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铁, 坚不可摧。 楼船前端的两 高高的长柱,依然如同烟囱一般, 乌拉拉地往外冒着深灰 的气。 天音不疾不徐, 回 在天地之间。 【18世纪初,有人提出一种设想, 可以使用蒸汽机, 作为船舶推进的动力。】 【18世纪后期, 瓦特取得了蒸汽机的专利,蒸汽机进入实用阶段。直到这时候,用蒸汽机推进船只的试验, 才拉开了序幕。】 墨子:好耶!蒸汽机推进船只! 墨子已经不止一次, 看见天幕这艘如同“浑身皆为钢铁打造”的巨船了。 他非常好奇, 这船的材质—— 到底, 是不是钢铁? 鲁班与墨子同时看着天幕, 他们俩都有许多木工的经验,对船只的了解也颇多。 古人观落叶因以为舟、见木浮而知为舟。 先祖们从落叶与树干在水中漂浮的现象, 得到了启发,由此造出了木船。 起初的造船方法, 是剖开圆木, 掏挖成凹形, 这便是至为古老的船:独木舟。 孔子携诸弟子一同观看天幕。 昔 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本为楫,上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制造独木舟。 当时造船术的发明,使得人们渔捞活动的范围扩大,这是祖先征服了水! 从独木舟开始…… 谁能想到,后世的船竟能发展成那样!船身那么大!还不需要楫,以蒸汽机为动力! 【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学会了利用舟船,来实现水上 通运输。人类开始使用风帆,大约是在五千年前。船只,凭借着大自然的风能而前进。】 【17世纪,帆船进入鼎盛时期,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不过,帆船在没有风的时候寸步难行,暴风雨的时候,又容易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 【因此,人们也一直期望着,能够有一种力量可以来代替风帆、人力。】 秋末期,鲁班来了兴趣。 鲁班曾经看见鱼儿在水中挥尾前进,于是削木为橹,用来推动船只的前进。 用橹来推进船只,进化为蒸汽机推动船只。 鲁班:可以有!!! 某一时空里,墨子也在鲁班的旁边,两人一起看天幕,学习后世的工业革命。 墨子弱弱提醒:“我们还没有蒸汽机。” 鲁班拍拍墨子的肩膀,安 道:“没关系,我们现在连珍妮纺纱机都没有。” 墨子:扎心了!! 墨子看了眼鲁班, 言又止,最终决定还是先仔细地,把天幕的视频看完再说。 他看鲁班的神情,猜测鲁班估计是从天幕联想到了曾经发明过的“橹”。 墨子知道这个“橹”,是一项相当不错的发明。 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不过橹比较大。它支在船尾或者船侧的橹檐上,其中一端系在船上,另一端入水。入水的一端,剖面呈现出弓形。 用手摇动橹檐绳,就能让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的时候,船只就会被推动着前进,就如同鱼儿摆尾前进一般。 结合后世的一些说法…… 墨子大致地推测,鲁班发明的这种橹的推动船只前进的原理,大概是因为橹的摆动,让船与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产生 力差,从而形成一股推力。 船只的前行,便是由于这种推力。 一橹三桨,橹的效率很高,大概可以达到桨的三倍。推其 本,应该是因为它从桨的间接划水,改进成为了连续划水。 墨子还知道。 鲁班发明的橹,不但可以连续划水、是一种连续 的推进工具,它还可以 纵船舶回转。 不过,他们两人都不知道的是,橹的发明可谓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英国人麦格雷戈表示—— 螺旋桨的发明,与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橹后受到的启发不无关系。 还有西方人认为—— 橹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除此之外,现代广为应用的螺旋桨推进器, 它不间歇地进行旋转运动的叶片,与在水中滑动的橹板也十分相似。 秋战国时期,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可以进行近海航行了。 比之上古时代的筏、独木舟。 已然进步了非常之多。 非惟如此,除了近海航行之外,他们 秋战国内河的航运,也逐渐兴盛起来。 秦汉时期。 秦始皇与汉武帝等人,也瞬间联想到了他们时代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南方造船事业不断地扩大。 汉武帝:我们汉代,楼船已经广泛发展,还出现了船尾舵,高效率推进的工具橹。 还有风帆的进步,印度洋沿岸远航的成功! 卫青:陛下,有这回事吗? 霍去病:我也没听说过。 汉武帝:欸,咱们现在是还没有,但是汉代有啊!四舍五入,就是我们有啊! 卫青:陛下博闻多识,厉害。 汉武帝:那是!:d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秦汉三国时期,造船技术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汉武帝所说的那些,也都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成 的标志。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 错,海岸线漫长。 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及造船工业就很发达,是造船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