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耶律贤适,文武双全,被誉为有匡国之才,这些年深受耶律璟信任,与耶律贤不只是名字只差一个字,私下里关系向来亲厚…… 而齐王耶律贤,当时并不在行营,而是在上京北面的云门寺礼佛,得知剧变,没有丝毫犹豫,只带了十几名护卫,冒着风寒,直奔行营所在的黑山。 等耶律贤赶到行营时,那里已是一派紧张气氛,耶律贤适入驻御营,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那种高的戒备状态,以免人心猜测,但对皇帝驾崩的消息,却加大了封锁范围。同时,将随驾的右皮室萧乌里只唤来控制住,解除其兵权,另由萧思温前去接替。 因此,整个行营很快就被耶律贤适等人控制住了,而耶律贤的到来,更使所有人有了主心骨。几人秘密商议,继续隐匿消息,控制行营,火速还京,维持局势,以免。 接下来的事情,进展很是顺利,回到上京城,仍秘不发丧,假皇帝命,使包括城在内,全城戒严,净街净市,连带着诸贵族文武大臣,一概不得擅自出入。 待一切事务,基本料理得当,最重要的,军队的掌控权全部落入手中之后,方才由耶律贤适出面,召集诸宗室、贵族、大臣,告之以皇帝遇刺崩殂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于辽国的大臣们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毕竟是统治了辽国近二十年的皇帝,虽然有各种荒唐,各种令常人费解的行为,秉国这么久,突然死了,还是被刺身亡,这造成的冲击,自然是巨大的。 消化这个消息,并不困难,也不需要多少时间,但紧随其后,就是各种猜疑。联想到耶律贤适等人的那一系列作为,以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敌烈为首的一干宗室还有耶律璟的心腹臣僚们,自然大加质问了,句句诛心,就差直指耶律贤适等人弑君谋逆了。毕竟,皇帝耶律璟的死太过突然,也太过蹊跷了,谋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市场的。 虽然大局已然在握,但面对这群情汹涌,耶律贤适等人,也大力,尤其是被推到台面上主持的耶律贤适。他们所倚仗的,乃是取得了先机,控制了大部分的军队,但是这种控制,只是中取便,实际并不牢靠,这种情况下,人心各异。 第200章 谁能继位? 群情汹涌间,耶律贤适等一派人,也没敢过于强硬,于斗争之中求妥协,当然,这也是基于上京局势逐渐落于在他们掌控的前提下。同时,似乎也是辽国政治逐渐成的一种体现,否则一场血腥政变清洗,只怕已然彻底展开了。 当然,这也是由于当下辽国政坛上,没有一个像耶律屋质那般,德高望重、手段老辣,能和协众人、平衡各方面势力利益并令人信服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 至于耶律贤适,不得不说,能力威望有些,但还不够,靠着过去的功劳,加上皇帝的倚重,耶律璟在时,可以作为实权重臣,活跃于政坛。 但如今,耶律璟猝然遇弑,他的这些表现与作为,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甚至缺乏底气,也更容易引起其余宗室大臣们的不与猜忌。甚至于,当廷就有人提出质疑,攻讦耶律贤适辜负先帝宠幸,犯上谋逆。 在上京戒严的环境下,辽廷内部却是一团麻,纷争陡生,并且愈演愈烈,争执矛盾也越发尖锐。叫嚣得最厉害的,当然是耶律璟的两个亲兄弟,耶律罨撒葛以及耶律敌烈。 耶律璟在时,辽国政坛平静,所有人,各方势力,都能偃旗息鼓,低调做人办事,甚至不敢轻易冒头。耶律璟一死,沉抑已久的暗便开始疯狂涌动了。 最终,还是在北枢密萧护思的提议下,勉强搁置争议,落实了几件事。其中,最重要的是耶律璟的丧事,最终由耶律必摄、耶律贤适以及萧护思三人负责治丧,并且对皇帝之死进行审查问罪。 这一点,很容易得出结论,虽然耶律敌烈等人,坚持认为背后另有谋,并直指有篡权行为嫌疑的耶律贤适、萧思温等人,想籍此混淆局面。但是,事件还是在一干人的推动下,迅速定了。 就是两名内侍鬼魅心,犯上作,行弑君之滔天逆举。善德、奴里二人,也当着所有人的面,被处决了,并挫骨扬灰。同时,耶律璟身边伺候的所有内侍,也都被处决,御帐周边的守备的上百名卫士,全部被自杀,他们没能履行到保护皇帝的责任,死都难赎其罪。 这样雷厉风行的措施,自然是齐王耶律贤提出来,由飞龙使女里执行。此举既震慑了一批人,也安抚了一批人。同时,耶律夷腊这个宿卫将领,在反应过来之后,畏惧之下,快速投向耶律贤了,毕竟他担着护卫皇帝的主责,想要活命,必须得有个靠山,而这个靠山除了耶律贤之外,再无其他人了。 说起来,耶律璟也是有些可悲的,活着的时候,遭受非议,帝位也算稳固,朝之间,仿佛全是忠臣。然而一死,尸骨未寒,就全部变了,能为之死节的大臣几乎没有,人心思异,包括他所倚重的大臣们:尤其是你,耶律贤适! 最紧要的事,则是发布命令,稳定人心,维护朝廷以及国内的安宁。而最关键的事,也是所有人最在意的事,就是帝位由谁来继承。这也是所有问题与矛盾的最终指向。 辽国内部有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但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帝位的传承,这是伴随着辽国开国以来便长久存在了,数十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几十年来,帝位承袭在耶律倍与耶律德光这两脉搏之间反复辗转,围绕着皇帝尊位,也发生了数之难尽的博弈与争夺。如今,随着耶律璟的意外驾崩,仿佛又回到了一个轮回的开始。由于耶律璟无子,这也就使得皇帝的传承有了更多的不确定。 关于这个问题,也是各有选择,声望最高的,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摄了,从近几年耶律璟对他的安排,就能够看出其用意。在辅政耶律璟的这些年中,他也赢得了一部分人心,积攒了不少的军政资源。 但终究,没有一个明确的皇太弟的身份,在法理上,也没有更多的优势,再加上耶律贤那一派的人,抢先动作,使其失了先机,处于被动地位。 于是,在给耶律璟发丧举哀的同时,围绕着皇位的明争暗斗,也就开始了,或者说从耶律璟死讯传开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就在这个时候,齐王耶律贤,也就正式站到了台前,被推戴为皇位的继承人选,同耶律必摄一并议论。 在耶律璟无子的条件下,耶律贤也确实有承继帝业的资格,论血脉,哪怕从耶律阿保机算起,他也是嫡传的一脉,当初世宗耶律阮驾崩后,倘若耶律贤年纪大些,哪怕年长个十岁,被扶持上位的就未必是耶律璟了。 如今,他要拿回帝位,自然有那个资格。相较之下,耶律必摄则属于庶出,不要以为契丹人就不看中血脉了。 再加上,耶律贤年纪虽然轻,才二十岁出头,但已然表现出出众的涵养与人品,这些年低调隐忍间,也笼络了一大批人,比如耶律贤适对他的支持,就是倾心结的成果。 其父耶律阮毕竟是先帝,也给他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政治资源,虽然随着时间的逝,有所淡漠,寻常时候不那么可靠,但当条件成之时,这些爆发出来,就是一股扎实的支持。还有一些在耶律璟当政期间不得意者,也有向耶律贤靠拢的趋势,为他提供助力。 就这般,在耶律贤适等人的保驾护航之下,再加从众的一些文武,耶律贤的势也就养成了。除了血脉身份上的优势,这段时间,耶律贤一派还拿出了一条理由,便是去年耶律璟曾说过:吾儿已成人,可付以政。 耶律璟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难以考据,并且这句话透出的意思,也没有明确表明对耶律贤寄与的期望。但是,一句话可以有各种理解,支持耶律贤的人也可以向那个方向去解释。 而耶律璟对耶律贤的待遇,也确实优待,从小收养培育,专门修建别让他居住,逢年过节,不忘赏赐,出巡之际也经常带在身边,甚至封为齐王。 这些事情,平里不算什么,但在这种要紧时候,却成为了可以深度解读的地方。先帝,属意齐王! 在耶律贤这一派,紧锣密鼓,筹划上位,且声势大振几朝野之时,耶律璟的兄弟们,也没有消停,尤其是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敌烈这两兄弟,奔走城内,积极联络。 耶律罨撒葛,是耶律璟嫡亲的弟弟,一个母同胞,是个从来不安分的人,逮到机会就能这腾出点事情来。 如果论身份,他的资格还要在所有人之前,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由于过去的所作所为,几度暴异心,使得他遭到了耶律璟的严厉打,近十年下来,手中实在没有掌握什么权力,更没有多少威望。 血统与身份,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若没有相应的实力与运气,想要成功,也是痴心妄想,这也是几乎没有人提议耶律罨撒葛继位最主要的原因。 耶律敌烈呢,与耶律必摄倒是同胞兄弟,他对皇位当然也有所觊觎,但是经过多年的磨炼,对于现实情况也还是有些清晰的认知,脾也没有年轻时那般过于浮躁。 不过他同样在奔走,不过是在为越王耶律必摄努力,他知道自己的缺陷,相较之下,既受先帝信重,又情温和,颇具人望的弟弟,反而更有可能上位,对他而言也更有利。 他最初带头,质疑反对耶律贤适等人,就是看不惯他们假借皇命、兴风作浪的行为。而当耶律贤正式被推举出来之后,其志则更加坚定了,不管怎么样,皇位世系至少不能再出去,自家锅里的,岂能再让外人染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皇位的继任形势逐渐明朗了,候选有三,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越王耶律必摄、齐王耶律贤。 其中,耶律罨撒葛实力最弱,声望最低,但跳得最;耶律贤支持的人不少,但临时报团的人太多,凝聚力并没有那么得强,他也安然在后,由耶律贤适掌舵,萧思温等人摇旗呐喊;耶律必摄各方面看起来都合适,但各方面都没有那么得突出,关键是,他自己的态度,没有那么地积极。 相反,这段时间内,耶律必摄是悲切不已,沉浸在丧兄亡君的哀伤之中,一心一意持着耶律璟的后事。 而主导帝位的承袭,政权的接,软实力难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最后,还得看硬实力,得看杆子。 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 辽上京,皇城。 整座大殿被哀伤的氛围所笼罩,带着寒的风不断自殿外涌入,纱帐晃动,白烛摇曳,大行皇帝辽天顺皇帝耶律璟被“梳妆打扮”后,就静静地躺在其间。 灵柩前,宗室、大臣皆披麻戴孝,整齐地跪倒着,耶律璟的后妃们,则泣不已,尤其是皇后萧氏,情温婉的她,更是一派柔怜的模样。 萧氏算是耶律璟的发了,在耶律璟还在藩邸时就嫁给了他,不过,由于耶律璟个人方面的原因,夫之间关系并不算亲密。但是,毕竟是丈夫死了,又无子嗣,哪怕是她这个皇后,也不免对未来到无望,到彷徨,无所适从,只有用眼泪来释放情绪,诉说不安。 但在这肃穆的氛围之中,跪着的辽国上层们,心思却早不再躺在棺椁里的耶律璟身上了。随着一人的到来,殿中波澜顿生,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南院大王,耶律斜珍。 耶律斜珍自西域卸任回朝后,以其功勋卓著,进位南院大王,全面负责辽国南面军政事务,同时接替汉臣高勋,留驻东京辽府。当得知上京变故之后,没有任何耽搁,夜兼程,从辽赶回。 此时的耶律斜珍,面风霜,神情疲惫,泛红的眼眶中,透着无尽的哀伤。不提其他,耶律璟对他恩遇,是远超旁人的,否则也不会给他统帅大军,远征西域,扬名天下的机会,更不会让他在三十来岁,就进位南院大王,成为辽国上层权力最重的几人之一。 没有顾及那些动的人心,异样的目光,耶律斜珍只是上前,叩首祭拜,然后嚎啕大哭一场。他的哭声,就仿佛是一个信号,大殿中的哀声就如洪一般爆发出来…… 只与耶律必摄、萧护思、耶律贤等几人简单地说了几句,了解了一些情况后,耶律斜珍便离而出。耶律斜珍受到了,皇帝的梓前,已然暗涌动,他不愿见到这些,更不愿意这些权力纷扰打搅耶律璟的安宁。 然而,很多事情都不以个人意愿而转移,有些局面也不得不去面对。在过去的十年中,辽国声名最盛的统帅,毫无疑问,就是耶律斜珍,同时,手握重权,尤其在军中颇具威望,又是宗室出身,辽国皇位的承继,他也是有话语权的。 因此,耶律斜珍的还京,也就等于给辽国皇位之争了一把火,使之更加烈,同时也更加明朗。耶律斜珍如果公开表态支持谁,那无异于得到一擎天臂助。 “大王,太平王邀您过府一叙!”刚出皇城大顺门,便有亲信僚属拦马禀报。 高坐马上,耶律斜珍严肃的面庞显得十分冷峻,闻之,更浮现出少许气愤与不屑,直接吩咐道:“答复来人,就说我旅途劳顿,心力瘁……不,直接拒绝了吧!” “是!” 回府之前,耶律斜珍回头看了看皇城,目光深沉。辽国上京,分南北二城,北胡南汉,也是按照胡汉分治来的。 北城也分皇城与郭城,论规模,自然比不上大汉两京的庞大,更不如其辉煌壮丽,但是,在这外,在这僻远的东北亚,已属开历史之先河了。历代北王朝,也唯有契丹的汉化,最为深刻,并且做到了如今这种程度。 “回府之后,闭门谢客,所有邀请,一概谢绝!”忧虑之在眼神中闪过,耶律斜珍吩咐了句,然后扬鞭策马,返回他在上京的府邸。 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南院大王耶律斜珍那里碰了钉子的消息,很快就在上京城的大臣们中间传开了,不得不说,对于耶律罨撒葛的不自量力,上窜下跳,很多人都到鄙视。 齐王府,耳目众多的耶律贤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在议论此事。这段时间,他们这一派人,聚集密谋也越来越频繁了。 按照耶律贤的要求,哪怕聚会,所有人还是穿着孝服。方落座,暂时充任宿卫将军的女里率先开口了,语气有些不屑:“南院大王直接拒绝,态度冷淡而坚决,显然太平王绝非他属意之人!” 这段时间,在耶律贤这一派人中,女里是最为活跃,也最为轻狂的,自以为得功,当然,他确实有功,耶律贤对他还是颇为包容。 虽然,投靠献诚表忠心的人很多,但对于耶律贤而言,最值得信任的,还是长久经营关系的这几人。其实,抛开那些表面的声势,耶律贤的基,并不算深厚,只是因缘际会,恰遇良机罢了。这不,随着耶律斜珍的归来,人心似乎又有所变化了。 “太平王肤浅浮躁,不足为虑,如今大王真正的对手,只有越王!”萧思温开口道,直指关键:“宗室、朝廷、各署之中,支持越王的人不少,但重臣都还没有表态,显然也在坐观局势发展。南院大王功勋之臣,在军政之中都有威望,倘若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大王必能承继大统!” “只是,南院大王拒绝了太平王,就不会拒绝我吗?”气度越发沉稳的耶律贤闻之,摇了摇头,说道:“南院大王深受先帝知遇之恩,今梓前,那般悲怆,可见其心!” 这也是耶律贤没有像耶律罨撒葛那般急躁冒失地的遣人联络的原因,当然,对于耶律斜珍的支持,耶律贤也是万分渴求的。 见耶律贤顾虑,下首的耶律贤适想了想,道:“若先帝有子,南院大王必然倾力扶持,也无大王御极之机。然当下,帝位无属,南院大王通达事理,国之柱石,臣觉得,若以国事相托,晓以大义,赤诚相待,凭大王的器宇,必能服之。因此,大王所思所行,不当仅限于谋帝位,还当立足大局,为大辽江山子民着想!” “卿之言,正是我所想啊!我奋进,又岂止是为了夺回了先父的基业?更是为大辽江山社稷之存续,先帝在位,虽有建树,但近些年,朝政萎靡,人情混,亟需改弦更张,整肃纲纪,以求振兴啊……”耶律贤慨道。 耶律贤适等人闻言,当即表现出一副动的模样,大表支持。萧思温老谋深算,略作思,说道:“南院大王这一回京,人心显然浮动了,不过也说明,帝位之争也该有个结果了,如今,已是最要紧的时刻。而最要紧的,还在于上京的掌控,尤其是军权,但先如今,军中形势也有些微妙了!” “军中有变故?”耶律贤眉头高蹙。 萧思温叹道:“目前尚属稳定,右皮室军中也替换了大量我们的将领,但是,值此时局,人心难定,以其弹威慑,引而不发可,然做大用,结局难测!” “南院大王一回来,更加不能只依靠军队了!”耶律贤适这么说道。 “南院大王也只是一人以及些许随从卫士罢了,有没有带兵马回来,何惧之有?”听其言,女里忍不住说道。 闻之,几乎所有人都蹙起了眉,太没有见识。没有搭理他,耶律贤沉声道:“耶律撒给那边,也不足全信啊!” 如今上京周边的军队,能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支,宿卫、左右皮室军,宿卫通过耶律夷腊暂时掌握在手中,右皮室军有萧思温,但由于动作过,替换了大量将领,军心不定,不够稳当。 剩下的左皮室军,详稳为耶律撒给,此人与耶律贤之间还是有些渊源的,其父耶律安抟当年是推动世宗耶律阮上位的主要大臣,后来更官拜南枢密使,不过在耶律璟继位后,郁郁而终。 当然,耶律撒给能够成为皮室军详稳,也是靠自己的能力与功劳。有那层关系在,对此人,耶律贤也是联络过的,得到了耶律撒给暧昧的回应。 因此,从对军队的掌控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上京城的控制,是并不牢靠的。 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 “难道耶律撒态度变化了?难道他就真的不顾忌世宗皇帝与其父之间的情谊?”听耶律贤之言,女里表示不解,甚至隐隐有些愤怒。 要说在座几人,最希望耶律贤继位成功的,就是他了。只要耶律贤快速上位,就可以收获胜利果实,到时候荣华富贵、权力美人可就都有了。 耶律贤面平静,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说道:“那毕竟是父辈之间的事情了,再深的情分,经过了这么多年,又还能剩下几分呢?” 耶律贤看了看在座诸臣,始终不急不躁道:“耶律撒给派人给我送了封信,说皮室军的职责是拱卫皇帝,是保卫大辽,只当尽忠皇帝,听命皇帝,舍此之外,概不参与!先帝遇刺,皮室军罪责难逃,他自觉愧悔无地,当还军营,约束将士,紧守营门,待新君继位,自请治罪……” “这……这是什么意思?”听耶律贤这番描述,女里愣愣地问道。 对此,萧思温却慨道:“撒给是个聪明人啊!他不愿参与帝位之争,只追随最终的胜利者,这是明哲保身!不过,如此也好,若其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不被越王拉拢过去,靠大王如今的人望与拥有的实力,定能成功继位!”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