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万历末年,大明朝各地还不算特别混 ,尚能保持基本的稳定,但盗匪、马帮却也常劫掠官道,令商旅苦不堪言。 很快,这一行二十二骑,在紧张的商队人眼中逐渐清晰,虽不是盗匪,却更加让他们又惊又怕。 这是...京师缇骑! 京师缇骑,基本都是由锦衣卫中马术娴 且素有威望的校尉组成,且看为首那人一身飞鱼服,更是地位极高之人。 此时此刻,商队的人只是心中默念,这些缇骑千万不要来找自己,没有人想惹祸上身! 但事实往往违愿,一行锦衣卫还是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为首的田尔耕驻马拦在官道中间,大声问道: “谁是崔文升!” “我...我是...”很快,人群中传来一道弱弱的声音。 缇骑已经很久没有出动了,听见是来找自己的,崔文升是既惊讶又害怕。 惊的是缇骑居然来找自己,害怕的是,自己的事儿发了! 田尔耕眯了眯眼睛,笑道:“卑职北镇抚司田尔耕,恭贺崔公公官复原职,要入主大内了!” 崔文升忙问:“怎么回事,什么入主大内?” 一名缇骑补充道:“北镇抚司现已查明,礼部侍郎方显弹劾崔公公受贿之事系伪造,方显已被拿入诏狱,皇上让您官复原职,另有任用!” 听这话,崔文升先是一脸茫然,但脸上的表情很快就变成狂喜。 “另有重用,皇上对咱家另有重用,不用去南京了!?”崔文升兴奋的手舞足蹈,差点从马上跌下来,急促地道: “那我们快走吧,快回京面见皇上!” 闻言,几个缇骑都是忍俊不 ,差点笑出了声,田尔耕则是逐渐显 杀意,微笑道: “崔公公不要着急,接下来的路不长了。” ...... 四天后,叶向高府邸,东林 的显要们全都聚集于此,畅谈时政。 对于眼下朝中这副局面,他们是很高兴的。 虽然方从哲虽然还没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下来,但也是苟延残 。 只要东林 人将他的路子堵死,失势后的方从哲只能被迫“庸碌无为”,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发现。 那个时候,撤换内阁,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至于齐 和浙 ,也都不比楚 好到哪儿去。 齐 自居执政 ,四处树敌,方从哲逐渐失势,暮气难振,浙 早已经不被东林 人视作对手。 现下看来,只要静等内阁首辅方从哲毫无建树,引起皇帝震怒,东林 人就能顺势而上,取而代之。 至于人选,自然首推叶向高。 第十一章:暗 不久前,朱由校已经下旨让王安掌印司礼监。 然而东林 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噩耗便一个接一个传来,继王安掌印司礼监后,魏忠贤也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 同时,锦衣卫都督刘侨也收到圣旨,晋升为掌印指挥使。 皇帝在厂卫上的动作,不可谓不大,甚至一下子撼动了东林及齐楚浙三 。 他们不仅各自争斗,在面对厂卫的态度上,也是两极分化。 齐楚浙三 在万历末年的争斗中不敌东林 人,但毕竟还未完全崩溃,何况第一次朝会时,刚即位的朱由校还强行留住了方从哲。 此时厂卫势力再起,王安刚刚掌印司礼监便 来魏忠贤这样一个大敌。 这样的局面下,陷入劣势的齐楚浙三 ,势必要倒向魏阉一方,如果让他们四家珠联璧合,那么东林 人将 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灾祸。 突然出现一个权势熏天的阉 ,这是他们都不乐于见到的。 魏忠贤被提拔重用,最近却销声匿迹,肯定是在谋划着什么惊天大案,来向天启皇帝表 忠心。 东林 人从叶向高府邸中离开后,当天深夜,朱由校就接到了两份题本。 看起来东林 打算先下手为强,这两份题本就是第一步。 第一个,是给辽东巡抚袁应泰报功。 题本上这个所谓的功绩,朱由校实在是找不着哪怕一点,在他的眼里,看见的是昏招迭出! 自今年九月,袁应泰代替浙 出身的周永泰巡抚辽东以来,便是在辽东不断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是完全和经略熊廷弼对着干。 袁应泰收编了后金降卒和蒙古难民,散发军粮,还将他们安置到了辽东首府辽 和重镇沈 。 实际上,辽东经略熊廷弼此时部下不过五千人而已。 后世的时候,朱由校看见这个事儿,甚至都怀疑这个袁应泰是不是后金派来的间谍! 经抚不和,而且有人中计,高兴的是建奴。 前一阵子,朱由校在忙于移 大案的时候,袁应泰带着这些降人出阵打了一小仗,以为得意,更以此为由,大肆宣扬。 魏忠贤进位,东林 自觉危急。 这般做法,无非是想用袁应泰的这个所谓“功绩”,排挤身为楚 的熊廷弼,进一步掌控朝政。 袁应泰这个人,朱由校还是知道一些。 论能力,这小子 明能干,倒属东林 人中为数不多的实干派,但用兵非其所长,战略规划也不甚周密。 明年三月,辽 、沈 失陷,几乎就是因为袁应泰纳招募难民、败军入城的这个决定。 熊廷弼为经略时,出身浙 的巡抚周永泰虽没有什么能力,却并不与之相对,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这也使熊廷弼得以施展抱负。 熊廷弼经略辽东,执法严格,部队军纪整肃,他下令坚壁清野,建奴每来,便以重炮击之,稳守不出。 建奴往往搜刮不成,悻悻退去。 眼下形势虽说依旧危险,但比起之前已然大好,建奴已经一年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了。 而袁应泰失之以宽,更是动了往 的规章制度,带兵过于仁慈,喜 出动出击,在辽东的守备上起到不少反效果。 历史上袁应泰代替熊廷弼为经略不过数月,便是连遭几场大败,导致辽河以西尽数失陷。 倒也不是说这货完全不能用。 让袁应泰去治理地方,当个知府甚至朝堂要员,应该都能胜任,甚至他还会是个好官,可要是让他去指挥作战,那就是自己给自己 堵了。 好比明末的史可法,当个言官、御史,他绰绰有余,可叫他去做当朝的宰辅,只能越搞越 。 想着,朱由校拿起了第二个题本。 果不其然,在捧高袁应泰之后的下一份题本,就是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的。 熊廷弼这个人,目前来说是镇守辽东耗死建奴的绝佳人选,但这货不会逢源之道,又是个火爆脾气谁的面子都不看。 他出身楚 ,却又是半个东林,加上不喜 争,有事论事,导致几面不讨好,每个 派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历史上他被弹劾,就连楚 的人都不肯站出来说句话。 这次熊廷弼被弹劾,想让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的首辅方从哲说句话,居中调度,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 估计熊廷弼这小子知道自己被弹劾的消息之后,立马就会赌气请辞。 一旦他这样做了,更会 引东林 人的群起攻之,小辫子被抓住了,到时候就算朱由校想保,怕也是保不得。 最好的结果,估计就是和历史上一样,先允了熊廷弼的请辞,派锦衣卫去调查,最后调查出来没有什么事儿,再酌情起复。 可时间不等人,真按历史上的来,辽东可就没了! 朱由校既然知道再过五个月辽东要有巨变,那肯定就要全力阻止。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在东林 人的攻击中保住熊廷弼,最好把袁应泰借故调走。 在辽东问题上,朱由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持熊廷弼的,如果以后再把袁可立起复,辽东形势就能好起来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脑海中立即回想到了一件事。 犹豫许久,朱由校还是从旁边一大堆的奏疏中 出方从哲第二次上的请辞奏疏,叹气道: “王安,你亲自去方府走一趟吧,就说他的请辞,朕准了。” 听见这话,王安有些惊讶,但仍是快步出了大殿,待他离开,朱由校又道: “给魏忠贤传话,叫他拟旨。” “加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赐尚方宝剑,发帑银二十万,以用军费。不得迁延枉顾,延误者斩!另升袁应泰为礼部侍郎,立即还京,新巡抚到任期间,熊廷弼兼抚辽东。” 对于东林 抓住熊廷弼这 辫子的事儿,朱由校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升袁应泰,就是保熊廷弼。 小太监领旨后很快跑了出去,看方向,是去找正在忙活自己那点儿事的魏忠贤去了。 如今内阁三个大学士,除首辅方从哲外,其余两个全都是东林 ,不升袁应泰,这道旨意内阁肯定不会同意。 内阁卡住,这道圣旨也就发不出去。 发中旨,形成不到有效的威慑,而且全辽沦陷 期越来越近,东林 拖得起,可以一直闹,朱由校拖不起。 此时,就是到了老魏显现身手的时候了,朱由校也没想到,提拔魏忠贤起来,这么快就用上了。 魏忠贤此时正在司礼监,看见小太监紧张兮兮的跑来,一下子就意识到是皇帝有事儿找他,当即 上前去,问道: “是皇爷有话了?” 那小太监点了点头,说道:“皇上口谕,叫厂公您拟旨......” 听完旨意的内容,魏忠贤面 晴不定,冲正等着领赏的小太监道:“去领赏吧,快些走,走得慢了要溅一身血!” 待那不明所以的小太监走了,魏忠贤呵呵笑了几声,对内中一个女人说道: “你说说,皇爷这道旨意是什么意思,王安还在呢,却叫我拟旨。” 话落,内屋走出一个貌美风韵的女人,声音 魅。 “你还真以为皇爷是重用你,那王安老早儿就带着口谕去方府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