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两三平方米的地方,便排除了五六颗反步兵地雷。这么高的布雷密度,排雷的战士稍微往前一探身,就几乎没有可下脚的地方。只能从雷场的边缘,一点点的往里面排查,一个一个的排除,几乎不敢稍越雷池半步。 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山体上被军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丢下了为数不少的空铁皮罐头盒子。排雷的战士,一边排雷还要小心的应付这些变相起到报警器的东西。一不小心碰到,就会出响动来。 最关键的是,整个山体的外围,军所有火力点的周边,也都布了地雷。想要摸掉一个火力点,不先排除雷区,你连火力点外围都靠不近。而排雷的时候,动静稍微大一些,紧邻的火力点内军又不是死人,不可能不被惊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排雷的进度相当缓慢。 参战的这个侦察连,为了打开通道,几乎是蹭着往上一点一点的排雷。排除的地雷,也不敢引爆,只能在夜之下,一点点的摸索着拆除下起爆器和雷管。半个小时过去了,只前进了五十余米。仅仅正中位置上打开的三条通道,就排除了上百枚地雷。 前边的部队在一点点的啃,让后面的连长相当的着急。在这么耽搁下去,就算军没有发现,可等到天亮也打不开一条通道。但丘陵上到处丢的,当做报警器使用的铁皮罐头盒子,又让他不敢增加太多的人手同时排雷。 人多了,在雷区没有打通之前,仅仅从表面上军火力点的分布来看,上去了就是给人家当活靶子。那些叉击的机,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投入进攻的部队,前后夹击打成蜂窝煤。 看着手表上的时间一分一分的走过,距离总攻击发起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分钟,在这里已经隐约的可以听见南线佯攻的炮声。山下的苏英奇到是很能沉得住气,但山上的侦察连长看着山上还在向上一点点摸的战士,却是再也沉不住气了。 就在他刚要下令准备使用在山脚下临时制作的爆破器材的时候,原来一直平静的山上却突然出现了变化。排雷的战士中进度最快的一个战士,却是与一个突然出现的嘴上叼着烟的军遭遇。 还好这个战士是老兵出身,反应异常迅速。没有等这个被眼前突然出现的敌人,搞的目瞪口呆军喊叫出声来。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来。利用身高的优势一手迅速的捂住那个家伙的嘴,手中排雷用的签子顺势扎穿了他的脖子。在这个家伙还没有来得及发出警告之前,便干净利落的解决掉了他。 连长在山下看到这一幕,马上便明白那里是军一个秘密的进出口。否则在这遍布地雷的山上,一个军不会冒冒失失的从哪里冒出来。想到这里,连长顺着已经打开的道路快速的匍匐到发生意外的地方。 那个解决了靠着手疾眼快解决突发事件的老兵,见到自己连长上来,立即即向右侧已经排除地雷的方向让出了一个位置,手向着右前方透出一丝光亮的山体指了指,又递给他刚从这里排除的一颗地雷。 顺着这个老兵指的方向,以及看了看手上本就没有安装发器的地雷,这个连长已经全部明白了。事情正向他判断的那样,这三座相互连接的丘陵,已经全部被打通了,这里是军一个进出山体的一个秘密通道。 但进出口在修建工事的时候,便经过心的伪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军少尉的突然出现,即便是走到面前,恐怕也很难发现。考虑到与整体战场的环境配合,这个隐蔽口的土层上面还挂着两颗没有安放发器的地雷作为伪装。 这里有雷区不假,但是这里的雷区里面肯定有供军出入的通道。不过这个通道,肯定都经过了心的伪装,现在自己一直没有找到而。如果从这里的军的布置来看,找到这个通过雷区的通道,也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排查一下,那里的雷区是假的就可以了。 这里的工事群,军看起来很是动了一番心思。甚至为了不暴目标,进出口上还埋设了两枚的没有安装发器的地雷。以惑可能出现在自己方向的敌军,拖延对方发起攻击的时间。因为在战时排雷,没有人会有那个时间,出太多的时间辨别真假地雷。 如果秘密渗透,更没有时间去辨别地雷的真假。白天是没有人秘密渗透的,而在夜间更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分别这些地雷的真假。这些真假雷区,可以拖延敌军渗透的时间和效率,给部队争取到相当的反应时间。 即便偷袭的对手寻找到警戒空隙,真的摸了上来。因为这两枚假地雷,也不会有什么察觉。至少可以保证秘密火力点,以及预留的反击通道不被对手发现。这个雷场的布置,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而且他判断不仅这个进出口,恐怕所有山体表面的火力点,周边的那些雷区恐怕都是假的,都是没有安装发器的地雷。当然在正面的方向,还是会有一定真雷的,但是绝对不会靠近击孔那么的近。 不能不说军的这个办法,虽说并不复杂,设想的也很简单,但是却不能不说军的这个办法很聪明。利用真真假假的雷区,成功的骗过了自己这个老侦察兵的眼睛。不仅成功隐蔽了进出通道,而且还拖延了自己的时间。 被老兵干掉的这个鬼子,是准备出来烟却不幸的与自己的排头兵撞了一个正着。结果一个有心,一个无意,不仅自己送了命,还向爬上山来的抗联侦察兵,直接暴了坑道进出口的所在位置。 看着暴在眼前的军山体工事的进出口,又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连长咬了咬牙,利用军尚未发现通道口已经暴,火速将山下自己直接指挥的这个排全部调了上来。顺着通道口,快速的渗透了下去。 也许此刻这边军的注意力,都被东南方向战斗给引了过去。这边的警戒,明显不如那边佯攻发起之间严密。否则这个军少尉,也不会胆大包天的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想着出来烟以及透透气。外面的空气,肯定要比里面浑浊的空气清新的多了。 不过想想这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虽说经常被军拉出去打野战,但是毕竟是自组建以来,就在华北地区作战。在调防天津大沽口之前,曾经长时间驻守在山西。在那里被十八集团军部队,恐怕折腾的不轻。 否则也不会在修建工事的时候,挖空心思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来。这里的雷场,与其说是防护对手强攻,更多的还不如说是防止敌军摸自己的夜螺丝。面对大部队的强攻,这些雷场的作用其实并不大。 一顿炮火下去,雷场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寥寥无几了。但是在面对对手夜间偷袭的时候,却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了这道雷区,敌军要么将偷袭变成强攻,要么只能一点点的排除。这又给自己发现敌军的行动,创造了很大的机会,至少也争取到一定的反应时间。 第1629章 改变计划 既然寻找到了突破口,这个连长也没有犹豫。立即带着的一个排以班为梯队,顺着通道口小心翼翼的下到山体内部。当干掉下面守在通道口,却在背对着出口谈的卫兵之后。立即以作战小组为建制散开逐步清剿,重点是通向两翼丘陵的方向。 至于正面的通道,则尽可能的向前拓展,同时以火力控制。自己兵力不足,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在全面抢占这座工事群,又要向纵深快速发展,并没有那个实力。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后续部队,打开一条向纵深发展的通道,并除掉这个军工事群。 直到进入山体内部,他才发现山体内部的工事,其实比自己想象和判断的要简单的多,并不是很复杂。也许是建设的很仓促,虽说整个山体全部打通,但是内部的整体结构只有上下两层,三条通道。 所有的对外火力点,都夹杂在通道之中。一进入山体内部,甚至几乎都不用刻意的观察,这些高低不同的火力点,就可以一目了然。当然按照军修建工事的一贯特点,即便当初修建的再匆忙,里面的结构都经过了钢筋混凝土的加固。 不过因为施工匆忙,这里的防炮等级却是并不高。很多的地方,工程的质量一看就很糙,明显有赶工的痕迹。几个方向通道的距离也并不是很宽,只能容纳两个人快速的通过,在多一个人就显得很拥挤。 而且通道里面也不是笔直的一条道,而是利用山体内部自身结构打通出来的。曲曲弯弯的,给渗透进来的部队,留下了不少的可以利用的隐蔽处。当然这些同样可以作为军隐蔽的地方,也会给攻击的部队带来一定的麻烦。 至于那些火力点,界是经过苦心击和计算的。但除了六重机的火力点之外,轻机的火力点,大部分只是用汽油桶打通,相互进行连接的。而通道前的火力点,也只是两个汽油桶的面积,显得相当的狭窄。 放下正副机手之后,很难在进去第三个人。如果被直瞄火炮命中,也就意味着这个火力点便再无启用的机会。可以说军的这个工事群,规模不算小,火力布置也经过了缜密的计算。但到处都可以看到仓促施工的痕迹。 既然已经摸清楚了情况,那还等什么?他的部队每人一支自动步、一支手、一把三棱刺刀,一个班两支冲锋,连里面还有三支微声冲锋和三支微声手。装备和训练,虽说比不上军区直属侦察旅那么锐,但是也是受过严格的侦察专业训练。 但这个连长也没有莽撞,表现的相当稳重,宁可慢一些,也尽可能的避免开击。采取了逐步渗透,逐次清除。必要的时候以微声冲锋和微声手作为掩护,以抗联侦察兵专用短三棱刺刀徒手解决的战术。 再加上坑道式的结构,以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盏虽说光线并不明亮,甚至有些昏暗,但基本上能够勉强足需要的灯,将整个军这个庞大工事的内部照的勉强还算清晰,寻找到军并不困难。 而在侦察连向军工事内部发起攻击的时候,里面的军明显并未进入紧张的状况,除了几个值班火力点之外,里面的军三三两两不是正在一起闲谈,就是在盖着毯子呼呼大睡,并没有注意到外边有什么寻常的动向。更没有人注意到那个进出通道已经被人打开,敌人已经渗透到了自己的内部。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这位老兄也自然不客气。指挥他的部队,虽说进度并不快,但也平稳的在清除山体的军。只是好运总归还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罩着他们。在清除正面山顶的两个机掩体的时候,一声声将整个工事群内的军彻底的惊动。 随即整个工事之内,从之前的一面倒的态势,直接转变为一场混战。尚未被解决的军,在反应过来之后,极力想要将工事内的敌军清除出去,而渗透到山体内部的抗联侦察兵,也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撤离的攻占这个遏制整个康保军筑垒地域东北方面的工事群。 军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但工事内的狭窄地形,却限制了军一次投入兵力的数量。而带队的抗联侦察连长,直接将两军工事内的维克斯机,架设到面对工事与军二道防线相连接的正面通道之内。 以密集的火力,直接封锁住这条龙并不宽阔的通道,阻止了军从正面投入的兵力数量。而在工事内部,军即无法使用掷弹筒,也无法拉开散兵线。整个通道被两维克斯机,封锁死死的。 同时打破不许开的令,命令已经接近两翼山头的部队,以火力开道向两翼快速的推进,在最短的时间攻占侧翼这两个山头,掩护大部队上山。而在战斗之中,他的部下严格的训练,以及手中的速武器占了大便宜。 军的三八式步,在这种狭窄的空间之内,转个身子都费劲。打一需要拉一下栓的速,也限制了火力的发挥。而对于抗联手中的冲锋和短小的多的自动步来说,这种情况却是正可以发挥他们的最大火力优势。 利用通道内弯弯曲曲的地形,手榴弹加上自动火力开路,基本上遭遇不到什么太大的阻力。即便遇到敌军架设机抵抗,基本上距离都不算远。一颗致命菠萝,就完全可以解决军的一个机阵地。 好像从来没有想象过敌军会打到工事内部的军,整个工事之中只有正面有通向纵深的通道。在中路被夺取之后,两翼工事内的军,几乎相当于成了瓮中之鳖。外面的援军进不来,里面的人冲不出去。 尽管两翼的军倾尽全力,也本就挡不住抗联的这种以三人作战小组,替掩护的同时,以手中速武器掩护全力开路的战术。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在可以开之后,向两翼推进的速度远比原来要快的多。 在与正面利用接到通报的部队,寻找到缺口突进来采取前后夹击的打击之下。在响不到十分钟,两翼山头便被干净利索的拿下。虽然还有残敌利用角落或是地形在负隅顽抗,但基本上已经无法影响到全局。这些残敌,只需留下部分兵力清剿便可。 而在正面从纵深增援过来的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之下,推出来的一门三七速炮,试图解决掉这两以叉火力,封锁了整个通道的机。一炮还没有来得及开,就被侦察兵使用火箭筒,抢先一步直接连人带炮给炸的粉碎。 山体内部打成一片,军的这个规模并不小的工事群,被渗透进来的一个连搅合的七零八落。而山下已经接到报告的苏英奇,则利用这个机会,使用捆扎在一起的爆破筒和炸药,在军那个真假雷场之中直接打开三条通道,指挥两个连的兵力立即上山。 一个连的兵力,沿着突破口快速的向两翼方向展开。另外一个连加强一个排,则立即抢占山脚下的军纵深阵地,并尽可能的向南发展,拓展准备防御空间,为军肯定会展开的反击做好准备。 而最后一个步兵连,调出两个排,向德堂一线展开,准备阻击那个方向的伪军增援兵力之外。这两个排在必要的时候,还准备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使用,准备在必要的时候,用到最关键的位置。 对于苏英奇来说,既然这边声已经响成了一片,他原计划采取的隐蔽突击渗透的战术,已经无法在进行下去。如果这个时候在拖延下去,就真的耽误事情了。等到军援军抵达抢占山上表面阵地,那么之前的努力将会全部付之东。 至于工事群内部的战况,苏英奇本就没有过问。那里现在已经不进去脚了,在投入兵力已经无任何的意义。再下去部队,只能是徒增加伤亡数字。在还要防备身后德堂据点的伪军的情况之下,他没有那么多的部队可以这么浪费。 至于下一步的作战,在登上这座丘陵顶端,看到纵深军的防线态势之后,苏英奇则就已经不准备按照原有的计划执行了。这里正处于两部军的结合部,也是十几里之内军防线的制高点。 站在这里,军由北向南的整个纵深,以及密密麻麻的工事群、火力点几乎一览无余。甚至举起望远镜,在白天的时候,都能看到康保城。自己只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向纵深发起攻击,可以说肯定会遭遇到军重兵拦截。 有了这个制高点,这个方向对于军来说,远比对面发起佯攻的方向重要的多。与其打到尖刀卷刃,这么一点有生力量耗尽,还不如利用军绝对不会放弃这里的态势,将军重兵引过来,为其他方向突击,创造一个最佳的条件。 对于有着在关内打游击的时候,长时间都是独立活动,使得在作战之中独立意识很强的那段经历的苏英奇来说,从来就不是那种死板的执行作战计划的人。他指挥作战,往往会据形势的变化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有利的调整。 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当年才能在阿鲁科尔沁旗一战,将深入军纵深的二团以及配属部队给基本上带了出来。同样是因为这个作战风格,战前他才要求杨继财,不要给他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而在眼下原有的作战计划,已经从有利转变为不利的情况之下。他迅速的调整部署,准备以这里的地势以及军原有的工事,将整个康保一线的军防御重点,由东南方向引到东北方向来。 在这里,军的火力点可不单单都是向前的。在这道丘陵地带的背后,军还修建了大量向后的火力点。这样,一旦突击部队只要没有彻底的消灭这里的军兵力,即便突破阻击,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也会遭遇到前后火力夹击。 第1630章 军的反应 除非像今天这样,进攻发起的部队先渗透到军山体内工事群,由里面向外打。否则进攻部队,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被打开的突破口,也会因为后援被切断,随即在一次的被封闭起来。 不过现在对于苏英奇所部的优势很大,山体内尽管残余的军还在抵抗,但是大部的军工事群已经被拿下来。军部署在这里的机,大部分被完整的缴获。仅仅弹药,就缴获了几十万发,足够使用一阵子了。还有两门速炮,一门二十五磅野炮,百余发炮弹。 军修建的这些击方向是向内的火力点,以及部署的大部分火力,在眼下却成为了苏英奇阻击军反击的现成工事。但有了现成的工事可以依托,只是苏英奇改变计划的原因之一。 在抵达丘陵顶部查看到军纵深地形之后,让苏英奇改变决心的原因并不单单局限于此。这道丘陵海拔不高,山势更谈不上什么险峻,但是却是这方圆十几公里以内的制高点。丢掉了这里,军为了保证纵深的安全,不玩命的夺回才怪了。 而自己主动放弃这样有利的阵地,在总兵力不占优势,而军势必要集中兵力夺回的情况之下。去和军打一场混战,那存粹是自己吃了撑的。一旦被占优势的军将部队建制冲,那么倒霉的可就是自己了。 在作战之中将部队部署随机而动,顺势而变,在作战之中据形势的变化,做到分散与结合收放自如,寻找敌军最致命的一点下手。在该调整作战方案的时候,绝对不含糊,不犹豫,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是他的指挥风格所在。 而这也是关内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几年之内养成最经典的地方。来时如水银泻地,收时顺势而为。不过这种指挥风格,对部队组织严密的要求很高。因为如果一旦部队分散开来,在需要的时候无法收拢,就会耽误整个战局的发展。 开玩笑,打着打着部队放了羊,需要收缩的时候散的到处都是,那战斗还怎么打?所以这种作战对于指挥员对战机把握的锐,以及判断力上的要求更高。因为独立活动、作战,一旦在调整战术与分析战况方面稍微把握不好,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杨继财此次孤军深入,也正是看中他这一点,才点名要他的部队过来。对于杨继财来说,十七师的三个主力团,那个战斗力都可以。但是关键在这个带队指挥的人身上,而不是部队的战斗力。知道此次作战自己弱点所在的杨继财,要的就是那种不死板,机动灵活的指挥员。 苏英奇的计算还是相当准确的,就在他的部队刚刚在这座拥有三个山包的丘陵上站住脚。纵深的军已经在身后的炮火掩护之下,迅速的发起反击。甚至在他的部队,刚一登上山,军纵深的反击炮火已经打了过来。 面对着军出奇快的反应速度,苏英奇也没有含糊,立即调了两个排沿着已经找到的对外通道,快速的进入山体内部。原来已经渗透进去的侦察连,则立即就地开火阻击军的反击。 至于这道拥有三个山包的丘陵内,军工事被存放的大量机和子弹,除了调出一部分之外,其余的则就地掉转口,利用军这些机火力点,本身就部署成叉界的态势,配合已经冲下山脚的部队阻击军。 而就在纵深军反击炮火,落在苏英奇所在阵地的同一时间。德堂一线的军,也全军出动快速的向这里增援过来。两公里的距离,对于伪军来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赶到。很明显当面的军是要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直接将苏英奇所部围歼在这里。 早就料到这一手的苏英奇,虽说将加强的三十四毫米高机全部部署到了正面,接军的全线反击。但是却将侦察连在三个工事内部,缴获的十余重机中的英制维克斯重机全部抬出来,提前全部摆在了公路的两侧反斜面阵地上。 虽然没有使用过这种英国重机,但使用过与其系出同门的马克沁机的苏英奇。知道这种使用弹链供弹的机,无论是火力持续能力,还是速都要比军的九二重机好的多。在固定阵地上,两个人就可以使用。 苏英奇将这种机部署在公路两侧的台地上,就是要利用这种机的火力高火力持续力,以及极高的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德堂一线增援的军击退。当然,苏英奇也很清楚,以军的技战术水平,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将其全歼。 他要的也并不是全歼,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兵力,用来对付这股主力不过是一个中队的军。而是将这股军尽可能的杀伤,把这股军的意志力打垮,使其无法给自己带来威胁便可。 在部署的时候,苏英奇在关内打游击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在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深知德堂的军这种长期分散驻防部队,与长期作为野战师团在战斗力,尤其是战斗意志和战场上韧劲差距的他,就没有想着和这股军碰一下。 他的办法就一个,利用自己占据优势的火力,直接将这股军打到心理崩溃,主动撤退也就完事。当然为了减少后患,还是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最大的杀伤。以免在自己与正面军作战的时候,身后还要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威胁。 被派出去打援的两个排的兵力,接到的命令只有一个,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的子弹打出去。如果军溃败不许出击,不许追击。一句话,就是将这帮玩意吓走的同时,给他们最大的杀伤就可以了。 当德堂的军全军出动,在一个中队的伪军配合之下,向这里快速增援的时候。打援的部队按照苏英奇的吩咐,放过先头的斥候。将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了军后续大队,主要是军的身上。 伴随着两颗照明弹的同时升起,将泼水一般的机子弹,全部向了伪军各一个中队的援军。再加上两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两门八二迫击炮、四门六零迫击炮,组成的炮群打出的六发急速。只手一个回合,德堂方面赶来增援的伪军之中,作为重点打击目标止的军就伤亡过半。 这股军曾经多次被调到察南,参加对敌后据地的扫。也许是挨打的经验多了,行动比一般的军要谨慎的多。在增援的时候,更将伪军放在了前面,而且行军的阵型拉的很开。遭受火力打击的时候,伤亡更多的都是伪军。 但却没有想到抗联的部队,与之前他们遭遇的关内部队不同。放过了走在前边的伪军,将火力打击的重点,直接放在他们的身上。至于走在前边的那个伪军中队,只派了一个班去对付。 六机丝毫不吝啬子弹的叉火力击,让后边的军这几分钟的时间,可谓是在林弹雨之中度过的。只是可惜的是抗联打援兵力有限,无法将这股军合围。尽管抗联部署的打援火力相当的猛烈,但兵力不足的缺点却是无法弥补。 不过好在这股挨打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的军,与军野战师团的军,的确也有些不同,意志力上要差了一些。面对着凶悍的火力,这股军的抵抗很是疲软。基本上没有发起决死冲锋,而是选择了趴在地上对。 在又勉强坚持了几分钟,残存的已经寥寥无几的伪军直接就地溃散,军自身也直线下降为一个小队之后。这股伪军本就不敢恋战,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撤退,甚至连一地的死尸和伤员都没有带走。 德堂方向增援的伪军被打垮之后,苏英奇将这两个排留下一个,加强两维克斯机继续监视西南方向。另外一个排,则带着全部的机,立即增援上正面战线,配合主力阻击军的玩命反击。 在莫名其妙的丢掉了东北方向的这个制高点之后,康保城内的军独立第九混成旅团长池上贤吉少将,明显是有些坐不住了。正在全力应对抗联从东南方向发起的攻势,以及正面不断渗透,在自己纵深打下了不少钉子的渗透攻击的他。 就没有想到敌军会从自己身后,与一一零师团结合部冲了出来。更没有想到自己在德堂东南方向,利用那里有利的地形,苦心构筑的地下工事群,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丢掉了。 更为严重的是,那里丢掉的不是单单是一个工事群。还是自己在被调走两个大队之后,迫于无奈进行收缩之后,可以俯视自己整个防御地带,东北方向纵深的制高点,以及整个康保城北面的屏障。 如果敌军在那里放上炮兵,其炮弹不仅仅可以直接打到康保城内,甚至其炮群可以封锁整个防御地区军的所有调动。同时,整个防御纵深的部队调动,也本就无法瞒过敌军的眼睛。也就是说,那里丢掉之后他的整体防御体系将无密可保。 最为致命的是,丢掉了这里,整个北面的防线不单单是丢掉屏障和制高点那么简单。整个防线,相当于被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一旦抗联投入大量的兵力,从那里发起反击,整个北面防线有彻底崩溃的可能。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