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
新御宅屋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作者: 寒梅惊雪 时间: 2024/10/09 |
上一章 第1140节 下一章 ( → ) | |
顾三审、岳四海闯了进来,柳成贵手微微颤抖,向后仰去,重重砸落地上。 朱棣随手将古今令拿起来,丢给顾三审:“告诉陛下,古今令——找到了。” 顾三审接过令牌,深 ![]() 这群人还是 ![]() 朱棣将信也 ![]() 话说得很漂亮,只是朱棣心里苦啊。 谁不想当皇帝,何况自己有希望,可丫的所有希望都是雾中花,水中月,自己是有兵权不假,可调动不了大军与朝廷为敌,与朱允炆为敌啊。 前面造反的都死了,白痴才造反……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分批北迁,迁都筹备 岳四海收起了古今令牌与书信,看向朱棣的目光深邃且带着警惕。 顾三审搜寻柳成贵的尸体,发现了一把小巧的匕首,肃然道:“此人有刺杀大帅之 ![]() 朱棣脸 ![]() 以前安全局对自己的“照顾”还算是克制,至少不会挨那么近,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可被柳成贵这么一折腾,安全局便有了接近的借口,而自己还不能反驳! 这就是自己不能造反的原因啊。 古今也好,棋手也好,都低估了新军之策的力量,低估了朱允炆在军中的威望。 回头看吧。 朱桂他造反凭的是什么? 一群帖木儿国的俘虏,他们的命运本就是暗无天 ![]() 朱允熥造反凭的是什么? 是野心,是仇恨,是 ![]() 可自己凭什么? 徐辉祖是建文的死忠,平安也是,两个副将军都死心塌地跟着建文皇帝,谭渊、段云、刘启夏、周大志、袁岳,这些猛将哪个不是建文皇帝的人? 还有铁铉,这是个忠心耿耿的文臣,建文皇帝不死,他恐怕不会考虑侍奉第二个君主,此人有着监军之权,自己可以下令造反,他也可以下令让军士 ![]() 监军,虽然不会干涉主将的作战谋划,战争布局,却管着军队忠诚,有着平 ![]() 退一万步,不考虑这些武将文臣,就是连大头兵,朱棣也深 ![]() 这里大部分军士都是京军,还是大胜的军士,他们都在盼着回金陵,该受封的受封,该领赏的领赏,谁有心思会跟着自己去造反? 时代不同了。 搁在建文登基时,自己可以凭借着三护卫造反,他们是自己的嫡系,而且家眷都在北平,没什么后顾之忧,现在让大军跟着造反,自己最好的下场就是被抓到囚车里,在小木屋里被人推着晃到金陵去。 棋手的谋划,古今的算计是合理的,只是他们选错了时间。 为了避嫌,朱棣生病了,将军中大权 ![]() 现如今征北大军也没什么大事需要处置,周围并无敌人,不存在威胁,只需要看好俘虏,做好 ![]() 为了减轻后勤 ![]() 十一月,金陵 ![]() 东 ![]() 户部尚书夏元吉对太子朱文奎奏报:“迁都事大,不宜一蹴而就。户部建议,可分批次迁移,先迁礼部、兵部、刑部。礼部负责相应礼仪祭祀,当先行。兵部负责处理京军事宜,刑部负责安稳地方。至于户部、工部与吏部,可后续北迁。” 朱文奎清楚迁都事繁,在金陵的大小官员有几千人之众,加上其家眷,下人随从,少说也是几万人,加上金陵到北平路途遥远,这么多人全靠船不太可行,会导致漕运中断,商船中断,大部分人还需要走陆路。 在路途之上就需要花费一个多月,而在这段时间里,大明朝廷不能所有衙署都不运作,全都去忙活搬家之事。 朱文奎谨慎,以商量的口吻询问夏元吉:“户部建议中肯得当,孤以为可行。若敲定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署先期迁移,是否可以先安排三部官吏,再分三批次或五批次迁去北平,先做好前期接待,置办,检查,安置等事宜?” 夏元吉深以为然:“如此甚好。” 朱文奎批了夏元吉的奏请,将文书搁在一旁,这些文书并不会直接拿去当命令来用,而是需要先送内阁,内阁大臣附议之后,送武英殿,经朱允炆用印之后再推行下去。 “夏尚书,户部这段时间 ![]() ![]() 朱文奎有些担忧。 夏元吉哀叹不已,面 ![]() ![]() 举世攻明带来的是大明全面反击,虽有轻重缓急,但动用的资源,人力,兵力,投入的财力,可以说开国以来最多的一次。 战争是花钱的,户部为了支撑一场场战争,几乎掏空了老本。 打仗赢了,军士立军功而回,朝廷必须给封赏才算有个 ![]() 人家用命换前路,户部总不能鼓励两句话,给他们 ![]() ![]() 按照兵部、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初步推测,此番用于奖赏的钱粮不会低于一千万贯,这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但这个天文数字一旦平均下来,那就少得可怜,甚至每个军士仅仅只有二十贯,这是一个寒酸至极的数目。 搁在洪武朝,一千万贯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年财政收入,一旦发下去,全年 ![]() ![]() 夏元吉无奈地说:“户部确实很难,加上秋税还没送至金陵,更是显得捉襟见肘。不过太子放心,户部无论如何都不会亏待了浴血奋战的军士。” 朱文奎敬佩地看着夏元吉,道:“夏尚书辛劳。” 夏元吉行礼,离开东 ![]() 朱文奎见文书处理完,便吩咐内侍将文书送至内阁,自己则去了武英殿,对正在审视大明舆图的朱允炆说:“父皇,财政不济,国库空虚,当如何是好?户部虽有夏尚书,可他毕竟不能凭空幻出钱财来……”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朱文奎问策 财政是稳朝政的基石。 百姓家没钱,最多是受穷一阵子。 可朝廷若是没钱,就不只是受穷的问题,很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 ![]() 官员俸禄不能保证,官员可能会怠工,军士赏赐不到位,很可能会折损军心,甚至会引起 ![]() ![]() ![]() 朱文奎自小学习的不是老朱那一套“财政够了就行,多了伤民”的理念,而是学习朱允炆的“做大财政大饼,民富国强”的理念。 现在朝廷花钱如 ![]() 眼下一波一波的大军即将回朝,户部连赏赐的钱财都没准备好,夏元吉的保证靠不靠谱,万一搞砸了,就是把户部卖掉也收不了场。 朱允炆将目光从舆图上移开,看了看朱文奎,问道:“夏元吉叫苦了没?” “这倒没有。” 朱文奎想了想回道。 “那他请求催促地方解运秋税了?” “也没有。” “他提出节省开支, ![]() “呃,还是没有。” “可说了要增加税赋,加征商税了?” “没。” 朱允炆笑了,看着朱文奎并不说话。 朱文奎明白过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明白了。夏尚书还有诸多手段没有施展,说明户部能够应对赏赐事宜。” 朱允炆点了点头:“你忘记了一点,代王与一干江南大族可是给朝廷送来了很多钱财。户部有这笔钱打底,又进账了夏税,供应赏赐不成问题。等到水师凯旋,秋税也会入库。你要相信夏元吉,他对财政的把控,远远比你强得多。” 朱文奎了然,自己倒成了空担心之人。 看来只要夏元吉不动作,国库就不会出现危机。 朱允炆走至桌案处,拿出一份奏折,递给朱文奎:“山西平 ![]() 朱文奎知道这份奏折。 征北大军在前线征战,需要无数后勤百姓支援前线。 为响应此战之后再无大战,支持这次倾国战争,北方诸省百姓闻风而动,山西因地理位置处在前线,更成了后勤主力,许多百姓活都不干了,男人都推车去支援大军了。 可偏偏有人借此机会欺负百姓,说什么大军需要粮食,你们出的粮食不够,地主家出一百石,你们小百姓至少也应该出个十石八石粮,不给粮就是不支持朝廷,不支持征北大军,若是因为你们少给了粮食,大军吃不 ![]() 各种威吓,各种理由,从百姓家里抢钱抢粮,还对外说是百姓自愿,民风淳朴,拥戴朝廷。 朱文奎恨不得将这群蛀虫踩死,但国有国法,官员犯了罪,君主也应该先安排人审,审完定罪了再杀,像太祖那样掠过刑部、大理寺与地方,直接派人取人头,或干脆自己亲自拿鞭子上场,这种做派是“大快”太祖的心了,可对官员的伤害很大,对朝廷的伤害更大。 “父皇,儿臣想其罪行于当地犯下,惹当地百姓破家无数,与其将他押送金陵审讯定罪再问斩,倒不如在当地审讯问斩,一来节省人力,免去衙役辛苦,二来可以让当地百姓亲眼看到其人头落地,以收揽民心。至于调河南官员前往,是为保公正,避免地方官官相护……” 朱文奎仔细说着自己的理由。 朱允炆听闻之后,微微点头,对朱文奎的安排相当 ![]() 朱文奎说完山西事之后,转而说:“父皇,张辅大军撤出朝鲜,朝鲜国王李褆发来了请求文书,一请求帮其重建 ![]() 朱允炆想了想,摇了摇头说:“帮其重建 ![]() 朱文奎询问:“是 ![]() 朱允炆淡然一笑:“朝鲜国小地贫,他们要什么远航贸易,但凡他们需要的,大可以来大明购置。远航,他们还不够资格。孩子你要记住,大明要做海洋上的规则制定者,大明不允许朝鲜加入远航贸易,就如同不允许占城、暹罗等船队前往朝鲜一样。” “东海是大明的,这里让不让船过,大明说了算。朝鲜的航路,只能定在大明天津港与定远行省港口。但凡出现在其他港口,大明应该将其击沉,并带着他们的尸体去找李褆问罪。远航贸易只是名头,他们想要的是海洋利益,是分配海洋利益的权力,小国寡民,就不要参与进来了。” 朱文奎记在心中,看向舆图上的朝鲜,这里虽然是个临海之国,不过对他们来说,大海就如同湖泊,只能在一片区域内扑腾,不能去远方。 这样也好,不能总看着大明远航贸易有利可图你们也想 ![]()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 朱文奎认真地看着朱允炆,有些不安地说:“代王之 ![]()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以辽王、岷王的钱,别说鬼推磨了,就是阎王爷估计也能请来磨豆浆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财团?朱允炆的杀猪刀 登基之初,朱允炆以财富换走藩王封国! Comic5.CoM |
|
上一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下一章 ( → ) |
新御宅屋小说网提供大量免费的全本小说,穿越小说,网游小说,军事小说,玄幻小说,我们提供的全本小说是小说排行榜作品值得阅读,新御宅屋小说网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
新御宅屋手机版 网站地图 萧薰儿的征程 牛顿小说网 |
Copyright 新御宅屋小说网 小说排行榜 全本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 新御宅屋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