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千四百年来,中华的饮馔之道早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寻常人家的家常小菜, 拿到千年以前,都是珍馐美味。 石咏手中食盒里,是母亲石大娘给做的家常菜,小葱拌豆腐, 几粒响油蚕豆,外加老卤卤制的一枚卤蛋和一小块蹄筋,配上雪白的米饭,看起来赏心悦目,不用尝,就知道一定美味。 自从西华门修缮工程完成之后,石咏就婉谢了唐英的好意,请唐夫人不用再给中送饭了,毕竟天气渐热,冷饭冷菜吃起来也不算太难过了。这时候石大娘就接过了唐夫人的班,每天给石咏带个食盒,还经常做些卤味,给大家伙儿中午分了下饭。 “你家莫不还专门养着厨子?”石崇问。 石咏轻咳两声,提醒两人的“约法三章”。石崇登时讪讪地改口:“我当年也算是在吃食上用了心的,可看起来,连你这修苑的小吏午间随随便便的饭食都比不上。” 石咏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什么叫随随便便的饭食?这是我娘亲手做的!” 这是心午餐呐! 旁边有工匠听见,瞅瞅石咏,连忙送上马:“石大人,令堂的手艺看起来真是没话说,与当初唐主事夫人所做的简直不相上下。” “原来是这样啊,……” 石崇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说:“当年我家厨子做的,但凡我稍有不,或是前来作客的客人对饭食稍有不,立时就拉出去砍了……您家这位厨子,怕是不能这样对待!” 石咏立即又无语了,他突然又想起,这位石崇,不仅是个富商巨贾,还是个三观扭曲,视人命为草芥,物化一切的人。 据说石崇每次宴客饮酒,都要让家中豢养的美人出面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这个石崇,可能因为太富有了,金钱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反,只有声名、面子、过旁人一头的觉,甚至是杀人嗜血的快意……对他才有触动。 石崇这个人,一生掌握了天量的财富,反观其一生,也未尝便不是石崇被他的财富所掌握了,令他终身麻木,最后也将送他上了刑场。 想到这里,石咏难免对石崇心生鄙夷,抬手将颁瓟斝放在掌中,低了声音轻轻地说:“你怕是一辈子都没体会过,最重要的人亲自为你下厨做饭的滋味吧!” 石崇被石咏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可算是沉寂了好一阵,待到石咏将午饭都扒完,颁瓟斝那边才幽幽地冒出一句:“珠儿不会炊饭……若是她会,可能也不敢!” 石咏没想到这竟令石崇想到了绿珠,更没想到石崇竟也直承绿珠为最重要的人。 在石咏心中,石崇与他原身那个石呆子多少有些相像之处。两人都有各自心的人和东西,都有权势滔天的豪强来抢,两人的反应也都差不多,都是放出狠话来:要东西不给,要命倒是有一条! 可惜对手真的是权势滔天的豪强,导致这两个姓石的最后结局相似,一个被押上刑场、东市斩首;一个被抄家下狱,生死不知——说来,都只是因为这一点儿的痴。 想到这里,石咏对石崇的观也稍许转回来一点儿,见其余工匠已经陆续离开,返身工作去了,石咏便低头面向那只颁瓟斝,小声说:“抱歉,以后我……再不说这种话了。” 对方“嗯”了一声,似乎带了些鼻音,开口又问:“你可曾见到世上有另一只‘颁瓟斝’?” 石咏:……啊? “这只颁瓟斝做出来之后,我非常钟,便命人做了一只仿品。可是仿品做出来之后我却不喜,便将那只随手赠给绿珠。后来我身死魂未灭,只附在这旧把玩的器物上,心想绿珠那里或许也是一样,但绿珠那只颁瓟斝却从此不知去向,大约是被王恺老儿夺去了。” 石咏默默出神,自然是想起了另一只杯身上刻着“王恺珍玩”字样的颁瓟斝。 若是曹公所写俱是实情,那么绿珠的魂魄,则可能会落在妙玉那里。 “没见过也没关系,”石崇情绪低落,“绿珠与我无缘,可能天意就是如此吧。” 石咏下衙回到椿树胡同,李寿恰好得树村来人送信,赶紧将事情告诉石咏。 原来今年季北方大旱,树村那边也受了影响,如今各家各户为了不减产,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办法。至关重要的,自然是水源。而石家早先买下的那座荒山上,就正好有一座泉眼,天旱若此,那眼泉水却一点枯竭的迹象都没有。 李家侍佃来的五亩地,便是从这荒山的泉眼里取水。别家看到了,就向李家求援。李大牛本想这山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点头应了,同意别家也到这荒山上来取水。 岂料这一好心,反倒又惹出了子。李家原本是在荒山上放养鸭的,今年天更是嫁接了一片桃林,盼着这些山桃野桃树后能出产卖得上价格的甜桃来。 然而李家既允了别家上山汲山泉,可又没有能力时时在这荒山上盯着,李家的鸭便隔三差五地丢,而且前两天更是出了一事,山上李家嫁接好的桃林,竟被人砍了一片。 “这叫什么事儿!”石咏也忍不住生气。他能理解那些顺手牵羊、偷了鸭去的人的心态,可砍桃树是什么鬼?这不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么? “我记得你家在树村人缘儿算好的呀?”石咏问李寿。 李寿尴尬地笑笑:“以前是……最近我家子好过些了,眼红的人就多起来了。” 原来是红眼病啊! 李寿便又说起,李大牛见情形不大对,便不想再让人上山汲山泉水,让李福去拦了上山的道儿。村里立时就有人闹了起来,说是李家为富不仁,自家有水,偏不让全村人用,到村长那儿去告了李家一状。村长那边,虽然心知李家未必便不占理,可是扛不过那些上门哭闹撒泼的,便推说李家只是佃户,做不了主,便找人给石咏捎话,想请他拿个主意。 “村里的意思,让咱家忍忍,等到下雨了,这事儿自然就没了。毕竟谁乐意那么大老远地上山里去取水。可若是现在拦着大家不让取水,回头真减产了,了赋税就没了口粮,小心村里那些撒泼的直接上我们李家来,吃李家的睡李家的。” 石咏闻言,忍不住笑了,说实话他是气笑的。 他能理解村民们因为天旱而心急,可是用这种手段赖上李家,实在是太不光彩了。 这件事李家的处理也有些问题,一开始没考虑到那么多,单凭着一片好心就让大家去汲水,后来发现问题,再想要拦,又怎么拦得住。 也因为这个,李寿向石咏说这事儿的时候,就一直讪讪的。他来城里有段时,自然也明白李家做得不妥当,而石咏也有理由生气。 “大爷,您要不给我个指示,改天我自己回树村一趟,把这话给转告了。”李寿说。 石咏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了,还是等过几休沐,我亲自跑一趟。对了,你能骑马不?” 李寿原本不会的,但是前些子在正白旗旗署跟着那些八旗子弟习武练骑,如今倒也会了一些,虽然不如石咏,但是也够了。到了休沐那一天,石咏好说歹说,劝下要跟着一起出城的石喻,带着李寿,两人两骑出城,赶往李村。 当然石咏也没忘了带他的颁瓟斝荷包。而石崇听说有机会出城,也很兴奋:“怎么,你竟然在城外也有地有园子?” 石咏心想:跟你的金谷园肯定不能比。 而石崇听说了荒山取水的事儿,很不屑地“切”了一声,说:“寻一队侍卫,守在山前,弯弓张努,来者之,不就结了?” 石咏无奈了,心想:法制意识,法制意识呢? 他真想问问这石崇,知不知道律法为何物,知不知道杀人犯法这一说。 岂知石崇又补了一句:“说笑的啦,知道你这磨磨唧唧的子,铁定没有这种魄力。” 石咏被他堵得无语:这不是磨叽和魄力的问题,虽说不止一个人批评过石咏磨磨唧唧,然而要他因为这取水的事,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全村的人,实在并非石咏所愿。 接下来石崇却难得地说了一句正经话:“可你若是怕得罪人,我劝你就别往乡下去了,趁早把地卖了,回家修修古董,侍奉老娘,好的。” “这件事,最紧要的,是让全村人都知道,这是你石咏的私产,不是他们可以肖想的东西。若是谁敢染指,是要付出代价的。” 石崇说得十分霸气,一时倒让石咏觉得,这人能敛下如此巨额的财富,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水的问题……” “水的问题是另一件事,另寻一个法子解决便是。” 石咏得了石崇的指点,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他带着李寿一到树村,先去查看荒山的情形。 石家当初买下的这片荒山,的确物超所值。如今京郊已经半个多月没下雨了,大太一直那么高挂照耀着,这片荒山依旧郁郁葱葱,泉眼也没有半点水量减少的迹象,看起来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难怪村民们都认为上这儿取水是天经地义的。 而原本山间一条小道如今被踩成了黄土大路。李家原本在山上设的笼鸭舍被废弃了一处,搬到离泉眼较远的另一面山麓去了。远处原该已经长出桃儿的桃林被砍了一半去,山头上便秃了一片,十分难看。 石咏点点,晓得石崇说得对,这是石家的私产,他得让这些村民建立起他人财产不得侵犯的意识,否则他还真不如卖了这片地和田算了。 下了山,石咏径直去见里长,和村中几位有头有脸的老人,几家大族的族长。李大牛和李寿则一言不发,跟在石咏身后。 见了人,石咏开门见山地直接说:“诸位心忧旱情,本官十分理解。可是这纾缓旱情的责任,原不该落在本官一人身上吧!” 石咏这回是故意亮出他身上有着官职的事儿,果然,一上来就将里长和村中那几位镇住了。里长还好,知道石咏的官职与他无涉,旁边几位却相互看看,站起身,颤巍巍地要拜,口中高呼:“见过石大人!” “石大人来了可也太好了,这天旱这么久,村里的水井都要见底了,求石大人替树村百姓着想一二吧!”也有那机灵的,赶紧向石咏求情。 可是石咏却一步不让,只说:“不行!” “本官好歹是汉军正白旗出身,如今正白旗可能会于村东征地,筹备修建八旗护军营之事。若是教八旗旗署知道了,树村村民如此怠慢正白旗官员的私产,你们以为他们会做何想?” 这并不是石咏危言耸听,八旗出城驻防势在必行,这树村的村民迟早要习惯在军营附近和官员们的眼皮底下过子,他们若始终都如这般,偷摸狗,贪小便宜,甚至损人不利己地损毁他人财物,那么将来倒霉的,只会是树村的这帮人。 他今在这里点醒这些村里的老人和族长,就是要他们去各自约束族人,省得将来大祸临头的时候后悔。 石咏这番话果然震动了里长和村中的老人们,有些人知道自家子侄手脚不干净的,早已变了脸。连李寿也在旁边暗暗称奇,心想自家家主果然是正白旗都统的侄子。他在正白旗旗署待了这么久,可还从来没听过出城驻防的风声。 “可……可是……” 里长犯愁了,“最近旱情严重,大家是实在没法子了,才想起去石家的荒山汲水。若是石大人不准许,那……那该怎么办才好?” 李大牛心里也有些不忍落,在石咏身后低声开口相劝:“大爷……” 石咏却坐在里长身边,在这厅中环视一圈,缓缓开口道:“如今乡里大旱,本官也不愿看到百姓们饮水无着,田亩歉收。所以,本官决定牵个头,带头捐些银子,资助村里打两眼深井,供村中百姓饮用灌溉。不知,乡里其余各位,可有愿意与本官一起,共同行此善举的?” 石咏早先见石家的荒山那一眼山泉水源充足,料定此处一定有地下水。所以只要打深井,就一定会有足够的水供村民们使用。 此外,他也试图通过此举说明,困难时刻,便当同舟共济,大家一起出力。各家出力可以据实际情况有多有少,但这绝不是该推至一家一户头上的事儿。 “嘿嘿,先甩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儿,”旁人还没出声,石咏佩着的荷包里那位“石首富”倒先开了口,“看不出来,小石咏,你还可以么!” 第103章 在树村这样的地方打两眼深井, 大约需要六十两银子。当地的地价也才是五两银子一亩地,这个钱对寻常百姓来说自然是天价。 石咏的意思, 他出一半, 村里的其他富户也多少捐一些, 凑齐这六十两。这打深井是一劳永逸的事, 打了井,不但今年的旱情不用怕,以后逢着大旱, 也不用慌了。现在这么做, 回头也少了赈济的麻烦。 可是这余下三十两银子,对树村这样的小地方来说, 也不是个小数目, 里长和村里几位老人商议半天,都始终没有商议出个结果。 最后站出来支持石咏的, 竟是王平。 王平就是那位刘姥姥的女婿, 小名狗儿的, 据说两年前在京里认下了贾府这一门贵亲,便整横过来走,鼻孔都生在了头顶上。可是前一阵子他听说贾府出了事, 将周瑞家的一家都打发到了庄子上, 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更惨,送到官府里判了刑,这王平就彻底慌了,不敢再在人前耀武扬威, 上回岳母打秋风讨回来的银子,也收得好好的,死活不肯拿出来。 后来还是他岳母刘姥姥和子刘氏拍的板,说做人不能这么小心眼儿,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该多帮着村里些。于是王家一家拿了十两银子出来,余下的二十两,树村里几个大户,你二两,我三两,凑了凑,就凑出来了。 里长动得很,他们树村,还从没这么心齐,全村人一起办成这样一件大事。他当即表示,深井打成之后,一定要在井口旁边立功德碑,把这次各人的“义举”都记载下来。 石咏则表示:里长的想法不错。 他原本的想法就是:他可以出钱,可以行善,但是旁人不应将他的善举当成是天经地义,更不可以借着他的好心,就肆意侵犯他的私产,糟蹋他的产业。 看起来,这一点,树村人已经开始领教到了。 李大牛也对石咏这个年纪轻轻的东家刮目相看:人怎么就能想出来这样的法子,他怎么就想不出呢?这样一来,全村既念石咏的恩义,而且再没有人有理由随意进入石家的产业,这样他李家管理起来,就也轻省多了。 村里人也大多羡慕李家,摊上个这么好的东家。 石咏处理完树村的事儿,便带着李寿回转。他骑马回城的时候,怀里揣了三个庆儿托他转给石喻的鸟蛋。于是石咏不得不小心翼翼,提缰缓行,怎么走怎么别扭:这三个鸟蛋,无论是碎在他怀里,还是被他的体温孵成小鸟,觉……都不大好。 第二石咏照常上衙,下衙回家的时候,在正门口被薛蟠和贾琏两个截了个正着。 原来早先贾琏与薛蟠两个各自递了帖子去金鱼胡同,打算向十三阿哥请安的。不巧十三阿哥腿疾发作,闭门谢客。待这几天十三阿哥将养得差不多了,便打发人去请他们。可是贾琏与薛蟠两个都有些没底,商议之下,便在正门这里“守株待兔”,果然等到了石咏,请他陪他们一道上金鱼胡同去。 石咏心想:这事儿他义不容辞。毕竟当初康熙将自鸣钟的事待下来,是给十三阿哥和他两个的。 于是石咏命李寿先回家报信,说是他不回家吃晚饭了,自己则跟着贾琏与薛蟠一起往金鱼胡同过去。 到了十三阿哥府,府上的管事将三人一道进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三人进屋的时候,十三阿哥正坐在炕桌前,捧着一本书在看,见石咏等人进来,便呵呵笑着说:“茂行来啦?” 石咏一进屋,先打量十三阿哥的气,只见对方气尚好,只是见到他们进来,也并不起身相,反而向前微微躬身,伸手扶在膝盖上,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comiC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