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开元书坊内的话本,除了一部分是本城的人写的之外,有些是其他地方送来的,所以张掌柜觉得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在话本这个圈子浸多年的他,自认还是有些眼力的,也是真心觉得傅文钰的这本《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是一本好话本,不逊于三柳先生的《樵夫》。 但这回就轮到傅文钰皱起眉头了。 因为张掌柜想出来的这个办法,他并不意。 一千套也太少了吧! 于是接下来,傅文钰就询问了一些关于印书的知识,然后他了解到目前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但就价格上,还是比不上人工抄写。换句话说,数量少的情况下是抄写占优,只有一两百本以上,才能把印刷价格打下来。 张掌柜计划印的一千套,在话本这个行当里算不错的了,如今书坊内卖得最好的那本,也就是傅文钰刚刚看过的《樵夫》,第一次也就印两千本而已。 印一千套的话,作为作者的傅文钰,能够得到二十两。其中本城因为是府城所在,读书人多,所以会留五百套,其他则会送到别的地方。 后续如果书坊这边再印,还会再分他一点儿。 但傅文钰觉得,这个价格还是太少。 虽然这时候的四口之家,一个月二两银子就能够吃肚子了,二十两够他们家幸福地生活半年以上,但他还是觉得不够。 而且话本这东西,不是什么人人都需要的四书五经。印出来一段时间之后,想要看的人自然能找到办法,后续再印市场就不大了。没准他的这一千套,要卖上一整年才能卖完,那样的话他的稿费岂不是只有二十两? 所以还是得扩大市场。 从完结改成连载! 于是傅文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张叔,你可知道连载?” 张掌柜回以狐疑的目光。 既然对方不知道,那傅文钰便详细地解释起来,“我说的‘连载’,是指将话本分开,一段一段地印在柳州小报上。” “据我所知,张叔你这儿是能收一些诗词文章印在柳州小报上的。既然文章可印,那话本为何不可印呢?若是将书坊内卖得好的话本,挑几本印在上面,一次印三五千字,岂不是能让更多的人看见?” “一本几十文钱的话本有些人不舍得买,但几文钱的小报还不舍得吗?只要看了今天,那他不会想看明天的吗?” 写文多年,恨不得黑掉作者电脑看后续的人傅文钰见得多了,所以他出了笃定的笑容,“看了明天的,自然想知道后天的。” “若是连载一两个月后,我们告诉那些看过的人,说你这儿有全套的话本,可以马上看到大结局,难道那些人能忍住不来买?” 张掌柜眼前一亮,“好主意!” 他很清楚,对于那些看话本的人来说,那真是一刻也等不得的。若他今天放出风声说三柳先生写了新话本,那明天一早就会有人守在门口。 见张掌柜意动,傅文钰继续出主意。 “张叔,还可以在柳州小报上印广告!” 接着他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广告’,广告其实也相当于是告示。比如若是柳州小报上说张家面馆的面好吃,那看到之后的读者,其中定会有一部分想要尝尝鲜的吧?如此一来是不是就可以问张家面馆收一笔钱呢? 除此之外,还有王家丢了东西想悬赏找回,某某绣庄、某某古董店来了一批新货想要告诉更多的客人等等。 只要价格够低,购买报纸的人够多,那么总会有人被里面的广告引上门的。而增加广告本身,也是给小报增加利润,将它的单张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如此便能形成顾客和商家的双赢。 张掌柜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惊喜之下,他甚至腾地站了起来,来回走动了一下后才对傅文钰道:“贤侄,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好主意啊!” “唔,此事事关体大,我得寻东家商量一番才行。”他的脸上出了兴奋的笑容,“这样吧,你的这个话本我们开元书坊收了。” “二十,不,三十两银子!” “至于你说的这个‘连载’,还有什么‘广告’,等我去向东家禀告之后,他也必有奖赏。哈哈文钰你不知道吧,本城的柳州小报,就有我们东家的股子。” 奖赏傅文钰不太在意,他出这个主意,主要是想多卖一些话本,得到更多的稿费。所以和张掌柜商量完后续的事情,再拿了三十两稿费后,他就告辞出门了。 出门后,他径直来到对面的茶水摊前。 周氏和傅蓉在这安静地等待着,两人的面前放了半碗清澈的茶水。 看到傅文钰过来,周氏并没有询问他话本卖得如何了,而是站了起来温柔地道:“文钰,快来喝茶。” 傅文钰已经在书坊内喝过一轮了,闻言自然是拒绝。 “娘,我已经喝过了。” “这茶您喝吧。” 本着‘财不外’的心思,他并没有将怀里的二十两银票以及两个小元宝拿出来,而是告诉了她们好消息。 “娘,张掌柜说我写的话本很好,他准备印一千册,除了五百册会放在本城之外,其他的都会送到附近的县城。” “是嘛,这真是太好了!” 傅蓉高兴地跳了起来,“哥,我就知道你能行的,你写的张狗剩非常好看!” 傅文钰也很高兴,他看着周氏喝完了剩下的茶水,然后跟着他们两人往附近的绣庄走去。一路上傅蓉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真假少爷》里面的剧情,一会儿痛斥王富贵无恶不作将来肯定会有报应,一会儿又愤愤张家人欺负张狗剩,忙得不可开。 而傅文钰也乐得妹妹表现出开朗的一面,时不时接上几句。 没过多久,绣庄到了。 这是一家名为“李氏绣庄”的铺子,规模并不大。因为里面不管是店主还是客人,都是女,所以就轮到了傅文钰站在门外。 不过这次除了他之外,还有傅蓉。 傅蓉被周氏要求陪傅文钰等在门外,并没有表出不高兴的心思,反而积极地解答起傅文钰的疑问。 “哥你问这铺子是卖什么的?” “那可多了。” “有衣裳、料子、荷包、手帕、脂粉、”只有傅文钰部高的傅蓉伸出手指,一个一个地数着,“对了还有绒花。” “绣庄的东家李娘子是从京城来的,她的女儿歆姐姐也心灵手巧,她们母女俩都会做很好看的绒花,听说隔壁州府的人都跑来买呢。” 说到这里,傅蓉下意识地抬头看了傅文钰一眼。 但傅文钰并没有察觉,他听到‘绒花’这个词,突然就想起了自己还在现代的时候,因为一部电视剧的大火,‘绒花’这种非遗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为此很多博主还发了自己动手制作绒花的视频,还有电视台也专门采访了那些拥有此项技术的非遗传承人们。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制作出来的绒花都栩栩如生,非常好看。 没想到这李家绣庄的人也会。 他回想起视频中那些人用细铁丝捆绑住丝线,然后分成一条条,接着再修剪、绕、固定造型等一系列步骤,突然有了灵。 可不可以教给周氏和傅蓉呢? 这念头一起,就不可遏制地蔓延起来,他之前还担心周氏和傅蓉的格太软弱了,想要她们独立自主起来。 而工作就是一个好办法啊! 钱就是底气! 并且做绒花的话,肯定比眼睛整天眨也不眨地盯着绣布强。细的绣活做多了,可是很伤眼睛的,比读书更甚。傅文钰在家里的时候,偶尔就会看到周氏在眼睛,并且也发现了她的视力已经受损,看远处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这是典型的近视眼表现。 以前是没办法,周氏这种格的人是不会同意从此不做绣活的,而且家里也并不富裕。但现在有他写话本的钱支撑着,她们两人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想到就做,傅文钰拿出了一个小元宝,然后对傅蓉道。 “妹妹,我知道一个做绒花的办法。你去帮我买一朵绒花,然后再买一些丝线以及细铁丝,等回头我试验出来,就教你做。” 傅蓉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了手。 没过多久,周氏和傅蓉一起出来了,两个人的脸上都摆了笑容。 周氏先是把元宝还给了傅文钰,然后看着他,无奈道:“你啊,就买些丝线而已,哪用得着这么多银子。” “还不快收起来。” “你要的绒花娘有,回头找出来给你。至于丝线娘也买了,那什么细铁丝倒没找着,但李娘子说铺子里有铜丝,她们做绒花用的都是铜丝,便也给了我们一些。不过文钰,娘怎么不知道你还会做绒花?” “之前在书坊里看到的。”傅文钰随口回答。 好在周氏也只是随便问问,三人离开绣庄后,又去了集市,买了一些家里缺少的东西,比如油盐酱醋,也比如一大篮子的蛋。 也是这个时候,傅文钰才知道本朝规定,普通百姓守孝是按照百计的,叫做‘热孝’,百一过该干嘛就干嘛。只有对读书人,并且是有志向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才会严格地以‘三年’计,不然被人告发后,可能会以‘不孝’之名剥夺功名。 这也是‘礼不下庶人’,对于百姓,朝廷更为宽容。 也因此,如果不是周氏还存着让傅文钰读书科举的心思,他们家喝酒吃也不会有人管。 对了,蛋不算。 这可真是太好了! 第6章 对于守孝期间不能喝酒、不能成亲、不能科举傅文钰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 但是不能吃简直就是反人类,虽然才吃了一阵子素,但他已经在发愁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要如何度过了。 好在还有蛋。 蛋虽然没有好,但聊胜于无吧。 同时他也意识到,之前家里没有蛋,估计是周氏手里的钱快要花完了,于是能省则省天天煮咸菜,偶尔才舍得拿一文钱去买块豆腐。而因为缺少调料,买回来的豆腐也只能和青菜一起煮成汤,味道不怎么样。 现在好了,蛋才两文钱三个,而且周氏为了以后家里能有源源不断的蛋吃,这回还咬牙买了两只半大的母,拿回去再养上一个月便能下蛋了。这导致回去的路上,傅文钰看向那一对母的眼光都是绿的。 回到傅家村后,已经过了响午。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已经吃过饭了。 傅家村虽然并不富裕,但本地的稻谷是一年两收,所以大部分人家里并不缺吃的,早晚喝粥的话,一天也能吃三顿,只是普遍缺少油水。 和附近的许多村子一样,一部分家里地少,已经忙完秋耕的人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他们或是用稻草绳索,或是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闲聊,亦或者什么都不干,就坐在自家的板凳上昏昏睡。 这些身影里,以老人和妇人居多。 傅文钰三人刚出现在村口,就被他们发现了。 “买了啊!” 最先凑过来的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人文氏,傅文钰要叫四婶的,她一看到傅文钰手里拎着的笼,眼珠子就滴溜转。 “哎,这不是秀才娘子嘛,还有文钰啊,你们娘几个是刚从城里回来吧,买的这两只可真肥,一看就好吃!” 周氏先让傅文钰和傅蓉喊了句‘四婶’,然后才柔声道:“是去了趟城里,他四婶,我们家里还有事忙,就先回去了。” “诶诶诶先别走啊!” 文氏连忙拉住了她的手,“你买的是要煮着吃还是炖着吃?”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