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拿了详细的策划书出来,不光有关于新建服装厂计划书,还有他对明珠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与了解,甚至还有对布料等原材料进货渠道的详细对比解读。 人家这十几年真不是白干的,而且辞职之后,应该也仔细考虑过东山再起另起炉灶。 但正如沈鱼猜测的那样,他不贪污不搞外财,光靠工资攒下来的积蓄,如果全拿来搞事业, 个小作坊不是不行,但家人的生活水平就没有保障了。 万一失败了,光他自己一个人倒是没什么,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纪大,孩子还在上学。 作为一家支撑的中年男人,不敢赌这个万一。 但沈鱼让陈美丽带回去的话,重新 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妥协,他自然更愿意在自己热 且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两方都有合作的意向,而且态度诚恳,商谈起来自然顺畅。 沈鱼出钱,但他得上学,对这个时代的服装市场也不够了解,自然不会 手管理。 不出意外,厂子建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事都得陈泽海来管。 刚开始建厂,两人都没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计划的是前期先投入五十台左右 纫机, 这个时代服装加工厂的生产不像后世机械化程度那么高,细分多种服装生产机械,现在的中小型工厂一般都是 纫机加人力,规模大小取决于 纫机台数的多寡。 像小冬家,一台 纫机就可以做起发圈生意,当然,这个主要是因为发圈比较小,工作量少。 但一般的家庭小作坊,几台十几台 纫机就算个小厂当然,手续不会那么齐全,但不影响人家衣服做出来了拿去卖。 都说这个年代是遍地商机的年代,猪站在风口上也能起飞。 可能这话稍微有点儿夸张,但不可否认,逐渐开放的市场开始迸发活力,人们 抑的购买 得到释放,供需比让无数商家笑出大牙。 基本上商品生产出来,只要价格不是特别离谱,就卖的特别好。 一些稀缺商品,比如电视机,哪怕贵得不合理,依旧抢着买,排队抢购打起来的情况也不少见。 像兴城服装厂生产出来的那些衣服,看起来本地的百货商店不缺货,甚至货源充足。 可别忘了,兴城是一省省会,本城还有个辐 周边的大服装厂,本市的百货商店情况并不能代表其他地方。 别的不说,就说沈家带回去那几十件衣服,都没正经卖,直接在火车站就让人给抢光了,可见市场需求有多大。 沈鱼他们建个厂,生产出来的衣服真不愁卖,陈泽海虽然辞职了,可那些进货出货的渠道,他了解得一清二楚。 现在 纫机的价格,零售价一台在一百五往上,还得要 纫机票,这才是最卡人的地方,所以最好是能直接从 纫机厂进货。 陈泽海倒是认识几个 纫机厂的领导,可之前是代表国家的厂子谈机器购买,现在是私人,可能不那么好买。 这个问题沈桥帮着给解决了,他之前去明珠市帮人升级过机器,那 纫机厂的还得从机械厂买机器买零件呢。 有这条关系, 纫机方面不用 心了,只要钱到位,随时能给他们安排机器。 五十台 纫机总价大约要八九千块钱,还得找厂房,招聘工人,购买原材料等等。 拢共加起来,陈泽海尽量 缩成本,也得一万五往上。 他给报价的时候还很有些说不出口的意思,知道沈鱼赚了一些钱,可张嘴让人投资上万块,完了他当厂长,说出去怎么都 觉像骗子,毕竟这可是万元户作为富裕符号的时代。 陈泽海表示,他能拿出来三千块。 沈鱼估摸着,大约是留了家里开销之后,能拿出来的全部家底了。 沈鱼觉得,陈泽海投不投无所谓,现在他财大气 ,真不差这几千上万的。 但这话不能说出来,显得他摆阔似的。 最后两人协商一番,初期投资两万块钱,沈鱼出一万七,陈泽海出三千。 按照出资比例,陈泽海觉得自己占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就够了,剩下是沈鱼的。 但沈鱼不同意,他觉得自己不管事,只出钱,陈泽海负责厂子大大小小的事,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人家都给管了,不能白出力,应该多拿一些股份。 好嘛,别个跟人合作,都是争着希望自己多占股,这俩人差点儿吵起来,却是因为觉得自己占的份额多了。 最后争来吵去,定下的比例是陈泽海百分之三十,沈鱼百分之七十。 再多陈泽海不干了,觉得太占沈鱼便宜,没这个脸。 行吧,这样也行,以后厂子要是做大了,百分之三十利润少不了。 既然是两人合资,一些前期工作正好可以商量一下。 大部分都能达成共识,唯有一点有争议。 关于厂房,陈泽海的意见是租厂房,因为便宜,房租非常便宜,不管是跟政府租还是跟私人租,一年都要不了几百块钱。 沈鱼意见不一样,但凡涉及到房子,能买绝对不租。 他自觉不是投资大佬,但是再怎么也知道房子地产绝对是升值投资,放那不动钱翻着倍涨的那种。 但陈泽海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投资,虽然明珠市这两年房价好像确实涨了一点儿,但那一点儿算不了什么。 就拿他们要租的厂房来说,五十台 纫机,租个两三百平的厂房足够了,一年租金也就一两百块。 可是这么大的厂房,要是连地皮一起买下来,最起码得几千块,够他们租几十年,这也太夸张了。 结果沈鱼听他分析完,一脸惊喜:才几千块?这么便宜? 他是真高兴啊,那可是明珠市,现在厂区所在的地方,看起来偏僻,搁在几十年后,怕是得算城中心了。 几千块钱买几百平,赶明要是厂子迁址了他盖个楼,以后可能会有收房租好累这种烦恼。 陈泽海:便宜? 那什么,不然这样。沈鱼琢磨了一下,陈泽海要是觉得买地不划算,不用强求,毕竟一共两万块资本,让他拿几千出来买地好像确实有点儿过分。 地和厂房我买了,算我租给咱厂的,您给我算租金,这样可以吗?其实租金要不要无所谓,不过陈泽海肯定不会愿意占这个便宜。 这个没问题。陈泽海就是搞不懂,为什么沈鱼这么热衷于囤房子,之前就听说了,他开那几个店,房子都让他给买了。 那就麻烦您了,要是可以的话,请帮我多留意一下,有卖地卖房的,都帮我盯一盯,合适我就入手了。 陈泽海: 搞不懂搞不懂,这得是对房子 得多深沉。 但陈泽海还是答应下来了,不是多大的事,沈鱼要求低,连郊外那么偏的地儿都要,那种地方慌得鸟不拉屎,政府整片整片的出售,价格 得老低都没人要。 沈鱼要买,就是顺路跑一趟的事儿,真不麻烦。 沈鱼:荒郊野外?以后都是市区! 你买这么多地干嘛?陈泽海没忍住问。 我觉得以后房价得涨,而且是大涨,先买点儿地囤着,等升值。 陈泽海半信半疑,房价上涨他信,现在一家家住的那么挤,孩子大了要结婚就得有更大的空间,房价上涨很正常,可再涨能涨到哪去,顶天了翻倍,翻两倍? 沈鱼没有再多解释,后世房价涨得多恐怖,他说出来也得人家信。 他要不是自己穿越来的,换个人跟他说以后房子一平米几万,他也不信。 各方面谈妥,沈鱼把钱给陈泽海,他收拾收拾就准备出发了。 头两天先不带家里人过去,他先去找好住的地方,安排好两个女儿的学校,然后把家人接过去安置好,就得开始忙事业。 陈泽海跟沈鱼说,明珠市现在工人不好招,本来就是个小渔村,人口数量有限,大部分厂里招工的都是外地来打工的。 不过现在人们还没有背井离乡去别的城市打工的意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通讯联系又不是那么方便,很容易走丢。 尤其是乡下的农民,很多都是文盲,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去的最远的地方可能是县城。 真去了大城市,一下子晕头转向,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让人骗了都没处说理。 之前沈家人敢直接跨省走一趟,主要是人多,还一大半都是壮年男 。 真有骗子脑子不清楚撞上来,骗子团伙要是没个百八十号人,大概率会被反杀。 总而言之,敢跑到外地去打工的人少,本地劳动力不足,工人少,工资水平就拉上去了。 像他们这种新开的厂子,尤其难招人,除非出更高的工资。 像在兴城,沈鱼店里的员工最低工资五十块钱,平均工资七十块钱左右,已经是本市数得上的高工资,福利待遇还很好,所以每次招聘都来很多人。 但在明珠市,七八十块是底线,有些厂子为了赶工,一个月不给轮休,一天干十二个小时以上,工资能给开到八九十上百块。 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就提高了。 陈泽海的想法是,他去了先找自己认识的一些厂子领导找找关系,他们在当地有人脉,能帮忙联系一些 手工人过来。 不过这样一来,工资就得高一些,最起码得开到八十块以上甚至九十块。 这个工资水平沈鱼没意见,不过他想到另一件事。 咱厂招工,对工人有什么要求吗?比如文化水平,年龄、 别之类的。沈鱼问。 陈泽海想了想,之前服装厂作为国营大厂铁饭碗,招工肯定有考核。 但他们这种私人的厂子,没那么严格,真要说要求,也有,最起码得 练使用 纫机。 陈泽海解释完,沈鱼又问: 纫机好学吗? 陈泽海说:我觉得不是很难,只要上手之后,就是越干越 练。 他也是从生产车间走上来的,自己就会踩 纫机,陈美丽小时候一些裙子,还是她爸给做的。 那您觉得,如果我们招了人自己培训成不成?工资可以不用开那么高。 沈鱼倒不是想克扣工人工资,而是听陈泽海说招工难,他就想到当初沈二姑为了把表哥留下,差点儿没求他了。 曹 仓刚来,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他们全家都 意得不得了,二姑都快把沈鱼当神仙供起来了。 大城市招工难,可乡下的老百姓,想找一份能挣点儿钱的工作也难。 本地机会少轮不上,外地他们摸不着门路也不敢去。 但是沈鱼可以把这两者连接起来,厂里要招工,乡下的老乡想要工作,前期培训可能会花费一些功夫,但他们能接受的工资肯定比当地平均工资低。 你的意思是陈泽海若有所 :从乡下招工,然后我们自己培训? 对。沈鱼也不绕弯子了,直接说:我爸那边的情况您也知道,老家有些亲戚还算可靠,让他们帮忙寻摸一些愿意出来打工的人,咱们只要开个平均工资,人家肯定就很乐意干。 到时候找个领队一起把人带过去,不用担心 路,身边都是同乡,那安全 就大大提高了。 陈泽海立刻在心里算了笔账,就算不轮班,五十台机器最起码得五十个工人。 本地招工得给八九十的工资,乡下招人,六十块一个月大把的人愿意,就算给七十一个月,一个月也能省七八百,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而他们的前期投入就是一个员工培训,这就简单了,他自己就能干。 沈鱼也没有说干不了的人硬要往里 ,员工培训结束,能不能通过还是陈泽海说了算。 我觉得可以,正好我这几天得先过去布置,你先联系一下人?陈泽海觉得这主意确实可以,双赢。 其实这种机会,如果王家没有干出那种事,现在他肯定也会联系一下王家沟的亲戚们,多多少少会给个机会。 现在,呵,做梦吧,他提都不会提。 好。沈鱼思忖片刻,说:尽量 个大点儿的厂房,员工宿舍食堂都给安排上,咱们这招的都外地人,给他们统一安排食宿,比较好管理。 这个我清楚。陈泽海也补充道:工人的话,尽量以女工为主。 按照他多年经验,大部分情况下,女 在心灵手巧方面,确实比男 更突出,男 更长于力量属 。 安保呢?沈鱼想起自家店那安保队,忍不住笑道:这就麻烦您了。 当初张小山等人,还是陈泽海帮他介绍的。 陈泽海想到这个也笑,当时沈鱼帮那伙子老兄弟们给安排了工作,他心里还很 。 不是不想帮忙,而是国营的厂子,很多事情不好 作,他能帮一个两个就顶天了,再多真不好安排。 现在好了,厂子虽小,五脏俱全。 保卫科、仓管等等,都可以给以前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兄弟们一个机会。 显然沈鱼也是这个态度,这让他十足欣 。 两人算得上相谈甚 ,虽然年纪差的有点儿大,但各方面问题都有商有量,三观也比较一致,这样合作起来就很舒服了。 一切谈妥之后,陈泽海先出发去明珠市,沈鱼给老家拍了个电报,让打个电话过来,这事一句两句说不清,写信太慢了。 老沈家这头,正如火如荼盖新房。 刚回来那会儿,虎妞跟小伙伴吹了一嘴,说他们家要盖新房。没一天,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那几天沈家可热闹了,一天到晚家里就没少过人,来看新衣服的,听他们讲城里见闻的,连坐个火车都听得津津有味。 像吃饭店啊,逛百货大楼啊,电影院看电影啊,这些情节,百听不厌! 沈家人就一遍一遍的讲,听过的人下次还是会来听。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他们这么多人,讲电影情节的时候,硬是讲出了十几个版本,把人给听糊涂了,差点儿以为他们看得不是同一场电影。 不过这种热闹也就是几天,沈家也有自己的事,哪来的时间天天招待客人。 你说人来了,最起码得端碗水吧,关系好的,还得那点儿炒瓜子之类的招待一下。 一天两天的,沈家人自个儿也说烦了,干脆把盖房子这事儿提上 程。 村里人倒是知道他们要盖新房,但一开始猜的都是要盖一两间砖瓦房,没想到等找村长批了宅基地,直接就是个超过一百平的大房子。 消息从村长家传出来,村里人议论纷纷,这得能盖好几间屋子吧,沈家真阔气!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