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封试探电报,也是变相向中央表明自己的身份另外一种手段。证明自己并没有被俘后叛变,充作 军的特务。因为领袖的家庭事情,就算是他在延安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也不可能会了解。 而且领袖与那位后来的旗手结婚的时候,他已经被调到一二九师工作, 本不可能了解。要是连领袖的私事,能在通讯手段还极为落后的眼下中国都传的 天下都是,连一个小小的连长都知道。 那么中共 本就不可能在形势严酷之下,存活下来。领导人早就让人一锅端了,那还能发展、壮大?而且 军情报部门也没有那么神通广大,能在那么严密的防范之下,在可利用资源相对国民政府更少的情况之下,还将触角伸到领袖身边。 杨震相信这封电报上涉及机密的事情,中央自然会分得清轻重缓急,给自己一个相对 意的答复的。至于电报上的那些杨震原本远不够级别接触机密,为什么他会这么清楚,杨震今后自然会解释清楚。 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那封让军委通讯部门首长想笑又不敢笑的电报便出炉了。当然为了维护领袖的尊严,虽然这个时候那位旗手还远没有后来的张扬,但为了谨慎起见所以这封电报依旧是杨震亲自翻译成密码的。 等接到中央再次回电后,见到电报上的内容,杨震一直悬着的心才真正的放下。季青抵达延安,并得到了领袖与总司令的亲自接待,这件在杨震看来几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居然成功了,杨震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直到接到季青的亲笔电报,杨震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不过在知道自己记忆中的偏差差点没有害的人家被自己人处决掉,就算脸皮已经锻炼的极厚,杨震也多少有些愧疚。 要不是幸好李荆璞在一二零师工作,其时正好随同一二零师抵达冀中军区。急于打听抗联的音讯,及时赶到从刑场上救下季青,恐怕季青就真的被自己害死了。正是这个愧疚,才让杨震在中央提出留季青在中央东北工委工作的要求之后,想也没有想的便同意了。 并且在中央提出留季青在中央工作后,曾再三向中央陈述季青在五军中的表现,加上季青本人出 的才干,使得季青极为受到领袖的器重。 尽管受到那位原来驻共产国际副代表屡次打击,但在领袖力保之下却依旧地位稳固。整风中几次遇到审查,都是领袖亲自担保得以过关。 甚至将那位一项以整人著称, 整风运动中掌中央生杀大权的社会部长排挤出延安。从而避免了杨震所知道历史上悲惨连续蹲了中苏两国半辈子监狱的悲惨命运。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接到中央的第二封电报后,在确定了季青的确抵达延安,恢复了一直孤悬东北的抗联与中央的直线联系,杨震立即将这个消息电告在江北谈判的总指挥。 杨震将中央第二封回电中除了关于某些事情特殊的答复之外,其余的决定几乎原封不动的转发给总指挥。并告之中央方面已经开始与苏方沟通,争取能够通过苏联方面建立与抗联直接联系的一条陆路 通线。 并已经决定与苏方联系,准备调派一批在苏联学习、修养的干部,前来抗联实地考察。希望他能在与苏方谈判中双管齐下,配合中央行动。 接到杨震转达的季青已经抵达延安,二路军与中央终于恢复了电台联系的消息之后,虽然因为一天都与苏方磨牙以及向对方展示杨震设计的武器威力,已经相当疲劳,此时刚刚休息却又被唤起的总指挥当即 下了 动的泪水。 自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回国后,便与中央失去联络的总指挥曾经几次请求苏方协助沟通,却一直没有得到答复。在经历过一次次,几乎已经数不清的失望过后,如今虽然没有能恢复陆上 通线,但电台联系却终于沟通,怎么又能不让总指挥 动? 看着一贯稳重,今天却少见的情绪外 ,就算形势再紧张也没有过如此失态的丈夫,知道丈夫心中想着什么的总指挥夫人在为丈夫高兴的同时,也不 更是佩服杨震。 总指挥数次过江的原因,自参加抗联后一直在二路军总部工作的夫人自然很清楚。对于丈夫一次次的碰壁,自结婚以来也很清楚。如今那个年轻人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到了丈夫一直想做,但却始终未能做到的事情,的确很是让人钦佩。 被杨震这封电报从睡梦中拎起来的总指挥,此时哪还有半分的睡意。急忙的穿上衣服,就要喊警卫员准备出去找苏方代表,远东军区内务部那位中文名字叫做王新林的少将。 却不想正要出门的时候却被夫人拦住。见到丈夫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夫人笑了笑指了指墙上的挂钟道:“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这个时间去找人,上哪找去?” 见到夫人指着时钟上显示的时间不过午夜十二时,总指挥有些懊恼的拍了拍脑袋笑道:“我这一高兴,连时间都给忘记了。好了,接着休息,明天再和那帮苏联人继续磨。” 说是继续休息,但情绪微微有些 动的总指挥那里还睡得着?在 上翻来覆去,直到天亮也没有在合眼。而身边 知他心思的夫人,尽管因为有了身孕很是嗜睡,但也自顾自的休息,而是静静的一直依偎在丈夫的身边,陪着他一夜无眠的直到天亮。 好不容易等到天 大亮,急于得到苏联方面答复的总指挥便再一次赶到苏联远东军区。却没有想到得到的答复居然是之前负责接待他的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政委兼远东边疆区 委第一书记伊万诺夫与内务部负责人王新林,已经去莫斯科向苏共中央汇报工作。 那位佩戴中将军衔的接待人员还特地强调,他们汇报的内容主要就是关于苏联方面对抗联援助的问题。毕竟有些事情不是远东军区可以做主的,尤其是总指挥点名要的那些物资,很多都要从苏联的内地调拨。所以苏联方面希望总指挥能够耐心的等待莫斯科的回信。 听到远东军区这个答复,总指挥不由的心凉了半截。即便是回莫斯科汇报工作,也不用作为苏联远东方面的三个最高负责人一同前往。在此刻,诺门罕地区战事正浓之机,居然作为苏联现今对 防御最重要的远东军区以及远东边疆区最高负责的三人,一同被召回莫斯科,难道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数不成? 联想到远东军区那位战功显赫的前任司令被召回莫斯科后,便失踪的往事。知道现在苏联方面肃反正值高 期的总指挥很是担心旧事会不会重新上演? 此次一渡江,总指挥 觉到这次受到的待遇与以往不同不说,对方出面人的规格之高,给自己的待遇之高与往 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地下。 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阿巴那申克大将与政委伊万诺夫,这两位远东军区最高负责人不仅亲自出面,还安排苏联远东军区内务部负责人王新林少将专门同总指挥进行谈判,并派遣一位上校专门负责照顾总指挥的 常生活。 还破例发还了警卫排在过江时候被苏联边防军扣下的武器。虽说只返还了快慢机与四四式步 ,那些冲锋 被苏联边防军私下扣下没有归还而出现小小的遗憾,但却拨付了一辆小汽车、一辆卡车给总指挥在苏时候使用,以作补偿,这规格、待遇与往 可以说简直不可同 而语。 苏联方面态度巨变的原因,总指挥很清楚。绝对不单单是因为诺门罕事件,这一件事情。归 结底还是二路军几次重挫 军围剿,不仅击毙了大量的 伪军,牵制了下江地区的 军两个 锐师团无法西调不说,甚至还打下了一片 据地。 正像杨震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样的谈判都需要实力作为基础。你没有实力,就是上门去要饭,也没有人会搭理你。因为给你东西,对方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苏联方面的这个态度让总指挥看到了谈判成功的希望,但现在谈判的对象被召回了莫斯科了,剩下的人又都做不了这个主,使得总指挥的心中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很担心事情会出现什么变数。虽说待遇不待遇的,总指挥并不在乎。但对于谈判能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总指挥还是很担心。 接到总指挥发来的商议电报,对于总指挥的担心,后世对这位阿巴那申克大将经历早就如雷贯耳的杨震只回了一封短短的电文:“天塌不管,安心等待。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的陪陪嫂子。” 接到杨震的电报,再加上苏联方面并未改变态度。极为最高负责人虽然都不在,但却派出了政治处的一名少将专门替总指挥解决问题。使得总指挥即便是有些心急如焚,但也只能安心的在伯力等待莫斯科的回信。 第206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 实际上总指挥担心这几位被肃反多少有些多余。几位远东军区的最高负责人被召回莫斯科的确像苏方那位中将说的那样,与援助抗联一事有关。当然能让这几位远东地区 政军最高负责人同时被召回,也不单单是这一件事情。 莫斯科克里姆林 ,刚刚工作了一夜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斯大林在得知这几位远东地区最高 政军负责人已经抵达莫斯科后,不顾连夜工作的带来的疲劳,在第一时间进行召见。 在观看完总指挥向苏联远东军区展示用来 换物资的几种武器电影资料后,对这几种武器表现出很高兴趣的斯大林转过头对一同观看的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苏军总军械部长库利克大将、苏军炮兵主任沃罗诺夫中将以及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道:“你们看这几种中国同志设计的武器怎么样?适合不适合我们工农红军?” 对于斯大林的提问,这几位元帅、将军显得都很谨慎。几年的肃反下来,无数的高级将领被杀,使得这些苏军高级将领说话,尤其在斯大林面前说话都极为谨慎。万一自己夸奖了这些看起来 能极佳的武器装备, 不好斯大林同志一发怒,指不定又有谁倒霉了。 若是将这些武器贬的一无是处,看着这些 能很优异的武器就此埋没,又实在有些过不去。尤其是主管苏军炮兵的炮兵主任沃罗诺夫中将一眼就相中资料中那款结构简单, 速极快,威力也不小的多管火箭炮了。 琢磨来,琢磨去,几个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主管武器生产的总军械部长库利克大将。人家是斯大林同志的老关系了,是其一手提拔起来的吗吗,又是主管武器生产的。想必就是说错话,也无关紧要。 只是其他人可以暂时不回答,但作为苏军主管武器装备生产的总军械部长的库利克大将却不能不回答。看到其他几个人的眼光都看向自己,生 极为保守,对新式武器并不是很热衷的库利克大将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斯大林同志,这些武器装备看起来 能不错。” “尤其是那款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与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试制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虽然其发 机构只有十二管,一次发 火力数量虽然不如我们已经开始试制十六连装的bm-13火箭炮,但其足有八公里的 程却是要远于我们。而且炮弹的散布面也要小于我们。” “中国同志制造的这种武器使用制造普通火炮身管的无 钢管作为发 导轨,不仅生产相对简单,在使用方面也比比我们使用的工字型发 导轨在保养和 作方面起来要简单的多。” “而且从资料上来看,这种武器够轻便,分解之后,几个红军战士很轻易的便可以携带。最主要的是这种武器中国同志已经在实战中使用过,至少看起来效果不错。” 库利克大将说这番话的初衷并不是希望苏军能够装备这种武器,对于新式武器的装备,他一直很保守。尤其是担心正在研发,已经进入试制状态的bm-13火箭炮会对传统火炮产生影响。所以他之前对这种火箭炮的设计与生产一直在制造障碍。 对于斯大林很强的自尊心摸的很透的库利克大将,知道以斯大林的为人,很难接受一款虽然 能优良,但却是中国人设计、制造的武器装备伟大的苏联红军。所以他夸奖这种武器的 能,实际上是想彻底的将那个该死的什么火箭炮项目彻底的终止。 应该说库利克大将虽然在武器生产、设计上极为保守,但眼光还是极准的。电影资料虽然不能展示全貌,但他还是一眼就看出这种武器优异的 能在那里。 对于库利克大将的评价,斯大林微微的点了点头。这位老战友虽然有些保守,但眼光还是很准的。他虽然没有指出这种武器适合不适合红军装备,但却指明了这种武器与现在还处于绝密状态的bm-13火箭炮相比较的优点。 对于库利克大将的评价还是很 意的斯大林,转过身来对其他将帅道:“现在由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来介绍一下中国同志设计的其他几种武器。” 接到斯大林命令的阿巴那申克大将站起身来,打开自己身边一直很不起眼的箱子,拿出了三支外型有些古怪的武器道:“这是中国同志设计的其他几种武器。当然这三种武器并不都是中国同志拿来希望与我们 换物资的。这其中用来 换的两种武器我们刚刚在电影资料上已经见过。” “一种是使用我们制式七点六二毫米莫辛纳甘步 弹的所谓自动步 。只不过这种步 使用的弹药在口径上虽然没有改变,但在子弹的长度上却做了改变。由原来的五十四毫米改为三十九毫米。也就是他们所说的中间型 弹。” “在改用了这种中间型 弹后,这种武器虽然有效 程由原来的四百米下降到了二百米。但在 速极高的情况之下,后坐力并未难以控制。斯大林同志,这种武器的 速据远东军区军械部门的人员估计,这种武器的战斗 速至少在每分钟二百发左右。而理论 速可以达到六百发每分钟。” “我们目前装备的无论是m1910式重机 还是dp轻机 ,要想达到这个战斗 速,都需要笨重的 架。而这种武器,我们的红军战士一个人便可以轻易的携带。要是大量的装备,我相信我们红军的步兵战士火力将达到一个空前的阶段。” “这种武器采用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式闭锁 机,冲 生产工艺。不仅制造简单,而且其维护 能也不比我们手动的莫辛纳甘步 复杂,我们的战士很容易就能学会 作。” “这种武器的缺点是不能进行长连 。一旦打连发,头几发的 度虽然还不错,但其后面的 度便会极差。不过这种武器在使用点 或是短 的情况之下,其 度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这种武器虽然然是中国同志设计的,但他们因为没有合适的钢材,只能使用缴获的低劣的 式军用钢,所以质量很差。只打了千余发子弹, 管便出现变形。” “使用的子弹也是他们改进的 军制式七点七毫米重机 弹,也是经常出现卡壳的情况。关键是在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子弹涂油。否则弹壳很容易出现断裂或是不 壳的情况。” “眼前的这支是我们远东军区依照中国同志指点,使用我们苏维埃自行生产的镍铬合金钢制造的。其发 的子弹也是使用的我们自己制造的七点六二毫米中间型 弹。在实验中, 能极为优异。” “最关键的是极为可靠。即便在泥水浸泡或是在沙子中掩埋,但拿出来几乎不用任何的保养,直接就可以上膛发 。虽然因为瞄准基线短、连发时 口上跳严重而影响了连发时的 度,但依旧是一支极为可靠的自动武器。” 介绍完第一种武器,阿巴那申克大将又拿起第二支 身下与苏军之前已经少量装备,但却已经撤编的ppd式冲锋 一样弹鼓的武器道:“这种武器使用的是我们制式的七点六二毫米托卡列夫手 弹,其弹鼓可以一次装填七十一发子弹。其火力密集度极高,而且 度也相当的不错。几乎与我们的托卡列夫手 不相上下。” “而且这种同样结构简单,生产容易。这种 的 管甚至可以直接用我们莫辛纳干步 管制造。一 莫辛纳干步 的 管可以直接截断,制造两支这种冲锋 的 管。” 说罢他又拿起一支在刚刚的影视资料上并未看到的外型更为古怪,看起来像是几 管子拼凑而成,长长的弹匣 在 身一侧的武器道:“这支 并非是中国人专门为我们设计的,而是我们从他们二路军总指挥身边警卫身上收缴的。” “这种 使用的他们经过改进的 军八毫米南部式手 弹。虽然因为使用弹匣供弹,其火力持续 不如刚刚我们看到的那种冲锋 。 度也略微差了一些。但结构却比刚刚我们见到的那种冲锋 还要简单。甚至一般的水暖工人都能制造。” 放下手中的冲锋 后,阿巴那申克大将看了看在座的几位将帅一眼后,对斯大林道:“斯大林同志,我 觉中国同志设计的这几种武器都存在着生产便捷,结构简单,火力持续 也很好。很适合我们工农红军使用。” “尤其那种反坦克火箭筒,可以极大的改变工农红军的反坦克装备笨重的局面。一旦我军在未来作战中,遭遇到敌人大规模的坦克袭击,这种轻便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大量的发挥作用。” 阿巴那申克大将话音落下,一直没有出声的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仔细打量了一番斯大林听罢介绍后的表情道:“斯大林同志,既然阿巴那申克大将对这几种武器评价很高,我看我们是不是组织军械部的同志对这几种武器组织少量生产,进行实验。” “如果这些武器的确达到我们的要求,我看我们可以组织大量的生产,以替换我们现在装备的莫辛纳干手动式步 ,以及为基层军官配备一种合适的自卫武器。托卡列夫手 虽然威力很大,但无论是 程还是火力都不能让人 意。” 对于总军械部长的保守,对新式武器接受很快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将早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不仅许多新式武器的计划因为其再三的人为设置障碍而夭折,就连已经开始生产的ppd冲锋 也被其 的退役。 只是碍于斯大林对其的宠信,沙波什尼科夫一直在忍耐。如今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老成持重的沙波什尼科夫虽说没有落井下石,但也趁机想踹上一脚。以试图为新式武器的生产解 套索。 作为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的意见斯大林还是很重视的。既然沙波什尼科夫建议将这几种武器投入试生产,斯大林也就同意了。 在观看这些新式武器资料的将帅们离开后,斯大林向单独留下的阿巴那谢克大将与远东军区政委兼远东边疆区第一书记伊万诺夫道:“你们说这些新式武器都是中国东北的同志设计,专门用来与我们 换一些他们需要的物资的?” 对于斯大林的疑问,阿巴那谢克大将想都没有想到便点头道:“是的,斯大林同志。他们的二路军总指挥现在还在伯力远东军区司令部等待我们的答复。” “这位设计了这些武器的中国同志很明显对于我们红军需要什么样的武器很清楚。他设计的这些武器,不仅实用极为简单,而且方便大量生产。如果红军换装了这几种武器,火力在不增加部队后勤卡车数量的基础上,可以上一个档次。” “尤其是那种反坦克火箭筒,几乎可以做到人手一支。其对坦克的杀伤力,并不比我们现在装备的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下,但却极为轻便,而且可以不占部队编制。” “很明显这些武器正好可以 足我们工农红军的需要,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可以进行 换。虽然中国同志提供了武器的样品,但设计图纸与材料要求,却还在他们手中。” “且斯大林同志,步兵武器自动化是世界武器发展的趋势。他们设计的这种所谓自动步 无论从可靠 ,还是生产 上,以及火力持续 上要比我们现在已经生产的托卡列夫半自动步 要好的多。” “虽然改装了所谓的中间 弹, 程减小了,但火力的密集度却是大幅度的上升。我想这种武器若是和远 程的莫辛纳甘步 搭配使用,将会极大的提高红军步兵的火力。” “如果我们能用一些他们急需的物资 换过来,我们在武器研发上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将这部分武器研发资金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对于阿巴那谢克大将对这几种武器由衷的赞赏,斯大林笑了笑却没有给他直接的答复,而是转移话题道:“阿巴那谢克同志,中国同志除了这些武器之外,还提出了那些东西可以用来 换?” 第207章 斯大林的答复 对于斯大林的提问,在远东军区说一不二的阿巴那申克大将却是不敢怠慢,连忙道:“他们不仅提供了这几种新式武器资料,还提供了数量相当的远东军区当面 军的情报。请允许我使用地图向您汇报。” 在见到斯大林点头后,阿巴那申克直接走到斯大林办公室内已经挂好的苏联远东地区地图前,拿起指挥 道:“斯大林同志,据中国同志讲,占据 洲的关东军自一九三四年起便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在中苏边境构筑各种要 。” “ 军征集的大量的劳工,以及在对中国战争中抓获的大批俘虏,从东起图们江入口的珲 开始,沿 苏边境线上修建了大量的筑垒地域,以及坚固的永备工事。” “这些工事东起珲 ,由东至西分别位于珲 、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虎头、富锦、兴山、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法别拉、乌奴耳、海拉尔、尔山地区。” “目前其中已经完成的东宁、绥芬河、半截河、虎头、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海拉尔这八个要 。即将完工的是位于鹤立的兴山要 ,而这个已经被中国同志夺取的兴山要 ,是十四处正在兴建或是已经完成的要 中规模最大的。至于其余的几个大部分都是刚刚开始施工。” “其中已经完工的八个要 ,均可以作为其进攻苏维埃的出发地域。这些要 之中普遍可以容纳按照 军编制的一个到两个师团。而从中国同志提供的这些要 分布情况来看,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位于东宁与虎头两地的要 。” “东宁要 可以安置三个 军师团,而这里距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直线距离不过二百公里。 军若是组织强大的突击兵团,从东宁要 出发,一旦摧毁我军防线,数 之内便可攻占我们在远东最重要的港口以及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符拉迪沃斯托克。” “而其位于虎林县地区的虎头要 则处于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与太平洋舰队主要驻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中心点上。其火力部署可以遏制我远东地区生命线的乌苏里铁路线。” “这个虎头要 配备了强大的火炮群,其中不仅配备了三百毫米以及二百四十毫米的重炮,还有至少在六门 程在二十公里左右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与大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 “这些火炮均位于由大量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半地下永备工事中,其火力 程可以直接打击作为远东军区生命线的乌苏里铁路上的重要咽喉伊曼铁桥。一旦伊曼铁路桥被其火力封锁,远东军区司令部哈巴罗夫斯克与太平洋舰队的陆路联系将被彻底的切断。” “斯大林同志,我们的情报部门虽然知道 军一直在构筑永备工事,但是其规模究竟有多大,具体数量有多少,兵力以及火力配置方面却因 军封锁严密,在工事修筑完成后将劳工大量的屠杀,而使得我们的情报部门在这方面的消息极少。” “很多只能通过在我们境内的飞行的航空兵进行远距离侦察。但斯大林同志,您知道这样获得的情报是很不准确的。对我们判断 军的动向起不了多少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引起我们的误判。” “除了 军动向之外,他们还通过德国驻 洲大使馆搞到了部分德军的情报。他们明确的告诉我们,德军将在九月一 ,以坦克师为先导,全面进攻波兰。斯大林同志,这个情报很重要。” 对于阿巴那申克的回答,斯大林沉思了好大一会后才慢悠悠的道:“阿巴那谢克同志,你认为在还坚持在东北中国同志他们现在的实力怎么样?我们对他们的支援对于稳固伟大的苏维埃东部防线有没有一定的影响。你知道,我们的 力现在主要要放在西部地区。”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