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具体的位置,是从来不跟他讲的,而且地方随时会变,实在联系不到。 玩得很开心? 明明是找人找得很苦恼吧! 但凡现在有个电话,有个传呼机也行,他也能联系到平老板? 纪彬刚想起平老板,注意力就被转移走了,那就是他家院墙的大块石料已经到了。 这石料极重,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搬起一块,他们石料坊有牛车,一次都只能拉个四五块,那车痕极深,纪彬都怕把自己路 坏。 可是他家需要的石料,都要上千块,毕竟那么大的院子。 单单看图纸的时候,还没发现,等石料陆陆续续搬过来,纪彬更加深切知道,他要建造的宅子到底会有多牢固。 这边拉着石料,那边打着地基,不仅如此,还有地窖也要忙。 左先生简直想分成两个人,毕竟他从未见过干活这么利落的人。 毕竟是宣老爹带过来的,做事自然不磨工夫。 最重要的是,纪彬给的伙食不错,各个吃得很 ,做事当然利落。 这跟之前的事也有联系,纪彬当初修作坊的时候,工钱给的足,饭吃的好,有些人却想偷懒。 这种人被纪彬辞退,以后不管他这边什么活,那都不给做。 不仅是修桥修房子不给做,作坊的活也不用想。 当然了,还有人是想在纪彬这显现才能,然后就跟陈乙一样跟随纪东家。 这可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 以前那陈乙没跟着纪东家的时候,家里都穷啊。 跟着纪东家之后,家里瞬间富裕起来,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好吗。 左先生不知道这事,他只夸邑伊县本地人勤劳,让人刮目相看。 这话一说,让本地人更是不好意思,干活肯定更卖力了。 于是就有了工作进度赶得飞快的场景。 这是好事啊。 左先生又是极有经验的,这才能协调得过来。 他们在这里做事,燕芷游则要回 安城一趟,她出来也有段 子了, 安城也有事情要忙,她现在打理一家香阁,虽说在里面都是 客,她也要回去招待各家小姐们的。 在纪滦村这段时间,燕芷游跟柴力互相了解得更深,说起来他们认识也有一两年了,相处下来都是好脾气的人。 只是到现在柴力还有些不敢置信,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娶到燕姑娘这么漂亮温柔的女子。 一切都跟做梦般不真实。 等到燕芷游回 安城,柴力就跟纪彬告假,准备回柴家一趟,跟柴伯母提这件事。 不过估计那边也得到些消息,毕竟这段时 ,柴力并未隐瞒自己的心思。 想必这件婚事也是水到渠成。 这种假纪彬自然放人,还让柴力多回家住几天,商量好再说,他这边也没什么事。 毕竟现在不管哪边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顶多是收油菜花的时候需要人手,这种事雇农人们来就行了。 纪滦村如今的热闹已经成了常态,刺绣坊的女子们几乎都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在纪滦村的路修了之后,来这里更方便了。 酿酒坊也有十几个外乡人,基本上每 都过来,甚至把他家小孩们也带来了,都在私塾读书,毕竟作为酿酒坊的伙计,读书还便宜啊。 而且读书确实是有好处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建宅子那边的热闹就更不用提,如今已经有四五十个人一起做事,再加上来来回回送材料的,每 纪滦村来来回回都有一百多人,这对一个小村子来说,已经是顶热闹的了。 更不用说到收四百亩油菜的时候,纪老爹这边又雇了不少农人过来帮忙,全是周边村子的。 一听到纪彬他家招人做事,都是排着队过来。 四百亩的田地,想要赶紧收获结束,然后再翻翻土地等着种棉花,肯定要雇人。 于是纪滦村一天来来回回的,竟然有两百多号人。 比不过节的邑伊县有时候都要热闹。 不少人都说,纪滦村已经比荆高庄还要热闹了,主要是荆高庄养蚕,织布,都是自己庄子上的人在做,基本上不雇外乡人帮忙,人家自己忙得过来。 倒是纪滦村的活太多了,不少勤快的人,都想搬到纪滦村定居了,在这里的话,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找个活干。 这 子过得都有盼头。 帮着纪彬家收油菜花的人,收完之后,继续雇他们翻土地,不仅是油菜花的四百亩,还有新买下的五百亩荒地,两块地是挨着的,只是种的东西不一样。 前四百亩继续种棉花,后五百亩则种小麦。 好在这地方离水源近,不管种什么,都可以自己调节土壤干 。 九百亩地的农活一起做,全村人都雇来也不够用啊,再说村里人还有自己买的荒地要开耕。 也只有请周围的人帮忙了。 纪彬基本上宅子跟田地两个方向跑,而且宅子在南边,田地在北边,为了省力他干脆骑马来回。 他是方便了,把村里人馋得不行,有马可真好啊! 来回都不用走路了! 等今年他们挣够钱了,也要买一匹!当然了不少买马,买牛或者驴也都行。 马儿买不起,总能买点便宜的话。 以后他们出门的时候,也不用走路了! 子过得飞快,纪彬原以为焦十一他们会在四月十五来纪滦村。 谁知道在四月初九那天,就听到牛车的声音。 纪彬往外一看,就见焦十一跟焦十五过来了。 竟然不是周家人送他们过来? 要知道去年的时候,还是宿勤郡周家派人接送,还有护卫在身边,唯恐种棉的事被旁人学了。 今年怎么是自己雇的牛车? 纪彬先把钱给付了,然后让人带着车夫先去客舍休息,自己则带着焦十一焦十五到自己家中。 正好柴力不在,他俩可以睡客房里面。 纪彬问道:“今年怎么来的这样早?周家人没送你们吗?” 焦十一摇头,他去年就在宿勤郡做事,当时除了周家之外,还有四家种棉的,一共赚了九千两银子。 今年情况有变,只有周家跟纪彬在请他们,其他人家估计是嫌他收费贵?又或者把手艺学到了,所以干脆不找师傅带,都准备自己种棉。 毕竟说是新东西,但种田这种东西,找个老农在旁边学个一年,基本上都掌握了。 现在让纪老爹自己种,那也是没问题的。 各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就连周家看人也看得不紧了,今年倒是直接给了焦十一九千两银子,不跟去年那样抠抠索索,这是真的赚到钱。 给了钱之后,焦十一自然去田地里转转,发现周家确实把技术学得很好,需要指点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跟周家商量,他带着焦十五提前离开。 这离开,肯定是到纪彬家里。 要是在去年,周家肯定不放人,可今年却不同,技术有了种子有了,强 着人也没意思。 于是又给了路费送两人过来。 只是车接车送?那是没有的。 焦十一小声道:“现在周家管事的,不再是周小公子了,我瞧周家做事没有去年有规矩。” 焦十五头一次来宿勤郡,对这种事没有话语权,只是听八卦而已。 纪彬挑眉。 那周小公子他记得,之前还有段渊源。 而且这人虽然体弱,但足智多谋,人聪明得不行。 现在竟然被周家内斗下去? 如果上来的人不如周小公子,只怕要内耗完了吧。 果然每个家族衰败,都是有原因的。 不过跟纪彬到底没多少关系,焦十一焦十五他们过来,他很 。 因为明面上是请他来教种棉的事,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他们老生常谈的,种棉书。 这本书从年中提起,年末又因为书的事去了趟京城,见过了太子。 反正纪彬的想法不知道,焦家人显然对著书的事更加热切,毕竟这书还得到了太子指点。 若是能做出来,那他们? 特别是焦家主,他对太子的敬佩之情足够让他更有动力。 其实纪彬理解这种情 。 在古代,皇家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 太子更是万中无一,能受到他的指点,对普通人都是莫大鼓舞。 如今焦十一过来是掩人耳目,让大家以为他只是跟纪彬 好,特意来指点种棉花。 焦十五却是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他作为焦家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也是读书最好的人。 送他出汴京,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之地,这也是太子提醒过的。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