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子,这是花十一娘,庄子里的老人了,农闲的时候经常上山采药补贴庄里,整个庄子里没有比十一娘更 悉青麓山地形的了。” 花十一娘随即向弯 黄寄北行礼问好。 黄寄北赶忙阻止道: “花姑姑,这可折煞我了,此次前来叨扰,该是我行礼才是。” 花十一娘坚持行完了礼,这才起身道: “黄公子,谢庄主是我们大伙的恩人,这回她有吩咐,我们庄上的姐妹是万死不辞的。” 寒暄过后,黄寄北直奔主题,问道: “花姑姑,不知冬 可有方法上山。” “黄公子,冬 山路凶险,但也不是没有法子,这些年我也摸索出了一条路线,趁着这天还没大冷,由我先带着你走上几遍吧。”花十一娘回道。 听到花十一娘说有法子,黄寄北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有办法就好,不然他就空跑一趟了。 傍晚时分,忠叔给黄寄北端来了丰富的晚食,让他很是过意不去。 晚食过后,忠叔带着黄寄北出去散步消食,散步在田间小路上,四周都是桑田,现已深秋,已是光秃秃的一片了。 庄里养蚕分 秋两季,十月初秋蚕已经吐丝结茧了,选茧、煮茧、晾晒等一系列步骤后,如今大家伙都忙着 丝,之后就是织布了。 听着忠叔介绍着庄里的活计,黄寄北并不觉得乏味,反而是听得津津有味。 不一会儿两人就走到了庄户们的居所前,等走进了黄寄北才发现,这里比起他所居住的主屋要破败的多,看起来已是多年没有修缮了。庄户们行走其间,穿着打扮也很朴素,甚至身上还有补丁。 忠叔像是读懂了黄寄北的眼神,叹了口气,解释道: “都怪我没本事,大家伙辛辛苦苦织出来的布我却卖不到一个好价钱,如今大家伙的 子虽是还过得去,却还是清苦了些,但我们都很 足,有这样的 子,已经很好了。” 黄寄北不解,按道理说这桑蚕丝织出来的丝绸应该不便宜呀,为何会卖不上价呢。 忠叔继续说道: “我们的丝绸质量是没得说的,姑娘们平时干活那是丝毫不懈怠的,只是我们只卖素布,这么些年也没其他花样,只能被一再 价。”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夜晚,黄寄北辗转反侧,他这时才对这句诗句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是见识过养蚕有多辛苦的,尤其是到蚕的中后期,大量吃食桑叶的时候,一户养蚕人每天需要采摘新鲜桑叶三四百斤,若遇上雨天,所有的带水桑叶都要给它风干,才能喂食。每天夜晚爷爷 俩人轮 值班喂蚕,每天要定时消毒灭菌,还要定期给蚕提沙清除垃圾。 所以说,养蚕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韧劲,还要有熬夜的耐力。 幼时他不理解,为什么爷爷 种水稻种麦子已经这么辛苦了,还要见 针的养蚕、种百合和生姜,但饶是如此,村里人的 子还是没好到哪里去。 现在的他才更深刻的理解到农家人有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又是多么的勤劳,若不是一年到头辛苦劳作, 子恐怕会更加艰难。 黄寄北想要为庄里人做些什么,她们的勤劳值得更多的收获。 次 ,花十一娘驾车带着黄寄北来到了青麓山下。 红庄园离青麓山真的很近,不一会儿就到了,这么点路,他们甚至可以徒步走过来,难怪花姑姑会经常上山采药。 黄寄北下车,跟在花十一娘后面,两人徒步上山。行至半山,举目遥望,他终于看到了青麓书院的轮廓。 古木参天、浓荫蔽 ,一片典雅、庄重的房屋依山而建,这就是位列大渊 “四大书院”之首的青麓书院。 青麓书院历经三朝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现任山长周坚白以德行著称,曾被圣上召见,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山长心系青麓书院,仍请归院,圣上就亲赐“青麓书院”牌匾,并赐经书等物,成全了他一片赤诚之心。现如今御匾就悬挂于书院大门正上方。 青麓书院从此名声更盛,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一个时辰后,他们终于来到了书院的大门前。花十一娘摇手表示她不方便再向前了,黄寄北便独自前往。 只见那书院大门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正上方悬挂着的正是传说中的御赐牌匾。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门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整体风格威仪大方。 黄寄北递上拜帖,向门房说明了来意,那人也并没有太大反应,想来是见多了,只领着黄寄北往里走去。 进了大门之后是就是二门。整个二门开三扇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进了二门就是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师者斋和学子斋,分别为老师和学生的居舍,可在此自修、生活。 讲堂后方建有藏书楼,三层的书楼非常壮观,藏书极为丰富。 再后方建有泠泉轩,此轩地处青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青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 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 当然,南北二斋、藏书楼和泠泉轩黄寄北是进不去的,门房只是将他带到了讲堂,说明了听学的相关纪律,再给了他一本听学证就将他请了出来。 听学十一月起对外开放,一直到来年十二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这时候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趁着还有时间,黄寄北找到了忠叔和花十一娘,说出了自己昨晚想到的办法。 “黄公子,你是说你可以教我们染 吗?”花十一娘 脸的不可置信,这年头染 的技艺被几家世家大族垄断,是不外传之秘,靠着这门技艺,他们低价收购蚕户的丝线和素丝绸,染 后高价卖出,蚕户们皆是敢怒不敢言,说让他们没本事呢。 “花姑姑,我也好多年没动过手了,还需要你们配合才是,能否给我一些 丝和板蓝 ,我们一起试一试可好。”黄寄北说的是实话,上辈子他在大学的实践课上学习过丝线染 的方法,但这毕竟是古代,行不行得通得试了才知道。 “好好,我这就去拿,板蓝 我那有的是。”花十一娘连忙答应道。 古代染 后的布匹价贵,一方面也是因为染料贵,为了降低成本,黄寄北打算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像是板蓝 、栀子、桑葚等,如今这个季节,板蓝 是最合适的。 材料准备齐全后,三人开始试验,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成的。 先是制作染料。 板蓝 放入盆中,用鹅卵石 实,倒入山泉水浸泡发酵。几天后,等水的颜 变深后,黄寄北捞出了沤烂的板蓝 ,过滤出了黄绿 的水。接着,倒入调配好的石灰 ,搅拌,这一环节三人都紧张了起来,直到看到汁水变成蓝 的了,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静置沉淀,把上层的水小心舀出,剩下的就是可以用来染 的蓝靛泥了。黄寄北小心翼翼地挖出蓝靛泥,装入瓷瓶中密封保存,这样以后就能随时取用了。 接下来就是染 环节了。 打两盆温水,一盆用于浸泡丝线,一盆用于调配染料。 拿出瓷瓶,逐步 加蓝靛泥到温水中,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放入少量的盐和白酒,混合在一起。把一旁已经浸泡好的丝线一点点放入染料盆中,搅拌浸泡,使得丝线充分着 , 眼观察染 到位后,黄寄北取出了丝线。 看到真的变蓝了的丝线,忠叔了花十一娘 动的无以复加,他们真的染出有 的丝线了。黄寄北也是惊喜万分,没想到真的成了,他们真的做到了! 染好颜 的丝线清洗后再进行晾晒,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之后,三人又反复试验了好几遍,通过控制蓝靛泥的用量和染 的次数、时间来改变蓝 的深浅,通过调整食盐和白酒的用量来加强固 能力,在确认染好的丝线不会掉 后,这种染 方法才开始在庄子里推广开来。 悉了上山路线,教会了庄里的姑娘们染 的方法,黄寄北就等着开坛讲学的那天了。谁曾想,到了讲学开放的那一天,青麓山竟飘起了鹅 大雪。 他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这时候是不可能临阵退缩的。若是今天借口天气不去,那以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这就是人 的弱点。黄寄北背着书箱,沿着山路艰难行进,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一夜积雪,山中已是雪深数尺,等他到达青麓书院讲堂的时候,鞋袜都 了,手脚已经没了知觉。 到讲堂后,黄寄北已经是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了,幸好书院中有下人给他送上了热水和棉被,黄寄北喝下热水,把被子围盖在身上,过了好一阵才暖和过来,却又 到手脚开始发 ,应该是被冻伤了。 因为天气的缘故,今天来青麓书院听讲的外人竟只有他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被安排坐在了靠门的位置,而其他靠前的位置坐的都是书院内的学生。 青麓书院内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分成两派,一派是被推荐入学的,这种家里大多颇有权势,锦衣华服,头戴高帽, 间挂着玉佩香囊,光鲜亮丽;另一种是自己考进来的,这种则朴素的多。 今天讲课的是一位儒学大家,他对《论语》有着很深的见解,对其中很多语句的解说都让黄寄北觉得耳目一新,黄寄北一遍听讲一边做着笔记。 这种层次的大家是黄寄北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他觉得今天这趟来的真是太值了。据说明天讲学的是一位 通《周易》的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黄寄北立马连山都不想下了,恨不得能在门外呆到天亮。但这是不现实的,他还是得趁着天还亮赶紧下山。 第二天早上,雪停了,但山路依旧难走,需要格外的小心,他可不想掉下去粉身碎骨,花姑姑想要陪他一起上山,他拒绝了,多个人来也是一起受罪。 这天的《周易》解说黄寄北有点跟不上了,《周易》晦涩难懂,他需要全神贯注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他就没办法记笔记,而不记笔记的话又很容易忘记,黄寄北进退两难,只好先选择认真听讲。 散堂后,黄寄北赶紧追上了一位青麓书院的学子。 “这位兄台请留步,请恕在下冒昧,在下苍梧郡秀才黄寄北,前来青麓书院听讲,方才讲堂中我见兄台一直在奋笔疾书,不知可是在记录要点,能否借在下抄录呢?”黄寄北试探 的问道。 那人打量了黄寄北一番,开口道: “如此严冬,兄台倒是好学,只是这笔录我今晚还要翻阅,你若想看的话我可借你在这讲堂中翻阅,带下山是不行的。” “那是自然,兄台愿意借我翻阅已是大善,不若兄台先稍作休息,我这边在讲堂里抄写完毕后立马奉还可好?” “可以,你先抄吧,注意时辰,别耽误了下山,天黑了就危险了。” “多谢兄台,请问兄台尊姓大名?”黄寄北拱手道。 “在下京都纪鸣岐。” 黄寄北得了纪鸣岐的笔记便坐下来开始抄写。讲课结束,讲堂中的炭火也就撤走了,天气严寒,滴水成冰,黄寄北被冻得手指不能屈伸,却丝毫不肯放松,哈了口气继续抄写。他要赶紧抄完还给人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有了这第一次,后面就好办很多了,纪鸣岐虽然出身于大户人家,却是个 子极好的,他敬重黄寄北这种刻苦的求学 神,乐于和他往来,两人便约好了轮 记笔记,这样就能将听课的效果最大化。 青麓书院讲课的老师大多德高望重,每次讲学一结束身边就围 了人,想要上前讨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老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有的则是脾气古怪,很难接近。 遇到脾气古怪的老师黄寄北也不退缩,只耐心地站在一旁等待,他这种小贩出身的最会看人眼 了。等到老师有空了他立马提问请教,弯 侧耳以示恭敬,仔细聆听老师的教诲。 有时他也会遭到脾气不好的老师训斥,黄寄北也不恼,有求于人就该有有求于人的态度,这种情况下他会表现的更为恭敬,更为周到,等到这位老师心情好的时候,再伺机请教。 虽然吃了不少苦,但黄寄北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不少教益。老师们也记住了这个韧 极强的学生,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变得平缓了很多。 两月的时间很难熬,却也过的很快,这两月黄寄北收获了 手 脚的冻疮,也收获了 一筐的笔记,收获了脑中 益丰富的知识,收获了一位好友——纪鸣岐。 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 ,两人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位好友居然幼时曾在苍梧县生活过几年,真是太巧了。 纪鸣岐出生富贵,身上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因着比黄寄北大一岁,就把他当弟弟一般照顾。 不过遗憾的是,黄寄北这位好友在前不久被家里急召回去了,似乎是家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42章 小胖子 年关将至, 青麓书院的学子们也都拜别师长,回乡过年了。 黄寄北思虑再三,还是准备不回去了, 来年二月二就是青麓书院对外招生的 子,他这一来一回就要花上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都在路上,还是等考完试再回去吧。定下主意后, 黄寄北写了封家书,去驿站投递了出去。 回到 红庄园, 庄内一片繁忙景象,大家甚至都没有工夫准备年货,都在忙着染线织布。 自从两个月前黄寄北带着大家用板蓝 染 成功后,庄内的姑娘们在此基础上调制出了不同的蓝 系染料,天青 、浅蓝 、天蓝 、湖蓝 、宝蓝 ,织出来的丝绸炫彩夺目, 非常的受 。 忠叔更是 据黄寄北的描述, 去附近的村落收集了栀子果实, 制作出了黄 染料, 目前庄里卖的最好的就是这种鹅黄 的丝绸了,明 贵气,很受贵族女子的喜 。忠叔已经打算来年 天在庄内留出几亩地来种植板蓝 和栀子了。 见此路行得通,黄寄北便放心的把其他可以用来染 的植物也告诉了忠叔,例如可以制作成红 染料的茜草, 这年头红 可是稀罕的颜 , 若是能成, 以后织出来的布就不愁卖了。 忠叔听后 动的 脸通红,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 这些年来他管理着这么大的庄园,每年出息却少的可怜,他实在是没脸去见谢尚 了。现在,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让大家富起来的曙光。 庄内除了忠叔都是女子,是以黄寄北平时很少出去走动,以免冲撞了,这些天大家也都忙,黄寄北大都时间都是一个人独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除夕夜,忠叔陪他吃完年夜饭后就回了自己的屋子。 一个人的除夕真是特别难熬,偌大的堂屋里显得分外冷清,透骨的寒冷和孤独涌上心头,自从来到这个世界,黄寄北已经很少有过这种 受了,往年这个时候应是一家人围着桌子过生辰,阿爹阿娘 慨着他又长大了一岁。 习惯了一家子热热闹闹的样子,他才发现孤独是如此的难以忍受。 另一方面他又享受着这种孤独,只有孤独才能孕育出勇气,才能让人更专注。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