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同级的参议还有从三品的辅官参政中,有两个子孤拐的,与二老爷偶有摩擦。 三老爷听着,不以为然道:“不过是欺生,二哥虽是好子,可也不是能吃亏的,又有大哥帮挑的幕友在,定是能应付过去。” 大老爷与沈瑞却听出旁的来。 官场上的人,都是人子,若是左右布政使对二老爷真客气,那下边的人怎么敢唱“白脸”? 这些算是“试探”也好,“下马威”也罢,真正做主的都不是跳出来的人 不过大老爷并不担心,只要他这个刑部尚书做的稳当,二老爷在外也稳当。二老爷不过是辅官,身边又有大老爷心挑选的师爷请客,想要出大岔子也难。 至于沈瑞,则是见怪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真要一团和气,那也就不是官场。 至于二老爷携了两个族侄在任上,并且为沈玲聘了知县家的小姐为侄妇,将庶务托付给沈玲夫妇之事,大老爷、三老爷的看法与徐氏不同。 他们反而觉得二老爷这个决断很好,孤身在外任,要是家反宅,就容易让小人有机可乘。二老爷能将家事处置清楚,就不用担心后院失火,可以专心对外。 二太太虽出身官宦人家,可对干她的管家能力,兄弟两个还真的一致不看好。 家有贤男人不遭横事,可二太太明显称不上“贤”字。 就如这次,乔老太太去世,二太太千里迢迢回家奔丧,将丈夫一个人扔在外头,就不是“为妇之道”。 要是距离近还好,为了发丧老人,应该回京一次,也是尽孝,可这么远的路回来也赶不上出殡,就是穷折腾了…… 回到九如居时,已经是戌正(晚上八点)。 沈珏进了屋子,就开口要了茶,连吃了两碗,才觉得嗓子舒服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早知道白里就不当同伯娘说那么多,等大伯、三叔回来一起说,还能省一遍口水。” 沈瑞则是好奇沈玲与沈琳两个:“玲二哥看着明能于,是个打理经济的好手,在二叔身边岂不是无用武之地?” 沈玲不到二十岁就能独立打理京城布庄,可见在商业上有天分,俨然高级经理人的好苗子,去沈州身边打理庶务、管理家务人情往来有些大材小用。 沈珏笑道:“他可不是二叔挑的,是自己靠上来的。你万猜不到玲二哥是什么打算” “是……打算为吏员?杂途出仕?”沈瑞想了想,道。 跟着沈洲南下,娶的又是知县家的小姐,虽没有功名,可到底是出自书香门第的沈家,即便不走科举之路,从小吏做起也是一条出路。 沈珏摇头道:“二叔当初也以为是如此,有心在衙门里为他补个吏员,玲二哥婉拒了。他跟在老爷身边,是想要随老爷读书……” 士农工商,放弃商贾手段,想要为士,这也是上进之心。 “那玲二哥读书资质如何?二叔怎么说?”沈瑞道。 沈玲已经年过弱冠,早年不过是启蒙,丢下书本十几年,想要捡起来可不容易。不过一通百通,他要是脑袋笨的,也不会将生意打理的那么好。 沈珏道:“二叔说读书不怕晚,要是认真向学,四、五年下来,一个童生也不怕的。不过南直隶那边,科举路艰,想要功名,除了学问,还要看运气,其他的就不好说。” 说到这里,他脸上带了笑意:“旁人家是慈母教子,咱们沈家如今出来个‘贤教夫。玲二嫂子不仅出身书香门第,自己也是通读经史。玲二哥底子差,常跟不上先生教导,私下里都是二嫂子给他开小灶,温习功课。老爷说,这才是天作之合,就算玲二哥这一代在功名上不得意,娶了这样一位贤,好生教导儿孙,总有改换门庭的时候。” 沈瑞对沈玲的印象颇佳,听到这里,倒是真盼着他能早心想事成。 沈珏提及“嫂子”,想起沈瑞订婚的事,戏谑道:“倒是忘了祝贺二哥定亲,想着伯娘或许会早点给你说媳妇,可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定亲,又是找了个小媳妇。伯娘这到底是着急媳妇进门呢,还是不着急?今年二哥童试三元,亲家那边定十分引以为豪?” 沈瑞苦笑道:“杨学士十二岁举业,他家大哥子承父业,十二岁过院试。父子两个都是神童出身,我每次过去,被问起功课来都羞愧不已。童子试算什么?在儒生眼中,乡试才是正经考试。眼看还有两年,我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虽说如今与杨廷和名义上是翁婿,可沈瑞提及这位大明名相时,依旧觉得高山仰止。 沈珏轻哼道:“神童怎么了?时了了大未必佳,咱们沈家传承还比不过杨家?二哥是读书时短,要是早年没有被耽搁那几年,从五岁起就正经读书,十二岁下场应童子试又有何难?” 沈瑞摇头道:“换了旁人家或许会伤仲永,可杨家诗书传家,甚重举业。杨学士不用说了,杨家大哥却是状元之才。” 与沈瑞这填鸭出来的“伪神童”不同,杨慎是真神童。 沈珏不乐意听沈瑞推崇旁人,岔开话道:“不提这个,有一件事我正为难呢,二哥帮我拿个主意。” “怎么了?” “二哥还记得沈琰、沈兄弟么?” 沈瑞点头:“才离开松江两年怎么不记得?不是说沈琰中举了么?是不是沈今年也过院试了?”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