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指挥使都见过了,更在最后几个指挥使面前立了威。 这让他如何不 动兴奋。 在外面的时候还好,在纪炀面前,完全是求夸的模样。 纪炀看看旁边的人,只得道:“皇上这次进退有度,很是不错。” 金炳郡也点头,他夸的更多了。 不料徐九祥抬抬手:“朕知道,朕还有许多不足。这次多谢二位了。” “还有林大学士,更有杜家穆家。” 这会的杜家应该最高兴,皇上选了他家去镇守屯青崖,这会已经在清点子弟,清点兵马,赶在科举之前就会离京。 穆家虽有些丧气,但在皇上允许他们跟着工部一起试验新武器后,算是聊补遗憾。 勤政殿里一片和谐。 不知不觉中,徐九祥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 如今这个班底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不怪其他人 觉,一个出乎意料的盛世即将来临。 讲到这,徐九祥笑道:“纪学士,我听说你那翰林院里,没什么打下手的,科举将至,你可要好好挑。” 虽说翰林院里,早就默认纪炀先挑,谁让他那人少。 可皇上开口,自然更有不同。 纪炀领旨谢恩。 消息传出去,再淡定的备考书生们全都心神 漾。 有些人甚至已经做起给纪炀当见习进士的白 梦。 试问这届考生当中,谁不想给纪炀打下手。 若能中进士,去翰林院,便是哭着喊着也要去的啊。 其中潞州来的江 便是其中之一。 不少人都说以他的才华,必然榜上有名,不过平时说起来,他都是十分谦逊。 可这话问到江 ,他立刻道:“若能中榜,肯定要去找纪大人的。” 还有粤地江南西北的考生。 甚至连状元的热门人选这会都 怀期待。 “等我中进士,去翰林院,你们千万别跟我抢。” “不可能不抢,谁不知道纪大人的厉害,谁不知道跟着他虽不能发财,必然可以升官。” “岂止升官,跟着他做事,半年顶别人两三年学的。” “能学纪大人一两分,只怕都会受益终身。” 最后还是茶楼老板,把他们手中的京都趣闻 走,忍不住道:“你们还在做白 梦呢,没看到隔壁茶楼的学生们都开始深夜苦读了。” “还不快去读书!” 对哦! 要快点温书,才有机会给纪大人打下手! 第143章 泰安二年, 加开恩科。 由礼部以及翰林院金学士,文学士主办。 文学士又是个人 , 对同为世家, 又是皇上岳丈的金学士很是客气,绝不抢功。 礼部尚书瞧着,也知道怎么回事, 自然把名头让给金家。 所以这次恩科,显得格外和谐,并准备收录一百二十人, 算是近些年最多。 消息传出,自然 念新皇恩德。 再加上各处指挥使拜会的恭恭敬敬, 又让从益宁府来的小象跟着京中几个佛寺的大象庆贺, 很是长了一波脸。 不少人渐渐发现, 如今的承平国, 似乎随着少年皇帝登基, 竟然散去之前的暮气,变得朝气蓬 起来。 这对一个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国家来说, 可太难得了。 当然有先皇打下的基础, 可新皇不努力, 也不会有这样的景象。 京都还趁机又新出几个报纸, 经过京都府衙下报纸机构长官晁盛辉等人审查时候,也渐渐上市。 京都趣闻跟汴京文报还算稳重。 那些报纸则对如今的朝气青 大夸特夸。 像是一个年到中年,甚至末年的朝代, 重新有了生机一样。 晁盛辉还在跟纪炀说:“他们要把原因归结在你身上,我跟映月瞧了都不妥。” “那家报纸笔者犀利, 算是直中要害, 可惜若真登出来, 那些暗地里看你不 的人,肯定拿住这个罪名。” 今 是纪炀家中设宴小聚。 来的都是自己人,不过晁盛辉还是低声说了此事。 纪炀无奈:“多半是来京都赶考的举子们,他们什么都敢写。” 但又欠缺些考虑,所以才会如此。 不过有晁盛辉拦着,那多半没问题。 别人都想方设法靠着报纸,靠着众人之口扬名。 他却不行。 他这名声还是低调点好。 晁盛辉知道他谨慎,笑道:“之前你名声差的时候,那是半点也不在意。” “如今名声好起来,反而着急了。” 两人都笑。 没办法,人怕出名猪怕壮! 话是这么说,但已经科考结束的进士们的表现可不低调。 在榜单揭晓的时候,他们先是欣喜,然后是看看周围人。 对手! 大家都是对手! 这次录取了一百二十人,难道各个都能去纪大人身边? 这样看来,他们不是对手是什么! 没想到科考的时候,身边人都是对手,如今科考结束,大家还是对手! 于是,汴京竟然出现一个奇观。 没考中的学子们陆陆续续返乡,又或者干脆在汴京喝酒狂 。 反而是考中的人,继续在客栈苦读。 马上要进翰林院,多读点书才行! 这让那些没考中的人目瞪口呆,随后默默收起酒壶。 瞧他们的模样,汴京城内的“纨绔”们摸一把辛酸泪。 有纪炀的地方,就没有纨绔们的生存之地! 明明他之前也是纨绔啊! 怎么现在这样了! 算了,还是看书吧,说不定有一 也能学学纪炀? 汴京的好学之风简直让人咋舌。 虽说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可结果自然是好的。 徐九祥还调侃纪炀,说他让本届考生更 学了。 调侃归调侃,但真的到新科进士们到翰林院时,纪炀还是没有先选,反而客气的让林大学士,以及其他四位学士先来。 以他的年纪,在翰林院做翰林大夫都算年轻的,何况学士。 不得不说,纪炀这种做法,确实让大家心里都舒服。 不过林大学士那并未选人,他都是快要退的年纪,只有朝中最紧要的事才会找他,其他时候跟刘学士,王学士写字画画为多。 让新人跟着他,倒是蹉跎了。 刘学士跟王学士那边则去了几个,都是敬仰两个学士的书画造诣,早早想拜师的。 还有些金家进士,文家一派进士各自去了他们那边。 剩下六七十人则还在原地等着。 别看他们在外面风光无限,进到翰林院里面,哪个不是战战兢兢,生怕去错了地方。 而留下的人当中,本次科考的前三名却都还在。 放在往年,他们早早就被挑走,今年文学士金学士那边也有暗示,但他们却不想离开。 原因嘛,自不用说。 本就算双向选择,其他学士们也不会强求。 一甲不少人都在等着,其中就有潞州出来的江 ,他们已经快等不及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