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所有的饥荒上,侄子连一直藏着的这点小心思都直接说出来了,总不能是为了匡他,如此郑重其事必定不是空 来风。 大伯爷到底经历的事情多,即使事关全村乃至更多,可作为族里的老人,他更要慎重才是,总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之前村里也确实传下去过不要卖粮食,但那也只是为了有备无患,谁也没有真的想到所谓的担心会成真。 大伯爷人这一急起来,连刚做好的早饭也顾不得迟了,连忙拽着侄子就要往他家里去,听听张菁华具体梦见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所谓的噩梦从头到尾就是假的。 第68章 开国皇帝的小皇后6 张家, 难得睡了个好觉的张菁华醒来后仍然不敢放松, 如果所料不错,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原因吗,自然就是她扯了一个大谎。 其实张菁华哪里做过什么所谓饥荒的噩梦呢。 一切都是她伪装出来的, 通红的眼睛是一夜没睡觉熬的、冰凉的身体是半夜穿着单衣没盖被子硬生生冻的、苍白的脸 则是她狠心偷偷的背着家人饿了自己两顿饿出来的, 这些面上的都还只是小事, 毕竟大晚上的天 暗,即使伪装 糙了点, 这演戏也不容易被家人发现异常。 更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描述噩梦的过程和细节, 张菁华可是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饥荒,在他们村这也是好几十年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最多偶尔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聊起过往时会说的那么一两句。 无奈只得靠着往 听过的那么一丝半点儿的传言、自己小心匹配现实情况的推测和想象了, 但似乎显然她编的很好, 效果也不错, 没看她一家人乍一听都相信了嘛。张菁华就是将这一切串联起来, 编出了这么一个弥天大谎, 只是谎言终究是谎言, 说多了的话哪怕她构想的再仔细,也总会有 馅的时候,所以, 后面要是再有谁来问,她都应该小心点才是。不过她估摸着,也不会多了。 要说没有担心是不可能的, 张菁华毕竟只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女,这次又是这么大的事情,可她自身所拥有的责任 并不能放过她,因为后果是她及家人承担不起的。而且这个决定是她在仔细甄选过最合适的。不说一开始村里老人就有提醒过不要卖粮的事;就是真做准备,其实也没有人家能做什么,顶多就是不卖粮,再像周家那几个一样多储备点干粮。 周念夏以为自己顺利摆 了包袱,却不知后面张菁华在后面也曾悄悄关注过自家的一举一动,他们那仓鼠版屯粮的行为倒是无意中加深了张菁华对这件事可信度的把握,人总不能把自己也骗进去。 洗漱后起身来到院子里,张菁华没惊动家里其他人、独自一人默默的坐在院子里,看着蔚蓝的天空和漂浮着几朵白云,心中暗暗思忖着,排练接下来的戏码。不管怎么样,她都要表现的就如做了一个噩梦的小女孩,而绝非一个小孩子的恶作剧、亦或是别有居心的预测。 否则,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怕是她家会成为众矢之的,这可不是她希望看见的。 ————- 张大伯爷家,见着大伯着急的样子,张父有点无奈,到底想着老爷子年纪大了,怕是不吃饭影响身体,还是劝着用了早饭再去。只说自家人因为昨夜的事情怕是都没有起身,还是稍晚一点去更为方便,大伯也只得作罢,老老实实坐下来吃早饭。 待自家亲大伯用过早饭,不用催,张父就急急地跟在大伯爷后面出了门,往自己走去。一路上,两人都没出声,好在两家距离不远,很快就到了张家。 张家门口,张大伯爷犹豫了片刻,还是对赵父说道:“待会儿你别开口、我来问。”为了什么不言而喻,大伯爷是想听听侄孙女一个人的说法。 张父应了,他也想看看这经过一夜,女儿的说法是否会有变化。到了这时,张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了,只觉得脑子里一团浆糊。一方面是相信了那么多年的女儿命格,另一方面却是对这种灾荒的天然恐惧,两种思想互相碰撞着,矛盾极了,当然,若是真能选择,张父宁愿那个道士的言语是胡诌骗人的。 两人进屋时,张家其他人也都已经醒过来了,张母在厨房里忙碌着,张菁华仍然在院子里呆着,小子们都在院子里嬉笑打闹着,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倒显得思虑重重走进来的张父两个人格外的不恰当。 然而这时候谁都没有心情顾及这些,张大伯爷也顾不得其他,自己 门 路的往正厅走去,眼神示意张父把张菁华带过来,不用多说,张菁华也知道大伯爷的意思,老老实实跟着进去。 接下来,张菁华做的就是再次重复一遍自己早已在心理排练了好几遍的台词,甚至讲到惊恐处,还做出害怕的样子,至于细节处,则刻意地模糊掉了。她大伯爷这一辈的老人可没有他爹这样容易忽悠,一不小心 了馅,那可就全完了。 说到底,张菁华还是抱着一部分侥幸心理的,认为事情不一定百分之百真实发生,所以描述起来也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咬牙死撑着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场噩梦,丝毫没有提及对于梦中梦境是否会是未来的现实的揣测。 只是描述到这种程度,对张大伯爷来说也足够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小女孩的梦怎么也不会到这种地步,虽然张菁华言语间有些闪躲和模糊,可念及这种级别的噩梦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还是太可怕了,所以也能够理解张菁华的失态。 张大伯爷听完一切,也不知道自己是相信还是不信,可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早早准备方为上策。 且不说张父两人如何想,张菁华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一关暂时过去了,作为张家的后辈,张大伯爷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外人面前捂紧这个秘密、牢牢护住她,就是有什么要 代、要问询的也只会私底下过来,因为这种事绝对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谈。而且,后续不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有她什么事情了。 因为,若是真的相信了她的这个梦境,对外说时也绝对不会说是一个小女孩的梦境,因为知道不会有人相信这样的事情;而若是不相信也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动,就更加不会暴 张菁华在这背后的作用。 ————- 张大伯爷一旦打从心里觉得这件事可能是真的,不比刚才来前多少还按捺得住,整个人的焦急之态都显 在脸上了。 之前在家里时,因为觉得不怎么可信,他连亲儿子都没提前说一声,只想着先过来看看,别无缘无故的吓到那么多人。可现在多少有点相信,看来还是再回去三个人一起好好合计,到底怎么和村里说出这件事情,才能让人相信。没办法,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起因更是荒谬还不可对外人言,更得慎重着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张大伯爷、张父、张大堂这三个张家男人,凑在一起也还是一筹莫展、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来。最后还是决定,和村里三姓的族老们开一个会议。也不谈张菁华的什么梦境、什么预言,只说 据今年的天气、觉得来年形势不太好,起码得再次劝着村民们今年不要卖粮了,不论是真是假,这会子卖粮都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同于周边其他村落里大姓之间的互相之间的争斗,大柳村向来是一个平和的地方,三大姓之间互帮互助,不说亲如一家,起码也是和睦乡邻了,一向都是同气连枝的。这次一听说这件事情,不用多做思考,就都同意了,总归没坏处不是。 于是,大柳村的村民,在这不久就收到了各家族老、长辈们关于不要卖粮的嘱咐。说是担心旱灾饥荒,可是这都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了。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会有饥荒到来。可是村里的老人都相信了啊!村里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经历过几十年前有过的灾荒的,这种事情,只要经历过一次,一辈子就都不会忘记。 即使普通的村民们不相信,可是大柳村一向民风淳朴,最是尊敬老人,不说子孙后辈们都有多么孝顺,可类似于弃养老人、殴打 待老人这样的恶劣事件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他们村子的,这也是他们村子风气很好的原因,尊老 幼一代代传承下来,几乎人人都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即使这样,村子里的口径也十分分明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相信的,觉得老人到底经验多、这样说是有些道理的 ,也没理由骗人不是,再来影响不大;另一派虽然也不觉得长辈们欺骗他们,可也认为他们是有点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可能被吓唬怕了,这种无谓的揣测是不足以相信的。 不管众人怎么说、小辈们怎么想,村里的老人统一了口径,再加上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老人,今年不卖粮食的约定被各家各户有志一同的默契认可了。至于有些人家欠了外债的,这个债务也大多是村子里内部互相的,几个老人商量着今年还是先给免了,到底能外借的也没有 子完全过不下去的,来年收成好了再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毕竟要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这些可都是救命粮,卖出去容易、买回来可就难了。 至于后面,如果真发生了灾荒,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这所谓的债会不会造成更大的纠纷,却也没有人去深想。 作者有话要说: 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 的小天使哦~ 谢灌溉[营养 ]的小天使: 鹊踏枝 7瓶; 非常 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开国皇帝的小皇后7 大柳村的人们能做的也就是些最基础的准备, 至于隐隐之间存在的那点紧张的气氛, 到底不是没有影响;但除此之外,大家伙儿的 子还是正常过着, 谨慎的人也就多句嘴提醒一下亲戚朋友们,也没有太多人把这当真。 子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过去, 很快就到了 节。 一年一度的喜庆 节很快就扫去了那些负面的谣言所带来的隐晦影响, 整个村子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在朴实的农家人看来, 节本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 做好眼前才是最合适的。 周念夏家尽管就几个小孩, 但周念夏难得在小孩子之间作主组织 节,村子里又没有大户人家的忌讳, 周念夏很是放得开, 随着自己的心意做着节 的安排, 下面几个小的受周念夏情绪影响, 倒不比往年的拘束和伤 。说起来, 周家父母已经走了那么多年, 逝者已去, 剩下来的人也应该放下过往,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周家父母当年是意外去世,所以也没有因为生病这些原因拖累家里的情况, 再加上也没有其他的族人、长辈们出手侵占家产,所以周家的田地数量还是很可观的。 可难就难在周家就是一群小萝卜头,没有一个大人当家作主, 像 耕秋收之类的大活,都是需要花钱请人干的。村子里虽讲究人情,但也没有一直占人家便宜的道理,这也就导致了周家实际的收成多、可同样的支出也多,周家的 子也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但到底赚到的也能有些富余、 子能够顺顺畅畅的过下去。至少比村子里那些真正穷苦的人家还要借外债的要好的多,也看得见未来的希望。 因此,往年周家的 子总是过得扣扣缩缩的,只为了省下那几个子儿。也就今年周念夏来了,坚定的认为身体更加重要、也顾及即将到来的灾荒、周家的生活标准才往上升了点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几个小孩子都是蛮乐呵的。 在这期间,周念夏一直没有停止带着周家三小继续囤粮食的举动,这时候再也不怕别人盯着了,小孩子家家的嘛,听风就是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村子里有如周念夏这般小心的人家,看着仓库里一 减少的粮食,开始默不作声的储存粮食,反正粮食总是不嫌多的;也有丝毫不信的,就等来年 天下场 雨,只管安安生生准备眼前的 节。 一个小小的村子倒是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不过总体还是喜庆居多的。 ————- 待 节过后,跨过天寒地冻的时节, 天也在众人的期盼中悄然来临。 只是叫众人失望的是,天上依旧没有降下一滴雨滴,这时众人才有点慌了。 长 来的干旱,彻底打消了人们的乐观信心,一时间竟是大多数人都相信了所谓饥荒的传言,村子里再也没有了往 的 声笑语、孩童嬉闹声,仿佛就如同真的饥荒已经来临了一样。 众人一时也顾不得 天才刚刚来临、田间地头的作物和野生的植物才刚冒出一点翠绿 的顶尖来,在还未长成时就已经被惊慌失措的人们挖了个 光。 到底还是还有点理智,念着以后,没敢下手动那些田里的秧苗,不然老人们怕是得心疼死,不管什么时候,地里的庄稼就是 人的命,除非真的干死、旱死了,否则是不会轻易主动下手的。 绕是这样,村子里的各种植物也都遭了大殃,连原本能长大的现在都被早早下了毒手。 周念夏虽然也眼馋这些心长出来的绿 植物和蔬菜,可到底知道自己一家小孩子抢不过人家,若是真的发生了争执,十之八久要吃亏,也是因此,周念夏不仅自己没去、也拦着没让弟妹们去,只在家眼馋。 没办法,人单力薄的劣势在哪个朝代都是如此突出,面对外人时,大柳村的人们能够拧成一股绳齐心对抗外力,内部也基本不会发生恶 倾轧事件,可到底人都是有私心的,不会上门来抢、不代表不会争抢无主之物。 说实话,周念夏也没有料到事情会这么快速发展,简直快了前世好几波节奏,原书剧情里,就如同正常饥荒来临前的一幕,直到最后被 急了的村民们看着家中仅剩不多的粮食,才开始了如现在这般疯狂的劫掠之路。不得不说,人们的警惕 还是很强的。 那时几乎附近的所有村落都是如此行径,倒也不显得大柳村的人们行为过分。可现在,在周围的村落只是刚刚陷入恐慌的情况下,大柳村人的疯狂如同鹤立 群一般惹人注目,简直就是平静湖水下的一股湍急水 ,太引人注目了。周念夏都有点怀疑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了,别到时候好意没达到、反倒捉 不成蚀把米。 不过,这时形势也已经不受控,饥荒虽然还没有到来,大柳村的人们也已经惶惶不可终 ,在情况还不算太糟糕的大柳村,竟是如同蝗虫过境一般,除了村头的大柳树,村里再见不到多少绿 。这也就是还没有真的受饿,不然连树皮草 都能啃。 大柳村的族老们本来也是好意提醒,现在看村民们急成这样,也阻拦不及,甚至家中的小辈们都开始加入了人 的大队伍,无法也只得任他们去了,总归还没到那地步,这些菜蔬现在被拔了、可也没有真的拔掉 部,慢慢还能长出来点。 只是这么 糟糟的,终究不是个事儿,还是得制定个章程出来才是。不管是现在怎么正式准备起来应对即将到来的饥荒,还有就是真的到了逃荒的地步,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都得提前布置起来才好。 ————- 在旁边村落的人们隐隐察觉到不对的时候,大柳村的族老人带着一种后辈已经火急火燎的准备起来,这次再没有了任何人质疑这个猜测,因为大家都看的出来形势已经不大好了。 不过大家这时倒宁愿是白忙一场也不愿意预测成真了,不过现实显然不能如他们的愿。 这次,全村人们发起了行动,自家的粮食都是自家收拾,力求将易消耗的、不易携带的食物都优先吃掉,反之易携带、易储存的都给收拾好;也不再完全实行以前的分餐制,家里的一众人大多一视同仁、不求吃 也不能饿着肚子,避免后面体力不足出现问题。族老们则带着一部分年轻的后生,组织着家里有点余钱的去镇上看看有没有粮食卖的,高价就高价,钱总归没有一家老小的命重要。 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氛围下,周念夏依旧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家,随着村里的大方向来准备,一点不显眼。 倒是女主张菁华,因为之前梦境预测的事情,在张大伯爷这挂上了名号,虽然没有往外传,可也平 了几分神秘莫测。甚至张大伯爷私底下悄悄问过张菁华还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预测梦,张菁华本就怕 馅,此时秉承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的保命法则,哪里还敢多说话。 绕是这样,张菁华也被张家在背地里抬上了一个更高的位置,若说原先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这会儿就多了几分笃定。搞的一直不相信这个谣言的张菁华本人都有点无奈,可是也更加好奇起了周念夏的来历。只是对方一直很正常,仿佛那 的一句提醒只是她自己的一个幻觉,倒让张菁华不好再多做打扰。 就这样,大柳村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起来,甚至族老们开会时,都悄悄的讨论起了若是真的发生逃荒,该往哪个方向去。只是若是可以,谁也不想真的发生这种事,毕竟人离乡 ,这个不大的村子包含着他们所有人的期望。更是没有人提出所谓的卖地,农家人,置地置产本就不易,只要土地在,那就是他们的 ;又若是没有了土地,那他们就真的没有了依靠。 这几 ,村人在去镇子上时也悄悄的打听过周围的境况,可是显然镇子上被管控了起来,人人都噤若寒蝉,并无人敢公开讨论。还是一家相 的裁 店老板,悄悄的透 给他们,镇子上稍稍有点家底的人家,贵人抑或富人,都早已拖家带口的携带着大量家私离开了。 只剩下这些老百姓们,没有多少家底、兼之被官府看管控制着维持基本的秩序,所以看起来倒也正常。大柳村的人一问,才知道那些人都是往北方去了,南方虽然富庶,可到底容不下他们这么多人,还不如去北方拼一拼努把力。 大柳村的人打听到想要的消息,心 意足的想要离开,临走时,裁 店的老板告诉他们,他也准备收拾收拾回老家了, 子怕是马上就要不安生起来。 这段话听的大柳村的人们更是焦虑,都是暗暗在心底做好了逃荒的打算,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作者君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好在消防救治及时,给小哥哥们点赞,祝福所有人平安。 第70章 开国皇帝的小皇后8 接下来的一切如所有人预料到的一般, 饥荒如期而至, 处于恐慌中心的人们,失去了所有的理智。 眼看着头顶上的太 明晃晃的照着、但没有一滴雨落下来。村中井里的水慢慢干涸, 田间的土地渐渐干裂,外面的植物因为缺少了水分失去光泽、渐渐枯黄, 这一切都在煎熬着大柳村及其他人们的心。 大家都知道, 这一场饥荒, 已经尘埃落定,再不存在什么期待的奢望。 只是对于大柳村而言, 情况终究是比上一世要好一些的, 虽说依旧粮食紧张、食物短缺,但是整体来讲, 家家户户的存粮都是要比原书剧情要好一点的。更何况, 有了村里老人们的叮嘱, 众人心中不管如何, 心里总是有点底在的。 只是不管怎么样, 他们仅存的这些粮食也撑不过太长时间, 所以逃荒势在必行, 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意识到的事情。只是仍有少部分村人,实在舍不得,祖祖辈辈生活的地儿和家里的几亩田地, 都还想着再等一等,如果真到了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再举村搬迁也还来得及。 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 整个村子一向是同气连枝,不存在一部分人走、一部分留下的情况。再者,越是艰难的情况下,人多,才能占据一部分的优势,尤其是在世道即将 起来的时候,人多,意味着团体武力强大,别人不敢欺负,这点在有时候比粮食更重要,毕竟能握在手中的才是自己的。 于是,时间就在众人焦急又带着最后一丝期望的状态下,一点点过去,直到情况越来越严重,眼看着村人就真的要去扒树皮挖草 ,三大姓的族老们都坐不住了,再拖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这并不是他们想看见的。 而且,若是真的等到批量人的逃荒,除非官府散了,不然肯定是要限制他们大批量离开的,现在趁着局势已经有点 了,也不是太过显眼。再来,同路的人一多,麻烦和纠纷就会接踵而至,不如趁早走落个清静。 还是尽快准备出发为好,几位族老们都这样想着,若是真等到熬不下去的那一天,怕是后果会更惨。 商量过后就在村里公布了这个决定,村民们也并无多少惊慌,反而有一种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的 觉,不管多么不愿意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于是也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大家都有志一同的准备起来,将家中值钱的财物、竭力保留下来的粮食都一一收好,还活着的家畜该杀的杀、该腌的腌,力求不浪费一丁点可用的器物。 再过不久之后,众人都准备好了此次出行的行李,只是大柳村的村人们都准备好了即将外出,但他们更多在外村的亲人、亲戚们却还没有。尽管世道艰难,互相之间也给不出什么物质的帮助,但他们提前走也最好打个招呼,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也不知还有没有重逢的机会。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