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还没打,就想着派谁去管理了。 黄昏道:“哪会,只要郑大监的海军拥有大量的钢铁战舰,只要能有三到五万的神机营跟随海军登陆 本岛,只要咱们不犯大错,打室町幕府还是把握很大,所以未雨绸缪比较好。” 朱棣一想也是,“你觉得何人合适?” 黄昏直接道:“早些年,微臣和一位王爷谈过此事,当时那位王爷也有意向,不过后来发生了许多事,现在不知道他意向如何。” 朱棣讶然,“哪个藩王?” 黄昏没有回答,反问朱棣,“其实 本这个民族的天 就是 子野心,所以打下 本后,没必要在 本施行文化同化,咱们只需要驻军采取高 政策,然后让 本的国民在奴 下,自己转变心态,向我中国文明靠近,所以高 政策不仅需要强势的武力姿态,更需要用强横的手段去抹掉 本的一些文明,甚至要阉割 本的工业发展,在他们没有彻底以中国一个民族作为自居的情况下,永远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直到百十年后, 本像中南半岛一样了,再缓慢发展,一句话,这个去坐镇 本的藩王,一定要有强横的气魄,而且不能有仁厚之心,要像一把巨大的铡刀悬挂在岛国之上,保证 本的发展永远在中国之下,等时代变化之后, 本就能和朝鲜、南洋群岛形成我中国在海洋上的一条完整的岛链,是我们海洋霸权的一重保护线。” 对 本不需要任何一丁点的仁慈。 甚至在征战中屠城都是可以的! 这一点,黄昏不管正义也不管青史后人怎么来评价他,他也不是宽宏大度的人,有些事情你不做, 本将来会在你的国土上做。 那么不如我先下手为强,不给它这个机会。 但是有一说一。 本现在南北统一了,室町幕府正是如 中天的时候,要打 本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明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 本那边驻军保持十万左右的数量,至少要数十年如此。 这可是笔昂贵的开支。 但都值得。 只要能用这个手腕阉割 本一两百年,那么中国就将永远领先于 本,哪怕最后被它独立了,也不可能再有二十世纪的浩劫。 听到黄昏这么一说,朱棣颇有些费解,“你对 本怨气很大?” 对 本这种统治方式,和中南半岛那边孑然相反。 黄昏呵呵了一声。 没法解释。 倒也还好,朱棣也没多想,毕竟 本这些年一直 扰中国沿海,包括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了——大明以中国自居,对唐宋也愿意称之为中国。 不过黄昏这么一说,朱棣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黄昏说的这个藩王的谁了。 汉王朱高煦! 这个人选……朱棣有些犹豫。 老二想争夺皇位,天下皆知。 让他去 本,他愿意不? 让他去 本,老大和孙儿放心不? 这都是问题。 还有个问题不能忽略,万一老二去了 本有怨言,那么他万一在 本发展起来,要反攻大明,这又如何是好? 因为按照黄昏的说法,老二去了 本是要掌控军权的。 否则没法施行白 统治。 朱棣也不隐瞒黄昏了,把他的顾虑这么一说,一旁的朱瞻基也蹙眉,确实,放汉王去 本当王,风险很大。 黄昏倒是不在乎,他朱高煦能干什么? 就算他在 本当王,以后要反攻大明,我黄某人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国家是吃素的,你敢反攻大明,我就敢来偷你的老巢。 再则,朱高煦到了 本封王之后,其实大明这边的权力中枢,是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对朱高煦形成一定程度的桎梏。 本不难。 比如设宪控制军队,给朱高煦一定的军事权力,但又不让他绝对掌控军队,而且要在 本那边形成军政分割。 这些都是后续讨论的事情。 当下是要说服朱棣让朱高煦去,免得这货在国内闹,免得把仁宣之治给搞得乌烟瘴气。 说服朱棣很简单,黄昏只说了一句:“汉王不去,太孙殿下可安枕无眠乎?” 朱棣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苦笑着笑了笑,“陛下,您不用担心我。” 朱棣暗暗叹气。 不担心才怪,就算你能安枕无眠,如果老二将来靖难,赢了,你就是下一个建文,输了,老二也必死无疑,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爷爷,这个局面朱棣肯定是不愿意看见的。 那么老二去 本,还真是个最好的选择。 朱棣也是个有气魄的人,立即道:“既然如此,将来就让汉王去主掌 本的总司,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这个战前准备的部门,也要让汉王负责?” 黄昏道:“当然最好!” 朱棣呵呵贼笑一声,“那就这么定了吧,不过朕还是希望汉王是心甘情愿去 本,只怕当下的情况,他不会愿意。” 他已经重新封王,又有了争夺江山的希望。 哪会轻易离开大明。 黄昏笑了起来,“得了,陛下您也别饶圈子了,就是想让我去说服汉王殿下罢,行,微臣下午或者明天就去找汉王殿下,不过陛下您得答应我,关于宝船和永乐大典的事情,您得在五天之内给微臣一个答复,等汉王殿下筹备的部门建立起来,您要放微臣回应天和泉州去准备出海的事情。”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