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几筵殿,先朝悲痛又憔悴的朱载墌行了礼:“太子殿下节哀,保重身体。” 朱载墌也回礼:“大哥。” 而后便是朱载垺向皇后的梓跪拜。 上了香,烧了纸,朱载垺在朱载墌的侧后方也跪了下来,先在这里停留上一阵时间,以尽本分。 朱载墌轻声开了口:“听张公公说,父皇出了,去天寿山那边了。” 朱载垺低了低头:“是。我到养心殿请安,说是御驾已经出了。” “大哥迁居王府后,还勤练武艺吗?” 朱载垺沉默了片刻,随后回答:“父皇教诲,不敢或忘,自然是仍旧勤练武艺,强身健体。” “你我兄弟二人,也许久不像前几年那样在南八所小校场一起练武了。” “……过了今年,五弟、六弟应该要住过去。我已经成亲,却不便常常入陪太子殿下了。” 朱载墌只缓缓说了一句:“他们还小……” “……可惜三弟只喜文。” 几筵殿里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殿外唱道:“淑妃娘娘、皇七子到。” 文素云带着老七朱载堰过来了,于是又是先互相见礼,而后文素云哭泣着到了梓旁絮絮叨叨地说这话,虚岁八岁的朱载堰加入了跪着的队列。 朱载墌没说话,只看着文素云的背影。 母后临终前,他听到了母后的遗愿和父皇的允诺。但是如今文院长才名远播、皇明大学院门生朝,焉知会不会有变数? 一门两姐妹相继母仪天下,朝野间一定会有议论和阻力的。 哪怕父皇的威望足以下一切,但朱载墌对未来仍旧充着担忧。 想到这么多年从父皇叮嘱关心着的朝鲜王储之争中看到的事情,朱载墌心头萦绕着云。 在母后刚刚离世的当下,在悲痛和不安的心境里,就算兄弟间往里被父皇教育着相亲相,又曾一起长大、一起在南八所和里玩耍,朱载墌终究难以真正放松。 更何况,他还有东属官,他们平里讲史、讲治国,总委婉地提醒他,储君难做。 朱载垺从侧后方看着背脊跪得很直的二弟、太子,心里也悠悠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庶出的皇长子,难做啊…… 独居外,从不敢主动与朝臣来往,但偏偏有些朝臣和人家会主动来他府上。 乖乖地向父皇汇报,只得到一句:你认识点人又不是坏事,文的和杨侍郎关系好,武的和黔国公关系好,做生意的和成国公关系好。 朱载垺从杨博那里已经听过了,他将来应该是要去外滇的。 可是一切都还没明朗,落在朝野眼里,是皇长子游广阔啊! 在几筵殿呆了小半个时辰后,朱载垺才向朱载墌告辞,离开了皇。 回到了越王府,他的王妃、小时候在黔国公府就认识的沐绍勋的女儿看丈夫愁眉不展,只能好声宽。 朱载垺长叹一声:“但愿父皇早做决断。再这样下去,这弦早晚绷出动静来。” …… 文徵明的周围,来往得更近的其实反而是勋戚。 那些主要以皇明资产局作为如今方向的勋戚。 因为各家企业,如今更多的高级人才,来源于皇明大学院。 而文徵明已经做这个皇明大学院的院长近二十年,别看他现在已经七十一岁了,身体好得不得了。 这段时间,什么文会、饮宴是不行的。 但是想到文徵明这泰和伯府来拜谒的,同样不少。 皇后走了,里只有两个人位份是妃。贤妃虽然和皇帝的缘分更早,但她出身卑微。而相反,淑妃既有两女一子,又因为格活泼,一直颇得皇帝宠,眼下自然是离皇后之位更近的人。 但文徵明畏惧异常,闭门谢客。 躲得了泰和伯府的客人,躲不过皇明大学院里的客人。 拐弯抹角的,皇明大学院收到的资学捐赠在这段时间反倒多了起来。 原本只是皇庄和内承运库支撑的皇明大学院如今规模越来越大,皇帝首肯了之后,这些年本就有不少宗室、勋戚甚至民间士绅富户捐赠。 但是皇后正在丧期,这帮人突然集中往皇明大学院丢钱,什么意思? 文徵明觉自己正被架在火上烤,而二十年前惊魂不定的觉,他始终没敢忘记。 别闹了,就写写诗文、画个画,做点和曲艺司肩负的重任有关系的事,管好皇帝很看重的皇明大学院就行了。 最近的情况吓到文徵明了,他已经开始在写辞表,犹豫着什么时候是合适的时机呈上去。 理由当然是很充分的:都七十一了啊!不知道哪天就会入土的人。 但眼下时机就很难把握了。 皇后走了,他请辞,这是不是对皇帝心意的试探? 文徵明只恨去年没有提早一点办这件事。 一是因为政治觉悟实在太低,二是因为他确实觉自己身体倍儿。 能多为皇帝办点事,女儿在里肯定更安稳一些啊。 忧愁萦绕于京城很多人的心头,但夏言稳如泰山。 虚岁已经五十九的他在军务会议总参谋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十三年,但这六年多来,军务会议的事情不是朝堂主旋律。 然而夏言并非没有功劳,用六年的时间,军改陆续完成了。 如今,大明步兵、骑兵、海兵,总计六十余万,再加上海、陆两大长城公司及海贸行、大明银行等等这些护卫兵,可谓实力雄厚。 积累六年时间,国库和粮储号,也都做好了准备。 关键问题是,他已经五十九了,皇长子也已经十九了。 有些事,是时候着手开始做了。夏言看得很清楚,继续这么下去,大明积蓄的实力不对外释放,就不免要在内部角力。 就有一个难题:如今主旋律是礼、是边贸、是万寿大典和寰宇运动会,一派歌舞升平,以什么缘由师出有名? 恐怕只有一处了:从嘉靖十二年到现在,一直往西征伐、往东劫掠的俺答。 得想点什么法子! 第428章 后之难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衮必里克早已病逝于北京。 河套和宣宁两个边区,如今蒙元牧民中最大的势力就是朵颜三部。 当年的降卒和归顺蒙民实在太多了。就算有群牧监、宝金局、通驿局等企业的消化,有唐顺之、林希元等边疆大员的文教、引导垦荒耕地,还是有大部分的蒙民只习惯于放牧。 为了便于管理,自然只能用如今归顺之心甚笃的朵颜三部分开着约束他们。 鄂尔多斯部已经没有了统一的领主,只是被拆分为二十余个中小部族。朵颜三部在名义上不统领他们,但隐约也有了上下统属的关系。 尤其有一件事,最早和大明进行新式边贸的朵颜部更擅长,那就是让一部分边区蒙民从更远的地方背运煤铁回来赚外快。 这是一件危险很大的事。 要离开大明边军常巡逻的安全区域,深入漠北。要和如今归于汗庭治下的大小部族联络,用大明的货物从他们手上换到煤铁,然后用篓子或者勒勒车运回来。 在途中,如果被蒙古骑兵劫掠,大明在没有得到明确军令的情况下,是不会去管的。 或者说,现在本就是放任之:大同那边其实已经在大规模开采,这部分煤铁,只是为了让不转为做工和耕种的归顺蒙民有个放牧赚外快的渠道。 他们变成了在对漠北没有边市存在的情况下往北行商的特殊商队,大明商人只是在河套、宣宁坐收货物。 能生的牧民,家里总能有这样的男丁甚至老弱。为了在大明能够活得更好,冒险带着货物深入漠北,以更低的成本从那边换来煤铁,然后又以自己近乎不算入成本的人力,千里迢迢把煤铁运回来。 赚得虽险、虽累、虽少,在朵颜部的组织下,却仍然有大量的人做。 他们若被汗庭下的蒙元部族劫了,对那些漠北部族自然会怀恨的。 这么多年,更靠近大明的那些中小蒙元部族,不曾被汗庭骑兵洗劫,也看得出来俺答的怀确实很广、志向非凡:你们尽管与大明做这种形式的生意,得到草原所需的一些货物。 他不怕这些靠南的小部族因此成为将来的不稳定因素。 两国之间进入这种状态很多年了。 河套方向,比较安宁,那边的边民从外蒙背煤铁;宣宁方向,这些年里冒出了一员勇将。马芳率领的宣宁骑兵,每年都要和前往辽东劫掠女真的汗庭骑兵来一场追逐堵截战,再加上对察哈尔及土默特本部的袭扰烧荒。 如今夏将至,草原上的雪化了,京城里皇后去世的消息还没传到北面来,马芳如今是上校衔、游击将军,正四品,任宣宁骑兵旅的一团团长。 在他之上,是整个宣宁骑兵旅的旅长,少将衔、宣宁边区参将。 再之上,则是宣大总兵官、瀚海侯俞大猷,中将衔,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 马芳请战了:“侯爷,末将去年已经又摸清楚了几个位置,今年夏天他们必定是有部族要迁徙到那里的。蓟辽那边,建州卫已经屡次奏请陛下挥师北上,绝了汗庭骑兵东进劫掠的路。让汗庭再这么肆无忌惮下去,若是女真降了汗庭,恐怕会为患蓟辽。” 宣宁骑兵旅的旅长,是当时跟着朱麒拖住三万鄂尔多斯军民幸存下来的一员将领,他如今也渴望能够大举出击、因功封伯。 过去这么多年,往往就只是一团两千骑兵出边深入漠北。几年下来,又因为一团的战绩最好,这活还往往落在了马芳头上。从嘉靖十二年区区一个百户,累功都升为了正四品的游击将军,有了上校衔。 俞大猷摇了摇头:“军务会议早有方略,未有明旨明令以前,仍以袭扰为主。女真敢降蒙元为祸大明?那是笑话。如今宣宁、河套两大骑兵旅虽各有骑五千余众,要想一举绝了北患仍嫌不足。若是汗庭不堪袭扰大军南来,决胜更有把握。” 哪怕有了大量的草场和归顺蒙民,但积累骑兵力量仍旧不容易。 大明要的,又不是花架子骑兵,而是将来能真正端了蒙元老巢的骑兵。 一个骑兵配上三匹马,这是基本的。以大明如今的钢铁产量,战甲、兵器也都不缺。 但是这些骑兵在汗庭避而不战的情况下还要磨炼战法,就只能靠出去袭扰。河套那边,经营好上江南是重点,汗庭本部也集中于宣宁的正北方向,所以这么些年来,建功的都是宣宁边区。 唐顺之也不想那么快还有更大功劳了。 如今,两个骑兵旅是不断轮换。有过出经验的,部分就换到了河套去,那边的骑兵再有一部分调到宣宁来。 马芳这个家伙,其实已经把两大骑兵旅的兵陆续带了三四成去更陌生的地方悉地形。 但这还不够。 俞大猷知道的信息更多,因此他只是吩咐:“照例列支的钱粮,仍旧是二千骑、秋两季,一趟出烧荒,一趟阻截汗庭劫掠骑兵。今年照旧如此,马芳,还是你来。”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