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拜师 “什么?!” 吃过午饭后, 楚辞把温太傅请到书房详谈,在听说他们要留在这里时,楚辞急得差点窜上屋顶。 “楚大人稍安勿躁,你放心, 老夫也是要留在这边的, 不会只把他们留给你。”温太傅捋着胡须老神在在地说。 “温大人, 不是下官想推辞, 实在是下官这里庙小, 容不下这几尊大佛呀。”这个烫手山芋, 谁 接谁就接过去。 温太傅笑着说道:“楚大人你可太谦虚了, 你这院子可不算小, 老夫瞧着还空了一大半, 住下我们还绰绰有余。” 瞧着他似乎想要装傻, 楚辞坐不住了,他走到温太傅身边, 低了声音道:“温大人, 外面那几位是谁你我心知肚明,这些金枝玉叶, 别说磕碰, 便是一 汗 也少不得。我这里清贫惯了,侍候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 万一照顾不周全, 岂不是闯了大祸?您老人家行行好, 把这些小祖宗带走吧?” 温太傅听完他的话, 不仅没有表态,反而摇着头 叹道:“看来真是物是人非了,当年令无数学子闻风丧胆的金戒尺, 如今也变得畏缩胆小了。” 楚辞不吃 将法这一套,面无表情道:“您也说了,那些都是学子,犯了错受两戒尺也是理所应当。” “这些不也一样?龙子凤孙们,可都在皇 里。”温太傅神秘一笑,“你只把他们当普通学子一般对待即可,犯了错该骂就骂,该打就打,老夫一句话也不多说。” 楚辞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非留在这里不可?” “正是。”温太傅点点头。 “就不能再考虑考虑?”楚辞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不可。”温太傅也很坚定,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所在。 “那行吧,不过咱们事先得说好,他们在这里的一切都由我安排,我怎么教别人就怎么教他们,不能搞特殊化,也不能欺负其他人。”既然推辞不了,那就要事先讲好条件。 “老夫既把他们托付给你,自然一切都听你的。”温太傅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两人谈妥了之后,温太傅把三位皇子请了进来。楚辞之前假装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时,自然可以不行礼,但现在已经知晓,却不能不有所表示。 然而他刚想向他们行礼时,就被扶起了。三皇子虞稔道:“楚先生不必多礼,我们往后便以师徒相称,这些虚礼不必在乎。” 楚辞还是朝他们行了一礼。他们免了行礼,是他们尊师重教的表现,如果刚刚他们一进来便大大方方受了楚辞的礼,这证明他们并不把楚辞当做传经送道的夫子,而只是一个教授学问的臣子。那么楚辞也会恪尽臣子本分,半步不敢逾矩。 他们免了礼数后,楚辞仍然朝他们行礼,这是尊重皇权的一种表现,这代表楚辞不会仗着自己要教他们而变得妄自尊大,依然恪守本分。 温太傅把两方的表现都看在眼里,心里很是 意他们的做法。 而后便是几位皇子向楚辞行拜师礼,楚辞受了他们的茶后,一人给了一套文房四宝当做见面礼。 这三位皇子中,三皇子虞稔和六皇子虞秋他以前就认识。虞稔这孩子以前有些自闭,不喜 和人 。虞秋那时还小,但已经能看出这孩子是个外向的,还有些小霸道。这位七皇子虞穗他却没见过,现在看来瘦瘦小小的,但目光比起前两位皇子反而更加坚定些。 “以后我会以名直呼你们,你们也要切记,不得向任何人公开你们的身份,对外我会说你们是我一位好友的孩子,你们需谨记在心。平时要低调行事,自称也要改一改。”楚辞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隐瞒身份。 他们来时一路乔装打扮,厚厚的药粉敷在脸上也实在难受,到了这边后,温太傅就做主去除了。幸好这边的官员几乎没有见过他们的人,偶尔出门一趟,倒也不会惹人怀疑什么。但如果他们在外说漏了嘴,被有心人听进去,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三个人都点头称是,一路上,温太傅也是这样教他们的。他们虽然还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从父皇和 人们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一点。 临出 前,父皇把他们叫到一起,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们许久,然后嘱咐他们一定要听太傅的话,另外,没有接到他的亲笔信不得回京。 楚辞见他们听话,心内不由一松,然后道:“除了你们之外,我这里还有几个学子,刚刚吃饭时你们都看见了。个子最高的那个是常晓,最板正的那个是傅明安,长得最可 的叫钟离钰,最后一个有些跳 的是我的侄儿,楚远。他们都是好 的人,你们往后要好好相处。现在我带你们过去认一认。” 楚小远他们读书的地方在另一边的书房里,那里摆着五张桌子,以前卢静姝也是在那里读书的。然而今天多了这几个,再联想到钰儿他爹娘的孽缘后,楚辞果断不准备让卢静姝和这几个接触。 楚辞到时,他们正在练字。这是楚辞布置给他们的任务,每人每天要上 一幅作品,必须得是能让他们自己 意的,并且每天上 的字,楚辞还会给他们评出优劣。为了写出令自己 意的字,他们一般都是不断练习,再从中挑出最好的一幅上 。 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才是保证学习效率的不二法宝。 “你们先停下来。”楚辞说道,见大家的视线都移过来之后,他又说,“这几位你们刚刚已经见过了,他们是我一位旧友的孩子,姓余,余霞散成绮的余。他们分别叫做余稔,余秋和余穗,他们从今 起,便要留在这里读书,你们往后要好生相处,不许欺负人家,知道了吗?” 孩子们都应知道了,楚小远更是拍着 脯保证:“小叔,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相处的!”说完,还殷勤地把靠墙的几张空椅子拖了过来,让他们待会好坐。 “那就好。今天的课我上午已讲完,要完成的课业你们三人就请教一下他们,明天一同 上来。” 楚辞说完,便离开了书房,只留下三个皇子和其他几个大眼瞪小眼。 “他们人呢?”温太傅坐在楚辞的书房里,手握一本书看得正起劲。这书就是居野山人留下的手稿编纂而成的,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文章,深受当地学子的追捧。 “在那边呢,他们年龄相仿,不一会儿就能混 ,我在那儿反而累赘。”楚辞道,他在温太傅身边坐下,给他们俩都倒了一杯茶。 “也是,不过你的心 着实令老夫佩服不已。”温太傅抬头扔下一句话,然后又马上将视线重新放回书上。 “不是您说的让我把他们当普通学子吗?怎么这会又觉得我怠慢他们了?”楚辞觉得委屈,怎么说一套是一套。 “老夫可没这么说!”温太傅表示不背这个锅,“刚刚那都是真心实意的话,你莫要想多。对了,这本书你应该都看完了吧?你来看看这句话,你觉得该做何解?” 楚辞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开始和他讨论起这句话来。两人讨论了许久,直到太 西沉,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这话看似浅显,实则大有深意,能写出这样的话,居野山人不愧为当世大儒。 只可惜这样的人竟丧生于倭人之手,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但凡是看过他这本书的人,都会忍不住咒骂那群没有人 的倭人。 想来只要这本书传世一天,南闽子民和倭人的仇恨就永远都不会有消亡的那天! 第465章 缘由 当晚, 楚辞给寇静去了一封信,将被 收徒之事告诉了他。他们现在虽然离得近了,但两边都有职务在身, 无事不得擅自离开, 还是只能鸿雁传书。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 因为距离更近了,这信一般第二天就能收到了。 寇静的回信很快, 说他之前就对他们的目的有所猜测,没想到居然是这事。不过也能理解, 毕竟楚辞在京城时, 就差点成了讲学博士,去为这些皇子授课。要不是发生那件事, 他也不至于突然被下放到南闽省。 楚辞对于温太傅他们的到来还是充 了疑虑,毕竟大魏这么大, 哪儿不能去看看, 非要到这里来?如果说只单纯是为了他而来, 楚辞表示承担不起。 寇静便和他分析了一下京城的局势。这几年来朝廷上 派林立, 群臣互相攻讦,一心只想扳倒对方,行事全然不顾体面, 更不必谈为百姓谋福祉了。 其实这种情况许多年前已经初现苗头, 先帝在时发布圣旨就经常因为两边意见不合而朝令夕改。及天和帝上位之初,天灾四起, 他不得不使出一番雷霆手段, 震慑众人。在没摸清楚天和帝脾 之前,那些人勉强沉淀下来,不敢再像之前一样猖狂。 可是这两年, 天和帝的身子越发差了,虽然还不至于上不了朝,但大家从他的脸 和时不时 抑的咳嗽声就能 受到。因为力不从心的关系,他便是再想 制,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放任他们壮大同 ,互相倾轧,除非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他才会出手。 不过,身体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皇子虞稷。之前楚辞在京城时也分析过,这位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他的母亲更是天和帝衷 的 子,大魏的国母,他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准皇位继承人。 但当这位继承人除了身份外一无是处之时,这个当之无愧就有争议了。有紧随其后,为人处世都比虞稷好上几倍的虞秩的衬托,虞稷显得更加无能且残暴,时不时就会被大臣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一番。 他们弹劾的理由还非常高大上,个个都说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理应监督皇子们一言一行,若有失当之处必上达天听,直到改正为止。 一边是娇 子,一边是步步紧 的大臣们,天和帝时常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天和帝有了退让,这些臣子们也见好就收,朝堂之上再有争论,一般也不会涉及到 中之事。 这次南闽省大案,看似是一个贪官污吏掀起的波澜,实则这里头的水可深得很。寇静猜测,这里头应该不只有朝中重臣的手笔,甚至还涉及到了储位之争。 事实也正如他们猜测的一样,天和帝在审问林甫同后,发现他大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都 入了京城各府之后,心中立即掀起惊涛骇浪。 窥一斑而知全豹,林甫同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南闽省一把手都会成为他们的棋子,其他富裕省份又怎能避免呢?纵使一把手没有参与,那二把手三把手呢? 而这京城之中,也是参与者众多,如果放任他们清查下去,恐怕整个朝堂之中的人都要牵连其中。以后查者需自查,捕者反被捕,久而久之,国将不国!若他身体强健,能将所有事都抓在手里自然可以随意处置他们,可他这副苟延残 的身体只消熬上几天,到时不需要别人动手自己就垮了。 天和帝越想越心惊,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不动摇 本,于是林甫同便成了杀 儆猴中的那只 ,被推出了午门斩首。他的死亡象征着天和帝息事宁人的态度,原本做好了各种打算的人也暂时偃旗息鼓,蛰伏下来。 天和帝回去之后忧思过度,抑郁难消,一夜之间病来如山倒,整个人都垮掉了。在病中,他左思右想破局之法,却悲哀的发现,现在的这个局面已非他能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天和帝想起了当初先帝未继位时的四王之 ,那时候无论朝廷还是 中,人皆自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栽赃陷害, 命不保。他的父皇也就是那时被人下了虎 之药伤了身,以至于后来他们兄弟几个自出生起就带有先天不足之症。 大皇兄未及冠便被一场风寒夺去 命,三皇弟出生就有肺疾,稍一动弹便疲劳乏力,时不时还咳嗽咯血。之后出生的几个皇子皇女,更是连序齿都等不到便夭折了。他自己呢,也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天和帝密旨召温太傅入 ,让他带着几位小皇子出 ,以免被人谋害。温太傅是他的老师,从小看着他长大,可以说是他最信任的人了。 温太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一听他说便答应了下来,决定带着那些小皇子们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其实对大部分的臣子来说,这种局面是 象,但也是机遇,“从龙之功”的 惑,任谁都抗拒不了。所以温太傅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此事,对此时的天和帝来说是莫大的安 了。 他们翻出地图寻找去处,在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后,他们最终选定了南闽省。 一来,这个地方刚刚经过了大清洗,和朝中 派稍有瓜葛的人要么被斩首要么被 放了,各方势力一时发展不到那边去,对他们来说很安全。 二来,南闽省地处偏僻,省内官道崎岖不平,途中崇山峻岭,毒蛇猛兽藏于其中,若要进省,一般都是走水路。而水路由闽地水师掌控,水师元帅祝威不太掺和朝中之事,只要再派个信得过的人去看着,他们便无计可施。 三来,便是因为楚辞了。 天和帝有时很后悔不听温太傅的劝告,因为大皇子和楚辞不和,便顺了左相之意,将楚辞调出了京城。楚辞此人聪明果敢,不畏强权,面对朝中重臣的质疑,也从不退缩,反而能以理服人,堵住他们的口。 他时时在想,若楚辞一直留在这朝堂之上,他是不是就多了一柄利剑,在面对这些官员时,也不会这么无力了? 在决定好去处后,天和帝便和温太傅商议要不要将楚辞升任为南闽省正提学,这样他让楚辞做些事也能方便点。 温太傅不同意,他认为此时不应该把楚辞放到明处。要知道,他现在是漳州府提学,享五品知府仪仗,而如果升任正提学,便可享从二品巡抚仪仗。三年之间,连升五品,岂不是把楚辞放到火上去烤?试问哪个升任正提学的,不是熬了十几二十年资历,才得以上升的? 不过,不升楚辞不代表没有办法,温太傅打听到,南闽省正提学杜玉对楚辞十分欣赏,他为人又十分正派,只要把他升上去,就不愁楚辞做事会畏首畏尾了。 楚辞还不知道自己因为温太傅的几句话从而错失升职的机会,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敢答应下来。就像温太傅说的,太抢眼了,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他还是老老实实,将漳州府发展好再说。 第466章 翻旧账 “张福海, 咳咳……”天和帝捂着嘴发出几声闷咳,“他们应该已经到了吧?” 张福海连忙上前轻抚他的背,一边又示意下面的小太监端茶上来:“皇上, 小主子们和温太傅应是已经到了。” “到了就好,咳咳——” “皇上, 你先喝点参茶吧!” 天和帝挥了挥手, 表情倦怠不已, 似乎刚才的几声已将他的 力耗尽:“撤了吧,这茶喝了也没用。” “皇上,要不要老奴传太医过来?”张福海很是担忧地看着天和帝。 天和帝道:“不必了,这会儿要是传了太医, 明天就又有人要上折请立太子了。” 他的话里带着一股嘲讽之意,张福海却垂下了头不敢接话,这不是他能妄议的话题。 他不敢接话,可天和帝却突然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都盼着朕早点立太子呢, 最好立完太子就退位让贤,这是怕朕死了天下大 啊。”天和帝自嘲一笑,“就连朕身边的人都这样想,你说说, 朕这个皇帝, 是不是当的很失败?” 他想起那 皇后假装不经意地提起此事,心里就一阵难受。 张福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皇上,您是天子,天命所归,您可千万别这样想!” “呵,什么天命所归,要真有天命, 又为何给朕这么一副破败的身子——咳咳咳咳!!”天和帝情绪 动起来,一时也不知道牵扯了哪里,突然痛苦地咳了起来,仿佛嗓子眼都要咳出来似的。 张福海连忙爬起身给他拍背,嘴里念叨着“皇上息怒,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咳着咳着,一股腥甜涌上喉咙,天和帝颤抖着将手移开,发现手上沾 了红红的粘稠的血 。 “皇上!传太医吧!”张福海一惊之下,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下方的小太监虽看不见上面,但也跟着跪下。 天和帝心头涌上一股悲凉,似乎认了命一般:“传太医吧。” ……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