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突破一道道难关,算不算剧?打破封锁成为国际一,算不算剧?还有从小厂子起步,一步步成为行业支柱,算不算剧?” 高层叹道:“像咱们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走到现在,放在咱们小时候,谁敢想象今天的生活?” 章力纯轻轻点了点头。 “只要是写得好的剧本,不管是什么题材,都会有观众喜,无非是人数多少而已。”高层道,“就放手让林济去写,咱们用不着为了收视率去模仿青蓝卫视。” 《后》和《静梧传》的高收视大江卫视自然是眼馋的,两部剧连破收视纪录后,大江卫视特意开过几次会,讨论这两部剧的优点与缺点。 在大江卫视看来,和林济合作很有必要,但没必要请林济写和《后》和《静梧传》相似的剧集,林济本身就能驾驭多种题材,对于自己的新剧本,林济心里必然是有成算的。 章力纯推门出去之后,高层忽然道:“我其实一直想拍部这样的剧,可惜没有编剧敢写。” 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金融、律所、时尚和传媒似乎才是职场剧的主,工厂和工业不算职场,只会让人联想到一个灰扑扑的年代。 …… 林济开始了自己勤勤恳恳的查资料之旅。 写剧本,尤其是现实向的剧本,最难的就是查资料,编剧毕竟不是全能。 有人认为,编剧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但在林济看来,逻辑更重要,比如他写创业的剧本,要有基础的逻辑在,还要有一个支撑故事发展的背景,这样观众才能有代入。 马鑫也开始忙了。 林济写《静梧传》的时候他忙过一阵,《静梧传》播出期间他倒是轻松的,还带薪出去玩了几趟。 《静梧传》收视率高,林济奖金发得十分大方,卫视送他的礼品,有一半分给了马鑫。 他看林济的眼神像在看一座金山。 这样的老板到哪里去找? 现在马鑫不管是和卫视打道,还是和剧组打道,对方待他都相当客气,尤其前段时间他跑了一趟青蓝卫视,对方的热情他本招架不住。 放在以前,二线卫视尚且态度傲慢,更不必说青蓝卫视这种一线卫视。 林济新剧本要查的资料有很多,范围很广,他不仅要书籍、影像资料,还要一些企业的发展历程的资料,这些内容网上大多搜不到,用林济的名义对方未必会给,马鑫除了去企业拜访外,也会积极用上大江卫视的资源。 事实上,这些企业的态度算不上热情,因为他们的产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卫视帮忙打广告也没用,电视观众基本不是这些企业的消费群体。 林济只得再和大江卫视联系:“你们的剧,能卖到中东吗?” 大江卫视:“……” 这个问题有点为难。 在国内市场,大江卫视是公认的卫视老大,收视率吊打一众小弟们,可到了海外市场,大江卫视还真打不过青蓝卫视,青蓝卫视一年能有7、8部剧出海,《后》卖得就不错,大江卫视这边还看过新闻,说海外网友对剧中的麝香毒箭木很兴趣,并好奇古代的妃子们是不是真的用这种方法害人。 大江卫视只能承诺,他们接下来会继续努力,争取开拓各国市场。 总而言之,林济最终还是要到了不少资料,加上科研院所那边会和重工企业合作,一些已突破壁垒的项目论文相对充足,真正动笔时,林济发现,剧本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写。 在气温最低的1月,林济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 他把已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列好清单,常工作是从这些资料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事关专业知识,许多方面林济其实也不太懂,这个时候他就想办法找专家问。 他可以很坦白地说一句,当初查《百归记》和《后》剧本所需要的资料时,他觉得自己能在古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现在不同,他改行了,他觉自己可以去研究数控机了——他装的。 ——他其实还是没懂人家的技术原理。 他不懂没关系,专家懂就行,等到新剧开拍了,他说什么也得薅几个专家过去。 林济没料到的是,他创作期间只找了大江卫视和重工业领域的专家,也和科研院所、大学联系过,可剧本刚写了开头,他居然被工业部门主动联系了。 对方找林济的想法很简单——他认真写剧本就行,技术上的问题,只要不涉及行业秘密和不能被透的信息,工业部门会全力提供帮助。 若非林济找的专家在行业内颇有名气,专家和领导聊过这事,工业部门还真不知道大江卫视计划拍这部剧。 如果林济这剧本只是批个重工业的壳子写谈恋,或者写狗血商战,工业部门自然不会理会,可他们从大江卫视和专家那边得出的信息是,林济打算写一个扎扎实实的剧本出来。 要说重工业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壁垒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其中有国企的作用,也有林济创作的主角发挥的作用。 准确地说,林济要写的并非某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所代表的一个群体。 只是在电视剧市场上,这个群体常常被忽略,对观众而言,“技术”这个词也常常是陌生的。 工业部门自己宣传的时候,用的也是“创新”、“打破瓶颈”这类词,但从观众的角度看,这类词是无法被量化的。 《后》可以写死了多少人,整整80集,足够观众们数出多少人成为了斗的牺牲品,而技术上的突破却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他们做了什么,永远是同行业的专家和从业者更为了解。 林济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新剧本规格似乎略有提升。 创作之前他没有太大力,反正没人给他定kpi,可写着写着他发现,他联系的专家们对这部剧的期待甚至超过了当初宣传部门对《百归记》的期待。 对此,专家们表示:“他们无所谓的,他们主导的剧太多了,名著他们也拍,任务剧一年就有好几部,我们呢?本没人理。” 专家们的怨气林济这个外人都能体会得到,换句话说,这个剧本如果写不好的话,他会辜负很多人的期待。 “小林,加油啊。” 林济:“…… ” 他可以一口气怼一百个顾乐年,但面对这些行业专家期待的眼神,他却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林济是从一本简单描写重工业艰难的书里获得灵的,而查到的资料越多,他越是理解当年创业的不易,可这些努力大众却并不知晓,需要他这样的编剧通过自己的笔传递给观众。 林济叹了口气,继续任劳任怨地干活。 林济原本担心查找到的资料太少,经过一番波折,他手头的资料比预期多了太多,他原计划写一部稍短一些的剧,现在却可以写长一点,写得更丰富点。 第75章 飞跃奖 林济家最近有点热闹。 大江卫视那边时常有工作人员过来, 大江卫视不是青蓝卫视那种连马桶都准备好的风格,不过在林济创作过程中,卫视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 章力纯不说大话套话, 但林济需要什么, 不必多说, 他已经默默准备好了。 林济请教的那几位老专家也时不时来溜达一圈, 几人都退休不少年了, 前几年还在一线发光发热,这几年年纪太大了, 领导们生怕出事, 就好言劝他们回家休息。 林济剧本要写, 他们也算是找了件事做,来林济家来得更频繁。 纸质资料是冰冷的,真实经历的口述才更惊心动魄。 他这剧本写着写着,地址也从他家搬到了工业部门的一间资料室,虽然待着没家里舒服, 可资料更齐全, 他对主角的设计出了偏差的话,也会有人及时指出来。 “小林, 一起吃食堂去不?” 林济比了个ok的手势,默默挪去了食堂。 光查资料显然是不够的, 来这边的好处是, 他可以现场围观车间的运作。 …… 年底之前,林济收到了飞跃奖的邀请函。 《百归记》征战经典大赏失利, 在飞跃奖现场却把能拿的奖拿了一轮, 这一次飞跃奖主办方发来邀请,林济看了眼历, 自己可以出时间来。 正好剧本写累了,最近都在写工业生产,林济觉得自己的脑子变得硬邦邦的,需要转换一下心情。 这一届飞跃奖,入围的剧集依然是《后》。 《静梧传》播得太晚了,错过了飞跃奖的评选期,只能参加下一届的评选。 而本届飞跃奖自预热开始,就频繁地提及《后》,宣传片《后》占据的时长最多,剧集、演员和编剧的提名,《后》也稳稳占了c位。 “笑死,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倒油奖。” “生怕别人不知道经典大赏没给《后》奖,飞跃奖真的尽力了。” “最搞笑的难道不是飞跃奖一直在强调公平吗?参选的剧集只看质量,不看年资和平台。” “经典大赏:你直接报我名得了。” “哈哈哈哈自己的成功固然令人喜悦,对家的倒台更让人兴奋。” “飞跃奖一直努力让自己对标经典大赏,但在业内和观众心目中,它的含金量就是比经典大赏低一些,飞跃奖大概没想到,经典大赏自己会作死吧?” “我要是飞跃奖评委会,我非得给经典大赏磕一个,白送的人头谁不要?” “笑死,小林转发了飞跃奖的宣传片。” 网友们挖八卦可谓神速,林济这边才一转发,经典大赏就被无数网友@了。 不少网友在转发林济微博的同时@了经典大赏,被林济特意圈出来:【no经典大赏。】 “哈哈哈哈我什么时候看到这个no才能不笑。” “事实证明,小林就算收视率破了10%,心还是这么宽广。” 结果——林济这条微博又被飞跃奖官博转发了一遍。 飞跃奖:“收到。” 然后,网友们发现,官博默默修改了自己发过的博文,博文里有“经典”和“欣赏”两个字,被官博改成了“佳作”和“品鉴”。 网友们:“……” 倒也不必这么较真。 不过借着林济和经典大赏的恩怨,飞跃奖还未举行就引了一大票关注——放在往年,飞跃奖的关注度比经典大赏要逊一筹,而今年,仅仅《后》一部剧就引了无数目光。 何况除了《后》主创们会出席外,刚刚打破收视纪录的《静梧传》主演也确定会在本届飞跃奖上面。 “不知道经典大赏会不会后悔?” “个人觉得不会,经典大赏被卫视和剧组捧得太狠了,第29届《眺望》输给了《花之梦》,许沛乙质疑评奖公正,大赏主办方直接封杀她了,到现在都没解。” 许沛乙曾经拿过一届经典大赏视后,转电影圈发展后同样颇有收获,就这么一位影坛天后,经典大赏说封杀就封杀。 许沛乙早已功成名就,事业却依旧受到封杀的影响,接不到什么好本子。 她本人对剧本也颇为挑剔,宁愿没戏拍,也不肯选那些自己看不上的剧本。 原本许沛乙都快被观众给忘记了,《代号11》和《百归记》连丢了两个最佳编剧之后,她这段老黄历也开始被网友们提起。 当初《眺望》质量实在是太好了,许沛乙的表演至今仍是观众们的经典记忆,而《花之梦》收视和评价都是平平,导演却是一位导二代,和经典大赏的评委们颇有情。 许沛乙所质疑的并非她没拿最佳女演员这事,她出声抨击经典大赏时也说过“表演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剧集的优与劣很好分辨”。 尽管如此,等待她的依旧是经典大赏无情的封杀。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