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摇头:“你的本事确实在田地里。我今 听了你献了这么多良策,足够了。接下来,你好好关心地里的事,让秦国有更多粮食和衣物。” 朱襄跪地道:“臣领命!” 秦王扶起朱襄,没有再说话。 他命朱襄退下,自己回到椅子上,沉默了半晌。 今 朱襄的表现,是完全心系秦国,愿意为秦国做事了。 他很欣喜。 不过,还是让朱襄继续种田吧。 秦王没想到,自己居然如此仁慈了。不过偶尔仁慈一下,他的 觉也不错。 “连先生都渐渐对朱襄视若晚辈,我也难以对朱襄硬下心肠啊。”秦王 慨道,“朱襄真是一个神奇的人。” 朱襄出 的时候,打了个大大的 嚏。 他看了一眼系统,秦王对他的好 居然变成一颗心了。 朱襄 惊讶。这么看来,秦王的好 度涨得比他想象中的快多了。他以为自己要对秦王卖很久的力气,才能让好 度上涨呢。 他清点了一下现在的好 度,整理了一下种子仓库。 蔺贽的四颗心的好 度,他回到秦国后 掉了。蔺贽的好 度赠予的东西,与蔺贽本人一样不走寻常路,让朱襄颇为无语。 蔺贽的一心好 给了他香草,二心好 度给了他黑胡椒,三心好 度给了他辣椒,四心好 度给了他水稻种子。 朱襄总有一种白 卡了的错觉。 看看人家夏同三心给的什么?!土豆!! 看看别人二心给的什么?!小麦!! 你三心给我调味料,四心只给一个水稻,你好意思吗?! 朱襄还以为,蔺贽会给他奉献红薯玉米之类的好东西呢。结果就水稻?就这? 虽然现在的水稻的口 和产量都极差,有了新的水稻种子,对南边领土的开发非常有利,但朱襄还是认为蔺贽的好 度在玩他。 他非常生气,连续做了三天蔺贽不 吃的鸭子 。 蔺贽 头雾水,不知道哪里得罪朱襄了。 不止蔺贽,其他人积攒的好 度 奖也没有 出好东西。 朱襄现在得到了大蒜大葱,连黄瓜西红柿冬瓜南瓜这些心心念念的蔬菜一样都没有,更别说水果了。 按理说,系统应该能 出水果啊。难道水果比粮食还难 吗?还是说, 什么东西和给予好 的当事人也有关系?就像蔺公的赠别礼一样? 如果是这样,蔺贽再吃三天鸭子 吧。 这时的水果种类十分稀少。苹果的原身柰基本没人吃,北方主要吃枣和栗,南方主要吃橘和柚。“江浦之橘”和“云梦之柚”是如今公认的最美味最高档的水果。 桃子李子梅子虽然也有种植,但因为大多过酸,所以更常制作果脯或者做成果汁当调味品。 如今醋是一种很稀少的调料,要酿酒的 练工才会酿造醋。直到魏晋时期,醋这种调料仍旧是高档品。所以民间的酸味调料基本都是梅子汁、桃子汁、李子汁。 因为长江 域离咸 很遥远,所以“江浦之橘”和“云梦之柚”运到咸 来,已经不太新鲜。秦王慷慨地送给政儿橘子和柚子,朱襄尝了尝,直接吃 本吃不下去,只能用糖调味做成菜肴或者果脯。 其实秦王自己也是这么吃的。 朱襄非常希望能吃到后世甘甜可口的水果,比如夏天怎么能没有西瓜? “蔺礼真是没用。”朱襄再次抨击蔺贽。 四心好 度“刎颈之 ”,他一辈子可能很难再有第二个。他对蔺贽报以了最殷切的希望,但蔺贽辜负了他。 今天吃烤鸭吧。 朱襄回到家,将王 里的事告知了家里人。 他对已经 悉起来的范雎道:“应侯,真不能让我也帮点忙?” 范雎跟驱赶蚊虫似的:“去种你的地。” 白起也附和。 朱襄 言又止。 曾经让六国小儿止啼的武安君,怎么到了自己家之后就变成了应侯的应声虫? “白公,你要不要和我一起搬到郊外去种田?”朱襄问道。 白起愣了一下,点头:“好。” 又要用离间计,应侯肯定该回朝堂了。左右他无事,继续跟着朱襄吧。 朱襄举家搬到咸 城外秦王的田庄时,蔡泽、蔺贽、子楚都没有同行。 蔡泽、蔺贽、子楚也要去干活了。蔺贽给秦王当内吏,蔡泽此次要参与对廉颇、李牧的离间计。而子楚,则要以秦公子的身份去北方边境与戎狄部族商谈新的盟约。 子楚代替秦王与戎狄部族会面,太子柱的其他儿子嫉妒得眼睛都要红出血了。 太子柱敲打了公子子傒后,其他公子都安分不少。现在他们又有些 动不安。 秦国的继承人制度并非是嫡长子制度,这一点也是六国诟病秦国是“蛮夷”的原因。秦国继承人是“勇武者居之”,且“无寸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子弟为匹夫”。 虽然这“勇武”基本变成了秦王凭借喜好立太子,但其他秦王的亲儿子,没有功劳仍旧没有封赏。 太子柱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一个人独得这么多功劳。即便一些人对争夺秦王的位置没有兴趣,但他们好歹也想要一个封君。子楚就显得特别扎眼了。 子楚强有力的支持者——长平君朱襄,也成了他们的眼中刺。 他们不敢直接对长平君朱襄出手,但他们可以挑拨长平君和子楚之间的关系。于是 接嬴小政的亲母 花入秦这件事,就在朝堂上被提起了。 嬴小政得知此事,气得吃了两大碗饭。 朱襄捏下巴。这该不会也是秦王和应侯的算计吧? 第58章 炸虾三虾面 为了转移愤怒干饭的嬴小政的注意力,朱襄一边带着嬴小政去种地,一边给嬴小政讲述七国对农业的政策,引发嬴小政思考。 白起就像是一个老农一样,扛着锄头走在嬴小政身边,充当护卫。 他刚和朱襄一起锄了草。虽然很久没有下过地了,手艺也还没生疏。 秦国迁都到咸 之后,咸 附近一直是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雍州宜黍、稷。咸 城附近虽然也种了小麦,仍旧是以黍和稷为主。 小麦需要大量的水,咸 的灌溉条件不如邯郸附近,所以朱襄手握优良小麦种子,也没有在咸 城附近推广小麦,而是尽心尽力地帮农人解决种植小米和黄米中遇到的问题。 等 到了玉米,他才能在较为干旱的地方将小米和黄米替换成玉米,增加农人的收入。玉米对陕西的重要 很大,陕西农业厅发布的指导文件,几乎有一大半都在说玉米。 关东平原可以种植小麦。等李冰把都江堰修出来,成都平原就可以种植水稻。这是朱襄明年的工作。 等李冰入蜀的时候,朱襄准备一同去。利用手中的水稻种子开发成都平原,不仅能盘活巴蜀,说不定还能让楚国的平民归心,不打仗就能获得一些地盘。 楚国和齐国是七国中最不重视农业生产的国家,两个国家不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都是因为太过富庶。 齐国靠海,通过商业能积攒大量财富。如今的齐国奢靡成风,民间攀比程度堪比后世魏晋时的豪商和世家。 正因为有这样的风气,秦国才能仅仅用重金贿赂,就让一个庞大的齐国在秦国统一战争中静静等死。 楚国处于长江 域,后世已经证明,这是最适合经济发展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几乎完全贴合了大部分农作物的需求,极其优越的水热条件,让楚国处于撒一把种子就能等丰收的地步。 “自然条件太优越,楚国‘火耕水耨’就能无饥馑之患。没有急迫的需求,让楚国便荒废了对农业的管理,所以楚国少有冻死饿死的人,也少有富裕的人。庶民基本都处于贫困中。”朱襄道,“吴起曾经想移民到未开发的地方,垦荒扩田,被楚国贵族反对。吴起死后,楚国就在农业上再无作为了。” 嬴小政不解:“垦荒不仅能让庶民有更多的田,也能让贵族得利。为何楚国贵族要反对?” 朱襄笑道:“政儿,在楚王眼中的荒地,就真的是荒地吗?” 嬴小政皱眉思索。他心中浮现出梦境中的自己巡视七国,特别是巡视中原地带的见闻。 “贵族多隐田,以逃避赋税。”嬴小政板着脸道,“吴起明面上是下令垦荒,其实是清查贵族隐田。” 朱襄 了 嬴小政的脑袋:“政儿真聪明,就是朝中官吏,也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关窍。” 没有秦王也没有范雎在身边,白起也很随意地开口道:“树干和树枝争夺营养,树枝过分繁盛,就会抢夺树干的养分。吴起想要剪除一些多余的枝叶,保证树干的成长,怪不得会惨死。但枝叶争抢了太多养分,树干垮塌,枝叶岂能独存?” 朱襄道:“我曾听闻边境有座小城的城墙因风吹雨淋 出了石砖,许多人偷偷去偷砖。他们知道城墙垮塌匈奴就会将他们杀死,但他们会想,我只是拿走一块砖,城墙怎么会垮塌呢?” 白起颔首:“和打仗时冲锋一样,兵卒以为自己一个人的退缩,不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朱襄道:“许多不同的事物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白公看出楚国各自为军,贵族的军队不是楚王的军队;我看到楚国空有良田却不思耕耘,赋税靠盘剥穷人,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导致国库空虚民众困顿。最终都是指向灭亡那条路。” 嬴小政嘟囔:“但楚国还是难打。” 朱襄道:“楚国不是难打,而是疆土太大了,需要时间。再者秦国朝堂中楚国宗室高官众多,只争夺城池,哪怕把楚王的祖陵烧了他们也不在意。但楚国灭亡,让他们失去了一国宗室的身份,变得与其他士人无二,他们就不肯了,定会和楚国里应外合,拖累秦国攻楚进度。” 嬴小政抬头看向烧了楚王祖陵的白起。 白起给了嬴小政一个十分平静的眼神,好像烧楚王祖陵的人不是他似的。 嬴小政抱着藕节般的手臂,气鼓鼓道:“没错!他们一定会这么做!” 可恶的昌平君! 昌平君是楚王负刍的兄弟。楚考烈王崩逝后,楚国王位继承争斗惨烈,楚王负刍就是杀了兄弟楚哀王自立。 楚考烈王曾在秦国为质子,昌平君便是楚考烈王在当质子的时候生的儿子。 因子楚成为华 夫人的嗣子,楚国外戚继续在秦国朝堂占据一大块地方。秦王子楚和秦王政都十分信任昌平君。秦王政灭嫪毐和吕不韦时,昌平君就是支持秦王政的心腹之一。 昌平君几乎和楚国毫无关系,也能为了楚国背叛秦国,嬴小政不断抱着小短手点头,舅父说得对! “今 的课程结束。”朱襄将嬴小政抱起来,“给政儿留下的功课是,如果政儿是楚王,要怎么让楚国强盛。嗯……你就选吴起时期的楚王,想想怎么完成变法。” 嬴小政握着 乎乎的小拳头道:“这还不简单?反对的人全杀了!” 杀人无数的白起眼皮子直跳,与人为善的朱襄却哈哈大笑。 “楚国可不比秦国,如果楚王下令杀贵族,恐怕活不到第二 太 升起来。”朱襄笑道,“政儿,这个作业可不简单,你还是先去了解一下楚国吧。” 嬴小政瘪嘴:“我只需要知道如何灭掉楚国,为何还要去思考怎么当楚王?” 朱襄道:“因为将来楚国也是你的疆土啊。而且将其他国君的经验教训学会,政儿和政儿的后代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再者,现在秦国能违抗秦王的大贵族很少。等天下统一之后,七国的贵族加起来就很多了。那时的秦国,和此时的楚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嬴小政伸手抱住脑袋。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