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强子这个班再一次被调来与王学新合作。 强子一上来就紧紧的握着王学新的手,呵呵笑道:“王连长,行啊!干翻了鬼子二十辆坦克外加五辆装甲车,还开着坦克冲进了榆村……想想都过瘾!有空跟咱们讲讲呗?” “你这消息,灵啊!”王学新说。 如果只知道独立团打掉了鬼子一个战车中队倒不奇怪,这事早就在八路军中传开了。 但强子却能准确的报出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这就让王学新有些意外了。 “瞧您说的!”强子笑着回道:“这还需要消息灵……咱连长那是把独立团的事当教材说呢,每场战斗都记录下来,一个细节都不漏,然后集中学习并做战术总结!完了再写报告……” 这一来王学新就更奇怪了:“你们这,都是警卫连呢,学习这个干啥?” “这您就不知道了!”强子凑上来说道:“连长说了,咱们要学习的不是开坦克,也不是打坦克,要学习的是小东北同志那种随机应变的打法,这话在理啊,所以一个个学得特认真!”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警卫连学习这些其实不只是强子说的那样。 这时的警卫员都是部队里的好手挑出来了,他们多少都有些怀念那些曾经的子,都还保留着驰骋沙场尽情杀敌的心思,只是受任务限制无法实现,就只好把王学新这一场场仗当故事看了,也算是一偿自己的心愿。 其实不只是陈福军的警卫连,整个警卫营都差不多。 因此,王学新在总部特别受,那些警卫员差不多都是王学新的粉丝,看到王学新时不自觉的脸上就会出惊喜的笑容,就差眼里没冒出小星星了。 第257章 补充兵 王学新原以为这次的补充兵还像以前一样是游击队员。 游击队员虽说素质不怎么样,但神面貌不错积极强,大多与鬼子有血海深仇,立场坚定、战斗坚决。 这样的兵源就没什么可挑剔的,需要的就是训练和打磨。 然而,很快王学新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王学新所在的训练营,是独立团之前的驻地,这个山头因为弯曲狭长有些像牛角,于是被战士们称为“牛角山”。 独立团进驻时在这一带搭盖了几十间木屋,这会儿它们就被王学新用作营房。 天气越来越冷,由于木屋里没有炕,为了抵御寒风,战士们是想尽了办法:用废纸、破布甚至是杂草将木头之间的隙,整个木屋看起来像是打了补丁,又像是从垃圾堆里钻出来挂着许多东西的乞丐。 但即便是这样,晚上战士们还是冻得直打哆嗦……那刺耳的寒风是无孔不入,从任何一个可以进来的空隙钻,然后一丝丝的带走战士们的体温。 王学新比较幸运,他只被冻了一晚。 被冻的滋味不好受,整晚半睡半醒的,睡着被冻醒,冻醒了又睡着,有时还真想干脆不睡起来跑几圈暖暖身子。 第二天苏欣就来了,她头戴一顶圆边线帽,身穿灰束大衣,脖子上还围了条宽大的白围巾,显得颇为时尚。 她进屋后将手里的脸盆和麻袋往旁边一放,就带着责怪的语气问:“小王同学,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人家这不是有任务吗?”王学新一边跺着脚一边翻看训练记录,头也不抬的回答:“哪像你苏大主任这么空闲!” 苏欣“切”了一声,说:“这里到兵工厂也就两里地,有任务也不差这点时间吧?” 王学新没回答,其实他脑子都是训练,儿就没想着去兵工厂走一走。 苏欣一边帮王学新收拾着屋子一边说:“你要再不去啊,只怕就见不着兵工厂了!” “怎么?”王学新一愣,抬头问:“兵工厂要搬了?厂长没说话啊,要搬哪了?” 苏欣笑道:“还在鲁家沟,厂长也许认为没什么好说的吧!你忘了之前自个整出的地道吗?首长出于安全考虑,把兵工厂分批搬到地道和山里,现在已经搬走一部份了!” 王学新“哦”了一声,然后好奇的问正在往脸盆里倒着东西的苏欣:“你在做啥?” “炭啊!”苏欣随手把漏出的几捡回脸盆里,回答:“厂长让送来的,说你这边没炕,这炭点了白天可以烤火,晚上往下一,就不冷了!” 王学新“哦”了一声,暗道张万和还真是有心。 后来才知道张万和就不知道这事,王学新是被苏欣给骗了,这些炭都是苏欣自个存下来过冬的。 知道这事时,王学新就没心没肺的想,不就是一盆炭吗?又不值几个钱,干嘛要拐着弯的说是别人给的! 不过这炭还真管用,点了后屋里头温度就高了许多,往旁边一放就暖哄哄的,晚上睡觉也暖和了。 受这启发,王学新就让战士们上山打柴,然后自己动手烧炭取暖……这时期什么都缺,不管什么都得自己动手。 这天,王学新正观看战士们训练,远远的就看到一支部队背着步列着整齐的队形走来。 王学新起初没在意,以为是经过的友军,等看到参谋长在旁边时就觉不对了。 难道这支部队就是补充兵? 不是说好的新兵吗? 怎么看起来像支训练过的军队! 参谋长上前与王学新互相敬礼,然后就介绍着身边的战士:“这位是谢保林同志,你们应该见过面!” “见过吗?”王学新一愣,打量一下这个叫谢保林的战士。 这是个长得斯文白净带了点书生气的战士,似乎跟往常见过的八路军不像。 再看看谢保林身后的兵,王学新就明白了……他们是伪军,投降的伪军。 果然,下一秒就见谢保林身叫道:“长官好,我们在榆村见过!您在坦克上,我就是那个向您投降的上尉!” 王学新:…… 他娘的,不只是伪军,还是自己亲手俘虏的伪军! 只不过当时天黑,而且这谢保林又穿了一身伪军军服,一时半会儿没认出来。 参谋长见王学新脸不对,就把王学新带到一旁,问:“王学新同志,你是不是对谢保林同志有什么想法?” “参谋长!”王学新说:“您随便调来一些游击队甚至自愿参军的老乡也好,怎么能带伪军来呢?” “诶,他们现在不是伪军了!”参谋长回答:“他们在榆村有投诚质,后来不是你带领他们杀回城墙打败鬼子的吗?榆村能拿下还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呢!” “可是参谋长!”王学新说:“那时情况不一样,他们是为了保命……” “王学新同志!”参谋长打断了王学新的话:“谁都有这个过程嘛,以前是什么情况我们不追究,只要愿意改过自新,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他们一个机会。你对他们抱有偏见,这样的态度就不对了!” 王学新无言以对。 道理王学新都懂,无论顽军、伪军还是土匪,八路军都釆取宽大处理、积极争取的态度。 这一方面是八路军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个方针,另一个则是为了瓦解敌人士气突破敌人心理防线。 试想,如果八路军能真正做到对投降、投诚的敌人既往不咎,那是不是有许多伪军、顽军在与八路军作战时会思考……要不投降算了,投降了就是八路军,老子可以重头再来! 于是作战的士气和意志很快就瓦解了,战斗就更轻松,获胜的机率也就更大了。 所以,虽然都知道伪军意志不坚定,他们今天有可能因为贪生怕死投降八路军,明天就有可能因为贪生怕死投降顽军甚至鬼子。 在这方面甚至土匪都比他们好。 谢宝庆他们至少还宁死不降鬼子。 但即便如此,为了战略的需要,还是必须选择相信这些伪军…… 呃,不是伪军,是同志! 第258章 请罪 训练釆用开放式,没有对外保密。 主要原因是这种战术在不远的将来要推广到全军,无法保密也没必要保密。 无法保密是因为八路军中有许多敌人的间谍和细,随便训练了哪支部队都会漏,更别提要全军推广了。 其实全军推广和保密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强行保密,很可能不只达不到保密的目的,还会影响推广速度,反而得不偿失。 没必要保密,则是因为顽军和鬼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成的战术……两者其实大都釆用德式基于机火力的链式队形,也就是步兵在机两侧展开以达到火力有效的发挥。 其中顽军复杂一些,他装备有德械、美械和苏械,于是对应的战术也是五花八门。 (注:主要是德式,其军事顾问于38年撤出,熊军事顾问组建的苏械师,最著名的是由杜聿明任师长的第200机械化步兵师,这是我国第一支机械化步兵师,后由戴安澜任师长入缅作战,亦即中国远征军) 在这情况下顽军和鬼子当然不可能在知道八路军战术时就学习并全军更换。 他们更可能是对八路军这种土战术的不屑,或者研究一番寻找其漏。 王学新对新兵的训练尝试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七连的战士作为班排长直接分散到新兵中去,新兵只作为班下的战士。 这方法的优点是速成,只需要在班一级进行必要的训练,很快部队就能组成各种进攻队形。 缺点是需要老兵作为部队的骨干,比如四百名新兵班排连都由老兵支撑,至少需要六十名老兵才能撑起来。 老兵多一些当然更好……多出来的老兵就可以担任副班长和组长,速度更快。 如果老兵不足,就只能寻求另一种方法,也就是像王学新训练七连一样采用“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训练方式滚一遍。 这些其实问题都不大,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战术需要进一步细化。 比如进攻时再分为“一前两后”、“两前一后”,甚至还要使用迂回战术。 防御时又要分山地反斜面工事及平原野战工事等等。 如果继续细分,就有接敌、冲锋、突袭、夜间等等。 这些其实部队在战斗和训练时都在做,只不过加入了“三三制”有序的进退,所以上手也很快。 练着练着,谢保林就有些奇怪的问王学新:“长官,八路军以前也是用这战术吗?为什么我从未见过!” “别叫长官,叫同志或连长!”王学新正眼也没瞧谢保林一眼:“这里是八路军,可不是什么建国军!” “是,长……连长!”谢保林一时改不过来,显得有些尴尬。 指导员代为解释道:“是这样的,谢保林同志,这是我们头一回使用的战术,正准备推广,你没见过也正常!” 接着指导员就把王学新拉到一边,说:“连长,你的态度就不对了,对这些投诚的同志怎么能用这样的语气呢?这很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最终给革命工作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 “指导员!”王学新打断指导员的话:“我这已经算是客气了,难不成,我们还要把他们当祖宗供着?还跪着求着他们不要再投降不要再当汉?” “诶,我不是这个意思!”指导员回答:“他们要是再投降那就是我们的敌人。可他们现在是我们的同志!你把自己的同志当成潜在的敌人就不对了!这么做就是把自己同志往敌人怀里推,最后更多的只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些道理王学新何尝不知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