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济大哥!”石咏与丹济很,因此只有在彼此的同僚在的时候才会称一声“大人”,其余时候就管叫“大哥”的。他挤眉眼地看看丹济,问对方:“可曾听到好消息了?” 丹济一向是个端正严肃的子,此刻一听石咏说话,那张脸“腾”的一下就红了起来。石咏便知他已经听到了消息,连忙拱手向他道喜,随即转身,一拉贾琏,将贾琏的身份向丹济说了。 丹济憋红了脸,望着贾琏,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才好。这年头,说人是“大舅子”、“大舅哥”都有骂人的意思,丹济憋了半天,在石咏各种眼提示之下,总算憋出一声:“二哥!” “哎!”贾琏这一声听得快极了。 这么短短片刻,贾琏已经看出丹济是个为人本分、情质朴的年轻人。且不论他爵位如何,前程如何,只这份品,想来不会是个欺负的。 这时候,丹济麾下那一群御前侍卫一起巡了过来,为首的一个登时便叫:“丹济大哥这是……先见过内兄啦?” 旁人一起大笑出声,丹济转过身去,涨红了脸,咬着牙,却不知道该回什么才好。 “恭喜大人!”“是呀,还未恭喜大人!” 侍卫们也晓得上司面皮薄,经不起打趣,赶紧换了正经脸,从丹济面前走过去。 丹济一愣神,转过头来见贾琏,只见贾琏冲他稍稍拱了拱手,微笑着说:“不敢有扰差事,将来得闲的时候,必然是要好生聚一聚的!” 这个时代婚仪繁琐,自中指婚下来,到丹济成婚,少说也还有好几个月的功夫,因此贾琏和丹济还有好多可以“聚一聚”的时候。 丹济见贾琏彬彬有礼,一派大家公子的气度,自然也心生好,赶紧也向贾琏还礼,连声说是,随即与两人作别,一路小跑,回归本队去了。 贾琏与石咏一起目送他离去,贾琏终于彻底松了口气,笑着拍拍石咏的肩膀,手:“这回,终于可以放心了!” 他望着远处正带人巡视的丹济,若有所思地说:“有我这个做哥哥的在,难道还能委屈了妹妹妹夫不成?” 石咏心想,也是,如今贾琏和凤姐儿夫妇都是财主,有他们两张罗,的婚事和妆奁,必定体面。他寻思着什么时候也得给贾琏送点儿礼,贺他嫁妹才行。 谁知道,三之后,贾琏带着兴儿来到椿树胡同找石咏。石咏这会儿刚刚办完内务府造办处的差事,回到家里,被贾琏堵了个正着。 “这……这是什么?” 石咏惊讶地看见贾琏指挥兴儿,从外头拖进来一个藤编的大箱子。 如今他看到藤箱,就会想起赵老爷子当初赠他的那只藤箱,便也会立时想到这箱子里都是文物。 果然,贾琏当着石咏的面儿,一掀箱子盖儿,对石咏说:“茂行,这回我可真真是有要事拜托你!” “这是我们两府搜罗出来各处不用的古董和字画,我知你是这上头的行家,这回过来,就是想求你帮忙,整理整理,看看这一箱子的古董,那些是修补修补就能上台面的,帮我修一修,回头哥哥重金谢你!” 贾琏冲着石咏长长一揖到底,口中解释道:“想着给二妹妹的妆奁除了嫁妆银子之外,总要有些古董珍玩,家里没有多少给二妹妹另行置的意思,我就想到了你……” 石咏探头一望,果然见这箱子里,盛得一箱子的,是一个一个卷轴,卷轴下面还着各瓷器铜器,有整的有碎的,零零总总,不下几十件!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爵位的事。 这里丹济的爵位是三等奉国将军,是清代的宗室爵位,与贾府这边的外姓爵位是完全两个体系。不过不管怎么说,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是个很可怜很可怜的小小爵位了。 至于贾府,原书中有写荣府祖上是公爵,降等袭爵了以后贾赦有个一等将军的爵位在身上。但是按照清代爵位,民爵是没有“一等将军”这个爵位的,三等公爵世袭降等之后应当是一等侯兼一云旗尉。也就是说,如果按清代爵位世袭,贾赦应该是一等侯兼一云旗尉,而贾琏当袭一等侯。可能贾赦字“恩侯”,也有原书作者的隐晦表达在里面吧。本文里贾府部分依旧参照原书设定。 第145章 时下上自廷、豪门贵戚之家, 下至寻常官吏、文人雅士,无不讲究古董。荣宁二府自诩为钟鸣鼎食之家、世代簪缨之族, 自然不能大喇喇地摆出一副暴发户的模样。因此出嫁, 除了必要的嫁妆银子之外, 嫁妆里能一些有年头的古物件儿, 才能显出贾家的气度,否则便显小家子气了。 偏生不算高嫁,所以贾府里无人为她张罗, 另行置好东西。而贾琏夫妇就算手里已有不少银子, 能给置绣品镜子之类的好东西,可是在这古董上头, 却没什么办法了。 贾琏一时记起石咏当初“起家”的本事, 当即带人在两府搜罗了一圈,将库房里堆放着的那些无处合式配就、已显陈旧, 又或是略有缺损的古董物品, 全都装在这只大藤箱里, 从贾府运出来,送到石咏这里。 “石兄弟,我知道你如今是个大忙人, ”贾琏说起这话一脸的歉意, 连连拱手,“可是这些东西放在我这里,非但派不上用场,不晓得哪天便被人当做废物给扔了, 岂不可惜?” 他见石咏有些意动,赶紧一句:“石兄弟,你也不愿意见到好东西就此尘封的对不对?” 果然,石咏被贾琏最后这句话给打动了。 “琏二哥,令妹出阁的子可是已经定下来了?”石咏便问。 贾琏点点头,说:“昨儿我们太太请了亲家太太过府小叙,虽然还未放定,但大致说定了将婚期定在十月里,最晚不会拖过十一月。” 石咏了然,现在还未到中秋,他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来修整这些文物——习惯使然,石咏心里将这个时空里的各种古董统一称为“文物”。 他这人从来不做没把握的承诺,当下对贾琏说:“琏二哥,说实话,这箱子里的情形我还没仔细检视过,但如今只有两三个月的辰光,我也不知究竟能赶着修多少件出来……” 这只箱子里,除了书画卷轴,其他有金有玉、有铜器有瓷器,石咏一瞥之下,还本来不及判断各件器物的情况和受损程度,因此也没有办法判断在这短短两三个月里,究竟能修多少件出来。 贾琏连忙摇手:“不打紧,不打紧!茂行你能修多少件,就修多少件出来……至于其他修不了的,兄弟就留着,不要也不打紧,反正府里也已经销了账,不要的了。” 他想起当初请石咏修金盘和木瓜时候的旧事,当即又拍着脯说:“有多少花销,都包在哥哥身上,说实话,钱是小事,妹妹嫁出去的时候能体面些才是紧要的。” 石咏见他这副样子,心想,果然是这个有情有义的琏二爷,当下慨然点头:“琏二哥再跟我说什么钱不钱的,就实在是太见外了。这么着,我今晚就将这些东西全都看一遍,自然捡那易修的先修出来,最好能赶上令妹的嫁期。” 贾琏听了这话大喜,又是向石咏深深一躬,连声称谢,这才向他告辞,将这一藤箱的东西留在石家。 这时候隔壁余举人已经回乡,石家在椿树胡同的小院,已将两处并做一处,在两家第二进处开了一扇门,石家便是一个四进的大院子。 石咏心疼母亲与婶娘,便让母亲和婶娘住了隔壁余家的内院,那里朝向更好,冬暖夏凉。他与弟弟石喻也依旧住在旧院子的里头一进,他依旧占了东厢,弟弟占着西厢,只不过正屋被他们兄弟俩瓜分做了常起居的地方和平里读书做事的“书房”。 余下李寿和另一房家人则分别住在两个前院里。 眼下石咏便叫过李寿,两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箱东西都抬进了旧院子的正房。石喻原本正在背书的,此刻看见哥哥拿进来这么多东西,也忍不住丢下书本,凑过来看。 “哥,又什么好帮你的?” 见到石咏锁着眉头,似乎有些发愁,石喻小哥儿自觉主动地挽起袖子。 “大爷,有啥要做的,你尽管吩咐。”李寿见状,也主动请缨。他早晓得自己这个家主是极懂得字画古董一道的,可就是从来没亲眼见识过。 石咏一想,的确如此,他现在已经不用单兵作战,而是有了帮手了。问过弟弟石喻已经完成了今儿的功课,石咏立即放了心,当下他自己也挽起袖子,说:“好,你们听我的,大家先去洗手!” 这个时代没有胶手套,石咏便让大家先把手洗净了擦干,不能带一点儿油渍,免得污染这些器物表面。他自己也是如此,并且找来了干净的棉布,暂且充作手套使用。 接下来,石咏便吩咐:“喻哥儿去取笔墨纸张,一会儿听我说的,你来负责记录。” “李寿去我房里拿那几把尺子来,一会儿你来负责量尺寸!” 两人齐声应下,一起去了。石咏则做好准备,开箱: 他打算按照博物馆通行的接收文物时的登记方法,把这些古董的情形都摸一遍,同时进行登记,以做到心中有数。 登记的程也由三个人一起完成:先是由石咏将东西清出来,然后将名称报给石喻记下来,同时由石喻给个编号,用纸条写了,卷在器物上。待这编号的工作完成之后,就由李寿在一旁,测量这字画或是器物的长宽高,也由石喻一一登记。 这样一来,石喻便成为一个“核心中枢”,同时还可以测试这孩子已经认得多少字了,同时也让他见见这些豪门世家里才有的金贵物件儿,见见世面,一举多得。 于是,石咏将藤箱里的东西开始一件件往外拿,最上面全都是是书画,石咏便拿起一个卷轴,小心翼翼地展开看了。他原本还担心这画儿是薛蟠口中所说那“庚黄”画的“画儿”,生怕被小朋友看到有不好的影响,可是将整个图卷展开的时候,石咏惊呆了: “唐寅、《海棠睡图》1……” 石咏半天才冒出这么一句,见到石喻小朋友眼睛眨啊眨地望着自己,石咏才想起来解释:“李唐的‘唐’,寅时的‘寅’,是前朝的画家,尤善工笔人物,代表作有……” 他拍了拍头,心想,这些还是慢慢再教给弟弟吧,免得他一口吃成个胖子。 那边石喻就“哦”了一声,转过身,在纸面上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下“唐寅”两个字,又在旁边写下“海棠睡图”。 石咏继续说:“品类:书画,绢本设;时期:明;现状:积灰严重,画幅表面有少量缺损……” 石喻听着,赶紧将这些一条条地都记下来;李寿则在一旁等候着,准备测量这幅书画的准确尺寸。 瞬间石咏似乎回到了原先在研究院里工作的子,每当研究院接收文物,有时是社会捐赠、有时是文物出土,也有时是别馆调入,他们便要详细填写文物入库的登记卡,并将相关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系统之中。这登记卡上大抵便是这些信息:品类、时期、现状、文物等级…… 然而令石咏格外无语的是,贾府所拥有的这一幅唐寅的《海棠睡图》,竟然只因为表面略有破损,便将其扔在一旁,并且贾琏还干净利落地将其销了账—— 这真是壕无人啊!石咏一面看一面想。 他一伸手,又取出了一副字画,卷开一看,便道:“《燃藜图》,品类:书画,纸本设;时期:不详……” 石喻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赶忙也在纸上写“不详”。 石咏见底下是一对条幅,晓得是对联,心中便想:也不晓得这是“世事明皆学问”还是“花气袭人知昼暖”,结果他拿出来一看,竟是署名颜真卿的对幅,上书:“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1” 石咏十分无语,但看看确实是颜鲁公的字,当即将一对条幅的信息都告诉石喻,随后将这一对条幅都给了李寿。 除了这几件之外,他还寻出了一幅米芾的《烟雨图》,以及秦观亲自所写的“花气袭人知昼暖”一联,并各书画若干,零零总总,其中不乏名家之作。 石咏也知道贾府这样的人家,绝不会买假古董,眼前这些书画,十有九九都是真迹。 将这些名人字画翻完以后,石咏犯了愁,原因是他最不擅长修复的,就是书画。 都说隔行如隔山,在他们研究院里,跨一个处室,甚至同一处室不同的工种之间,技法千差万别。书画修复尤其如此,好多技法都是靠师父带徒弟,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妙处非下十几年的苦功无可体会。 若是寻常字画,倒也罢了,可眼前这些全都是名家真迹,无价之宝。石咏没那金刚钻,哪儿敢揽这瓷器活儿? 旁边石喻便问:“大哥,咱们还继续吗?” 石咏点点头,将难题暂且放在一边,继续去看箱子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继续往外清。他伸手拿出一片白玉器物出来,仔细看了看形状,再看这上面有孔,便发现这其实是个“比目磬”,当即道:“白玉比目磬1,品类:乐器;时期:不详;状态:缺失木架……等等,木架也找到了。” 他说着又探手从藤箱里取出一只洋漆漆成的木架子,于是又重新修正了说法,说:“状态:缺失系绳与木槌。” 除了这件白玉比目磬以外,他还从这藤箱里扒拉出一枚錾金彝1、一只墨烟冻石鼎、一座石头盆景、一个宣德年间的香炉,看起来都是名家之作。 除了这些摆件之外,箱子里还有不少瓷器,石咏大致看了看,一眼相中里面一只雨过天青的汝窑美人觚,一只汝窑的花囊,还有不少宣窑的香合、鸟食缸、砚水罐、胭脂盒之类的小件瓷器1。 除此之外,石咏还目瞪口呆地从藤箱底寻出来十几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1,仔细一看质地,竟然是玻璃制的,可是外观制得惟妙惟肖,几乎与真品完全无异,令石咏一面看一面慨:也不晓得刘姥姥之后还有没有机会进大观园了,不过既是是进,反正他家板儿应当是没有佛手玩儿了。 这些瓷器和玻璃器,大多都有些缺损,有个裂纹,有一只佛手断了之类。荣府那边便将这些瓷器玻璃器都清了出来,整个儿不要了。 将这些成型的器件都捡出来之后,只见藤箱的箱底还有很多大大小小、材质各异的残片。石咏实在是没有功夫再理会,只能命李寿收了那只藤箱,等自己将来有空的时候,再使水磨功夫一一收拾吧! 将所有成型的器件都清理过一遍,石咏心里大致有数。 贾琏送来的这些文物,依照古董行的规矩可以分为“硬彩”和“软片”两类。硬彩之中,修复相对容易的是那些摆件:白玉比目磬需要补一个木槌、錾金彝需要重新鎏一层金,石头盆景上少了一块石头,只消能找到相同质地颜的,补齐即可…… 其他“硬彩”则没有那么容易修复,汝窑和宣窑的瓷器,都是小缺损,但是修补的方法要么是“瓷锔”,要么做“金缮”,都会留下痕迹,送新婚夫妇的东西,总还是完美无缺的比较好。所以石咏打算将这些东西的修复暂且挪后,等他有功夫了慢慢修。 至于十几只制作巧无比,惟妙惟肖的佛手,石咏修是不打算修了,但是打算托关系让造办处专门做“工艺玻璃”的能工巧匠们仿着补造几个出来。 至于那些书画么……石咏有些犯愁。他原是最不擅长修复书画的,可是他也明白,这些书画若是能修复了之后为作妆奁,将来在常起居的地方一挂,教旁人见到,那是极有面儿的事。所以能修,便最好修一修。 石咏接过弟弟石喻递过来的厚厚一叠“文物登记卡片”,见上面石喻的字迹清秀,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翻了翻,几乎没有一个错处。他当即望着弟弟,点头赞道:“喻哥儿,你可以啊!回头大哥铁定要在琏二哥面前将你夸上一回,将来也要带你去吃这喜酒才行!” 石喻听了就嘻嘻地笑,自己去将笔与砚台都去洗过。 李寿那边,做事也颇为细心,此刻正在将写有编号的纸条裹在对应的器物上。石咏拍拍他,赞了他两句。 “大爷以后再有这种活计,都尽管吩咐便是,我做得来!”李寿笑着回,“万一真做不来,我就出去寻个做得来的人,雇回来帮着大爷!” 这话一语惊醒了梦中人,石咏到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修那些书画,他其实再去找个能够修复书画的裱糊匠即可。只要找的人靠谱,这些书画表面小小的缺损,其实都不算是事儿! 石咏想到这里,说做就做,顾不上石大娘那里已经在招呼开饭了。他立即出门,从椿树胡同转到琉璃厂大街。他打算找“松竹斋”的掌柜杨镜锌给自己推荐一个人,一个专业的裱糊师傅,来帮他修复这么多贾琏送来的书画。 作者有话要说: 1本章确实是写了文物一箩筐,下面梳理一下出处: 出自原著第三回 荣禧堂的陈设的有:錾金彝、汝窑美人觚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