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闲的时候,他也不再去做短工干体力活,而是在附近几个村里当木匠挣钱。 若是接的活多,每年还是有四、五两银子的收入,但是活不多的话,就只有二、三两。 卫氏则还是主要以织布赚钱,大妞已经十三岁了,早已学会了织布。现在又开始教二妞,家里织布机不停,母女三人轮 干活,半个月能织一匹布,能卖个八十文钱,再除去买线这些成本,还剩下五十文的利润。 当然这些都是得农闲的时候,农忙时候,全家人的首要任务还是下田干活。毕竟那才是最 本的,粮食贵得很,顾家是没有那个余钱去买粮吃的。 顾云浩虽然心思大多花在念书上,但也是跟着二妞一起养 、养鸭。 先前养在 棚里,后面 鸭多了,索 就让顾长光用木板,在后面的竹林里又围了个大的 圈。 现在家里的 鸭越来越多,单是能下蛋的母 ,就有三十来只。 除了能收获 蛋、鸭蛋拿出去卖之外,待到 长到一定大小,也直接联系了卖到城里的酒楼去。 因着是顾长荣从中牵的线,那酒楼的老板也不是很亏待他们,价格还算公道。 蛋一文钱两个,鸭蛋一文钱一个,他们每天能捡三十多个 蛋和鸭蛋,这样平均每天又能进账二十文钱。 据顾云浩的提议,家里每个月都会把不太生蛋的 鸭给卖掉,虽然不下蛋的 鸭实在是没什么利用价值,但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索 卖到酒楼,一只 也能得个十文钱,鸭则是十五文一只。 因为养的 鸭多了,自家的糠不够用,顾云浩又提议把几个邻居家多余的糠都买了过来。 除开各种成本,顾云浩还是觉得养 养鸭比较划算,毕竟平均一个月还有三、四百文钱的收入。 二房各种办法都用上了,每个月也是能创造六百文左右的收入。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当然,按着家里的规矩,还是要上 一半给公中,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私房。 对于家里这个规矩,卫氏从来没有怨言。 毕竟村里别的人家,那都是不许各房存私房的,大房也是如此,每月除了往家里 俸钱外,收到谁的孝敬,也会 一半给公中。 能自己存些私房,虽然不多,一年只有个三、四两银子,但已经足以让人 喜。 加上自从顾长荣去衙门当差,家里生活条件好起来之后,方氏为人也和善了许多,家里倒是变得和睦了不少。 看着儿子念书念的好,手里又捏着一些子私房,卫氏只觉得 子越过越舒心,人看着也年轻了许多。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各位小天使的收藏和评论 第18章 第18章:私塾 九月十四这天,众人吃过了晚饭,拿着竹凳坐在院子里乘凉。 “爹,明儿我娘家爹说要过来一趟,有事跟你商量。”方氏想了想,笑着对顾明良说道。 “成,那明儿你就别下地干活了,在家里等着,等亲家一来,就去地里找我就是。” “哎,好嘞。” 快地答应一声,方氏就不再多言。 隔 ,辰时刚过,顾家就来了客人,来人正是方氏的父亲方守华。 方守华是里长,管着周围的这几个村子,因而行事说话之间还带着几分傲气。 “亲家来了,快坐。”顾明良听到消息,就从田里赶了回来,一面招呼方守华,一面让二妞赶紧端水。 “倒是不用太麻烦,我这坐一会就得走,说是谢家村的堰塘不知道被谁挖了,还得去看看呢。” 方守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亲家,不瞒你说,今天我来倒是要跟你商量个事儿。” “什么事?” “前些 子云涛那孩子到家来玩,我看着我这外孙是个读书的料子,这几天反复琢磨一件事,今天来跟你说说。” 听了这话,顾明良身子一顿,随即不 声 地问:“你的意思是?” “我看那孩子在顾家族学里念书也是学不出个什么,怕是浪费功夫。”方守华直言道:“我想着是不是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 “城里?” “不错,我听说县城里的学堂,那都是秀才坐馆,哪一个不比村里的族学强?” “只是前些 子我们族学里的先生跟我谈及,说是云涛什么蒙学都还没学完,这样去城里念书,是不是太早了?” 听到顾明良的话,方守华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我说亲家,你想的也太多了,城里的孩子难道就不学三字经了?云涛去了城里,也是可以继续念现在学的书。” 这话倒是实在的。 顾明良在县里当差的时候,就听说过城里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启蒙进学读《三字经》。 “跟你说实话吧,我有个认识的人,跟城里姓何的秀才关系不错,这何秀才在城里办学,因而我想让那人去向何秀才举荐云涛,让孩子能去城里念书。”方守华说道。 城里的学堂自然是不像乡下这样好进。 一般进学堂念书,先要经过先生的考校,只有先生 意了,才能成功入学。 顾明良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故而方守华这样一说,也有些心动起来。 若是有 人相帮,那么顾云涛进学的机会自然要大上许多。 “至于束脩,我拿出五两银子,就当给外孙念书用了。”方守华 快地说道。 五两银子并不算少了,还是用在顾云涛这样一个外孙身上,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先谢谢亲家为云涛着想,只是这事还得等家里人齐了,再一起商量才行,等隔两 再给你答复吧。”顾明良想了想,说道。 方守华知道他家里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也并不着急,只是说道:“应该是要商量才行,只是机会难得,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又说了几句话,方守华见话已经带到,就告辞先走了。 这里只留下顾明良一个人陷入了犹豫之中。 若说这还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毕竟能去城里念书是十分不容易的。 城里的先生学识广博,讲学也比乡下强些,去城里念书,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可能考上秀才。 但是家里有两个孙子,又偏偏都是两个儿子的独子…… 过于偏了谁都是不好。 若是让大孙子去念书,那么小孙子怎么办? 但是两个孙子都去,家里又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顾明良纠结了一番,也是不知该如何决断。 刚巧这天是十五,衙门里发俸钱和休假,晚上顾长荣也会回来,到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看吧。 随着两个孙子都长大了,且又都入了学,顾明良也慢慢发现,这两个孙子看着都是聪明的,因而每次有什么关乎顾云浩、顾云涛学业上的事,他都十分谨慎。 生怕自己做错了决断,误了孩子的前程,让顾家损失一个秀才。 顾长荣回来的比较早,除了每月的俸钱外,他还拿买了一挂五花 ,另外给孩子们也买了点零嘴。 与顾明良不同的是,顾长荣虽然也只是买了两包的量,但也分成了五个小份来装,当然顾云涛、顾云浩两人要分的多些,大妞她们三姐妹要少一点。 不过这也很是值得让几个孩子 喜了。 这天晚上,大娘方氏面 更是温和了许多,干活一回到家,也不喊累,直接就奔到灶房里做饭,平时做饭的二妞、三妞,也只在一旁稍微打打下手,烧烧火之类。 方氏的手艺虽然赶不上大妞,但也是很不错的。 炒了一大盘土豆丝,又做了一碗红烧 ,外加各 的野菜一拌,晚饭也就做好了。 “三妞,去叫人吃饭。” 方氏一面吩咐三妞,一面开始收拾桌子端菜。 顾家人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家人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说笑。 见着众人都在,顾明良开始说方守华白天提到的事情。 “这去城里念书,花费肯定要比族学里大些。”顾明良说道:“每年给先生束脩要三两银子,到时候一 三餐也应该要在学堂里买来吃。” 听了这话,大家陷入了沉默。 三两银子的束脩,还不管饭食,这倒真的不便宜。 要知道他们家里现在收入算不错的,最多每年也只能存十五两左右。 三两银子的束脩,再加上饭食以及笔墨纸砚的开销,一年怎么就要花掉近十两银子。 很明显,家里现在的收入,是不能同时让两个孩子都去城里念书的。 但若是只让顾云涛去念书,不让顾云浩去,那也是不行的。 因为想到这个原因,所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决断了。 “爹,娘,我娘家爹说,让云涛去念书,他给出五两银子,加上我当初嫁过来的时候,娘家给了十两银子的 箱钱,我想一并拿出来给云涛当束脩,前五年的束脩应该是不愁的。” 见众人都没有反应,方氏有些着急了,忙道:“只是饭食和笔墨纸砚的花销,要比在族学里大一些。” 她娘家得家底要比顾家丰厚些,当初嫁入顾家,带了些 箱钱,这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这么多年,也没人去过问和在意过这笔钱。 但是没想到居然有十两这么多,而且方氏就这样拿出来给顾云涛念书用。 照理说,媳妇的 箱钱那都是私产,婆家人都是不能用的,但若是其本人愿意拿出来给自己的子女用,也很正常。 听到方氏这样说,顾明良就有些心动了。 若是少了束脩的开销,那么每年到城里念书,花费应该不超过七、八两…… “爹,我看就让云涛去吧。” 一直不吭声的卫氏,突然开口说道:“家里现在一年比一年强,应该还是能供的起,咱们还是不能为了省钱,就误了孩子的学业。” 听着卫氏这话,方氏自然是 万分,忙跟着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两妯娌也是很少这么意见一致。 见着卫氏发话了,顾长光也自然也是没有意见的。 他本来就对孩子念书这些事,是一百个全力支持,加上又是自己的亲侄子,他哪有不心疼的。 不过为着不让女人孩子跟着自己吃亏受委屈,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是听卫氏的,现在见卫氏也赞同,他自然没有不同意的。COMIc5.Com |