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却摇了摇头,瞥了舒良一眼,反问道。 “你知道,朕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非要让卢忠亲自跑这一趟吗?” 舒良皱着眉头没说话,实话实说,这件事情其实他也没明白。 在他看来,不管是要抓喜宁,还是要伏杀喜宁,由宣府的官军来做,都足够了。 完全没有必要,让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奔赴边境,跑这一趟。 但是到了现在,联系起刚刚的问话,舒良心中隐约有了几分明悟,小心的开口道。 “难道说,皇爷您就是怕喜宁被杀,所以才派了卢指挥使过去?” 朱祁钰赞许的看了舒良一眼,让后者有些不好意思。 了 手,舒良继续道。 “不过奴婢也只能猜到这一节,您为何要保这喜宁的命,奴婢还是闹不明白。” 摇了摇头,朱祁钰指了指他手里的密报,开口道。 “你仔细瞧瞧这份密报,喜宁被抓,张軏等人在干嘛?” 舒良干嘛翻开密报,重新看了看,忽然便明白了过来,道:“奴婢懂了,他们不想让喜宁开口说话!” 按理来说,张軏等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杀死喜宁,不论是伏杀,还是将其引 到宣府城中困杀,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密报上说的清楚,喜宁已经被擒住了,张軏等人还是当场扑上去要杀了他,这番举动,执掌了东厂这么久的舒良,自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朱祁钰道:“锦衣卫在使团当中安排有人手,张軏不会丝毫没有察觉,但是他们还敢这么做,无非就是笃定,朝廷抓不到他们什么把柄而已。” 舒良点了点头,道:“不错, 军机虽是大罪,但是只要喜宁死了,那就没有人能够证明,沙窝的消息是他们 的。” “张軏原本的打算,应该是让杨信等人在野狐岭设伏,然后趁 杀死喜宁,一劳永逸。” “但是没想到,宣府大军接了军令,按兵不动,所以他们才冒险想要当场杀了喜宁,怪不得,皇爷要派卢指挥使亲自前去,若非如此,恐怕真的要让他们得逞了。” 朱祁钰没有回答,事实上,他派卢忠过去真正的原因是。 宣府的总兵官陶瑾,曾受过英国公府的大恩。 正因于此,张軏才敢将喜宁引到宣府去,因为他知道,即便陶瑾察之了什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视他们杀了喜宁,死无对证。 但是,有卢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在旁,想要做什么,也不可能了。 喜宁还活着,张軏等人就活不了! 宣府这边的事情已经了解,那么接下来,就看郭登的本事究竟如何了…… 朱祁钰目光透过夜 ,遥遥望向北方。 黎明前的黑暗渐渐褪去,熹微的晨光破空而出,沉重洪亮的钟声响起,开始唤醒沉睡的紫 城。 成敬轻手轻脚的走上前,道。 “陛下,该上早朝了!” 第394章 大同军报 文华殿。 似乎是因为开年的这段时间,纷纷扰扰闹出来的风波太多,导致近些 子,朝廷上下都风平浪静的。 早朝上,随着天官王文递上最后一份关于京察官员的奏本,正式宣布此次京察已经进入尾声之后。 老大人们更是纷纷松了一口气。 虽然说,能够上早朝的官员,大多数都不在京察的范围内,但是架不住他们有诸多的门生故旧。 这些 子,王天官黜落考核的狠厉风格,可着实让老大人们 到头疼不已。 如今京察总算结束,他们也能回去睡个好觉了。 甚至有不少老大人,还上着早朝,心都不知道溜到了哪去,暗自盘算着下了朝,是不是要找个地方小酌一杯。 于是,在一片轻松当中,兵部尚书于谦缓步走了出来,拱手道。 “陛下,大同急报!” ?!! 原本还盼着早点下班,心神有些涣散的老大人们,瞬间因这么一句话变得 神抖擞,浑身紧绷。 边境有军报传来,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若是普通的军报, 本用不着拿到朝会上来,兵部存档之后,往御前送上一份便是。 于谦在早朝上将军报拿出来,说明他认为,军报的内容,重要到了需要知会文武百官的地步。 老大人们依稀记得,上次当廷宣布的军报,还是平越的那封求救信。 那封军报,直接导致了一个征南总兵官和一个兵部侍郎被下狱。 这回,又是出什么事了? 难不成,也先又打过来了? 老大人们伸长了脖子,望着于谦手里那份军报。 但是这一次,于谦却并没有直接开口说出军报的内容,而是默默的将军报,递给了急忙走下来的小内侍。 于是,老大人们仿佛有人指挥一般,眼睛紧紧的盯着军报,看着它从于谦的手里,送到了御前,然后被天子拿起,开拆,御览…… “砰”的一声,天子的手拍在案上,吓得老大人们浑身一哆嗦。 还没等把心悬起来,他们就瞧见,天子从御座上霍然而起,连声道。 “好,好,好,郭登此番有大功,当赏!” 老大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 有机灵的大臣立刻看向于谦,却见这个一向不苟言笑的于少保,此刻也轻轻捻着胡须,面带笑意。 很快,天子将手中的军报转手递给身旁的内侍,宣读道。 “臣大同总兵官定襄伯郭登,右都御史山西巡抚朱鉴谨奏。” “数 前,我军探子察得也先 从顺圣川入寇沙窝,劫掠军民百姓,臣等获报后密送朝廷,得兵部军令,准调大军,相机伏杀。” “庚午 傍晚,臣命副总兵刘深率兵两千人设伏于顺圣川,命参将王英率兵两千人设伏于栲栳山,臣亲率参将孙大勇等人,领兵七千人,于沙窝大破虏贼。” “其后,臣率军追击也先,将其迫至栲栳山附近,同王英前后夹击,大胜敌军。” “此役,也先所率骑兵共计四千余,我军斩首七百一十二级,生俘九百四十二人,夺回也先一路所劫军民二百三十六人,盔甲弓箭 刀铜铁器皿不计,也先左臂被臣所斩,负伤而逃,生死不知。” 殿中一片寂静,针落可闻。 旋即,“轰”的一声,无数的议论声沸反盈天。 “我没听错吧?” “大捷,大捷啊!” “郭总兵英雄!” 尽管天子刚刚的表现,已经让老大人们心中有了些许准备,但是真正获悉军报内容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态。 诚然,相对于紫荆关一役,这次的斩首数量和战役级别,都不足以与之媲美。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这场战役的意义却非同凡响。 要知道,紫荆关赢的再漂亮,都改变不要一个事实。 那就是,那一战大明是被迫应战,是被人一路长驱直入,差点打到了家门口,是生死存亡之战。 尽管赢了,但是大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只有自己知道。 本质上来说,紫荆关是一场防守战,赢下来是必须且应该的,它甚至不能弥补土木之役带来的影响。 但是,这一次的沙窝之战不一样。 它是大明自从仁宣时代以来,罕见的主动进攻的战役,这样的大胜,才是真正能够提振军心,提振民心的。 更何况,这场战役的规模也并不算小,也先亲率的骑兵,在瓦剌当属最 锐的部分。 斩首七百,生俘九百,打掉了对方超过三分之一的 锐,更不要提,俘获了无数的军器弓弩。 说是大胜,毫不为过。 喧闹喜悦的情绪,足足维持了将近半炷香的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 随即,便有大臣奏道。 “陛下,此番大捷,上赖陛下英明圣断,下赖大军将士奋力杀贼,定襄伯郭登相机善断,有勇有谋,当不吝升赏。”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 “不错,陛下,此次大捷乃数十年以来,边境战役未有之大捷,朝廷当给予重赏,方能彰显气度。” 这个时候,朱祁钰也渐渐平静下来。 说实话,对于这次的沙窝之战,他是提着一口气的。 毕竟,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到底会是什么结果,经历了土木和紫荆关数场大战,朝野上下,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是实际上,多多少少对于瓦剌是心有惧意的。 所幸,郭登廉颇未老,的确可堪重任,这一场仗,赢得漂亮! 只可惜,还是让也先跑了。 不过,此一役至少能够证明,大明的边军在面对瓦剌的时候,能够打赢,而且能够打的对方丢盔卸甲。 重新在御座上坐下,朱祁钰抬手 下底下零星的议论之声,开口道。 “传旨,定襄伯郭登相机善断,大破虏贼有功,晋封为定襄侯,赐世劵,其余有功官军将士,兵部依例叙功升赏不吝。” 于谦上前,拜倒在地,道。 “臣领旨,陛下圣明。” 于是,在一片喜悦的氛围当中,这场早朝终于画上了句号。 然而,人类的悲 并不相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