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吓坏了,连忙认错,表示自己再也不敢了。 儿以为,这男子求饶也无用,定要被暴打一顿的,不成想那警察竟松开了手,温言道,“家庭有什么矛盾,好好商量着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找人调解,还是解决不了,还可以离婚,你打人是怎么回事?以后不许打人了,打人是犯法的,打老婆也是犯法的。” 原先被打那女子连忙上前, 谢那警察。 警察摆摆手,“没什么,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说完又去站岗了。 儿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直到看到警察回到岗位上,被打女子对打人男子说离婚,才回过神来。 她的眼睛一下子 润了,泪水簌簌往下掉。 她也被打过,被太太打过,被她那个小几岁的“夫君”打过,也曾有穿制服的人在旁看着,可是那些人听着她叫救命,不仅不曾来救她,反而叫她那小丈夫好好教训教训她,把她打服了才好管理。太太曾有事去找警察,事没办成,还被讹去了五块大洋! 而这个世界,警察竟这般好说话!帮那被打的妇女不曾要回报,被打人的男子推搡,竟也不曾反打过来或是讹诈钱财! 原来未来竟这么好,阎罗给她还 的世界,竟这么好! 由于徐编辑被许多有身份的人亲自去报社要求多更新,所以这一期的《明 报》更新了足足2章,共6000字! 然而读者们还是非常不 足! 这才这么点内容,还没看过瘾就没了! 可真扫兴! 不过,他们虽然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如何,但更好奇小说描写的未来世界。 因此大家第一时间不是催稿,而是讨论小说里描写的东西。 为什么 儿明明饿得很,吃熬好的小米粥会吐? 儿妈要求去看医生,这是否说明, 儿是生病了呢?什么病,竟饥肠辘辘也吃不下东西的? 未来的世界,一个方向的道路,当真有四条大车道么?当真会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堵 了四条车道么? 一辆车子那般贵,能买得起的都是有钱人,难不成未来到处都是达官贵人? 路边为何也要种 鲜花?那岂不是很浪费? 到处高楼大厦的话,哪里来的人住? 男子女子一边走一边说企划方案这些,男女的数量差不多,难不成女子也如同男子一般,普遍去工作了? 100米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 未来的警察,当真如同他所说的那般,为人民服务,不会胡 打人亦不会讹诈老百姓的钱财了么? 打自己的 子当真是犯法的么? 还有 儿进了那个地铁,竟有凉风传来,这又是什么道理? 大家讨论得兴高采烈,对未来充 了向往。 一些有见识的人道:“电梯定是有的,二十多年前魔都便安装了,所以无需多说。我觉得那凉风,定是摆放了许多冰,一齐冒出冷气!” “足有100米的高楼理应也有,只要钢铁够坚硬,定能建造起来的。” “那警察绝无可能,我也算有些见识,美洲欧洲都曾去过,可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国家有这般肯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而那些没多少见识的,则在识字的说书,对 儿 是羡慕,觉得她运气好,竟去了神仙似的世界。 和萧遥一个大办公室的张瑞、伯瑞与陈教授等人,则将注意力放在 大街的车子、男子女子共同讨论工作、面对打架和警察不惊不怕的围观人群以及说出“为人民服务”的警察身上。 他们通过这些描写,猜测小说描写的未来世界,必定是国民生活普遍好转的——达官贵人的车子,不可能挤 四条大车道的,能挤 四条大车道,定是因为许多普通家庭亦能买得起车子。 参与工作的女子与男子一般数量,这表示,所需工作岗位增多,而工作岗位增多,也就表明,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错。 在地铁站的人不怕打架,也不怕警察,这表明,未来已经没有战火,起码超过几十年是和平生活了——唯有和平的生活,才能让国民认为打架是不会波及到他们身上的小纠纷,不至于像惊弓之鸟那般四处奔逃! 最后的“为人民服务”警察,则代表了吏治清明,法制健全啊! 陈先生 动得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我辈所求,便是这片大地上永无战火,人民过上和平而安乐的生活,吏治清明,警察是为法理存在,而非受金钱与权贵驱使。若这小说写的是真的未来世界,那便是我等心向往之、梦寐以求的世界啊!” 张瑞与伯瑞 动地点头,“是极,是极!” 萧遥道:“我想我辈仁人志士一同努力,定能给未来的人创造那样的生活的!” 陈先生第一次没有与萧遥抬杠,马上点头附和:“正是!”说完,想起自己惯常和萧遥不是一派的,又补充,“然而我还是不赞成萧女士为了启迪思想而缔造什么新六道轮回的!” 萧遥很想翻个白眼。 不过心中却琢磨着给《明 报》写封信才行,她的空闲时间不是很多,能写稿的时间也不多,之前虽然一口气给了徐编辑10万字的稿子,但原是打算给他用一个月的,他如今一天更6000字,按这数量她可供不起。 下班后便由她口述,萧芳书写,给徐编辑寄了一封信。 讨论《100年后》小说的人很多,这部小说一下子热度爆表。 徐编辑下班后还舍不得走,坐在报社看销量,简直想给萧遥塑造金身,以一己之力带红报社的作者不是没有,可是像逍遥客这般战绩辉煌还是女子的,还真就她一个! 某个即将倒闭的茶馆内,老先生看着空无一人的茶馆,翻着这个月惨淡的收入,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报纸:“爹,这里有一份很出名的报纸,上头写了一个故事,很受 。我看我们明 起,便不讲以前那些旧故事,讲这个新故事罢。” 老先生了无生趣地摆了摆手,“你若 兴趣,明 你便自己处理罢。我已半截身子入土了,哪里还有力气折腾。” 年轻人想起自己为这小说着 的情况,对小说充 了信心,当下马上就忙活起来。 次 《我在100年后》在此更新6000字的大长章。 报童手上的《明 报》瞬间卖空了,忙又去报社想买一些,却见另外两个报童亦在提购买,还有几个书店的伙计,“没有200份,便是20份也要得的,麻烦了,我们东家要得急。” 《明 报》的编辑摇了摇头,“真没有,卖完了!” 几个报童大急,“当真没有了么?可能加印?我们手上的《明 报》已卖完,还有许多先生并学生求购的。” 书店的伙计同时看向《明 报》的编辑。 那编辑道,“我这便去催一催,你们先回去罢,过一个时辰再过来,若有,那时定可给你们带回去。” 众人虽然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散去了,伙计们需要回去给东家带信,报童则仍需卖旁的报纸。 郑太太与郑先生请娘家人吃早餐,吃完了没有马上分开,而是凑在一块逛街。 走出没多远,郑太太的小妹见了报社,忙叫道,“等我一等,我要进去买醉红尘的《100年后》。”说着飞快地进去了。 郑太太十分不快,没想到萧遥换了个名字,自己那傻妹妹还追着她的小说看。 很快小妹妹出来了, 脸不虞:“竟全卖完了,看来我只得回去借同学的一观了。” 郑太太的母亲乔老太太不以为然,“这家没了,下一家定有的,急什么。” 乔小妹妹叹气:“书店的老板可是说了,如今各大书商俱已卖断货了,虽已叫人去催《明 报》加印,可还不定有没有呢。”说完又叹气,“这醉红尘可真厉害,不过两部小说,竟就有这般的影响力。” 郑太太忍不住道,“你不是很喜 逍遥客的么?怎地却如此 恋醉红尘的小说?” 乔小妹妹道:“我最喜 最崇拜的,自然还是逍遥客。可醉红尘的小说写得好,我自然也看的。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喜 这个便不能喜 另一个,姐姐,你越活越回去了。” 郑太太气了个半死,却是不肯相信萧遥的《100年后》当真卖断货的,经过又一个书社时,便差人进去问,得知果然已断货,脸 便有些不好。待看到报童便又问,得知还是无货,脸 又差了几分。 报童见她脸 不好,脸上堆了笑容:“这位太太,您别恼,如今整个北平都卖断货了,也不是您一个人卖不上。我们已去出版社催促了,半个时辰后便有消息。到时您要,再来买便是。” 郑太太沉着脸摆摆手,与乔家一行人走了。 郑先生见了郑太太这做派,对《100年后》这书好奇起来,回去了翻出《明 报》一看,只看两章,便神往不已:“若未来当真如此,也不枉我辈这般抛头颅洒热血了!” 慨一番,又对醉红尘一番夸赞,直当成了天纵奇才的名宿一般,听得郑太太膈应得不行,很想拿了针线 上郑先生的嘴。 徐编辑得知各地都在催货,见时间还早,来得及再卖一次,因此很 快地同意了,还对李编辑道,“明 仍旧更6000字,印刷分量比今天总印刷量多30%罢。” 李编辑有些迟疑:“这会不会太多了?如今已经12000份了,加印2000份,就是14000份,明 加量30%,合起来,明天印刷量达到了18200份。我担心北平没这么多买报人。” 徐编辑道:“若真的多了,托人带到偏远之处卖便罢,总亏不了的。”说完又不免 叹道,“若我们有分社多好啊,如今除北平外,我们都得与其他报社合作,分了很大一部分利益出去。” 李编辑马上点头附和。 可是他们毕竟只是民营的,短时间内,还真没有魄力开分社。 第二天,印刷的18200份报纸转眼就被抢光了。 徐编辑红光 面:“看罢,有的是人抢购。” 李编辑也不得不承认:“的确许多人看。” 徐编辑点头,心里在此起了给萧遥塑金身的想法。 萧遥真是《明 报》的福星啊! 李编辑这时又问:“我们手上稿子够么?明天连载多少?” 徐编辑想起手上还有几万稿子,底气十足,豪气地一挥手说道:“仍旧是6000字!我们有存稿,不怕!” 话音刚落,就听到收信的老头儿拿着一封信进来:“徐主编,醉红尘给您来信了!” 徐编辑顿时大喜:“想必又是新稿件了!我看,明 更1万字也还有些少了!” 李编辑接过那封信,皱着眉头看了看:“怕不是稿件罢,信件薄薄的。” 徐编辑听毕,忙收起脸上的笑容,按下心中不妙的 觉,接过信打开看了起来。 信中只有几行字,可是足以把徐编辑轰得五雷轰顶了。 李编辑见他神 不对,好奇地问:“如何?” 徐编辑脸 难看地看向李编辑:“醉红尘说,她比较繁忙,每月最多只能给我供稿10万,若忙碌些,或许只有几万。” 李编辑的脸 瞬间也变得难看起来:“那本月份的稿子……” “就我们手上这些。”徐编辑差点要哭了,他以为手上稿子多,这两天被有权有势的读者一 迫,竟异常豪气,每天6000字,还打算明天10000字!万万没想到,稿子是一个月的。 李编辑慌了:“那可怎么办呀!我们的报社全靠醉红尘的稿子,若少更了,怕读者有意见。若多更,又没有稿子……” 徐编辑也觉得很难办,认真琢磨过后,与李编辑、张编辑一起商量,自明 起,发个声明,说明醉红尘事务繁忙不能供稿,小说《100年后》改为一天连载3000字。 郑太太一起来,就看到帮佣一身 狈地回来,不由得好奇:“你这是去了哪里?怎地这般 狈?” 帮佣道:“先生昨晚嘱我今 一早去买最新一期的《明 报》,我才去时差点被挤不出来,买报的人可真多,我差点便买不上了。” 郑太太的心情顿时不美妙了:“当真那么多人么?” 帮佣忙点点头:“可不是么?我运气好,买了报纸。对门钱先生家的阿旺赶不上,说要去远一点的书店买呢。然而我回来时听说,远一点的也卖完了,怕是买不到了。” 郑太太气得不想气了,转念又想到,自己或许可以学一学萧遥是如何写的,当下让帮佣把报纸拿过来,她先看着。 因报纸还未烫过,她拿了在手上,手指瞬间黑了,不由得皱起眉头,心里还是觉得,需要差人专门将报纸烫一烫,省得每次拿在手上,总要 得 手脏兮兮的。 想到这里,她干脆叫帮佣把前两期的《明 报》翻出来,打算先看前两期。前两期的报纸已干,拿到手上也不会脏了手。 她正看着第一期,郑先生坐在餐桌旁,拿起第三期的报纸看起来。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