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一条利很低净利更低的赛道,但在国内零售业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便利店却保持稳步增长。 一方面是政策扶持,一方面是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但还有一面不可忽视,那就是新技术的应用,使得sku管理、物配送等等愈发科学,成为“新零售”概念中的代表元素。 所以小康启动之后的第一步不是铺门店推单车,而是做软体方面的开发,要把内生和基础的东西先搭建好。 当然,便利店经营的品类很多,也不都是利特低,比如热餐的利就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之高。而便利店又是商业社区早午餐的重要解决场景,所以至少在大城市大品牌的连锁便利店中永远弥漫着饭香。 然而热餐这个品类实际上属于鲜食,是创新型便利店的核心护城河,因为创新型便利店必须有冷链物能力,这恰恰是其它竞争者的弱项。这方面的供应链打造,以724为例,在岛国有接近两万家门店,覆盖区域内有接近200家食品加工厂和一百多个配送中心,有能力对门店进行充分的补货。 要知道岛国的面积只有4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河北,这个强大的冷链物投送能力使得724始终雄踞便利店行业的全球第一把金椅。 除了热餐之外,同样属于简餐但不属于鲜食的包装食品,也就是便当沙拉饭团一类的,利率同样可观。 这就说明了物的重要,包装食品同样对物有着巨大的依赖。所以物是小康必须首先把钱烧起来的地方,是开店的前提。 要是早几年,可能国内想烧这笔钱都比较费劲,比如说对不同温区的食品,需要匹配不同的配送策略,有的一天送一次,有的要送好几次,管理起来各个配送中心各个环节只要出错一次,就是一笔损失。 得益于最近两年便利店在国内遍地开花的状况,特别是模仿711的便利店体系不断涌现,现在的便利店从业者对于物方面的耕细作已经相当适应了。 开便利店的关键在于选则品类和开放加盟体系,不过这不是里程碑1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品类的问题实际上很重要,因为创新型便利店的趋同实在太强了,茫茫多便利店看过去全是山寨724的,如何保持新鲜,制造差异就是很明显的问题。 而开放加盟能创造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便利店买卖的髓。未来的小康肯定是旗舰店为核心加盟店为依托的模式,不过现在还谈不上,因为开放加盟必然是“补贴用户”这个作降温之后的事情。 否则,补贴用户和加盟商的利益严重冲突,也很容易制造羊,用户来薅羊也就算了,如果加盟店本身薅羊简直是一场悲剧。 除了模仿724的创新型便利店,天朝还有大量的本土便利店,模式也很成,比如美宜佳模式。当初几个土豪玩家组团投资神器公司,里边有个王印宇,开的就是这种连锁便利店。 在鲜食上,美宜佳模式和724模式有很大差异,但两者都有比较明显的问题——迭代速度太慢,没有新鲜。 这个问题拍脑袋是很容易发号施令的,换着花样做不就行了?问题是这是连锁便利店,不是夫小店,怎么换?换哪个留哪个?取消的款式正好是用户喜的怎么办?各地口味都有差异,别说全国范围,就算一个区,东边和西边的客源也有差异,瞎捷豹换更大可能导致客户失。 所以鲜食迭代慢不是没原因的。这个时候,大数据就派上用场了。app触达用户,可以高效的获取大数据,增加sku的迭代效率,起到正的效果。因此招聘大数据攻城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越早越好。 这方面,国内国外的便利店,只有很少数用app进行数据指导,就算是724也是如此。而做了app的便利店也鲜少使用大数据进行协同作战的,会员体系主要用来勾引用户充值或者外卖,而不是提供额外的服务以及收集数据。一句话,这种会员体系没有“做足”,即使搭建了会员系统,也有用户注册使用甚至充值,但是缺乏跑马圈地的效果,圈不住这些用户。 圈不住用户,他们就会去别的店消费,下载别的店的app,加其它便利店的会员,偶尔用用小康,这不是楚垣夕想要的效果。 用户一天有24小时,分配给工作、休息、吃饭、睡觉、游戏、社还有做做的事情等等,其中用来进行便利店购物的时间很有限。但小康可以制造更多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增加使用小康app的时间,让他们没有开别的便利店app的心情。 时间是一种财富,互联网领域所有模式创新都是对用户时间的再组合,以此为竞争的前提,从结果倒推原因,就是一条成功的途径。楚垣夕要的是尽量占用用户的时间财富,把普通人的时间变为自己积累资本的燃料。 现在还没有人这么做,或者说即使有人已经做了但是没有找到高效的方式,但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企业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就算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把注意力聚焦到app上的便利店已经开始出现。这已经不是原世界中的2016年了,环境不一样,小康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首先把会员体系做足,达到跑马圈地的效果。 回想原世界,楚垣夕真是非常羡慕自己当年,因为2016这个时间节点简直太完美了,做便利店跟开了挂一样,没人注意到这条黄金赛道还可以有全新的玩法,空旷的万亿级别消费场景中只有自己发力狂奔,向前追赶724、罗森全家等等笨重的老牌外资。 楚垣夕担心过这些岛国便利店的先行者吗?原世界倒是有过短暂的担心,生怕他们策略灵活反应锐。 但担心没有成为现实。要知道这些岛国便利店都是以加盟模式为重要组成的,以加盟为主就没法尽情的烧钱补贴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枷锁,想一想瑞幸咖啡是怎么侵蚀星巴克市场空间就知道效果。而他们又缺乏“互联网思维”,基本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法。 可是,这个世界中,竞争对手会原样复制那种错误吗?这也是个值得打上问号的地方。 因为2016年之后,便利店就在逐渐升温,就以政策方面为例,帝都2016年出台了便利店行业的官方行业规范,又在2018年推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政策上给整条赛道保驾护航。 其它一线城市也大差不差。 于是,便利店这条赛道,在本世界中没有小康的情况下,2017年以来融资过百亿,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入场者如同雨后笋一样冒出来,不可能对724等等老牌巨头没有触动。 当然,因为大部分入场者都是“对标724”的,从神到物质,把724山寨了个十足,连选品都无脑跟随724,所以要说能有多重视也不好说。 可以说人均gdp的水平决定许多条赛道有没有希望,有没人投资。比如咖啡,比如滑雪,比如便利店。便利店之所以突然变热正是因为在2017这一年,天朝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这是个标志。 然后经过轰轰烈烈的2018,许多入场者因为走错了方向、扛不住资金力或者发现纯山寨无论怎样也玩不过724而纷纷退场,其中不乏声名鹊起者。 比如做的风风火火的邻家,因为出资方是个p2p,结果倒在暴雷的大中而黯然退场。 比如全时,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把大量门店转让给罗森,收缩了一小半的品类。 比如狗东便利店,因为方向完全错误而大量关店,让盲目跟随狗东号召开店的店长们亏损累累,也消耗掉狗东不多的信用。 就连苏宁小店也从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了出去,因为亏损拖累了业绩。 要知道当初苏宁和狗东入场的时候,可是引起资本惊呼的,说电商们当初干翻了实体,现在又跑来给实体赋能,这条赛道要崛起了。 可惜他们并没能够把人和物全都聚集到超市,反而在sku管理上显示出电商公司呆板的一面。 所以,在2019年节刚过的这个时间点上,整条赛道呈现混沌的状态,楚垣夕觉得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新的开始。 和基础开发排在同一优先级的还有单车。这个工作相对简单,但工作量很大。要知道摩拜单车从公司成立到单车投放用了一年零三个月,还是专门干这个的,而小康中单车只是一环。 不过好在经过共享单车创业的大,在这个领域内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已经很成了,时间可以大大缩。其中津门王庆坨肯定是要走一趟的,那是天朝自行车第一镇,也是共享单车的“兵工厂”。 只不过原世界中2017年前后正是共享单车大热,王庆坨门庭若市,而现在该扑街的扑街,创业者纷纷出局的情况下,王庆坨已经不复两年前的火爆,估计同样要遇到一个新的开始。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