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竟在今 便被解决了。 姜虞走到近前,指了指玉米秆上的被包裹着的玉米,“这两样东西可不是果子,不过也是能吃的。” “此物名为玉米,若是 心侍料,亩产或许能有五石。” 然后,她又蹲下身子,看着眼前的有些低矮,只能看到叶子的土豆植株,“此物唤作土豆,其可食用的部分埋藏在地种,亩产应当也能达到八石。” 这两种作物的真实产量当然不止于此,但是考虑到这里的耕作技术,水利设施等等,她还是十分谨慎地将原本的产量打了极大的折扣,只说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程度。 但是这也已经足够让眼前几人 到震动了,毕竟原本的小麦稻子产量,至多也不过二石左右,能达到三石便算是丰收时节了。 如今突然冒出这么两种产量更高的作物,这让太子也不由得 到仿佛是天上掉馅饼了。 只多一种产量高些的作物,便可以让许多人能多种些粮食出来,多活上几个人了,现在一出现便是两个,这让他 动得都有些眩晕了。 不过下一刻,姜虞的话让他们更加 动起来。 “并且,这两样作物,都能在山地,贫瘠苦寒之地种植。 这话比前面几句话还要让太子兴奋,他甚至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想仔细询问这两种作物的情况来,但是最后还是不想在国师面前失礼,忍下了。 要知道,如今已经有了那样高产的稻种,再出现什么其它相似的作物,意义也并不是很大了。 毕竟质量上乘的良田就那么多,反倒是那些不 之地,多山地区,本就没有什么平坦的地方,而且土壤质量也不行,极难种植。 如今这种作物不仅产量可观,并且还能利用好那些原本不被人看重的荒地,劣田,这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大喜过望,恨不得将这些东西好好带回去,立马便种下去。 一旁的世子听到这几句话,也不由得心思浮动起来。 这样的好东西,岂不是正适合他们昭地,产量又高,又不挑地方,还能在昭地那些贫瘠山地种植,实在是个好东西。 怪不得国师会说这东西和瑶瑶有缘,如此看来确实缘分不浅。 瑶瑶可真是个福星啊,只不过来这国师府一趟,便得了这样宝贵的馈赠,实在是幸运。 他已经开始联想起来,将这两样东西带回昭地的景象了,或许, 后他便能见到昭地不再是那般荒凉样子,能看到一片青翠了。 见他们一副没回过神的样子,姜虞便示意下人将上面的土豆和玉米取来,送去厨房烹饪,吩咐着只需将玉米蒸 ,土豆切块与 食同炖便可。 三人便见着下人小心翼翼地在众人瞩目下,掰下几个玉米,装进篮子里。另一边则有人小心地将土豆挖出,一同送去了厨房。 太子看着那从玉米秆上长出来的黄 玉米,以及地里挖出来,显得灰扑扑,沾了泥土的土豆,神 间好奇极了。 怎么一个长在这样轻的枝干上,一个却又被埋在土里呢,这样的东西也不知味道如何。 虽然他觉得这两样东西相比不会很好吃,但是又一想,这可是国师带来的东西,想必只是其貌不扬,味道应当差不到哪里去的。 而且,国师所言的耐旱又是何种程度呢,也不知极北边的冬云城,能不能也种下这两种东西。 要真是如此,那可比他想的还要有用的多。 或许他也该考虑,要鼓励百姓多加开垦荒地了,到那时,孟朝的耕地想必要比如今翻上个几倍呢。 世子也在暗自思索着,若是真带着这两样东西回去,要先在哪里种下去,不对,还是应该先找经验丰富的农户来,先种上一垦再说。 三人中唯一没有想那么多的便是宣瑶了,她看样子十分期待这两样没见过的吃食,甚至还想去灶台那儿亲自看看,这些东西到底要怎么做。 也不知道,地里种出来的那个东西,吃起来会不会有土腥味? 她又看看姜虞,见她一副飘渺的样子,又忍不住多看两眼,既然是国师姐姐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吧,园子里那些果子看上去也很好吃呢。 说不定就是这东西看上去普通了点,味道其实跟园子里那些东西差不多的。 三人来到了正厅等候,姜虞并不在此处,只是吩咐着,待他们品尝过后,便可以将东西带走了。 原本拿去的玉米土豆数量也不多,本就是让他们尝尝的,并不是用来当正餐招待的。 因此并没有等很久,后厨便将烹饪好的两样食物端了上来。 说实话,那些厨子以前也不曾接触过这两种东西,因此得了姜虞的吩咐之后,也不敢随意处置,俱都小心翼翼地处理着,连蒸 的玉米都要查看几回,生怕 错了时间,蒸过了头。 太子闻着眼前的 汤, 觉其中仿佛还混合了一种其它的味道,小心地尝了一口, 觉仿佛有一种沙沙的口 。 再试了那沾了汤汁的土豆,一入口,两种滋味全都包裹其中,他甚至觉得这分明算是素食的东西,竟比单纯的 还要美味几分。 他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东西竟果真滋味不差,而且想到土豆的亩产以及适宜种植在高寒地区的特点之后,他甚至觉得这东西更好吃了些。 又能 腹,又高产,却并不像是其它作物那样只限制在南边种植,这样的好东西,实在可以说是毫无缺点了,或许真是仙人从天上一并带下来的呢。 他继而又看向桌上看起来十分晶莹的玉米,果真是物如其名,上面缀着的都是如玉般米点大小,闻起来味道也很不错。 只是这,该如何下口呢? 他看着盘子上完整的一个玉米,然后又看向其他两人,昭王世子还品尝着眼前的汤,宣瑶却是已经拿着玉米,开始啃了起来。 尝了一口之后,顿觉滋味实在不错,还撺掇着哥哥也吃上一口,世子在昭地也习惯了父亲的狂放,因此也很不以为意,捡起了盘子上的一个玉米,开始尝了起来。 倒是太子,一直以来的君子教育,让他实在有些不好意思直接上手便吃,最终他还是让人切成了小片,用筷子挟着吃,倒也品出了几分甜意。 这两样东西,竟然味道都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别有风味。 太子浅尝过后,等着世子和宣瑶也尝过了,东西撤下之后,才开口说着,“阿瑶,这东西既是国师赠你的,你便带回去吧。” 宣瑶年纪小些,但是也意识到了这东西似乎很重要,不然哥哥和太子兄长两人也不会这么在意了。 因此她扭头看向世子,“全凭哥哥做主就是。” 世子也猜到她会这样说,便从善如 地应下,对太子回道,“此物即是国师大人所赠,功用甚大,自然是要 给皇伯父和堂兄的。” 他神 间倒没有什么不甘或是不情愿的样子,毕竟世子也知道,自己二人不可能将这东西据为己有的。 作者有话说: 饿了,想吃土豆炖牛 里面的土豆。 ? 第82章 太子见他们二人确实不甚在意, 并且好似并不清楚这两件东西的作用,还是开口宽 着。 “成安, 阿瑶, 你们的心意我自然是知道的,这件事待我告知父皇之后,定会为你们商议些好处的。” 太子似乎是觉得这两个弟弟妹妹年纪还小, 还不明白这东西的重要程度,也不愿强夺了他们的东西。 心里其实是在暗自思索着, 等自己和父皇商议后,看看是否要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便 由成安带回去, 在昭地先试验着种植下去。 另一部分便 由农署,让他们看看, 这玉米和土豆, 究竟该如何种植,又适合在那些地里种, 再将这些东西推广到其它各处去。 世子见他这样宽和的样子, 原本有些焦躁的心也不由得沉静下来,这短短的几 相处下来,他也摸清了,太子堂哥实在是个谦和孝悌之人, 知道他的人没有不对他 口称赞的。 因此他也愿意相信对方, 不是那样强取豪夺的人, 便也对着太子 出笑意来,“阿瑶也是宣家人, 这东西 给伯父, 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太子原本就因他们早早丧父有几分怜惜, 如今听得这话,更是觉得这两个孩子果真念头通达,是个为人着想的好孩子。 一旁的宣瑶却没仔细听他们的来回对话,只是在心里暗自回味起刚刚吃的那两种食物来。 真的好好吃啊,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了,她瞧了太子哥哥一眼,虽然她把这东西送出去了,但是如果想再拿一两个尝尝味,应该也可以的吧。 不知道这东西好不好储存呢,她还想带着这两样好吃的回昭地,让母亲也尝尝呢,想必母亲也没尝过这些国师拿出来的东西吧。 而且那个叫玉米的东西,还是甜甜的,很合母亲的口味,也不知道能不能送去府里种上许多呢。 接着,几人便向国师辞行,并且还让下人仔细地将这些东西全部移栽出来,连 须也不要破坏,就这么送去 中的农官那里。 回到皇 之后,太子便立马前去觐见了宣文帝,并且仔细告知了今 发生的所有事情经过。 在听到太子和世子都没有看见眼前的东西,反倒只有宣瑶看见的时候,宣文帝不 有些心中提了一下,这种神异的经历实在是让他容易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来。 但是听到后面国师讲述起这两种作物,并且太子还刻意强调了其中亩产以可以在贫瘠山地种植的事之后,他便立马将之前的想法全都抛之脑后,噌地一声站起身来。 “这么一说,这两样东西可真是宝贝了。” 宣文帝也很清楚,如今开垦出来的良田其实并不多,更多的还是那些荒地以及山间难以种植的地,若是有了这两样东西,又能不占良田,又能增加两种高产作物,实在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东西。 他也开始夸奖起宣瑶来,“朕就知道,阿瑶看上去就是个好福相之人,如今看来,果真如此啊。” 宣文帝很快便打算着赐一些珠宝赏赐给她,以示嘉奖,如今也是真正上了心,看对方着实 意得很,想在京城为她挑一门好婚事了。 之后,他又听得太子开始讲述起三人品尝的玉米和土豆的滋味来,听得他也不由得想要尝尝看,这从国师手中得来的东西,是否味道真如太子所说这般美味,难道这也是仙人品尝的东西吗? 太子也很理解他的意思,便吩咐了人,依旧按照方才的做法,照做下去,自有随身侍卫在国师府听过那做法,在旁指导的。 很快,宣文帝也尝到了这两样东西的味道,也不住地点头同意太子的看法,这两样东西实在是不错,好处多多,味道又不逊 ,确实该好好推广。 因此,二人仔细商议过后,宣文帝也同意了太子的想法,将这些东西分作两部分,一部分便 由成安带回昭地去,毕竟这两样东西是国师赠给宣瑶的,总不能全都拢在自己怀里,那岂不是跟小辈抢东西了。 当然,更大的原因还是,从国师府带出来的玉米土豆不少,即便分了一半出去,也足够农署种植的了。 因此,宣文帝很快便下了令,让农署的人试验这两样东西的做法,国师府还派人送来信来,指点了两句关于玉米和土豆的种植法,以及告知,若是土豆生了芽,身上或便带了毒 ,就不可以再食用了。 这还是姜虞刚刚想起来的,虽然土豆生芽并不一定绝对会中毒,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要说出来的,万一有人真不小心吃到了,那可就糟了。 因而听闻之后,其他人对土豆的态度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差错。 另一边,世子知道宣文帝将那两件东西都分了一半给自己,心里也是颇为讶异的,他还以为,自己应当会收到一些钱财补偿呢。 没想到,伯父兄长他们,都是这样磊落的人。 第二 ,在他告知这消息之后,便见到原本一直都泰然自若的明先生,看上去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世子也颇为惊讶。 “先生,你这是?” 明先生很快便收敛了神 ,速度极快,又恢复了以往波澜不惊的样子,假意咳了一句,“无事。” “既然如此,你也不必长呆在京城了,也可收拾收拾准备回昭地了。” 他对于那两样东西实在好奇得紧,迫不及待地想在贫瘠的昭地试试,看看是否真能种出点名堂来。 若当真如此,那么建设昭地,让那里变得更加繁华的想法,便不再那么遥远了。 只要百姓能有东西种出来,能填 肚子,那便是一处地方最重要的 基了。 之后生活逐渐宽裕了些,他们不必再为了填 肚子而耗尽心力,自然也会开始有余力,有余闲,做些其它活计,如此自然也能让更多的人住进来,更多的人有活干。 这里才会成为商人愿意主动前来,而不是因为一些优惠政策来的地方了。 作者有话说: ? 第83章 原本宣文帝还想着让昭王世子在京中多留些时 , 也好 藉太后的丧子之痛。 不过如今昭王世子既得了一半的东西,又思及母亲一人待在昭地, 心里实在担心, 想早 回去陪伴母亲左右。 因此听了他的话之后,宣文帝也知道不好强留他下来,这孩子孝心十足, 他又如何能阻止对方回去照料母亲呢。 而且昭地的封地之主,也确实不该离开太久。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