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出来的梨汤微微粘稠,甘甜浓醇却不腻味,里面的几颗梅子 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酸甜的滋味氤氲其中,整碗梨汤的味道和层次都得到了升华。 这样清甜滋润的梨汤也很得食客们的喜 ,每每吃完大鱼大 ,总会点上这么一壶梨汤作为收尾。 几 的梨汤卖下来,效果不错,然而看了那还剩下不少的梨子,林稚又有了新主意。 “四郎,茶坊的瑞脑金兽香还够用吗?” 李四郎停下研磨茶粉的动作,起身看了一眼,回道:“今年是够用,明年开 兴许就不够了。” 林稚了然:“那我再做一些。” “小郎君还会制香?”李四郎很惊奇,然而想到小郎君什么都会,又觉得没什么好惊奇的。 林稚把纸市送来的各 礼盒放好,笑道:“现学现卖罢了。” 那 他看着菜篓里的雪花梨,忽然心生一计,当即便去隔壁香药铺找了陈三娘。 “小郎君想用梨子制香?” 陈三娘道,“好办啊,我这里正好有一味鹅梨香的方子。”说着便拿出来递给林稚。 林稚问这方子索价几何。 陈三娘摆摆手,“凭我和小郎君的关系,就不谈钱了。” “三娘说过,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林稚笑着推辞。 陈三娘拗不过他,只好说了方子索价。 按照陈三娘的方子,林稚开始做这鹅梨香。 梨子顶部切块,较大的那部分中间挖出瓮的形状,把买来的沉香粉填进去,盖上较小的那部分梨子,用竹签固定好,上锅蒸三次。 用这种方法加热,梨汁的甜香能够完全浸润至沉香当中。 隔 掀开梨盖,极其甜美清和的香气飘散而出,既有梨子的清甜,又有沉香的清雅馥郁,以及檀香的淡淡温凉。 沈小七深深嗅了一口空气中的绵长香气,“阿郎若不说是自己做的,我还以为是从哪里买来的名贵香料呢!” “是三娘给的方子好。”林稚笑着说。 他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做香就很成功,是不是说明,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可圈可点的? 因店里的瑞脑金兽香还没用完,林稚便把这鹅梨香丸收了起来,打算以后有需要再用。 “林小郎君。” 刚扣上香匣锁扣,便听到有人喊他,抬眼一眼,居然是陈平——还有秦夫人。 林稚站起身来:“陈管事……夫人怎么也来了?” 秦夫人笑道:“听说林小郎君这里上了极好的梨汤,上次吃了小郎君做的雪耳羹,很是念念不忘,便想着来尝一尝。” 林稚把他二人 至阁子间,“夫人若是喜 ,我做了给夫人送过去便是。” 秦夫人知道他是在担心自己受寒,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无事,这件氅子很暖和。” 瞥见林稚怀中 悉的汤婆子,秦夫人低头笑了笑,没有说话。 “夫人既 吃梨,要不要再试试这道冰糖烤梨?” 林稚道:“梨子里面放了桂圆、红枣、莲子和百合,先上炉烤制,去掉稍硬的梨子皮,而后小火细炖,这样做出来的梨子最是清甜软糯,生津润肺。” 秦夫人自是没有说不好的。 又点了几块四时糕点,秦夫人品着茶,细细打量座下这间酒楼。 清贵大气,典则俊雅,客人不少,却迥乎寻常喧闹嘈嘈的酒楼——熏的香也很好闻。 她问旁边站着的陈平:“你可闻出是什么香了?” “似乎是鹅梨香。”陈平略一思索,“应该是点了没多久就收起来了。” 秦夫人点点头,“怪不得这般淡雅。” 片刻,林稚把小吊梨汤、冰糖烤梨、还有一碟子糕点端了上来。 “夫人慢用,我就不打扰夫人了。” 秦夫人本想叫他一起吃,但看他似乎还有事要忙,便也没留他。 林稚走后,她对陈平道:“你也坐下吃吧。” 陈平颔首:“是。”坐了下来。 两人吃完香甜的烤梨,喝完清口的梨汤,又细细吃了几块糕点,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秦夫人叹道:“怪不得……” 陈平点头赞同:“怪不得。” 忙碌一天,林稚把庖厨成堆的梨核清扫出去,洗净双手,走到院子后面吃晚饭。 暮食是阿蓝做的,简单的羊 炖白萝卜,再揪些面片放进去,汤汁清淡却鲜浓好喝。 沈小七啃着羊骨头, 叹:“这几 的饭食都是 !真好。” “快过年了,本来就是吃 的 子。”林稚道。 说着往窗外一看,几个迫不及待穿上新衣的小孩正好跑过去,手里拿着几角鞭炮,外面红红火火一片。 林稚喝了口羊 汤,想,真的快过年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 1鹅梨香的做法参考网上 第83章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四是祭祀灶君的 子。 说祭祀其实不大准确, “收买”一词更符合本朝人民对灶君的态度。无论是纸钱纸马,还是饴糖糖瓜,都能用来收买灶君。 因灶君是掌管灶台的神仙, 与他们这些开酒楼的更是息息相关, 是以二十四着实是个大 子。 天还没亮,林稚就和阿青阿蓝他们便吃完了朝食, 开始做起灶君喜 的甜 小食。 林稚做胶牙饧,阿青做米饵, 阿蓝做糖豆粥,沈小七也没闲着, 在一旁勤勤恳恳地准备一会儿需要的猪头、鲜鱼等供品。 胶牙饧就是麦芽糖。麦芽前几 就开始养着了,担心温度不够, 林稚特意把它放到屋里, 和桌案上的栀子摆在一起,如今已生出了不少小芽。 林稚做了两小盆, 打算一盆用来做麦芽糖,另一盆就当作盆栽。 把约莫一寸长的小麦苗连 取出, 用清水淘洗几遍,挑出未发芽的种子扔掉,剩下的麦芽用捣锤碾碎。 碾碎的麦芽倒进煮好的糯米饭里,翻拌均匀,等其自然发酵, 滤出来的糖 , 熬一个多时辰就差不多好了。 熬制糖浆的过程中不需特别搅拌,是以尽管一开始的碾磨麦芽比较费事, 林稚却是几人当中最先完成任务的。 闲着无聊, 他负着手去参观其他几人的战况。 米饵是用蜂 拌成的糯米丸子, 阿青已经把团好的糯米丸子煮了出来,就差淋上蜂 糖水了。 糖豆粥就是用赤小豆熬成的粥,林稚去看时,阿蓝正在往锅里加红糖。 “小郎君是想吃甜些的,还是没那么甜的?” 林稚道:“既是甜灶君的嘴,自然是要甜些才好。” 这时候用各种甜食当祭灶供品,是希望灶君吃人嘴短,回天庭述职的时候能多多美言几句,说些甜 的话。 阿蓝道了声“好”,果然往粥锅里加了多多的红糖。 “店主郎君——” 几人一回头,见酒楼门口站着一个披红戴花的女郎,正是那 问如何堆雪人、又买下五盒四时糕点的小娘子。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林稚放下手中活计,“女郎是要买什么东西?” 那女郎抿抿 ,“今 祭灶,母亲忘了准备祭灶用品,便让我出来买些。” “我在街上转了几圈,从食铺子的糖豆粥和 喜团都差不多卖完了,这才来店主郎君这里碰碰运气。” “女郎好运气。”林稚道,“我们这里确实刚做完米饵和糖豆粥——胶牙饧却是还要再等等。” 那女郎笑着福身一礼,“米饵和糖豆粥……那真是太好了。” 给她盛了几碗米饵和糖豆粥,林稚又把本想当作盆栽的那盆麦芽端出来,“女郎若是实在寻不到卖胶牙饧的地方,用这麦芽现制也来得及。” “小郎君可否详细说一说制法?” 女郎不好意思地掩 一笑,“不瞒小郎君,家中母亲不通厨艺,往年制作的胶牙饧无一次成功,这才每次都出来买,谁知昨 却忘了。” 林稚道:“无妨。”把麦芽糖的制法告诉了对方。 最后做总结道:“其实不难,就是费些时间。” 那女郎自是谢了又谢,给了林稚好大一笔小费,这才提着食盒、抱着小苗,急匆匆地跑回家中了。 整理好祭灶的供品,沈小七看着那女郎的背影道:“这女郎阿娘的忘 可真够大的。” 林稚道:“她爹的忘 也不小。” 做完这单生意,麦芽糖也熬得差不多了。 用筷子搅起一块,粘稠香甜,还带着余温,有点黏牙。 不必等到完全晾凉,这么温热着盛出一碗,再加之前做好的米饵、糖豆粥,还有猪头鲜鱼等物,供品就算准备完成了。 就在这时,林稚请来诵经的僧人也到了。 那僧人便是腊八那 来化缘的小和尚,听说对方会诵祭灶经,林稚便把诵经一事提前定了下来,免得今 抓瞎。 他笑道:“有劳小师父了。” 小和尚合起手掌鞠了一躬,见屋中供品已准备妥当,一面敲起木鱼,一面诵起经咒。 林稚听了一会儿,没听太明白,索 也双手合十,闭上了眼睛。 片刻,经咒诵完,剩下的“醉司命”和烧纸烧马需得主家自己完成。 “醉司命”就是将酒糟涂抹到灶门之上,据说这样可以让灶君晕头晕脑,不会做出对人不利的汇报。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