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很多年前就知道我的师父曾经对我藏私,但那时我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再加上我早年的确受了师父极多恩惠,便决定恩怨相抵、既往不咎。这些年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杜誉。 老话说“同行是冤家”,我亲身体会了才知道果然不错。 他让我妒忌。 在我来遥城第一次看他演出的时候就知道,即便我在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我也远不如他。 他让我惊恐。 是他让我知道在师父毫不藏私的教导之下,一个天资卓越又刻苦勤奋的优秀演员能被培养成什么样子。 作为我的同行,他是如此年轻,他会走到我此生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 我了解这背后的缘故,因为我很清楚他的父母是谁。我与他们二人认识了这么久,在我看见杜誉的第一眼就全明白了。 那时的杜誉不过是个少年人,我当然知道他短时间内不会对我已有的一切有所影响,但我恨他。恨他运气如此好,能在这么年少的时候就得到师父的倾力指点,更恨他如此有才华又如此勤勉,让我预料到他成年后必定会盖过我小半生积累的风光和名气。 倘若他是我的徒弟,我会为他高兴,可他偏偏是我的师弟。 师父啊,您知道,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戏票友人人赞我,都说我是你的接班人,是周派小生第二代的翘楚。 您说得对,杜誉无辜。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我并非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借口。打磋磨了杜誉十几年,这些事我无可辩驳。我这一生,嫉贤妒能,毫无容人之量;沉声犬马,自以为天衣无;追名逐利、背信弃义,走到如此境地。 师父,当年我使您众叛亲离,以至于您身边唯有您那幼子徒杜誉一人。倘若您在天有灵,看到我如今的惨淡下场,大概能安息了吧。 杜誉合上笔记本,刹那间好似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他机械一般冷静地把东西全部放归原处,再出去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电视上又开始播《红楼梦》了。 温柔和缓的旁白声传入他的耳朵: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箱,银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甚荒唐。” 1978年2月,临东省京剧团团长办公室。 望着面前桌子上的辞职报告,再抬头看一眼刚才怒气冲冲地把这几张纸甩到这里的年轻人,坐在一旁的陈合英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他在等对方开口。 彼时二十来岁年轻气盛的杜誉没有让他失望,恨不得指着他的鼻子骂:“事已至此,你终于意了吧?” 团长知道他们两人积怨已久,但他既不想拂了陈合英的面子,也不想让杜誉当真离职,仍想在这二人之间和稀泥:“小杜,哪能这样呢?大局为重。” 此般态度让杜誉愈发气急败坏:“团长,您和我师父认识几十年了,您最知道他一辈子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是这个心狗肺的家伙死了他。现在这个人连我也容不下。” 他转头瞪了一眼陈合英,指着对方道:“我和他今天必须走一个!” “善良?”陈合英故意讥讽:“师弟,我曾经以为师父和你都是善良的人,是我太天真了,活到本该铁石心肠的年纪却还这样天真,让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你在胡说什么?你现在还要污蔑他?”杜誉不知道,这并不是陈合英全部的真心话,但他知道,这是陈合英对他的将法:“你不是就想让我走吗?好,我惹不起你,但躲得起!我倒要看看,你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说罢,他把身旁桌上的摆件全部推到了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即便这正中对方下怀。 杜誉丝毫不怕,他想:来方长,我们走着瞧。 1995年的元宵,杜誉想起了他对赵捷说过的一句:人情是一笔烂账,从来算不清楚。 多讽刺啊。说这话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看得明白,事到如今才发现,原来他怨了这么多年、恨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连孰是孰非都分辨不出。 可怜身是眼中人。 如那镜中花、水中月,一生功名利禄、恩怨情仇、风光落魄、跌宕起伏,错复杂,黑白难述,黄粱一梦一场空。 只留下薄纸几张、嗟叹几句,让尚且活着的局中人平白受折磨罢了。 活人比死人痛苦。 杜誉关掉电视走回卧室,取出了有段时间没用过的笔墨纸砚,轻轻擦干净落在上面的薄薄一层灰尘,把方才听到的逐一写下: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写完之后,杜誉放下笔,闻着墨汁的清香在心底默念了几遍。想着前些年风光得意时自以为的蛰伏多年终于扬眉吐气,他忽然觉得很讽刺。 陈师兄啊。杜誉心想:师父对不住你、对不住我母亲,你也对不住我。曾经我以为你赢了,后来我觉得我赢了。我绝望过,也高兴过,可我才知道,咱们几个人之间,数十年冤冤相报,俱是遍体鳞伤,都败给了人心,没有赢家。 时至今,落魄与得意尽数走过一遭,杜誉忽然明白,原来功名二字连接的是世道的两端,一边是森森的白骨,一边是抹的红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