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房太爷有些不放心,问道:“微言了可见了,到底妥当不妥当?庄恭人虽是好意,可万一碰上徒有虚名之人,岂不是耽搁了瑞哥身体儿?” 沈理道:“叔祖尽管放心,此人不是无名之辈,在京城亦是颇有名气,侄儿还乡前也曾见过,确实有几分本领。只是为人孤拐,轻易不与人问诊,若非与蒋学士有旧,连知府大人的情面也未必卖,瑞哥儿幸甚!”说到最后,不由唏嘘。 众族人看完热闹,谁也不会去计较沈瑞到底是结庐还是禅院修养,起身与族长太爷打了招呼,同沈举人辞别,相继离去。族长太爷对沈理低声嘱咐了几句,也带了两个儿子离去。各房送亲女眷,也随着大家回去。 张老安人尤自愤愤,觉得知府太太方才对沈瑾不够热络,又觉得她对自己摆架子。论起尊卑,她比不过知府太太;论起长幼,她却是长辈。 她也不过是暗自腹诽几句,直到稀里糊涂知府太太牵着沈瑞上了马车,同沈理夫妇的马车一道离去,方惊讶道:“怎哩?庄氏怎携了二哥去?” 沈举人想着张家人恶行,还有四房需要赔付的损银,只觉得不上气来,哪里还有心思去打理张老安人。还是沈瑾在旁,回道:“庄恭人请人给瑞哥儿挑理身体,方才她们母子与六族兄送瑞哥儿去西林禅院!” 张老安人听了,皱眉道:“他身子好好的,哪里需要挑理?倒是瑾哥儿,前些子还病了一场哩。如此偏心,好没道理……” 沈举人正心心烦,听到张老安人絮絮叨叨,立时忍不住,咬牙道:“舅舅哩,也该好好算算账……” 且不提沈举人如何与张老舅爷算账,沈瑞坐在马车里,丝毫不觉得局促,心里立时敞亮许多。 方才上马车前,沈理已经低声说了,那个名义上给他调理身体之人,名动京城,擅长的不是岐黄养生,而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他名义上是去修养,实际上是去学习。 在沈理看来,沈瑞在课业上已经被耽搁,趁着守孝这三年,在功课上多用用心。等到守孝期,也就追得差不多。到时候入了族学,再学习三、四年就可以下场。 与知府太太母子同行,不过是借着知府太太的名头,省的沈举人啰嗦。离沈家祖地远了,到了路口,沈理使人停车,夫两个下了马车。 沈理走到知府太太马车旁,隔着帘子再次谢过知府太太。 知府太太使人掀开帘子,脸慈地看着沈瑞下了马车,而后对沈理道:“既是你安排,我本没不放心的,只是顾念孙家妹妹,难免忍不住想要多看顾瑞哥儿一二。以后我打发三哥来探看瑞哥儿,不会扰了哥儿学习吧?” 沈理摇头道:“怎会?我虽在亡母陵前结庐,逢十的子也会来禅院访友,届时让三公子过来就是。” 知府太太点头应了,又拉着沈瑞,仔细嘱咐了几句,方同沈理夫妇作别,带着蒋三公子离去。 沈理看着蒋家的马车远了,方转身与谢氏、沈瑞上了马车。 沈瑞心中很是好奇,能得沈理这个状元公推崇,那西林禅院那人肯定有学问不凡。这样的人不是多经过科举,收归到翰林院了么?怎么会跑到松江,又暂住在禅院中?莫非是厌倦仕途,挂冠而去的隐士大儒? 是了,此人与蒋学士有旧,又同沈理见过,说不定真是出身翰林的老儒。 就听谢氏道:“相公,王伯安才高,为朝中诸公所忌。瑞二叔做了他的学生,往后会不会有干系?” 沈理摇头道:“哪里有那么的好事。他不过是昔欠我个大人情,才答应教导瑞哥儿些子。收不收学生,还要看他心意……也是他少时太锋芒毕了些,才招的人忌惮。只是他学问在那里放着,那些人能着他一科、两科,还能老着不成?顶多是捞不着状元的名头。” 谢氏叹气道:“到底是运势不足。就连父亲都遗憾,若父子双状元也是佳话!” 沈瑞在旁,听得已经愣住。 王伯安这个名字,旁人听着会觉得陌生,沈瑞却是晓得的。王伯安,并非姓王名伯安,而是姓王,字伯安。提及他的字,知道的人不多,可一提他的名字,大家就晓得了。 王伯安不是别人,正是明子王守仁,通儒、释、道三教,且文武双全,是沈瑞曾外祖父最推崇的全能大儒。 第三十四章 景星凤凰(二) 西林禅院,位于华亭县县西五里小昆山。 禅院虽也是佛家之地,可同寺院不同。寺院不管规模大小,都设佛殿,接受四方信徒香火;而禅院除非规模大、传承久远的,否则多只设法院,供僧徒学法宣法。 后世大陆禅院文化衰败,在港城却发达起来,港城僧徒有限,可俗家居士的数目颇多。沈瑞少年时,也曾多次随宗老往青山禅院听禅,因此对于禅院他并不陌生。 眼前所见,与他印象中的禅院不能说截然不同,可也有很大差别。 小昆山,高不过二三十丈,从山脚伸延着青石台阶,直至山顶。山脚下散落着几块麦田、菜田,其中耕作的不是佃户,而是穿着灰袍的僧侣。 看来禅院里僧众信徒的生活,自给自足,并不使人出去话缘随喜。 沈理同子代几句,让谢氏在马车里稍等,随从也都留下,只带了沈瑞一个,兄弟两个沿台阶而上。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