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委员会班子里再去找其他人? 好像也没什么合适的。 杨秘书觉得这是个麻烦事,首先你得选个能做事的,其次你又得选个能服众的。 “咱们的市长是要人大投票产生的对吧?” 杨秘书连忙回答,“市委提名 由省里同意,然后市人大投票选举产生。” “还 复杂的。不过今年先不选了。至于市长,你觉得我怎么样?” 长缨 遂自荐。 杨秘书:“…… 好。” 作者有话要说: 杨秘书:您很会整活 第245章 三干 他能说什么? 显然这并不是跟自己打商量。 好在这种兼任倒也没那么惊世骇俗, 甚至还十分合情合理。 领导的确符合市长人选要求。 有能力,服众不会扯后腿。 何况这也不是在跟他商量这件事的可行 。 但…… “省里头会不会有意见?” “我都没觉得自己能进省常委,所以呀有些事情还真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实在不行那就推一个人上去呗。” 杨秘书听出了弦外之音,推上去的要听话, 别耽误她搞建设。 从现在的班子里选人的话,倒是没人会给她捣 ,“明白了, 那刘扬的办公室……” “他要的不是长袖善舞,去市政府吧。” 两边都有办公室,市政府的办公室显然更多的接触具体事务。 杨秘书离开领导办公室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肯定是要在市委的, 刘扬去了市政府,其实也是有备无患。 这么一来, 即便领导不能兼任,有刘扬在倒也是方便。 大概是前几位领导的前车之鉴, 眼下这位领导俨然要牢牢把控金城的大小事务,又或者说紧握着权力不松手。 她有这个能耐,这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然被其他人掣肘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那才是糟糕透顶呢。 …… 长缨先跟其他人商量了这事。 班子里其他人见怪不怪,倒不是觉得长缨对权力莫名的追捧, 而是他们之中的确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不适合,没能力。 折腾了半天, 最合适的可不就是长缨吗? 欧 兰斟酌了下, “只不过这兼任怕是长久不了,总得要再有新人选才行。” 长缨笑道:“这次是省里先响应中央, 其他省要跟着中央脚步也还得两三年时间。当然我也用不了这么久,两年先把该 的 好就是。” 悉傅长缨的到底是傅长缨本人,届时能够坚定不移执行市委政策的也只有傅长缨所通下的市政府。 欧 兰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又觉得这个“先”字莫名的让他不舒服,仿佛 好了之后,这人又要离开似的。 “也对,其他省没个三五年的反应不过来,咱们也不着急,能把金城经营好比什么都强。” 人是现实的,说句实在的为官一任可不就是想要做点事吗? 若是说贪心,倒也不是没有,可上一个贪心的人直接被长缨给办了,不到一个月就 毙 没给留活路,谁还敢? 便是 壑难平那也得 着,不然只怕小命不保。 升官发财谁不想要?但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活着。 连命都保不住就别谈这些有的没有的了。 而想要往上升那就得拿出政绩来。 最好的例子可不就是会议室里这位吗? 做出成绩来,便是女同志都能有个前程。 最好的榜样就在前面,倒也不用舍近求远去找其他人求教。 眼下安稳的跟着这位领导搭班子,将来有机会抓住就是了。 没了野心,欧 兰这如沐 风的一番话倒是引得众人的同意。 “只是递 到省里,只怕那边没那么轻松答应。” 谁都知道长缨跟省里不太对付,就差撕破脸了。 如果省里把这打回来的话…… “会同意的。”长缨笑了起来,她在省里有人。 省组织部部长姓张,对她颇为赏识,更重要的是这位张副主任不喜 梁主任。当然,明面上看不出来。 然而看到这提名时张副主任也是气得吹胡子瞪眼,以至于去送文件的刘扬都挨了骂,“怎么着,金城要成她傅长缨的天下?” 刘扬讷讷不敢言,任由着那文件摔在自己身上。 张副主任瞧着刘扬那一副死人模样越发的生气,“就没有其他人选?” “有的,主管政法工作的顾副主任。” 张副主任抓起了茶杯,“他一个管政法的去当什么市长?” 刘扬不卑不亢,“这是班子里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狗 。 金城市还不是唯傅长缨马首是瞻? 张副主任气得把这话带到梁主任办公室,“我瞧着,她倒是越发的肆无忌惮了,老梁这事你看怎么办?要不咱开个常委会?” 梁主任十分好心的提醒,“小傅也是常委之一。” “对哦,也不知道当初谁把她 到常委的。” 提名的是梁主任,然而投票把她抬进常委的正是骂咧咧的组织部长。 张副主任一副凝神思索的模样,仿佛还真在认真思考当初有谁支持傅长缨。 梁主任知道这个老同事的手段,“行了,也找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来,不如就让她先兼着吧。” 他答应的这么快,反倒奇怪。 只不过目的达到他也没再说什么。 回到办公室跟长缨说起了这事,张副主任忧心忡忡,“老梁答应的这么轻松,是想看你笑话呢。” 市委市政府一把抓,这般大权在握,只怕会 失了心智。 “我知道。”长缨摸了摸心口,“东坡先生与佛印斗禅的故事您想必听过吧?” 心中有佛,则看什么都是佛。 若心中有屎,自然看什么都是屎。 张副主任闻言呵呵一笑,“那你好好干,别忘了你们之间可还有赌约。” 赢了老梁,漂漂亮亮的赢下来,届时才能不受掣肘。 这是傅长缨最需要的。 “我知道,不着急,这还没开 呢。” 着什么急呢。 …… 立 刚过,乡下跟黄土打了一辈子 道的农民就听说了小道消息。 不外乎是今年夏种的事情。 “听说市里头要 一个酒厂,要提倡咱们种高粱。” “万一不是呢?” 这种消息,真真假假的。 金城本来就有酒厂,哪还用再建设? 市里头这是从哪里发大财了吗? 有脑子的一分析就知道,这消息做不了真,肯定是假的。 实际上也的确是假的。 农业种植一向存在无脑跟风的情况,曾经被取了各种诨号的农副产品,背后莫不是国际期货市场翻云覆雨,真正赚到钱的农民又有几何? 被金融市场收割了而已。 你说他们无脑?实际上谁不想挣钱呢。 城市的白领金领老教授遭遇诈骗的不也比比皆是?骗子才是最该被唾骂的人。 只是沾了个农字似乎就变得脏兮兮,不埋汰几句都没办法划清界限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似的。 谁还管祖上数三辈也是泥腿子出身呢。 再者说,农田里的确种不出多少钱来,消息又滞后。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