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门的时间,和上朝的时间是一样的。 晨钟一响,城门被推开,朱仪坐在马车当中,望着渐远的京师,神 有些复杂。 太 很快就升了起来,随着距离京城越来越远,人烟也渐渐变得稀少起来。 周围偶尔有些稀疏的村落,官道宽阔,但是老百姓们看着这么一支气派的队伍,都自觉的纷纷避让。 队伍走的不快,甚至可以堪称是有些磨蹭,走了两三个时辰,也才出去不到三十多里。 一路上甚是平静,让朱仪有些怀疑,自己那位岳丈大人,是不是有些多心了。 前头是一处驿站,正好时间差不多了,朱仪便下了令,在驿站暂歇片刻,半个时辰后继续出发。 然而还没进驿站,他就被人拦了下来。 这些人身着普通驿卒的缁衣,口气客气,道。 “给小公爷见礼了,我家大人在此等候已久,请小公爷移步上房一见。” 跟着朱仪过来的管家顿时有些不悦,冷声道。 “放肆,我家小公爷是什么身份,屈尊到这驿站中来,你家大人还不紧着过来拜见,反而让我们小公爷过去相见,好大的架子。” 那些驿卒没有理他,而是依旧带着笑容,望着朱仪,脸上没有丝毫的惧 。 朱仪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些人的穿着打扮,虽然穿着驿卒的公服,但是明显有些不大合体,气度也不像是普通的驿卒。 最重要的是,脚底蹬的快靴崭新崭新的,明显价值不菲,恐怕这一双靴子,都要普通驿卒一个月的俸禄了。 他心中一动,摆手让管家退下,和颜悦 道:“你家大人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 那驿卒脸 不变,只道:“大人就在上房当中等候,按理来说该是亲自出 ,但是出于一些原因,不太方便,小公爷随小的过来,一见便知。” 说罢,俯了俯身,引着朱仪便朝楼上走去。 后头的随从管家想要跟上去,但是刚一动步子,就被旁边的一帮驿卒挡了下来。 “我家大人和小公爷有要事相商,还请诸位在此等候。” 管家皱着眉头,抬眼望着自家小公爷。 朱仪也有些不 ,转头望着引着他上去的那人。 见状,那人犹豫了片刻,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木牌,隔着袖子,递到了朱仪的手中。 朱仪低头瞧了瞧,顿时心中一震,转身吩咐道:“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去便回。” 跟着那驿卒上了二楼,在上房门前站定,那驿卒推开房门,做了个请的姿势。 朱仪往里扫了一眼,只见房中早已经摆好了酒菜。 窗口处有一 负手而立,衣着打扮倒是低调普通,但是只看身形,却有几分 悉。 进了房中,外头驿卒将门小心关上,房中人方转过身来,带着笑容拱了拱手道。 “碍于身份,不能亲自出 ,失礼失礼,咱家在此,给小公爷赔罪了。” 看清了来人的面容,朱仪的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眉眼间闪过一丝了然,道。 “果然是你,舒公公!” 不错,在此等候许久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厂提督太监,舒良! 含笑点了点头,舒良一伸手,道。 “小公爷不着急的话,不妨坐下和咱家一叙如何?” 朱仪眸光一闪,点了点头,在桌旁坐下,道。 “公公亲自相邀,自然不敢推辞。” ………… 城外几十里一个小小驿站当中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不起朝中老大人们的关注。 光是今 常朝上发生的事情,就足够朝野上下议论一阵了。 翰林院的那帮人暂且不提,无论贬谪,外放,还是平调,过了常朝,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但是最后内阁次辅高谷的请辞,的的确确是震惊了一众朝臣。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官员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过六十五岁,如果没有进入阁部院担任核心要职,原则上在考选的时候,就不再予以考虑。 官员过六十岁,如果身患疾病,经考察后确定无力任职,且主动上疏乞骸骨的,朝廷也会酌情允准。 但是高谷,他早早的就进了内阁,担着户部尚书的加衔,身体一直也都还算健朗,没听说有什么大病。 更重要的是,他是洪武二十四年生人, 打 算今年才五十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理由乞骸骨。 所以,在常朝之上,理所当然的也就被天子驳回了。 但是这个信号却十分重要。 有聪明的人,立刻就和昨天那场虎头蛇尾的叩阙联系到了一起。 没记错的话,前两天的早朝上,左副都御史罗通和这位高次辅还一唱一和的弹劾天官王文来着。 如今没过两天,罗通进了诏狱,当时出面跟王文顶牛的彭时和裴纶,一个回乡守制,一个被外调出京。 就连身为次辅的高谷,也难以幸免吗? 一时之间,京城当中多了许许多多的 言,纷纷在传,这是某天官的报复。 虽然奏疏被驳回了,但是很显然,高次辅这次是下了狠心,转头第二天,就又递了一道奏本。 这次更狠,直接说当初他入仕的时候,吏部将他的出生年月登记错了,他不是洪武二十四年生人,而是洪武二十二年生人,月前过了寿辰,已经六十一了。 奏本递上去之后,高次辅索 就直接告了假,再也没到内阁去过。 不过,天子依旧是驳回。 然而没过一 ,吏部就上了奏本,内容是南京户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提议将内阁次辅高谷转调南京,任尚书。 这次倒是通过的很快,天子的朱批很快下来,高次辅的去处就此尘埃落定。 只是这下,京城当中的 言传的更厉害的,纷纷道这背后的幕后黑手,就是吏部尚书王文。 要知道,那天在廷议上,他可是明晃晃的威胁,要将高谷和罗通都调到南京去。 结果话音未落,高次辅果然就被转调到了南京,至于罗通更惨,还在诏狱里头,连个音讯都没有。 一时之间,朝廷上下,对于这位天官大人的畏惧之心,有多了几分。 当然,弹劾的奏疏也多了不少,不过王老大人倒是一如往常的淡定。 京察还没结束,他老人家依旧忙的团团 转, 没工夫搭理这些 言蜚语。 当然,议论的最多的,还是被关押起来的左副都御史罗通。 要知道,锦衣卫这段时间甚是低调,好久都没有亲自出动抓过人了。 这回罗大人可算是成了名人。 但是奇怪的是,好几天的时间都过去了,无关紧要的裴纶,彭时等人都有了去处。 可关于罗通的处置,却始终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来…… 第384章 骑虎难下 英国公府。 张輗,陈懋,蒋义,任礼等人各自落座在花厅当中。 他们的面前,是一个雍容华贵的明丽女子,坐在所有人的上首,端起茶盏呷着茶水,一言不发。 此人正是常德长公主。 张輗默默的将手中的信递给其他人各自过目,脸 看着颇有几分为难。 其他人看完信之后,也是面面相觑,片刻之后,张輗踌躇着问道。 “长公主殿下,此事干系重大,您……” 话没说完,常德长公主就抬起玉手,止住了张輗的话头,面容平静道。 “母后已然 代了,不必本公主再带话,这些事情,本公主也懒得知晓,有什么要回禀的,写好了装进信封里,本公主自然会送进 里。” 说着,常德长公主扫了一眼这帮勋贵,见他们一脸为难和尴尬,轻轻的搁下手里的茶盏,起身道。 “罢了,看来今儿个,本公主是拿不到回信了,那我就明 再来,你们好好商量一番,早些决断吧。” 旋即,她不多耽搁,带着随身的几个侍从,就朝着府门走去,张輗等人立刻起身,拱手行礼道。 “恭送长公主殿下。” 将人恭恭敬敬的送出了府门,回转到花厅当中各自落座。 众人瞥了一眼搁在桌上的信封,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眉头也皱了起来…… 近些 子以来,京城当中发生的事情,他们自然都知道了,对于罗通的失败,他们一方面 到有些沮丧,一方面也庆幸自己等人没有 手进去。 不过,对于是否营救罗通,他们当中却产生了分歧。 陈懋觉得罗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叩阙没叩成,还被人抓到了把柄。 如今 朝上下,也没有人觉得他是犯颜直谏,反而觉得他煽动朝臣,不怀好意。 倒是有些为他说情的人,但是也都寥寥无几,至于文臣这边的大佬们,碍于罗通是陈镒和于谦亲自抓的,更是作壁上观,一言不发。 因此,陈懋认为罗通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任由他自生自灭便是。 但是,任礼和蒋义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任礼认为,不管怎么说,罗通都是替他们冲锋陷阵去的,尽管中间出了波折,但还是应该尽力营救。 不然的话,恐怕以后再拉拢其他的文臣就不容易了。 蒋义这边,则纯粹是舍不得罗通这条人脉,有当年的证据在手,罗通可谓是被他们定西侯府吃的死死的。 再加上他身负抵抗瓦剌之功,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在朝中妥妥的是一个大员。 这等人脉,定西侯府经营了这么多年,手里头也就那么两三个,剩下的还都是利益往来,并不算稳固。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