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朝廷里里外外,包括自己这个皇帝在内,一个个都是戏 ,老实人若上了朝堂,下场比叶向高也好不到哪儿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教科书式不要脸 尽管魏 现在有不少 羽,但魏忠贤觉得,时 尚浅, 基仍显薄弱。 内阁中,除东阁大学士顾秉谦威望还算不错以外,其余如崔呈秀等人,顶多也就是个朝中骨干,暂且找不出一个让皇帝与自己都有利的人选出来,与韩爌一争。 而且皇帝近 都在南海子猎鹿,对韩爌的态度不明不暗,时机还不成 。 魏忠贤每天都盘算着什么,朱由校自然不知道。 他只是奇怪,这厮不仅没在首辅之议上过多干预,就连接下来推举左都御史时,也没有说一句话。 “孙御台辞世,左都御史一职空缺,需尽快拿个人选出来!” 这天,六部会同内阁,商议左都御史的新人选。 前几 ,都察院左都御史,出门时为梁上一颗触目惊心地人头所惊,溘然与世长辞。 推举主要官员人选,为官场制度之一,却不同于内阁主持的廷推,这次讨论,由吏部尚书赵南星主持。 吏部首先举荐的人选,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 万历三十五年,左光斗进士及第,初授中书舍人。 万历四十七年,受叶向高举荐,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之后一路官运亨通,历任直隶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左佥都御史等要职。 杨涟入狱被东厂“迫”死后,左光斗便成了东林 在言事上的急先锋。 打开奉入暖阁的奏疏看了一眼,朱由校冷笑一声。 吏部主推左光斗署都察院印,什么用意朱由校一下子就明白了,但现在可不是刚即位那会儿。 没过多久,皇帝的回复被王朝辅取了回来,奏疏上一个鲜红的大“x”,十分醒目。 皇帝既然不同意,那只好另选人才。 “工部尚书冯仲好,可堪此任!”这时,一直静默无言的内阁辅臣刘一燝,站了出来。 听这话,崔呈秀看了他一眼,冷笑道: “冯部堂现在已是工部尚书,再加署都察院,于制不合吧!” 刘一燝看都没看这阉 一眼,冷哼道: “量才而任,冯仲好掌工部三载,各地百姓无不称道,乃人心所向。” “人心所向…” 崔呈秀觉得自己已经够不要脸了,没想到,这东林 不要脸起来,比自己更甚。 不多时,奏疏再次被奉至暖阁。 朱由校啧啧称奇,六部会同内阁推举左都御史人选,东林 做的绝了,直接荐一部尚书加衔。 单就这事儿来说,魏忠贤也干不出来啊! 朱由校将奏疏递回去,静静道:“传谕,大计 期已近,命从现任京官中推举。” 话中所谓的大计,自然是来年殿试。 推举的人选又被皇帝一语驳回,只不过这回给东林 留了点面子,随口找了个理由。 没有办法,众人只好继续选贤任能。 有人举荐在家赋闲的李三才,一下就 起千层波浪,就连本打算静静看戏的首辅韩爌,都不得不出面,一票否决。 那么问题来了,李三才是东林 人,作为现任的魁首,韩爌为何要否决? 因为万历年的 争,实则因此人而起。 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九年后才升任户部郎中。 东林 人魏允贞因违背浙 首辅大臣方从哲意愿,遭到万历皇帝严厉斥责,李三才不惜抗旨也要为前人申辩,舌战浙 群臣。 结果李三才名气大振,署名清 之列,但被万历皇帝下谕贬为东昌府推官。 此后,李三才“韬光养晦”,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 这些年里,李三才名气显著,政绩却非常一般。 万历二十七年,经东林 人极力举荐,万历皇帝后退一步,召还李三才,任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 各府。 李三才陈明所谓矿税之害,主导廷议,建议裁撤全国各地矿税使监,又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经三大案,东林 逐渐在 争中占据优势,引李三才入内阁的呼声愈发高涨。 李三才入阁,极大触动了当时的执政 ——“浙 ”的利益。 由此,浙 官员开始深挖李三才为地方官时伪造政绩、贪污避税的破事,以此为据,争相弹劾,一时间言论四起。 东林 人极力为其辩护,这也是东林 与楚 之间的决战。 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楚 各大佬自相为战,在舆论造势上完全不敌东林,几乎是全面溃败。 这也正是朱由校刚穿越来,当时还是内阁首辅大臣的方从哲,却对朝政毫无把控的 结所在。 当时楚 在朝中的主要力量,已被东林 通过三大案及李三才之事,彻底打散。 没了后背势力的支撑,方从哲就是个傀儡。 此时推举李三才,显然是有东林 想故技重施,利用李三才在地方上的名望,力 阉 一头,甚至消灭阉 。 可现在的韩鑛,在首辅大臣上 股还没捂热… 叶向高死之前他就是东林温和派的领袖,现在叶向高死了,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更不敢在这个时候把这位大神请出来。 李三才之后,又有人推荐吏部尚书赵南星。 瞧瞧,先是工部尚书署都察院印,先在又来了一手吏部尚书署都察院印,东林 的脸是得有多大? 自然,推荐是一回事,人家想不想当,是另外一回事。 用 股想,皇帝都 本不会同意,既然不会同意,还自己凑上去,闹了个不好的印象,这是想争做下一个叶向高? 赵南星吓了一跳,哪有自己推荐自己的,连忙摆手。 但在心底,他又不想给世人留下软弱的传言,便灵机一动,叹了口气,推辞道: “同掌吏部和都察院,有违祖制,况且若传到一些人嘴里,你们要我何以自处?” “这不是给了别人攻讦我等为门户朋 的借口吗!” 话中的一些人,当然是在说魏忠贤及门下阉 。 赵南星这样一说,六部官员也都没了话说,便又拟上几个人选,给皇帝呈了上去。 没过多久,朱由校的回复下来了,清一 都是驳回。 皇帝一直驳回,议论来去,东林 也不愿推举其余 派之人,这回廷议只好就此作罢。 赵南星当 推辞是真的不想架在火上烤,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其余的东林 人,却以为他在有意推 ,是在找个台阶。 没过几 ,风声稍过,东林 人纷纷登门拜访,苦苦劝他接受。 赵南星一脸懵 ,一时之间,反倒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进退两难。 第一百五十二章:帝王权术 我只想要个好名声,你们却想让我全家去陪叶向高! 望着眼前这些苦苦劝说自己的同僚们,赵南星真想问问,叶家人的脑袋才刚从各府的梁上取下不久。 腥味仍绕梁未散,好了伤疤忘了疼也不带这么快的! 没说的,不想步前首辅后尘的赵老爷子,自然连连推辞,可他推辞的越是厉害,东林 人就越是觉得,他们吹捧的还不够。 吏科都给事中魏广微赶紧上前,劝道: “眼下,朝廷内外正有不少人正向为左都御史一职投机取巧,取悦权阉。赵公掌吏部多年,大家都很信服,就该由您来做!” 闻言,赵南星赶紧摆手,推辞的话还没说出口,又有人附和魏广微,说道: “此言有理!” “您是由我等大臣推举,陛下也说了,要从现任京官中选出一人,朝廷内外,自是非赵公莫属!” 众人纷纷劝言,见赵南星似乎仍要推辞,便让他连推辞的话都说不出口,各种马 随之而来。 “赵公尽可放心,若这回陛下不肯,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近 回京述职的河南道御史袁化中也道: “到了那时,我等会一同与陛下抗争!” 魏广微起身,诚恳地望向一脸为难的赵南星,作揖拜道: “赵老先生——” “您也知道,眼下魏阉权倾朝野、群丑献媚,此事不仅关系何 何派署都察院印,更关乎天下间黎民苍生。” “赵老先生万万不可再避嫌、推辞了啊!” 听了这些话,推辞的话到了嘴边,却又被赵南星生生咽了回去,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他命运的咽喉。 魏广微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上来了,要是再推辞,或许就是名节不保啊… 想到这里,赵南星遂不再多说什么,算是默许。 元年十二月初九,朝议推举赵南星为左都御史的奏疏送到朱由校眼前。 按照常规,这样一个大臣们联合署名的推举奏疏,皇帝几乎是无权拒绝的,应该先送到内阁票拟,再由 中批红。 这一来一去,没有三五 的时间也下不来。 东林 人都知道,赵南星是 内的元勋之一,阉 对他恨之入骨,这份奏疏呈至御前以后,不出意外,在魏忠贤的撺掇下,皇帝仍会驳回。 他们也没闲着,在近几 奔走相告,都做好了再次上疏,抗争到底的决心。 可结果很快下来了,这次朱由校没有驳回,而是非常痛快的批准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