻真好。 她年轻那会儿……也还不错。老头子从地里干活回来,都要给她带点儿野果子。 苏曼厂里工作忙,也只能将人送到车站这边。崔向北坐在车上招手让她先回去。看着直到车子动了,苏曼都一直看着自己的时候,他心里就 涨涨的。他想,不管以后多长时间,苏曼送他的场景,他永远都会记得。 一脸不舍的送走了人,苏曼立马坐上吉普车回厂里办公了。 789:“……” …… 整个南平家具厂新的一年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今年一开年,又是一大波的新的工人入厂。 对于每个厂子而言,有新鲜的血 注入,就意味着实力的增加。 这次不止南平这边招人,连省城那边也招了不少人了。 光是新年招工,厂里就招收了一千人。分别安排在木材厂,家具厂,仓库,以及省城分厂那边。 苏曼看了一下招人的名单。尽量的将南平人留在南平,省城人给分省城去。最起码在住宿上面会容易解决一些。 除了家具厂招工之外,铜四角成员其他厂子也在开年招工了。 他们虽然没有苏曼的家具厂发展大,但是苏曼的铜四角协议一直在,倒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效益。如今厂子的规模也是慢慢增大,虽然不如家具厂这样夸张,但是一年增加个几十个工人还是可以的。 赵县长他们看到开年就多了这么多工人之后,心里也是高兴不已。 现在南平的工人家庭已经越来越多了。按照这个趋势,南平以后可以做到家家户户有工人了。 南平家具之乡,指 可待。 不过苏曼对于这个现状倒是没怎么觉得欣喜。 这些都是在计划之内的结果。毕竟之前他们的那些广告和推广可不是白干的。如今南平家具厂已经是全国闻名了。后期只要按部就班的继续推广,不让老百姓忘掉他们的南平家具厂,保证生产质量过关,就能保证厂子发展了。 不过苏曼对于这个发展并不是很 意。 她的目标是将南平家具厂做到全国第一。让湖江家具成为行业的标杆。 这个任务可不是轻易能完成的。可苏曼这边时间也不够多了。现在已经是六四年。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到时候的社会环境下,可没现在这么方便。所以苏曼现在对于发展还是很迫切的。 苏曼把厂里的工作理顺,安排出去之后,就琢磨着今年家具厂的大发展了。 她想了几天,就想起了上次崔向北给她爸带的那盒外国烟。 如今可是有外国人来国内的。 这些外国人也会从国内进口一些东西回去。比如说国内的瓷器。这个是从古到今都被外国人喜 的东西。 而国内的家具,貌似还没有走这条路。 苏曼琢磨着可以走一走。 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对于国外的东西都 买账的。比如进口商品价格那么贵都有人买。 如果南平能走出口这条路,那么南平的家具在别人眼里,又要上一个台阶。 虽然这种情况让人 无奈,但是却也是不得不承认现实。 只要走通了这条路,不止多了一个大的销量,可以大笔的赚外汇之外,还可以带动国内的销量。 以后南平家具厂自然而然的就能成为国内标杆产业了。 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走上出口这条路呢。 这些外国人这会儿一个个眼界 高的。瞧不上国内的东西。瓷器也是因为国内悠久的历史,才能走这条路。 家具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除非能够打动这些资本家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苏曼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复习一下英语了。 当然,在这之前还是要先找找门路。 苏曼就给省城那边的孙厂长打了电话。 孙厂长这个人虽然说思维模式跟不上,但是他的经验和门路还是很多的。 听到苏曼问起外销的事儿之后,他惊讶道,“外销?苏厂长,你不是准备走外销吧。这可不容易,就是那两家最大的厂子也没走这条路啊。” “是没走成,还是没试过。“ “……应该是么试过吧,毕竟咱们也不一定能见着面。那些人来了国内之后,都有专人陪同。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而且 难打 道的。人家来这边,是盯着咱们这个市场的。他们的外销产品卖的老贵了。前几天我孙子……” 话题就扯远了,苏曼道,“等等,我问你,他们有往咱们这边出口过家具吗?” “有倒是有,不过数量特别少。毕竟不好运输,而且因为价格太贵了,所以能买得起的人非常少。也就是以前那些大资本家买得起了。哎,那些人是真有钱。” 有就好。 苏曼脑子里已经想到了如何去谈这笔生意了。 卖家具这种事儿,当然是找同行比较好。 人家既然能把家具卖咱国内来,咱就顺着这条线卖出去。 她又问道,“这些人一般在哪里可以找到?” “……苏厂长,我说这么久,你还没改变想法?” “你觉得我是那种会知难而退的人吗?咱要 难而上。老孙同志,你太不了解我了。” 你要是知道当初我是打开始就图谋你厂子的,你就会更加了解我了。 孙厂长就无语了,只能让苏曼去找外事部的人问问。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下。但是机会很少。 找外国人,苏曼当然还是要经过正途的,不能私下里联络。要不然以后说不清楚。 只不过说要让家具出口这种事儿,听起来太不靠谱了。 要是这么直接说出去了,估摸着领导也不会重视,觉得她异想天开。 苏曼在办公室里坐着 脑袋,想了好一会儿,这才想了个好主意。忍不住摸着下巴笑道,“这老孙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她拿起电话,就给程副县长那边打了个电话过去。 “老程,我苏曼。最近工作开展的怎么样?听说去年粮食收成也不是很如意啊,我心里 替你着急的。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咱们县里穷, 不到化肥。你说要是咱有一家化肥厂子,咱粮食还不可劲儿长?” 电话那头,老程直叹气。道理当然都知道,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苏曼道,“老程,到了我们家具厂回馈南平的时候了。我决定为县里引进一条化肥生产线,成立一个我们南平自己的化肥加工厂。” 程副县长差点吓得摔掉了电话。 “苏曼,你别骗我哟。这种事儿可开不了玩笑的。” “我说的是真的,只要咱县里能和人家接上头,我就能砸锅卖铁也要搞到一条线。” “……”程副县长沉默了一会儿,“小苏啊,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又想干啥了?咱可是老搭档啊。” 苏曼叹气,“也没啥,这不是想到上次孙厂长说咱那林木长得慢吗,我就琢磨着还是要有化肥。要不然几十年以后,那些后代子孙不是得骂死我吗?我就想到这了。老程,你尽管去和上面申请吧,路子找好了之后就和我说,我替你出面。出钱出力的事儿, 给我就行了。” 第245章 苏曼说的这个理由还是很能站得住脚跟的, 毕竟当初孙厂长说起化肥种树的事儿的时候, 程副县长当时也是在一边的, 知道这事儿。也知道苏曼很重视林木的事情。 本来程副县长也不敢相信苏曼会拿家具厂的资源为县里办事儿,但是现在涉及到了家具厂, 他觉得苏曼这话不是开玩笑,那肯定是真的。 而且这件事情的 惑太大了,程副县长内心深处也不想管那么多了。甭管苏曼想干啥, 只要能把化肥生产线 到手就行了。 “那小苏啊,这个事儿我得找县里商量,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上面的化肥厂子。” 苏曼当然不能让他们直接找化肥厂那边。她需要的是和外事部门接触。“老程, 人家化肥厂那边也是刚引进的几条线。全国这么多县城,咱去要一条, 别的县城就不能要?不说我们了, 就是小冶县都能要的起。所以上面不会开这个先例的。” 程副县长有些着急, “那可咋办?” “当然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了。咱自己从国外搞的,别人还能说啥?有本事让他们自己去搞去。” 程副县长又惊呆了, “从国外?小苏啊, 你确定不是和我开玩笑吗?” 苏曼在电话这头翻白眼,“你看我是个喜 看玩笑的人吗?” “这倒不是……可你有把握吗, 这和外国人打 道可不容易。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就喜 剥削人。” “没事儿, 咱穷成这样, 没啥好给他们剥削的。反正老程,我只有本事从外事部门这边搞到生产线,要是化肥厂那边, 为没辙。” 程副县长能怎么说呢,毕竟有求于人。当然是人家说啥就是啥了。 而且苏曼说的也 有道理。从化肥厂那边引进技术,绝对是不可能的。全国这么大,一些大的地区都没搞到这东西。人家更不可能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南平了。 南平虽然现在依靠家具厂,比以前发展的好很多。也富裕起来了。可是和那些有天然优势的县里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还是要按照小苏说的办。 只要搞到生产线了,到时候南平粮食增产,老百姓吃 肚子了,可比啥都强。咱也不用羡慕人家富裕的县城了。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程副县长在办公室也坐不住了。这种对于全县都有留意的事儿,当然是要赶紧办成才行。早一天办成,地里也能早点增加收成。 于是赶紧的往高书记办公室跑。 “小苏真的是这么说的?”高书记听到消息之后,惊讶的不敢相信。 让他相信苏曼会无偿帮助县里,那他真是一百个不相信。苏曼能有这觉悟,家具厂也开不了这么大。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