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个牧场,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沙漠全程有机产业链基地,又是嘉谷规模最大的 牛良种繁育及供种基地,就可以初窥嘉谷 业的成功之道。 因此哪怕各为其主,江杰军也没有针锋相对:“你说得对,嘉谷 业的用心程度有目共睹。” 某种意义上,尽管被嘉谷 业反超,但伊力集团还算是能沉得住气的。 再怎么说,伊力集团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型 企:他们也有自己的万头牧场,虽然规模小了点;但他们拥有更辽阔的天然草原,虽然标准化养殖程度差了点;他们还有自己的良种繁育体系,虽然水平低了点……总而言之,从各方面来看,伊力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尤其是在 牛良种繁育上,不比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猛牛和三原等 企,要依靠第三方做 牛繁育与改良等方面的工作,伊力在这一块具有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 牛群体改良与良种繁育技术领域方面绝对是国内 企中首屈一指的。 在江杰军看来,嘉谷毕竟发展时间短,在 牛良种繁育上应该跟猛牛差不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值得称道的,大概就是“用心”了。 对嘉谷牧场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称赞一番后,江杰军随口问道:“听说嘉谷有自己改良的牛群品种?核心指标怎么样?” “牛群平均年单产 量达到12000千克。”夏国梁微笑着就说了一个数据,便看到江杰军的面 一顿。 江杰军第一时间 口而出:“不可能!” 夏国梁哈的笑了出来,道:“我当时也觉得是不可能,不过,事实摆在眼前……” “ 脂率呢? 蛋白率呢?”江杰军急切地打断了夏国梁的话语,直指核心。 从遗传学角度讲,产 量和 脂率、 蛋白率呈负相关。产 量越高, 脂率和 蛋白率越低。所以挑选优质 牛,除产 量外,对 脂率和 蛋白率更应重视。 夏国梁依然笑眯眯:“ 脂率高于7.9%, 蛋白高于6.5%,1个泌 期产 时间为365天……” 江杰军两眼发直。 一般认为一头健康 牛在一个泌 期305天产 量达到7500千克以上, 脂率高于3.8%, 蛋白高于3.2%,平均体细胞低于20万个毫升,即可称为一头高产 牛;整个牛群平均达到以上标准即可称为高产牛群。 他对伊力的 牛繁育了如指掌——伊力多年来一直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引进荷斯坦良种,经过一代代优质高产 牛的不断繁衍生息, 牛一代比一代强,但能突破10000千克的牛群都是寥寥无几。 他不认为夏国梁有欺骗自己的必要。而只看他 出对嘉谷 牛优良品种与科学繁育的自信,就让江杰军嘴角 搐。 “这个 牛品种群有多大规模了?”江杰军有些 动又有些苦涩地问道。 “嘉谷的 牛群,已经实现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新品种替代,你说有多大?”夏国梁嘿嘿一笑。 “噗……”江杰军像是被戳穿了底气。 话已至此,后面对嘉谷牧场的环境考察江杰军已经不关心了,他恨不得第一时间对嘉谷的 牛改良品种进行检测评估。 夏国梁大方 足了他的请求,但对于评测结果…… “这是什么神仙 牛啊!”初步的评测后,江杰军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觉得自己在伊力的这些年大概都是在浪费人生。 嘉谷改良 牛群产出的牛 浓厚香醇、 质浓厚不说,在饲料报酬、排 速度方面简直让他惊掉了下巴——尤其是后者,美国荷斯坦 牛之所以高产,它的每分钟排 达到3.69千克,中国荷斯坦一般为3.25千克,但嘉谷的 牛超过了4千克。仅凭这一点,他就对高产毫无怀疑了。 但更让他怀疑人生的是夏国梁透 的惊人消息:“嘉谷有意对外供应这个 牛品种!!?” 这种“神仙牛”,不藏着掖着,还对外供应? 江杰军瞅着夏国梁,眼神里明晃晃的“你们脑袋瓦特了”。 夏国梁叹了口气:“所以说,老江啊,你们的格局还是不够大啊……” …… 第456章 嘉谷这样的草 啊 有些现实吧,不对比也就罢了;对比起来,着实令人心伤。 在公司牧场育种专家江杰军火急火燎地将在嘉谷达拉特草原牧场的所见所闻反馈回来后,伊力集团董事长潘敢怀都惊动了。 “嘉谷改良的 牛新品种真的表现很好?” 江杰军毫不迟疑道:“不怕直说,潘董,在我看来,嘉系荷斯坦 牛即使是对比国外最优良的 牛品种,也毫不逊 。无论是生产成绩,还是饲料报酬,亦或是体型外貌,都算得上是全世界顶级的 牛品种。” 潘敢怀眉头一挑:“嘉系荷斯坦 牛?” 江杰军解释道:“专家组一致认为,嘉谷改良的品种,已经区别于中国荷斯坦 牛这个大品种,又因为是由荷斯坦 牛繁育改良而成,大家就称呼其为‘嘉系荷斯坦 牛’。” 丫的,还有专属名称了? 潘敢怀忍住拍桌子的冲动。伊力集团在品种改良上的投入早就不止亿元级别了,要说没有一点成果吧,那肯定是抹杀了江杰军他们的付出;但要说达到了预期,那也是自欺欺人。 如果没有对比,那还有点看头——虽然伊力长期以来靠国外引进 牛,但伊力的选择标准从体型、肢蹄、健康指数等指标,甚至是难产系数等,无不是优中选优。再经过集团育种团队的 心繁育,伊力拥有的高产 牛群在国内绝对是佼佼者。 但如果对比嘉谷 业的“神仙牛”……潘敢怀忍了又忍,才没有当着江杰军的面吐槽集团的育种团队“全是吃干饭的”。 江杰军不是心里没数,但他能说什么呢?谁都知道 牛品种改良慢,周期长,外加需要必不可少的运气——像嘉谷这么杠,如信手拈来般地就繁育出了自有高产优良品种,这么多年来,也就这么一个奇葩。 “你觉得,我们有必要引进嘉系荷斯坦 牛吗?”潘敢怀平复了一下心情,想了想,问道。 “您说呢?”江杰军反问一句。 潘敢怀 出了无奈的苦笑,是啊,怎么没必要呢? 单单看产 量,一头嘉系荷斯坦 牛,至少抵得上两头伊力普通 牛,这是怎样的竞争力碾 ? 没有机会尚且要千方百计寻找机会缩小差距,现在嘉谷开放了机会,几乎是难以拒绝的。 但潘敢怀皱起眉头来:“嘉谷怎么就这么大方?舍得将这样的优势拱手相让?” 江杰军闻言,神情着实有些古怪:“……他们说,起因是因为齐大老板对 业新国标看不惯……” …… “没错,我就是对新国标看不惯!”齐政见证了达拉特草原牧场毫无悬念地拿下“国家良好农业认证”,并承建国家 牛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在和杨业以及夏国梁谈起 前公布的 业新国标时,他直言不讳道。 前不久,卫生部正式制定 业新国标,将蛋白质含量由从1986年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减少到2.8克;每毫升牛 中的菌落总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个上升到了200万个。 新国标一出,为当前国内的 业 局泼上了一瓢热油。 更有 协理事长公然炮轰:“过去中国的牛 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经过25年的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了,经济生活比以前好了,若单纯从数值上看,居然连25年前都不如了?世界上所有的 业大国,生 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这样的新标准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拉得更开,堪称全球最差标准,是世界 业之 !” 而与此针锋相对的观点是:“ 品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国家70% 牛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 ,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若按照更高标准国标来执行的话,将造成七成 农杀牛倒 。” 一时之间,双方争论不休。辨不清事实的真相,还把消费者也裹挟其中——中国 品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千疮百孔的中国 业又该走向何方? 作为国内 业龙头,保持沉默的嘉谷 业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有很多媒体想要采访我,但都被我婉拒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一动不如一静。”嘉谷 业负责人杨业摇摇头道。 其实,齐政的看法,就是嘉谷上下对新国标的普遍看法——看不惯! 尽管新国标是经过缜密的调研,由卫生部、农业部邀请各方面专家及嘉谷 业、伊力、猛牛、光明等多家 业企业进行充分论证并制定的。但嘉谷 业主张的高标准,终究拗不过“国情”二字。 齐政呵的一笑:“散养户养殖环境不佳是‘国情’,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利益需求也是‘国情’,而民众的健康需求更是‘国情’。这么多‘国情’, 业标准到底该尊重哪个‘国情’呢?” 结果是,经过各方利益博弈协调后, 农被代表,消费者被忽视,唯有企业稳稳受益! 问题是,消费者在博弈过程中失声,最后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产品质量标准该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业利益为中心,这才是应该尊重的‘国情’。但是新标准的出台,居然是让行业倒退,让消费者对国产 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杨业叹了一口气。 夏国梁也叹口气:“这都叫什么事啊!” 虽然最近都在西北达拉特牧场繁育基地,但今年的 业 象夏国梁不是看不到。 尤其是在网络上,关于新国标争论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喝低标准牛 不如白开水!”、“这个行业太 了!”诸如此类的声音层出不穷。 三人中,齐政是最平静的:“不接受采访是对的。新国标已定,虽然我们看不惯,但现在是说不如做!” “老实说,我更喜 自下而上水到渠成的变革。我们嘉谷这样的草 啊,还是更擅长从底层生态推动行业!” …… 第457章 嘉谷的牧草大业啊 有些具有决定 影响的措施,在实行之初是悄无声息的,只有全面渗透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变革已经呼啸而至。 在 业江湖风云再起之际,一则外界并不太关注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嘉谷的‘嘉系荷斯坦 牛’加入国家 牛品种改良计划,国家对推广引进嘉系荷斯坦 牛的养殖户实施大额补贴。 乖乖,在嘉系荷斯坦 牛的核心指标在行业内公布后,各大 企口水都 淌了一地,一头抵两头的产 量,那远超于新国标的 蛋白含量和 脂率,难怪嘉谷 业对新国标一万个看不上。 在确认嘉谷对外供应嘉系荷斯坦 牛良种的消息后,有人说嘉谷“傻”,有人说嘉谷“养虎为患”,有人说嘉谷“有 谋”……但这都不妨碍各大 企以最快的速度,将“牛源”订单排到了五年后。 尽管肯定是优先保证自身的牛群“更新换代”,但在这个过程中,嘉谷所展现的开放兼容心 ,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嘉谷 业以前是靠“硬碰硬”打下江湖地位,如今,作为中国 牛育种改良体系的主要构建者之一,嘉谷 业的影响力开始向着全行业深度发酵。 “关键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没有人能抵挡得住高产 牛的‘勾引’!”在第一时间给嘉谷农牧下了订单后,伊力董事长潘敢怀心情还算不错。 “不少人说,嘉谷成功就成功在格局够大,真的不无道理。我们再怎么说也是竞争对手,但嘉谷在 源繁育方面,是着眼于国内全行业从源头上进行升级换代,也难怪国家下大力气支持嘉谷了。”看着国家对推广嘉系荷斯坦 牛的最高档次的补贴标准,伊力首席 牛育种专家江杰军叹服。 国内 业的短板之一,就是“牛源”之痛。 建牧场,得有牛,但 牛牛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 业发展。去年我国进口 牛超过8万头,但需求缺口仍然巨大。 所有人都知道,进口,固然能缓解“牛源”短缺问题,但 本上解决“牛源”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从长远看,只有加快完善我国 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 特别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 源的短缺,甚至导致大量进口“大包粉”。 “大包粉”则是业内的俗称,指鲜 直接 粉制成的工业 粉,供 品企业进行再加工或生产使用。 基于自身的利益,无论是嘉谷,还是伊力,都不愿意看到进口 源大行其道。 “外国把鲜 成大包 粉,进口到中国,再还原成牛 ,成本特别低,会把国内 品加工和 牛养殖业冲击得特别惨。”潘敢怀“哼”了一声,“无论是牛源,还是 源,再这么进口下去,中国的 瓶子就捏在外国人手里,中国 业就要姓‘洋’了。” 所以潘敢怀从来不觉得嘉谷开放良种 牛资源是“傻”,相反,这是为了让整个行业生态更加健康。 说到底,如果产 的 蛋白远超标准,而且量还大,谁还稀罕 加“三聚氰胺”作假啊! 至于“养虎为患”? 潘敢怀呵呵一笑:“真的以为嘉谷 业的优势只在优良品种上吗?人家的竞争力,是全方位的……” …… 伴随着嘉系荷斯坦 牛推广行动的,是国家决定启动实施“振兴 业苜蓿发展行动”——毫无疑问,这是嘉谷力推的又一 业底层生态变革。 说起嘉系荷斯坦 牛,无论是从各方面来看,都算得上无可挑剔。 但有一点较为特殊,嘉系荷斯坦 牛,食 上更倾向于牧草。简单来说就是,只有用牧草尤其是高蛋白牧草来饲养,才能达到嘉谷正常指标;如果用玉米、豆粕等 饲料饲养,将大为影响 牛的反刍机能,产 量等指标反而达不到预期。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