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动的时候会稍微有一点点小风,所以大夏天的,孩子可 逮天牛了。 “你还干嘛去?大中午的你不能躲躲太 再去。” 看林小弟转身又想跑出去,赶紧伸手拦了下。 虽说是男孩子不讲究,可这暑假还没过完呢,这孩子晒的黝黑黝黑的,出点汗都 觉黑到反光。 “我回来拿竹竿,去捉知了猴去。” 林小弟呲溜一下就蹿出门去了,像条滑不溜丢的泥鳅,林芳伸手都没拉住人。 这大热天一个个都 头大汗的,他们怎么就那么 力旺盛哟。 捉知了猴那真是一个一个去粘的,拿着长长的竹竿,用细的那头去捣蜘蛛网,竹竿头 绕上一层蜘蛛网后,就一个一个去找知了猴。 看到了,就轻手轻脚拿竹竿往树上一粘,能不能粘到,那就完全看手速和运气了。 手举累了,或者树上一时半刻找不着了,就拿个水桶或盆子,从河里舀上一些水,一个个撅着 股,趴树底下,竹林地下,仔细翻找有没有小 ,拿树枝挖一挖,往 里浇足水,抠抠挖挖,就能挖出一个还未出壳的知了猴。 这种未出壳的蝉最受孩子 ,拿回家扔 屉或小盒子里,过不两天,知了就会 壳而出,刚出壳的知了,孩子直接点火烤到焦脆,嘎嘣嘎嘣嚼嚼可香了。 剩余的蝉蜕就攒起来,等收集多了还可以送去城里换个冰 或汽水。 为了能吃上冰 ,这群孩子每年都卯足了劲去捉知了猴。 一个冰 便宜的是三分和五分的,像汽水都要一 一瓶,这些都要花钱跑城里去买,农家人也不愿意给孩子 花钱,孩子想吃就自己想办法。 这个时候很多行为,都算是投机倒把,被抓住是要□□,是犯罪的。所以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也就攒点碎头发换火柴,攒点蝉蜕换个冰 这种除外。 不过自打去年高考恢复,全国各地知青陆陆续续找关系的,高考的,病退的,该回城的都回城了,城里人多岗位少,管理制度才开始慢慢松懈下来,偶尔有一两个,个体户开始出现了。 但是这个时候人们对个体户的看法尤为鄙视,都认为那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 “娘,我听说隔壁村里有知青考上大学了!” 林大嫂抱着孩子兴匆匆往林母身边凑。 “嗯,是你刘婶子娘家村里的。” 林母抬抬下巴,一脸骄傲道 “人家知青都快三十了,去年没考上,今年坚持又考了一次才考上的。” “可不,高考哪有容易的,没看咱村里剩下的那几个知青一直等着,也没录取消息吗?” 林大嫂撇撇嘴,一脸嫌弃道。 “娘,我听他们说,考上大学,不用花钱,学校还补钱呢!” 林大嫂 低嗓子神神秘秘的咕哝道,“考上就给转干部身份,吃公粮,回头毕业还给分配工作,说是工资可不低呢!” “那是,大学生那是高等知识分子,能和厂里工人一样么。” 林母不知想到了什么,仰着脸一脸骄傲道 “等以后建 和小慧考上了,你们就知道多沾光多高兴了。” “到时候,我倒要看看还有没有人天天挑这说那,天天没个安生,说人偏心,供祖宗了。” “娘,哪能呢!你和爹这不是明察秋毫,早谋算好的,都是为这个家好嘛。” 林大嫂眼神游离,虚心笑笑。 可不是早有谋算么,有心算无心。 林芳都要给林父林母鼓个掌。 越接触这个时代,越明白 子的艰难,不说时局的动 ,制度的限制。 就说村子里的孩子,去上个两三年学, 离文盲队伍,大把大把都是提前辍学的孩子。 或者集一家之力去供某一个孩子,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 这些省吃俭用供出来的知识分子,家里成分不差,父辈要是村子里有点威信。 供出来可以回生产大队,参与选拔小队长,副队长,小队会计,小队出纳,大队长,大队副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大队会计…… 或者家里有门路,去城里托关系,进厂里吃公粮,从学徒熬到正式工,每个月有三十多块的工资呢。 无论是村子里的村干部身份,还是城里的工人工资,供出来一个,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直线上升。 所以,林父林母常挂嘴边的,你看看村里谁家孩子不是这样,林芳并没有反驳甚至反抗的借口去闹去哭。 在这个年代,林家五个孩子都能读书,这还多亏了林爷 给了钱,下了死命令。 可林芳虽然了解了这个大时代无可奈何的背景,这个年代 子难熬,明白林父林母这样做的理由,可不代表着林芳理解这样的不公平,林芳接受这样的算计。 凭什么,不要说, 子艰难,大家都这样过来的。别人是别人,林家是林家。 一家子五个兄妹,都是爹生父母养的,偏心就是偏心,何必打着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扯着孝道大旗哄着劝着说一切是为了你好。 集一家之力供一个,可以啊。做父母的,明明白白说清楚,最起码给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甚至自己选择的机会吧。或者没选择权,那最起码另外弥补总要有吧。 可仔细推推林家,这 本就是提前都算计好的。 有心对无心啊!提前谋划,推波助澜,真是好算计。 林大哥比原主大9岁,很多东西原主记忆不可考据。仔细想想,林大哥15岁初二不上学的,这个时候小学五年,那应该是8岁上的一年级,说是成绩太差,课堂坐不住,林大哥自己死活不愿意去了。 那时候林建 、林慧呢,刚10岁上二年级,村小管的还算严,成绩不错,老师也天天表扬。 所以呢,林大哥成绩差,不愿意做学堂,林父林母觉得不是读书的料,就 据当时二年级林建 、林慧的表现,直接定了全家供他俩读书的决定。 而剩余的俩小的,就该另外安排了。 当时刚7岁的林芳立即安排去读书了,这个年纪在村子里绝对属于上学早的,说出去都是林父林母疼孩子。 林芳一个7岁的孩子,下了课还要照看五岁的弟弟,还要帮忙打猪草,给下工辛苦的大人洗碗筷,7岁没任何外界接触,这孩子要是能学习好那就是天才。 而林小弟呢,也是7岁读书,书里初三毕业就去了部队。是,旁边还有个深情男配,所谓军中大佬罩着,可一个还未15岁的孩子,部队里吃苦 汗拿到的津贴,可都寄给了林家。 按林父林母的决定,家里必须供出知识分子,首选林大哥自己拒绝了,所以为了家里的劳动力,父母的养老,林大哥也得安抚着,那剩余就好选了。 女孩子首选牺牲的,林慧人家是女主,是龙凤胎。所以林芳必须辍学。 而当兵是这个时代的骄傲,还能拿大把的津贴,林建 学习好,那林小弟就该去。 可真是,有勤勤恳恳的劳动力,有默默该牺牲的女娃娃,有当兵拿补贴的林小弟,林家供两个知识分子,回头又考了大学争光耀门楣,可真真是,好啊! 想想书里可不是么,书中女主林慧,出生贫穷,但坚强努力不放弃,最终考上了大学,做一个飞出农家的金凤凰。 嫁入高门,家庭美 后仍不忘父母恩情,拖家带口年年衣锦还乡探望关心父母。 书里的结局皆大 喜,一切都符合了林家父母的预期。 也许林家其余人都不在意,在林建 、林慧功成名就后得到了弥补,可这绝不包括,为此几乎赔上了一辈子早早死去的原主,林芳想想都不寒而栗。 “知道就好,爹娘辛辛苦苦一辈子,不为你们好,还能为谁好。” 林母斜睨了一眼,拍拍衣服准备上工了。 “哎,小芳,醒了啊!” 林大嫂转头看见东厢门口扇着蒲扇的林芳,有些尴尬的笑笑 “正好该上工了,我去把孩子先放屋里,还要麻烦建 、小慧给看着去。” 看着脚步匆匆的林大嫂,林芳扯起嘴角笑笑,跟红顶白啊,自古人之常情。 算算,林慧的真命天子该出现了,所以男主近了,男配还会远么? 第19章 开学 好像一夜之间,没完没了不分 夜的蝉鸣少了,挥汗如雨酷暑难耐的炎热凉了,突然某天醒来,发现树叶开始枯黄,硕果累累的秋已到了。 “姐~,姐~” 林小弟小心翼翼的拉着林芳躲到屋里,跟地下 接头似的左右瞄着动静。 “姐,大勇他们说,我们过几天要开学了,问是不是要先把蝉蜕给换了?” 看着对方偷偷摸摸像做什么重大 易一样,林芳忍住笑意,学对方低声回道 “都成,你们看着办就好。” “那我们去城里换了啊!” 林小弟忍住惊呼,再次确认的看着林芳。 “嗯,去吧去吧!” 看林芳肯定的点头,林小弟一个弹跳蹦起, 屋子转圈。 “姐,我和你说,大勇、虎子说了,我们今年蝉蜕多,到时候能买好多吃的呢。” 林小弟高兴的眉开眼笑,恨不得现在就跑出去。 “嗯嗯,对对对。赶紧去和他们说下吧。” 林芳随意敷衍道。 看林小弟笑的一脸傻兮兮的,林芳简直没看眼,还是赶紧把人打发走吧。 还不是看他们之前捉知了猴太辛苦,林芳就教他们回家找塑料布,晚上出去乘凉时,偷偷溜开找树 上,第二天早早起 ,几棵树下就能收获小半篮子未出壳的蝉。 打第一天看到成果,这群孩子跟疯了一样,起早贪黑,忙活了大半个月。 这不,要开学了,天凉下来点,蝉也少了,这群孩子就想着赶紧换点东西了。 八月中午的太 还是晒得厉害,这个时候各种蔬菜都疯长,趁着天气好,正好可以把入冬的食物储备上一些。 像林家这两天中午下工,一人一个背篓,都要去地里掐 的芝麻叶回来。 芝麻这个时候掐叶子也不会影响产量,想要芝麻叶的人家,自己下工后直接去掐就好了,队里也不会拦着。 到人肩膀高的芝麻,一棵一棵挨挨挤挤的立着,从上到下井然有序的长着许多碧绿碧绿的叶子,上顶还开着一簇一簇的白花,甚是亭亭玉立。 芝麻出油,上手掐完叶子都会一手的油。 一背篓一背篓的芝麻叶掐回来,大火烧开水,把河里过水洗过的芝麻叶,直接倒进大铁锅,煮上几分钟,沥水摊开,晒干晒透…… 这些干透的芝麻叶可以存放到冬季,甚至更久。吃面条,做包子、老谷谷,煮懒豆腐,都是很好的配料。 还有秋收后,收了大量的玉米、红薯、大豆,玉米可以挂起来,打玉米面,玉米糁子。 红薯可以十几户人家众筹,集合到一起做上一批红薯粉丝,纯手工的红薯粉丝,软糯可口,没有一点化学味道,这都是难得的纯天然食物。 或者也可以拿擦板,削成一片一片厚薄均匀的生红薯片,晒干,可以保存一冬都没问题。干红薯片用来煮水,煮稀饭,煮玉米糁子,是和红薯完全不一样的风味。 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最易取又不费其余材料的天然作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来源。 从夏季就开始准备各种芝麻叶,萝卜缨子,干豆角,腌萝卜,腌白菜,腌酸菜,腌咸鸭蛋,腌鱼…… “娘~,咱家今年做点西瓜酱豆吧。” 林慧软着声娇里娇气道。 “做什么做,一坛子酱豆得费多少黄豆,大料花椒不要钱啊?” 林母摊晒着芝麻叶,头都没抬的回到。 “一到冬天,在学校都没啥可吃的,天天吃咸菜配窝窝头,我都吃的够够的。” 林慧哒哒哒端个板凳凑到林母旁边,软声软语的哀求。 “娘~~” 得,也不用听了。去准备泡黄豆吧。 哎,人林慧一低声软语的撒娇歪 ,就没林母不答应的事。 做西瓜酱豆啊,这前前后后得折腾一个多月呢。 挑颗粒 的黄豆,浸泡一夜,上锅大火煮到手一捻即碎,然后沥水晾凉,均匀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放到竹筛子上,盖上树叶,等个三五天,它自然长出一圈 绒绒的白 ,然后再看着它变绿 。 当然,如果它不心甘情愿变绿,扭曲黑化变黑了,那就得挑出去处理了。 最后,就是挑选一个黄道吉 ,在一个天朗气清, 光明媚的 子里,准备食盐,花椒大料,切好的西瓜,伴着绿 黄豆一起搅合搅合放坛晒酱。 历时近一个月,搅拌, 晒,通风,就可以起坛开吃了。 嫌味浓,可以起锅多放点油,放蒜瓣,青椒翻炒几下,舀上一碗西瓜酱豆,倒一些清水倒进去,过不几分钟,一份酱香浓厚的青椒西瓜酱豆就好了。 配着窝窝头,喝稀饭,吃面条,简直不要太有滋味。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